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心理学试题7-13章_第1页
幼教心理学试题7-13章_第2页
幼教心理学试题7-13章_第3页
幼教心理学试题7-13章_第4页
幼教心理学试题7-13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章思维一、单项选择题1、标志着儿童思维真正发生的是( )A.词语概括的出现B.直观概括的出现C.动作概括的出现D.感知概括的出现2、某幼儿给鱼下定义时说:“鱼是一种会游的动物”。该幼儿的概括水平为( )A.初步概念水平B.依据具体特征下定义C.不会下定义D.同义反复3、儿童开始能够按照物体的某些比较稳定的主要特征进行概括,这是( )A.直观的概括B.语词的概括C.动作的概括D.知觉的概括4、直观行动思维活动的典型方式是( )A.认知地图B.探试搜索C.尝试错误D.顿悟5、幼儿知道“夏天很热,最好不要到户外去”反映了幼儿( )。 A.感觉的概括性 B.知觉的概括性 C.思维的概括性 D.记忆的概括性6、下列哪种推理属于传导性推理?( ) A.爸爸告诉孩子:“地上一道一道的是车沟。”孩子就说:“爸爸脑门上也有车沟。” B.孩子看到母鸡带着一群小鸡,认为老师带小朋友做游戏时也像母鸡。 C.有个孩子认为金鱼是世界上最骄傲的动物,因为它总是摇头晃脑的。 D.有人喊孩子的爸爸,爸爸没回答,孩子就说:“爸爸没听见。”7、下列哪种活动反映了儿童的形象思维?( ) A.做游戏,遵守交通规则过马路 B.过家家,用玩具锅碗瓢盆做饭、吃饭 C.给娃娃穿衣、喂奶 D.儿童能算出2+3=58、让一个4岁半的幼儿看“牛、人、船、猪”四张图,要求拿出不同的一张,他拿出了“船”,是因为( )。 A.他认为牛、人、猪经常在一起出现,而船不是 B.他认为船是没有生命的,而另外的都是有生命的 C.他认为牛、人、猪都有头、脚和身体,而船没有 D.以上理由都不正确9、.某幼儿能按物点数,然后说出物体的总数,这说明该幼儿( ) A.已掌握数的组成 B.已掌握数的实际意义 C.已形成数概念 D.已掌握数的表面意义10、( )是指过去感知而当前没有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在头脑中出现的形象。 A.表象 B.符号 C.表征 D.再现11、某幼儿在给鸟下定义时说,“鸟是一种飞禽”。该幼儿的概括水平为( ) A.初步概念水平 B.依据具体特征下定义 C.不会下定义 D.同义反复12、某幼儿认为汽车比飞机快,原因是他坐在汽车里,看到天上的飞机飞得很慢。说明该幼儿在进行( ) A.内容判断 B.间接判断 C.直接判断 D.形式判断13、青青听妈妈说,“听那孩子小嘴多甜!”青青问:“妈妈,您舔过她的嘴吗?”这主要反映青青( ) A.思维的片面性 B.思维的拟人性 C.思维的纯洁性 D.思维的表面性14、下列哪种推理属于转导推理?( )A.爸爸告诉孩子:“地上一道一道的是车沟。”孩子就说:“爸爸脑门上也有车沟。”B.孩子看到母鸡带着一群小鸡,认为老师带小朋友做游戏时也像母鸡。C.有个孩子给石凳子浇水,盼望它快快长大。D.有人喊孩子的妈妈,妈妈没回答,孩子就说:“妈妈没听见。”15、.某孩子看见人生病时要打针吃药,当她看到小树长虫时,就从地上捡起一根小棍给树打针。这说明幼儿思维的( ) A.经验性 B.固定性 C.抽象性 D.近视性16、下列关于思维的观点错误的是( )。 A.思维是一种高级认知过程,感觉和知觉等低级认知过程中不包含思维成分 B.思维的发生发展可能会导致儿童产生怕鬼的情绪 C.责任感是思维发生发展的产物 D.思维的发生标志着意识和自我意识的出现17、具体形象思维所用的工具主要是( )。 A.感知 B.动作和表象 C.感知和动作 D.表象18、反映儿童的直观行动思维的活动是( )。 A.儿童通过直观形象的教具理解种子发芽的过程 B.过家家,给娃娃穿衣、喂饭 C.儿童通过想象两个苹果加两个苹果做2+2的加法 D.幼儿把自己想出来的故事讲给同伴听19、以“生活情境”为标准,56岁儿童会将“汽车、飞机、老虎、狮子、鸡蛋、青菜、菠菜”划分为( )。 A.“汽车、飞机、老虎、狮子”;“鸡蛋、青菜、菠菜”; B.“汽车、飞机”;“老虎、狮子”;“鸡蛋、青菜、菠菜”; C.“汽车、飞机”;“老虎、狮子”;“鸡蛋”;“青菜、菠菜”; D.任意划分,随情境而改变20、标志着儿童思维真正发生的是( )。 A.语词概括的出现 B.直观概括的出现 C.动作概括的出现 D.感知概括的出现21、能体现前运算阶段儿童的认知特点的活动是( )。 A.儿童能够找到不在眼前的物体 B.儿童能抓住毯子的一角,通过拉毯子来取得放在毯子另一角的玩具 C.孩子认为比他小的都是弟弟妹妹,他们将来都会变成自己 D.儿童试图打开一只稍开口的火柴盒,失败后,他会缓慢的一张一合小嘴,最后突然顿悟,将手指插进盒子把它打开2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学前儿童对昨晚和明早的认知水平高于对上午、下午、晚上的认知 B.学前儿童对明早的认知水平高于对昨晚的认知水平202 C.4岁幼儿已基本上掌握了早、中、晚的时序 D.学前儿童对一年四季的认知早于对“周”的时序的认知23、下列哪种推理属于传导性推理?( ) A.爸爸告诉孩子:“地上一道一道的是车沟。”孩子就说:“爸爸脑门上也有车沟。” B.孩子看到母鸡带着一群小鸡,认为老师带小朋友做游戏时也像母鸡。 C.有个孩子认为金鱼是世界上最骄傲的动物,因为它总是摇头晃脑的。 D.有人喊孩子的爸爸,爸爸没回答,孩子就说:“爸爸没听见。24、让儿童比较两个物体,他们会依次找出物体的( )。 A.相同处、不同处、相似处 B.相似处、相同处、不同处 C.不同处、相似处、相同处 D.不同处、相同处、相似处25思维的发生标志着儿童的( )。A.感知觉发生了质的飞跃B.各种认识过程已经齐全C.高级认知已经成熟D.心理发展已经初步成熟26、直观行动思维所用的工具主要是( )。A.感知和表象B.表象和动作C.表象和概念D.感知和动作27、幼儿要真正掌握数概念,必须先掌握( )。A.按数取物B.数的实际意义C.数的组成D.给物说数28、儿童掌握数概念的敏感期是( )。A. 55岁半B. 24岁C. 34岁D. 3岁半29、幼儿认为物体会浮是因为它想洗澡,球会从椅子上滚下去,是因为它不愿意呆在椅子上。这种判断是按( )来进行的。A.直接的逻辑B.生活的逻辑C.客观的逻辑D.类比的逻辑30、儿童用“呱呱”来称呼绿色的青蛙与绿色的杯子,这是一种( )。A.语词的概括B.动作的概括C.思维水平的概括D.直观的概括31、在儿童思维发展过程中,动作对思维活动的作用是( )。A.动作在其中的作用是由小到大B.动作在其中的作用基本维持不变C.动作起着总结的作用D.动作在其中的作用是由大到小32、儿童对学会使用的实物,能根据形状来概括,如区别耙和刷,而对不会使用的实物,则不能概括,这属于( )。A.动作的概括 B.生活情景的概括C.情绪性的概括 D.功用性的概括33、拟人化与“泛灵论”思想,在( )开始出现。A.二级循环阶段 B.感知运动智慧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 D.前概念阶段34、( )儿童处于感知运动阶段。A.23岁 B.45岁C.56岁 D.02岁35、妈妈给孩子出了算术题:“小宝第一锅吃了1个汤圆,第二锅吃了2个汤圆,一共吃了几个汤圆?”孩子说汤圆没有了,全吃掉了。这是( )。A.客观的理解B.相对关系的理解C.情绪性的理解D.转导性的理解36、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出现在( )。A.4.55.5岁B.45岁C.56岁D.6.57.5岁37、某幼儿给鱼下定义时说:“鱼是一种会游的动物”。该幼儿的概括水平为( )。A.初步概念水平B.依据具体特征下定义C.不会下定义D.同义反复38、幼儿常常“好心办坏事”,如:将米洗好了放在锅里,却没有放水。这是幼儿思维的( )所致。A.固定性B.片面性C.近视性D.经验性39、.象征性阶段属于( )。A.最初习惯阶段B.前运算阶段C.直觉思维阶段D.感知运动阶段40、6岁开始( )占优势。A.展开式推理B.简约式推理C.类比推理D.演绎推理41、儿童能把“车”这个词,作为各种车的标志,这是一种( )A直觉的概括B.功用性的概括C.思维水平的概括D.感知水平的概括42、方法和目的分化与协调阶段属于( )A象征性阶段B.感知运动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前运算阶段43、某幼儿认为世界上最骄傲的动物是金鱼,因为它总是摇头晃脑的,这是一种( )A转导推理B.演绎推理C.类比推理D.动作推理44、儿童推理能力开始发展的年龄时期是在()A.3岁B.4岁C.5岁D.6岁45、儿童思维发生的标志是( )A.掌握了代名词“我”B.儿童行为表现出明显的个别差异C.出现最初的用语词的概括D.能够进行10以内数的计算46、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A.2岁儿童已经出现转导推理B.儿童最初的推理是转导推理C.幼儿的转导推理常常是符合客观逻辑的D.幼小儿童最初的推理也有正确的47、下列哪种活动反映了儿童的形象思维?( )A.做游戏,遵守交通规则过马路B.过家家,用玩具锅碗瓢盆做饭、吃饭C.给娃娃穿衣、喂奶D.儿童能算出2+3=548、在皮亚杰关于儿童思维发展的阶段理论中,27岁儿童的思维处于(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49、成人习惯于说:“你如果不多加衣服就会感冒。”孩子则不能接受这种预见的后果,她看到小布裙子好看,她要穿。这说明这个小孩的思维还处在_阶段。( )A.直观行动思维B.具体形象思维C.前概念思维D.抽象逻辑思维50、幼儿依靠头脑中的苹果梨子等形象来进行加法运算,这种思维方式为( )A.具体形象思维B.聚合式思维C.抽象逻辑思维D.直观行动思维51、某幼儿不能理解从一捆游戏棒中拿出来的一根小棒,是这捆游戏棒的一部分。说明该幼儿的思维处于( )A.形式运算阶段B.具体运算阶段C.前概念阶段D.接近联想阶二、简答题1、皮亚杰认为,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可分为哪两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2、简述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3、幼儿思维直观行动性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4、皮亚杰的“前运算阶段”可分为哪几个阶段?简要说明。5、儿童概括的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简要说明。6、学前儿童判断发展的趋势是什么?请简要说明。7、简要说明学前儿童思维工具的变化8、学前儿童理解发展的趋势是什么?9、.简述思维的发生发展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意义。10、儿童概括的发生发展可分为哪三个阶段?三、论述题1、根据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谈谈幼儿教师应怎样开展教学工作?2、学前儿童理解发展的趋势是什么?请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加以阐述。3、.试论述学前儿童对时间概念的掌握有哪些特点?4、举例说明学前儿童前概念阶段的主要思维特点。5、试举例说明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四、案例题1、佳佳今年4岁,是个非常听话的小女孩。可是有一天吃午饭时,由于心爱的小狗不见了,佳佳哭了很久。起初妈妈还耐心地劝她,可后来妈妈有些不耐烦了,就说:“你再哭,小狗就永远也不回来了!”佳佳一听,越哭越凶,使平时一向认为佳佳是个乖女孩的妈妈觉得无法理解了。 请根据这一案例分析幼儿理解的特点。2、平平看到老师在倒水:老师把一个矮而宽的杯子里的水,倒入另一个高而窄的杯子中,平平就认为水变多了,因为水看起来“长”了。有一次,她想帮妈妈洗鞋子,就把鞋子放入盆中,用刷子刷起来,却没有放水和擦肥皂。请根据有关幼儿思维特点的原理,对此例作出分析。第八章言语一、单项选择题1、情境言语和连贯言语的主要区别在于( )A.是否完整连贯B.是否反映了完整的思想内容C.是否为双方所共同了解D.是否直接依靠具体事物作支柱2、下列活动属于“言语过程”的是( ) A.听故事 B.练习打字 C.弹琴 D.练声3、儿童学习语言发音最容易的年龄阶段是( ) A.23岁 B.34岁 C.45岁 D.56岁4、幼儿词汇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 ) A.代词 B.名词 C.动词 D.语气词5、幼儿语言发展中最早产生的句型是( ) A.陈述句 B.疑问句 C.祈使句 D.感叹句6、对其掌握通常可以说明其智力发展相对达到较高水平的词类是( ) A.动词 B.名词 C.形容词 D.连词7、( )是词汇丰富的活跃期。 A. 23岁 B. 45岁 C. 67岁 D. 56岁8、对待幼儿出声的自言自语,成人正确的处理方式为( ) A.发展为对话言语 B.发展为真正的外部言语 C.任其自然发展 D.发展为真正的内部言语9、从( )开始,能够把语音作为自觉意识到的对象。 A. 1岁左右 B. 2岁左右 C. 6岁左右 D. 4岁左右10、电报句一般出现于( ) A. 1岁至1岁半左右 B. 2岁半至3岁半左右 C. 2岁半至3岁左右 D. 1岁半至2岁半左右11、知道苹果是甜的,听说“桃子是甜的”,不用去尝,就知道它的甜味这种特征。这反映了( ) A.知觉的恒常性 B.言语逻辑性的发展 C.语词的概括作用 D.言语的表情技巧12、写字活动属于儿童学识字的( ) A.第三阶段 B.识字阶段 C.第一阶段 D.接受性言语活动阶段13、孩子能听懂许多话,但是会说的不多,这一时期一般在( )。 A. 1岁1岁半 B. 2岁左右 C. 2岁半3岁 D. 1岁前14、幼儿发音的难点在于掌握( )。 A.发音规则 B.发音部位和音调 C.元音与辅音的区别 D.发音方法和发音部位15、儿童在使用形容词描述的对象中最早出现的是( )。 A.动作和体觉 B.物体特征 C.人的外形特征 D.事件情境16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主要是( )。 A.词汇数量的增加 B.掌握口语的发展 C.对不同词类词义的掌握 D.听力的发展17、城乡幼儿发音正确率差异较显著的时期是( )。 A. 2岁 B. 3岁 C. 34岁 D. 45岁18、儿童对“红、白、灰、蓝”四种颜色的掌握顺序应是( )。 A.红、蓝、白、灰 B.白、红、蓝、灰 C.蓝、红、白、灰 D.红、白、蓝、灰19、儿童对“上下、左右、里面、后面”四个方位词的掌握顺序应是( )。 A.上下、左右、里面、后面 B.上下、里面、后面、左右234 C.上下、后面、里面、左右 D.上下、左右、后面、里面20、儿童掌握本民族的全部语音是在( )。A. 23岁B. 56岁C. 36岁D. 67岁21、幼儿理解词义不确切表现的两个特点是( )。A.刻板性与情绪性B.情境性与随意性C.表面性与简单性D.笼统性与具体性22、下列有关内部言语的说法错误的是( )。A.从功能上讲,出声的自言自语不属于内部言语B.游戏言语是内部言语的一种表现C.问题言语是内部言语的一种表现D.从形式上讲,内部言语是不发出声音23、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 )。A.情境言语的比重逐渐下降B.逻辑言语的比重逐渐下降C.对话言语的比重逐渐下降D.连贯言语的比重逐渐下降24、( )是基本掌握口语阶段。A.1岁半2岁B.13岁C.2、3岁6、7岁D.23岁25、一般地,13岁是儿童言语的( )A.准备阶段B.前言语阶段C.发生阶段D.基本掌握口语阶段26教幼儿掌握词,最重要而有效的途径是( )A.利用卡片等教学工具B.反复细心的说明和解释C.与练习相结合D.结合日常生活活动27、对待幼儿出声的自言自语,成人正确的处理方式为( )A.发展为对话言语B.发展为真正的外部言语C.任其自然发展D.发展为真正的内部言语28、( )是指儿童自己能说能用的词汇。A.积极词汇B.综合词汇C.交际词汇D.理解词汇29、幼儿能认识“拍手”这个词,但把两个字分开,就不认识了,这是识字中的( )。A.片面现象B.泛化现象C.表面现象D.支柱现象30、幼儿使用动词的频率( )。A.多于名词B.与名词相当C.与代词相当D.少于代词31、儿童学简单口语,24岁是( )。A.危机期 B.最佳期C.最近发展期 D.转折期32、婴儿从不会发出音节清晰的语音,到能够学会越来越多的语音,是( )。A.语音发展的飞跃趋势B.语音发展的扩展趋势C.语音发展的习得趋势D.语音发展的收缩趋势33、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A.电报句一般出现于1岁半至2岁半左右B.单词句常和某种情景相联系C.“宝宝睡觉”是电报句D.电报句又称双词句34、儿童对实词的掌握是( )。A.动词比代词晚B.代词比形容词早C.动词比数词晚D.形容词比数词早35、45岁是( )。A.语音扩展期B.词汇丰富的活跃期C.指示代词掌握的明显提高期D.言语表达能力明显提高期36、幼小儿童常常用一个词代表多种事物,如:用“叭叭”代表各种枪与鞭炮,这是词义掌握中的( )。A.笼统现象 B.表面现象C.造词现象 D.固定现象37、从( )开始,能够把语音作为自觉意识到的对象,语音的意识明显地发展起来。A.3岁左右 B.2岁左右C.1岁半左右 D.4岁左右38、矫正幼儿口吃的重要原则性方法是( )。A.密切关注 B.严格要求其改正C.让幼儿多说话 D.解除紧张39喜欢发出各种声音,音节比较清楚,喜欢自己嘟嘟囔囔,用不同的声音招呼别人,这是言语开始萌芽的阶段,发生在( )。A.婴儿早期B.婴儿晚期C.先学前期D.新生儿期40、幼儿对语法的意识( )。A.从4岁开始明显出现B.从5岁开始明显出现C.从3岁开始明显出现D.从6岁开始明显出现41、人类特有的言语和思维活动,是在( )开始真正形成的。A.3岁左右B.1岁左右C.1岁半左右D.2岁左右42、下列哪一种说法是错误的?( )A.语言是社会现象,是人类特有的交流工具B.学前儿童理解语言发生发展在先,语言表达发生发展在后C.11.5岁是基本掌握口语阶段D.学前儿童语音知觉发展在先,正确语音发展在后43、幼儿发音的错误,大多数集中在( )A辅音B.特殊的元音及辅音C.元音D.嗓音44、儿童掌握母语(包括方言)的语音后,发音习惯已经稳定,再学习新的语音时,会发生一定的困难,这是( )A语音发展的收缩趋势B.语音发展的集中趋势C.语音发展的固定趋势D.语音发展的扩展趋势45、电报句是( )A由2个单词组成的完整句B.由23个单词组成的不完整句C.由23个单词组成的简单句D.由23个单词组成的完整句46、_是口吃的常见期。( )A23岁B.56岁C.45岁D.34岁47、问题言语是一种( )A交际言语B.游戏言语C.对话言语D.自言自语48、35岁幼儿常常自己造词,出现“造词现象”这说明()A.儿童词汇贫乏,词义掌握不确切B.儿童的词汇量在不断增加C.儿童的智力发展有了质的飞跃D.儿童的言语表达能力增强49、幼儿自言自语的表现形式有两种,一是问题言语,另一是( )A.情境言语B.游戏言语C.对话言语D.交际言语50、关于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正确的表述是( )A.理解语言发生发展在先,语言表达发生发展在后B.理解语言和语言表达同时同步产生C.语言表达发生发展在先,理解语言发生发展在后D.理解语言是在语言表达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51、幼儿理解词义不确切表现的两个特点是( )A.刻板与情绪性B.情境性与随意性C.表面性与简单性D.笼统与具体性52、幼儿期言语发展的主要任务是( )A.发展口语B.发展书面言语C.发展内部言语D.发展连贯言语53、在幼儿期,应主要发展幼儿的( )A.第二语言B.书面语言C.口头语言D.对话语言54、“宝宝糖糖”是( )A.简单句B.单词句C.复合句D.电报句55、3岁前儿童的言语主要是( )A.连贯言语B.逻辑言语C.情境言语D.复合言语段56、_,开始出现内部言语。( )A. 4岁以后B. 25岁左右C. 2岁左右D. 15岁左右57、儿童的语言最初是( )A.电报句式的B.对话式的C.复合式的D.独白式的58、_是言语表达能力明显提高的时期。( )A. 67岁B. 23岁C. 56岁D. 45岁59、拿出写有“香蕉”一词的卡片,小强能认识,但是如果把这两个字分开,他就搞不清了,不知道哪个是“香”字,哪个是“蕉”字。这说明小强处于认字的( )A.再现阶段B.泛化阶段C.情境阶段D.识字阶段二、简答题1、什么是语言与言语?学前儿童言语发生发展的趋势是什么?2、什么样的字幼儿容易认识?3、何为消极词汇与积极词汇?请举例说明4、简述幼儿自言自语的形式及其特点。5、 儿童学会阅读需要哪些准备?6、学前儿童语句结构变化的一般特点是什么?7、儿童句型的发展有哪些主要特点?三、论述题1、试述学前儿童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2、分析学前儿童在掌握书面语言时应做的准备。四、案例题1、强强是4岁幼儿,他喜欢自言自语。搭积木时,他边搭边说:“这块放在哪里呢不对,应该这样这是什么就把它放在这里作门吧”;搭完一个机器人后,他会兴奋地对着它说:“你不要乱动,等我下了命令后,你就去打仗!”请根据学前儿童言语功能发展的有关原理,对此例加以分析。第九章情绪情感一、单项选择题1、.不但关心自己在行动中是否符合道德标准,而且开始关心别人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标准,由此产生相应的情绪,这是_幼儿道德感发展的表现。( )A.小班B.中班C.大班D.小学低年级2、用以控制幼儿情绪的“消退法”,其理论依据是( )。 A.行为主义理论 B.认知理论 C.人本主义理论 D.精神分析理论3、下列哪种情感不属于儿童的高级情感?( ) A.道德感 B.归属感 C.美感 D.理智感4、某托儿所训练刚入所的孩子早上来时向老师说“早上好”,下午离所时说“再见”,结果许多孩子先学会说“再见”,而问“早上好”则较晚才学会,其重要原因是由于孩子早上不愿与父母分离。这是( ) A.情绪对儿童认知发展的作用 B.情绪的分化 C.情绪对儿童心理活动的动机作用 D.情绪的社会化5、儿童的情绪开始进入系统化阶段是在( )。 A. 3岁 B. 4岁 C. 5岁 D. 6岁6、下列方法中最适合于调节幼儿情绪的方法是( )。 A.消退法 B.冷却法 C.反思法 D.转移法7、根据华生的观点,不属于原始情绪的情绪是( )。 A.怕 B.怒 C.悲 D.爱8、打过针的孩子一看到穿白大褂的人就害怕,与这种情绪相联系的心理现象是( )。 A.记忆 B.思维 C.感知觉 D.自我意识9、下列方法中更适合于控制情绪的是( )。A.想象法B.自我说服法C.反思法D.转移法10、幼儿看到故事书中的“坏人”,常常会把它抠掉,这是( )的表现。A.情绪冲动性B.情绪易变性C.情绪两极性D.情绪感染性11、3个月以后,婴儿的情绪分化为( )。A.快乐和愤怒 B.喜爱和厌恶C.快乐和痛苦 D.喜爱和恐惧12、婴儿最初的笑是( )A诱发性的B.外发性的C.内源性的D.信号性的13、中班幼儿在道德感方面( )A掌握了一些概括化的道德标准B.主要指向个别行为C.爱小朋友、爱集体等情感,已有了一定的稳定性D.比较复杂化14、儿童情绪的内隐性出现在( )A.幼儿初期B.幼儿中期C.幼儿晚期D.小学生初期15、最初社会性微笑发生的标志是_的出现。( )A.有差别微笑B.出声的笑C.诱发性的笑D.自发性的笑16、最初几天的新生儿或哭或安静,或四肢划动等等,可以称为( )A.原始的情绪反应B.基本的情绪反应C.混合的情绪反应D.高级的情绪反应17、我国心理学家林传鼎的研究指出,新生儿已有两种完全可以分辨得清的情绪反应,即( )A.愉快与惊奇B.愉快与悲伤C.愉快与厌恶D.愉快与不愉快18、.婴儿对看得见而又拿不到的玩具,产生不愉快情绪,但当玩具在眼前消失时,不愉快情绪也很快消失,这是( )A.情绪的内隐性B.情绪的依赖性C.情绪的受感染性D.情绪的情境性二、简答题1.学前儿童情绪的自我调节化表现在哪几个方面?2、什么是原始情绪?它主要有几种?3、简要说明学前儿童高级情感发展的趋势和特点。4、学前儿童情绪发展的一般趋势主要有哪几个方面?请简要说明5、简述情绪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6、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培养学前儿童的情绪7、.学前儿童情绪社会化的趋势表现在哪些方面?8、学前儿童情绪的自我调节化表现在哪些方面?9、学前儿童高级情感发展表现在哪几个方面?三、论述题1、学前儿童情绪的自我调节化的发展趋势是什么?请结合实例加以阐述。四、案例题1、红红3岁,她最喜欢小鸭子玩具了,但有一次不小心将一只玩具小鸭子打碎了,红红伤心地哭起来,这时,妈妈给她一块巧克力糖,她就立刻又笑了起来;有一天,她看见一个新来的小朋友哭了,她也就跟着哭了起来。请根据学前儿童情绪发展趋势的原理,对此例加以分析。第十章动作与意志一、单项选择题1、9个月左右的孩子,会不断地抛玩具,以认识玩具本身,这说明孩子处于( ) A.先天反射性反应阶段 B.新异性探索阶段 C.多种兴趣开始发展阶段 D.兴趣广泛发展阶段2、( )是幼儿坚持性发展最快的年龄。 A. 34岁 B. 45岁 C. 56岁 D. 67岁3、( ),儿童自觉的行动目的逐渐形成。 A.幼儿末期 B.幼儿早期 C.幼儿初期 D.幼儿中期4、婴儿看到物体时,先是移动肩肘,用手臂去接触物体,然后才用腕和手指去接触并抓取物体。这主要体现了儿童动作发展的( )。 A.从整体到局部的规律 B.首尾规律 C.近远规律 D.大小规律5、学前儿童意志发展的主要指标是( )。 A.行动过程中的坚持性 B.行动的动机 C.行为的强度 D.行为过程中的态度6、坚持性行为的发展,敏感期在( )。A.45岁B.56岁C.34岁D.23岁7、婴幼儿大肌肉动觉准确性的发展,比小肌肉动觉的发展( )。A.要晚些B.要早些C.要不明显些D.时间差不多8、下列哪一条,符合儿童动作发展的规律?( )A.从局部动作发展到整体动作B.从边缘部分到中央部分C.从粗大动作发展到精细动作D.从下部动作发展到上部动作9、各种基础动作的发展,大致都经历三个小阶段,即( )。A.初级阶段中级阶段高级阶段B.基础阶段初级阶段成熟阶段C.起始阶段初级阶段成熟阶段D.起始阶段基础阶段成熟阶段10、婴儿看见物体时,先是移动肩肘,用整只手臂去接触物体,然后才会用腕和手指去接触并抓取物体。这是儿童动作发展中的( )所致。A.近远规律 B.大小规律C.首尾规律 D.从整体到局部的规律11、4岁时,( )。A.能熟练地奔跑B.开始能奔跑但不够熟练C.可成熟地跳D.能用伸直的腿去踢球,但身体运动较少12、( ),幼儿自觉的行动目的逐渐形成。A.幼儿早期 B.幼儿中期C.幼儿初期 D.幼儿晚期13、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动机,往往是( )。A.直接动机,动机与目的是不一致的B.间接动机,动机与目的是一致的C.直接动机,动机与目的是一致的D.间接动机,动机与目的是不一致的14、( ),儿童动作有意性的发展出现了较大质变,可以说是意志行动的萌芽。A.8个月左右B.10个月左右C.6个月左右D.11个月左右15、13岁是( )A.多种兴趣开始发展的阶段B.兴趣发展的中心阶段C.兴趣广泛发展并逐渐稳定阶段D.兴趣发展的初级阶段16、_,处于最初动作阶段。( )A36岁B.23岁C.34岁D.2岁前17、儿童动作的发展先从头部和躯干的动作开始,然后发展双臂和腿部的动作,再后是手的精细动作。这是动作发展的( )A无有规律B.近远规律C.大小规律D.首尾规律18、学前儿童坚持性发展的关键年龄是在( )A23岁B.45岁C.34岁D.56岁19、在幼儿坚持性的发展方面,5岁幼儿与4岁幼儿相比,是()A.变化不大B.有明显提高C.略有提高D.坚持性都很低20、有的幼儿争着擦桌子,翻来覆去擦不完,他的这种行动说明( )A.他的行动动机与目的不是一致的B.他的行动动机与目的是一致的C.他的行动动机与目的是毫不相关的D.他正在学习劳动的方式方法21、.儿童动作的发展先从头部和躯干的动作开始,然后发展双臂和腿部的动作,再后是手的精细动作。这是动作发展的( )A.无有规律B.近远规律C.大小规律D.首尾规律22、下列哪一条,符合儿童动作发展的规律?( )A.从局部动作发展到整体动作B.从边缘部分到中央部分C.从粗大动作发展到精细动作D.从下部动作发展到上部动作23、儿童动作发展中,通过运动探索和体会运动能力,控制和操纵周围环境中的物体,这个阶段属于( )A.反射动作阶段B.最初运动阶段C.基础运动阶段D.专门化动作阶段24、_,儿童动作有意性的发展出现了较大质变,可以说是意志行动的萌芽。( )A.6个月左右B.8个月左右C.10个月左右D.11个月左右25、儿童最初的动作是全身性的,以后动作逐渐分化,这种儿童动作发展的规律称为( )A.从笼统到专门的规律B.大小规律C.粗细规律D.从整体到局部的规律26、._处于基础动作阶段。( )A. 9岁儿童B. 1岁儿童C. 5岁儿童D. 10岁儿童27、27岁,处于( )。A.基础动作阶段B.专门化动作阶段C.反射动作阶段D.最初动作阶段二、简答题1、学前儿童活动动机的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2、学前儿童动作发展有哪些规律?三、论述题无第十一章个性一、单项选择题1、“3岁看大,7岁看老”这句俗话反映了幼儿心理活动( )。 A.整体性的形成 B.独特性的发展 C.稳定性的增长 D.积极能动性的发展2、36岁儿童个性发展阶段的主要表现是( ) A.先天气质差异 B.个性特征萌芽 C.个性初步形成 D.个性基本定型3、托马斯切斯根据9个维度的不同组合,将儿童的气质划分为三种类型,即( ) A.适应型、迟缓型、分离型 B.适应型、冲动型、迟缓型 C.活动型、适应型、分离型 D.容易抚育型、困难抚育型、起动迟缓型4、( )是以人的需要为基础的动机系统,它是推动个体行为的动力。 A.个性调节系统 B.个性心理特征 C.个性的结构系统 D.个性倾向性5、23岁儿童处于自我意识发展中的( )。 A.自我感觉的发展阶段 B.自我认识的发展阶段 C.自我意识的萌芽阶段 D.自我意识各方面的发展阶段6、个性倾向性的基本特征是( )。 A.独特性和自主性 B.稳定性和独特性 C.积极性和选择性 D.独特性和社会性7、表现出“精力旺盛,表里如一,刚强,易感情用事”特征的气质类型是( )。 A.胆汁质 B.多血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8、自我意识的基本特征是( )。A.自尊感和理智感B.分离感和同一感C.自主感和独立感D.个体感和集体感9、对胆汁质的孩子,应着重( )。A.防止粗枝大叶、虎头蛇尾B.防止墨守成规、谨小慎微C.培养机智、敏锐和自信心D.防止任性、粗暴10、对抑郁质的孩子,应着重( )。A.防止任性、粗暴B.培养机智、敏锐和自信心C.培养勇于进取、豪放的品质D.防止粗枝大叶、虎头蛇尾11、.根据孩子的不同气质,在教育上可以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对_的孩子,应着重培养机智、敏锐和自信心,防止疑虑、孤僻。( )A.粘液质B.多血质C.胆汁质D.抑郁质12、._是言语表达能力明显提高的时期。( )A. 67岁B. 23岁C. 56岁D. 45岁13、_处于刻板地认识性别角色的阶段。( )A. 34岁B. 57岁C. 23岁D. 12岁14、儿童学习某种知识和形成某种能力或行为比较容易、儿童心理某个方面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称为( )A.转折期B.敏感期C.危机期D.最近发展区15、拿出写有“香蕉”一词的卡片,小强能认识,但是如果把这两个字分开,他就搞不清了,不知道哪个是“香”字,哪个是“蕉”字。这说明小强处于认字的( )A.再现阶段B.泛化阶段C.情境阶段D.识字阶段16、儿童知道手脚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说明其处于( )。A.自我认识的发展阶段B.自我感觉阶段C.自我观察阶段D.自我体验阶段17、下列哪一种说法是不准确的?( )A.13岁期间,儿童的生理需要仍占主要地位B.幼儿期是需要发展的活跃时期C.从5岁开始,儿童的社会性需要迅速发展D.13岁,是儿童兴趣广泛发展并逐渐稳定的阶段18、幼儿能力发展的特点是( )。A.模仿能力最早表现,操作能力发展迅速B.操作能力最早表现,模仿能力发展迅速C.特殊能力最早表现,创造能力发展迅速D.创造能力最早表现,特殊能力发展迅速19、进入3岁后,儿童( )。A.个性萌芽B.个性尚未发生C.出现较稳定的个性特征D.个性的独特性迅速发展,而稳定性发展缓慢20、对抑郁质的孩子,应着重( )。A.防止任性、粗暴B.培养机智、敏锐和自信心C.培养勇于进取、豪放的品质D.防止粗枝大叶、虎头蛇尾21、对粘液质的孩子,应着重( )A防止粗枝大叶,虎头蛇尾B.培养勇于进取、豪放的品质C.培养积极探索精神及踏实、认真的特点D.防止任性、粗暴22、儿童在23岁的时候,掌握代名词“我”,是儿童( )A个性形成的重要标志B.自我意识萌芽的最重要标志C.同一感发展的最重要标志D.自我感觉发展的重要标志23、个性调节系统的核心是()A.需要B.自我意识C.兴趣D.内部动机24、表现出“精力旺盛,表里如一,刚强,易感情用事”特征的气质类型是( )A.胆汁质B.多血质C.粘液质D.抑郁质25、对粘液质的孩子,应着重( )A.防止粗枝大叶,虎头蛇尾B.培养勇于进取、豪放的品质C.培养积极探索精神及踏实、认真的特点D.防止任性、粗暴26、某儿童活泼好动、反应迅速灵活、善交际、兴趣广泛而不稳定,由此可推断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