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营养、代谢障碍与内分泌系统疾病.ppt_第1页
第八章 营养、代谢障碍与内分泌系统疾病.ppt_第2页
第八章 营养、代谢障碍与内分泌系统疾病.ppt_第3页
第八章 营养、代谢障碍与内分泌系统疾病.ppt_第4页
第八章 营养、代谢障碍与内分泌系统疾病.ppt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6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湖州中等卫生专业学校,第八章内分泌代谢疾病病人的护理,重点与难点,学习重点身体外形改变的身体状况评估、护理措施;消瘦、肥胖的标准,饮食护理。学习难点身体外形改变、消瘦与肥胖的护理措施。,概念: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指由多种原因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Graves病)是甲亢最常见类型,病因病机:尚未阐明。与自身免疫(血清TSH受体抗体TRAb)相关、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临床表现】,本病以2040岁女性最为多见。典型表现为高代谢症候群、甲状腺肿和眼征。,【临床表现】,(二)身体状况1.T3、T4分泌过多症候群高代谢表现:疲乏无力、怕热多汗、皮肤潮湿、多食善饥、体重显著下降及低热。精神神经系统:多言好动、焦躁易怒、失眠不安、注意力不集中,手、舌和眼睑震颤、腱反射亢进。心血管系统:心悸气短、心动过速、S1,SBP,DBP;甲亢性心脏病;心律失常以房颤多见。,甲亢-双手细颤,甲亢面容,【临床表现】,(二)身体状况1.T3、T4分泌过多症候群消化系统:食欲亢进,稀便、排便次数增加。重者可有肝大及肝功能异常,偶有黄疸。肌肉骨骼系统:主要是甲亢性周期性瘫痪;少数病人有甲亢性肌病。其他:月经紊乱,阳痿;周围血白细胞计数偏低,淋巴细胞比例增加、单核细胞增多。,【临床表现】,(二)身体状况2.甲状腺肿弥漫性、对称性肿大,随吞咽动作上下移动。质软、无压痛。甲状腺上下极可触及震颤或听到血管杂音。,图1甲状腺触诊图2甲状腺肿大(正面观)图3甲状腺肿大(侧面观),【临床表现】,(二)身体状况3.眼征单纯性突眼:与交感神经兴奋眼外肌群和上睑肌有关。突眼度18mm;瞬目减少、上睑挛缩、睑裂增宽及眼球集合不良,双眼向下看时上眼睑不能随眼球下落,露出白色巩膜;向上看时前额皮肤不能皱起。浸润性突眼:与眶后组织的自身免疫炎症有关。突眼度18mm;自诉眼内异物感、畏光、流泪、复视、斜视及视力减退,眼睑肿胀,结膜充血水肿,视野缩小,严重者眼球固定,角膜外露至溃疡或全眼球炎,甚至失明。,Graefe征(下视时上睑不下垂),Joffroy征(上视时无额纹),Mebius征(眼球向内侧聚合欠佳),【临床表现】,(二)身体状况4.特殊表现-淡漠型甲亢特点:老年多见,起病隐袭,高代谢征、眼征及甲状腺肿均不明显。主要表现:明显消瘦、心悸、乏力、表情淡漠、腹泻及厌食等,常易误诊。,【临床表现】,(二)身体状况4.特殊表现-甲状腺危象表现:高热,心动过速,常伴心房颤动或扑动,烦躁不安、大汗淋漓、呼吸急促、厌食、恶心、呕吐及腹泻,严重者导致虚脱、休克、嗜睡、谵妄或昏迷。,【实验室检查】,(四)辅助检查1.甲状腺激素测定TT4、TT3(诊断首选指标),TSH(甲状腺功能最敏感指标)。2.自身抗体测定TsAb+(诊断Graves重要指标)3.影像学检查摄131I率,高峰前移;超声、放射性核素扫描、CT、MRI等有助于甲状腺病变性质的诊断。,【治疗要点】,(一)一般护理1.环境和休息环境舒适,避免嘈杂。依病情指导休息。2.饮食护理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及矿物质丰富的饮食,主食足量,多摄取新鲜蔬菜和水果,避免刺激性及含碘丰富的食物,多饮水。,【治疗要点】,(二)药物治疗三种:抗甲状腺药物放射性碘手术治疗各有其优缺点,其中抗甲状腺药物治疗是甲亢的基础治疗。,【治疗要点】,(三)治疗配合1.ATD治疗的护理机制:抑制甲状腺激素合成。ATD分类:硫脲类和咪唑类。疗程:初治期、减量期和维持期;1.52年。不良反应:粒细胞减少和皮疹。,【护理措施】,(四)治疗配合2.放射性131I治疗的护理机制:131I被摄取后释放射线,破坏甲状腺组织细胞。用法:空腹服用131I。,【治疗要点】,(五)甲状腺危象抢救配合抑制甲状腺激素合成:首选丙硫氧嘧啶口服。2.抑制甲状腺激素释放:遵医嘱口服丙硫氧嘧啶、碘剂。3.降低血中甲状腺激素浓度:用血透、腹透或血浆置换等措施降低血TH浓度者应做好相应的护理。4.对症护理:高热时先物理,必要时施行人工冬眠降温。,【治疗要点】,浸润性突眼的防治保护眼睛:戴墨镜、用眼罩、点眼药水。早起选用免疫抑制剂及非特异性抗炎药物,如泼尼松用抗甲状腺药控制高代谢症候群,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23,24,一、概念定义: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是一种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和/或胰岛素作用缺陷所导致的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障碍,而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多病因性的代谢性疾病。,二.病因、发病机制和自然史遗传因素及环境因素共同参与。(一)1型糖尿病在遗传易感因素基础上,发生的胰岛B细胞的自身免疫性破坏,多由病毒感染促发。(二)2型糖尿病遗传易感性:多基因疾病。,25,二、糖尿病的分类(Classification),26,1型糖尿病(type1diabetesmellitus,T1DM),2型糖尿病(type2diabetesmellitus,T2DM),妊娠糖尿病(gestationaldiabetesmellitus)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一)1型糖尿病:分为免疫介导和特发性,多为前者。相对特征:青少年起病(juvenileonsetdiabetes)具酮症倾向(pronesstoketosis)需终生依赖胰岛素治疗自身免疫异常特征胰岛素、C肽水平低,27,(二)2型糖尿病:发病率与胰岛素(Ins)抵抗和分泌缺陷有关。相对特征:多有肥胖或肥胖病前史(青蛙型)无酮症倾向多成年发病不需要依赖胰岛素治疗,28,2、临床表现(一)代谢紊乱症候群1.典型症状:“三多一少”,视力模糊;皮肤瘙痒:由于高血糖和末梢神经病变导致。女性外阴搔痒其他:四肢酸痛、麻木、腰痛、阳痿等,29,30,多尿,六、临床表现,(二)并发症,31,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感染,慢性并发症,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足,急性并发症,32,0级:有危险因素,无溃疡,1级:浅溃疡,无感染,2级:深溃疡感染,3级:深溃疡感染骨病变或脓肿,4级:局限性坏疽,5级:全足坏疽,Wagner分级,实验室检查1.尿糖测定:肾糖阈当血糖达到810mmol/L,尿糖阳性。阳性是诊断糖尿病的线索,但尿糖阴性不能排除糖尿病的可能2.血糖测定:正常空腹血糖范围为3.96.01mmol/L。是诊断糖尿病的重要依据,并可用于判断病情和控制情况。静脉全血葡萄糖比静脉血浆葡萄糖低1015%,33,3、OGTT(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当血糖高于正常范围而又未达到诊断标准或疑为糖尿病时,需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方法:将75g葡萄糖溶于250300ml中,5分钟内饮完,分别于服糖前和服第一口糖后2小时取静脉血测定血糖水平4.GHbA1和糖化血浆清蛋白(FA),34,35,糖尿病诊断新标准,1:糖尿病症状+任意时间血糖11.1mmol/L(200mg/dl),可以确诊2:糖尿病症状+空腹血浆血糖7.0mmol/L(126mg/dl),可以确诊3:糖尿病症状+OGTT试验中2小时血糖值11.1mmol/L,可以确诊。如症状不典型,需再测一次,予以证实,诊断才能成立!,36,糖尿病的治疗,原则:早期治疗、综合治疗、治疗措施个性化,目的:使血糖达到或接近正常水平纠正代谢紊乱消除糖尿病症状防止或延缓并发症延长寿命,降低死亡率,五架马车,健康教育,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血糖监测,37,磺脲类双胍类-糖苷酶抑制剂,口服降糖药分类,胰岛素增敏剂,第三节维生素缺乏性佝偻病,第三节维生素缺乏性佝偻病,由于小儿体内VitD不足,导致钙、磷代谢失常,产生以骨骼病变为特征的一种全身慢性营养性疾病。多见于2岁以内的婴幼儿。,概念,(1)日光照射不足,(5)疾病和药物影响,佝偻病的病因,(2)体内贮存不足,(3)食物中摄入不足,(4)生长速度过快,临床分期,1神经、精神症状易激惹、烦躁、睡眠不安、夜惊、多汗。因汗液刺激头部,常摇头擦枕致枕后脱发形成“枕秃”,(一)初期,【临床表现】,2骨骼改变(1)头部颅骨软化:36月出现方颅:78月出现前囟过大或延迟闭合出牙延迟、牙釉质缺乏,【临床表现】,(2)胸部(约1岁出现)肋骨串珠肋膈沟鸡胸、漏斗胸,【临床表现】,(3)四肢“手镯”或“脚镯”征“O”形或“X”形腿(4)脊柱:后突或侧突畸形骨盆:扁平,【临床表现】,(三)辅助检查,【实验室检查】,(三)辅助检查,1补充VitD制剂(口服为主)(1)口服法:20004000IU/日,1个月后改预防量(400IU/日)(2)肌注法:2030万IU/次注射1次,3个月后改预防量2增加日光照射及合理喂养3适当补充钙剂、预防感染,(四)治疗要点,【治疗与预防要点】,第四节Vit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由于小儿体内VitD缺乏,血中钙离子浓度降低,导致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出现全身惊厥、手足搐搦或喉痉挛。多见于个月以内的小婴儿。,(1)甲状旁腺反应迟钝,(2)骨骼钙化加速,(3)血磷增加,病因,1典型症状:血清总钙10分)3补充VitD制剂先补充钙剂再补充维生素D,第四节痛风,痛风是一个常见的风湿病,古时候称为“帝王病”或“富贵病”。痛风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障碍所致血尿酸增高的一种疾病,典型表现为关节红肿、畸形及痛石形成等不适。,1.原发性(1)尿酸排泄减少家族史,多基因遗传缺陷。(2)尿酸生成增多2.继发性中毒及慢性肾脏疾病可使尿酸排出减少;血液系统疾病导致尿酸生成增多。,临床表现痛风多见于中老年男性和绝经期后妇女:1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血尿酸增高,但患者无症状,多数终身不发作痛风,约5%-12%高尿酸血症的病出现痛风症状。,2急性关节炎期最常见的首发症状。起病急,大多数在午夜因疼痛而惊醒,最常见于足第一跖趾关节,其他易受累关节为足背、膝、腕、掌指关节。受累关节周围明显红、肿、热、痛(见图),疼痛剧烈,如刀割状,持续数日后自行缓解,多数病人以后再次发作。,3痛风石和慢性头节炎期痛风石是痛风的特征性损害。痛风石好发于耳轮(见图),其次手指,足趾等关节(见图)。严重病人可出现骨质破坏和畸形(见图)。,4肾脏病变出现肾、输尿管结石、间质性肾炎,严重的病人出现尿毒症。,1.血尿酸测定2.尿液尿酸测定3.滑囊液检查4.X线检查,实验室与特殊检查,治疗痛风治疗目的:终止急性发作;纠正高尿酸血症;防止肾功能损害和尿酸结石形成。痛风急性发作期:1、需卧床休息、鼓励患者多饮水,不食用高嘌呤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