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三化学一模试卷质量分析江苏省溧阳中学 李英一、试卷结构从总体情况看,试卷结构、各部分题型在总体布局和数量上没有太大变动,但试题素材的选取、信息的呈现方式、考察情境和设问角度等方面有所创新。整张试卷设计紧紧围绕核心素养和能力的考查,体现了对高三化学专题复习的良好导向。二、内容分布I卷选择题的考查仍然以考查学生基础知识为主,II卷则坚持化学素养和学科能力立意,紧密结合生产生活实际,在真实的情境中考察学生应用化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试卷的科学性和人文内涵。知识块题 号分 值概念和理论1、2、8、10、13、14、15、20、2146元素化合物3、4、5、7、9、11、16、1741实验6、12、1921计算16、18、2010三、总体试卷评价 试卷在维持平稳的基础上有所创新,难度适中,信度和效度较好,体现了高中化学课程的“基础性、应用性、时代性”的特征。试卷主要考察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综合性强,向高考靠拢。第1题第2 题第3题第4 题第5 题第6题第7 题第8 题第9 题第10 题92.6%92.6%81.5%98.1%92.6%80.0%90.7%96.3%53.7%68.5%第11 题第12 题第13 题第14 题第15题第16 题第17 题第18题第19题第20 题62.03%88.9%94.4%62.04%90.72%85.2%75.5%81.4%69.3%70.26%第21题71.0%四、典型错误与原因分析从卷面的呈现上来看,学生中普遍存在思维不严谨,表达能力欠缺、缺乏规范意识等问题。1. 第3题:对硫化物除去重金属原理不清楚,误认为是氧化还原反应过程,错选C。 2. 第6题:对SO2的性质不熟悉,混淆氧化性、还原性、漂白性,错选C和D。3. 第9题:对SiO2酸性氧化物的性质不熟悉,错选B;对铁与硝酸反应生成Fe3+的认识不够,总想着如果铁粉过量,会生成Fe2+,错选D,本题错误率较高。4. 第10题:知道氯气与水反应是可逆反应,但不会灵活应用,遗漏Cl2,错选C。5. 第11题:对课本上酚醛树脂的制法不熟悉,更不能做到举一反三,迁移应用,多人漏选C。6. 第14题:对特殊点(pH=7和c(CN-)= c(HCN))的认识到位,但不能灵活应用电荷守恒和物料守恒;对溶液成份的判断不到位,利用溶液酸碱性判断电离、水解程度大小不够熟练,大部分是漏选,少部分错选B。7. 第16题:学生正确率较高,大部分在10分以上。问题主要集中在第(6)题,由于图中KCl和KIO3的溶解度曲线基本平行,很多学生误答成蒸发至大量固体析出,趁热过滤。少部分学生第(4)题答成7或5,答7的可能是直接利用OH-算pH,答5则应该是计算错误。8. 第17题:第(2)题中学生对于有机反应的概念认识不清,没有分析反应过程,误答还原反应;第(3)题正确率比较低,学生不清楚双键的形成过程,未认识到是F中的醛基和X中的-H之间先加成再消去得到。第(4)题正确率比较低,一部分不满足与C的分子式相同,一部分则不满足水解产物都只有两种氢。第(5)题合成思路比较简单,失分点主要集中在典型反应的条件,误将醇的催化氧化条件写成浓硫酸或直接笼统写催化剂。9. 第18题:得分率较高,第(1)题中方程式书写,未与流程中物质对应,反应物只写了MnS和H2SO4,遗漏MnO2,最后将还原产物写成H2;第(2)题中加入过量NH4NO3的作用,学生能关注到第一个反应,但表达时不规范,不能答到“氧化”这一点,导致失分;对已知信息应用不够熟练,只知道第二个反应中NH4+能除去NO2-,关注到生成氮气无污染,不清楚是为了排除NO2-对Fe2+滴定的干扰;计算题思路比较简单,但很多学生算错了MnSO4H2O的摩尔质量,导致很多学生丢分。10. 第19题:题目本身难度适中,学生上手比较快,第(1)题中很多学生将黄铜矿拆成了离子形式;第(3)题中知道检验是否洗净的方法,但很多人通过检验CO32-或Fe3+来进行;第(4)题遗漏防止Fe2+被氧化,答题不规范;很多学生答成用酸性KMnO4滴定时滴定管没有润洗,对KMnO4是强氧化剂,能氧化羟基的认识不到位。第(5)题,学生应用已知信息解决问题比较到位,但第一步没有过滤除去硫,实验的严谨性很差,后面全扣;在制得CuCl后没有趁热过滤,失分的学生也比较多。11. 第20题:第(2)题的中计算平衡常数,未关注系数次方,很多人答成0.8;第(3)题中未关注题目所给信息:高铁酸钾在酸性至弱碱性条件下不稳定,配平时生成了H+,试剂混合时不清楚其本质就是考虑试剂过量问题,也未考虑到Fe(NO3)3水解呈酸性和KClO水解呈碱性这一层面;大部分学生即使试剂混合顺序正确了,但未进行搅拌,失分情况严重;第(4)题写出来的正确率还可以,有一部分学生来不及。12. 第21题:第(2)题对第二电离能的概念理解不到位,没有从结构上入手思考,一部分学生是猜答案;(4)未注意题中的“配体中”,误把配位键也考虑进去,错答为3:1;(4)只研究了图中微粒,未关注“钾盐”,遗漏K+。五、启示与建议1.注重研究考试大纲,研究考试说明。准确把握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既不能盲目拓展也不能忽视新课程、新增内容和探究性学习。充分运用新素材、新知识背景,对相关联的中学化学知识进行创设,突出化学学科的价值、地位和责任。2.加强化学基础,增强学习体验,注意化学学习能力的培养。题目中出现大量信息、图表、数据等素材,突出考查考生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突出考查从化学视角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突出考查实验探究能力。3.着重分析学生的错误点,是审题不清、熟练度问题,还是规范问题。对每一种题型要强化训练,强化解题方法的总结,提高学生的熟练度。加强化学用语的书写和化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