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白论文关于语言空白论论文范文参考资料_第1页
空白论文关于语言空白论论文范文参考资料_第2页
空白论文关于语言空白论论文范文参考资料_第3页
空白论文关于语言空白论论文范文参考资料_第4页
空白论文关于语言空白论论文范文参考资料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空白论文关于语言空白论论文范文参考资料 探讨语言的空白现象和中西文论对语言“空白”的理论性阐述与比较,最后扼要对语言空白的进行类型分析。 语言空白类型 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在语言文字作品中,“空白”也是它的语言表现形式之一。“空”是简练、鲜明,“白”不是遗漏、空洞,而是一种视觉提炼,是一种“虚”与“实”相映,是追求“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宋代学者范烯文对床夜话云:“不以虚为虚,而以实为虚,化景物为情思。”在此,语言之谓“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味外之旨”“韵外之致”,皆是从“空白”中生发出来的。 中国古代第一次明确提出“空白”理念的人是老子,“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四十章)老子第一次明确了“无”的存在和作用。他还提出了“计白为黑”“知白守黑”的观点,认为黑与白之间的界限是模糊不定的,黑中有白,白中有黑,有时候是相互转换的,白即黑,黑即白。庄子继承并发扬了老子的思想,他认为道蕴藏在万事万物之中,只可神会其中的意蕴。他还明确提出了“得鱼而忘筌”“得兔而忘蹄”“得意而忘言”(庄子外物)的观点,这里不但肯定了“有”与“无”的辩证关系,而且还指出了艺术审美上的“无声”“无形”“无字”的境界。 汉代刘安的淮南子原道训云:“无形而有形生焉,无声而五音鸣焉,无味而五味形焉,无色而五色成焉。是故无生于有,实出于虚。”认为音乐上的“无声”是“有声”之君,“无声”主宰着“有声”;“无形”是“有形”之君,“无形”主宰“有形”,这就再次涉及艺术的“空白”美的欣赏理由。 魏晋著名的“言不尽意论”则强调人们在认识事物时要超越一切具体的形、名,不应执着于对有形、有名的把握。这一时期,在音乐理论上出现的还有嵇康的“声无哀乐论”;绘画理论上顾恺之重“传神”,追求意在象外,境与意会;在文学创作上,刘勰,点出文学语言“隐”的妙处:即有限的语言中留下空白,包藏无限之意蕴。 此后钟嵘的“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唐代司空图的“不著一字,尽得风流”,欧阳修在六一诗话中说:“诗家虽率意,而造语亦难。若意新语共工,得前人所未道者,斯为善矣。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矣。”明代王廷相说:“夫诗贵意象透莹,不喜事实粘着。古谓水中之月,镜中之影,可以目睹,难以实求也。言征实则寡味也,情直致而难动物也。故示以意象,使人思之咀之,感而契之,邈哉深矣,此诗之大致也。” 在此我们可以看出,这些文论家反复论述的都是一个意思:留下一种文字上的朦朦胧胧的空白,生出令人玩味不尽的言外之意、味外之旨、弦外之音、韵外之致。在这种审美理想的关照下,文学语言(特别是诗词)便逐渐形成了趋于朦胧的“空白”结构,承载着审美中的“言外之意”“味外之旨”。 西方文论中的“空白说”是近50年才提出来的,但它同样强调“空白”是文学艺术的重要特征。文学文本中的“空白”召唤着读者,将读者卷入语言空位,并在其具有的“否定性”特征而使读者的期待视野不断受挫、又不断建立新的期待视野的过程中,体验作用,生成作用,共同建构审美对象(即文学作品)。如果文学没有空白,读者便“不可避开地产生厌烦”,从而“离开游戏领域”。 新小说派的领袖罗伯-格里耶更把空白看成新小说区别于传统小说的一个重要特征,明确提出:新小说是一种空白的“会聚场”。他认为“空白”是造就文学生命运动和生命活力的源泉。一部作品包含的空白越多,审美价值越高,越能激发和调动读者阅读和参与创造的积极性。现象学家、美学家罗曼英加登提出了“不定域”理由,他说:“一部文学作品在描写某个对象或对象的环境时,无法全面地说明,有时也并未说明这个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每一件事物,每一个人物,尤其是事物的发展和人物的命运,都永远不能通过语言的描写获得全面的确定性。我们不能通过有限的语句把某个对象的无限丰富的性质表现出来。” 传统文学中的空白多出现于擅长抒情类文学体裁中,如诗歌。而且在文学语言应用中空白基本上还是被作为文学的一种修辞手段来使用,通过语言省略、言语烘托、背景虚化等来实现文本的隽永、含蓄的言外之意。一次此类空白可以统称为修辞性空白,具体表现类型有: (1)不着一字,省略空白。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作者把旅途之中刻骨的思乡之情抒写得很明白,但作者现居何处,为何思乡,以及家乡的什么勾起了他的思念,作者并无交代。正是这个“不说尽”,让每个读者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遭遇与体会加以补充发挥,便提供了极大的作用解读空间。 (2)错落有致,间隔空白。将几个意象并置,省去逻辑关联词语;或者错落地组合主要的意象,抹去次要意象和细微末节,逗引读者的想象尽情地发挥,利用自己的想象力进行诗词的第二次创作,实现以少胜多、以无说有艺术美感。例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通篇语词意象堆砌,无语法、逻辑,无一字说羁旅乡愁,但是词人浪迹天涯、异乡漂泊之苦却从“画面”上跳脱而出。这种断裂、跳跃、空白式的语词意象叠加,散发着品味不尽的艺术魅力。 (3)结句空白。很多古典诗词擅长结句空白,言已尽而意悠远,结尾处往往善于为读者构筑一个更绵长的遐想。读者只能靠自己的领悟力体会作品未尽之意。例如王维的杂诗:“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_: 1宗白华.美学与意境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8.220. 2苏勇点校.易经系辞传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85. 3崔仲平.老子译注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6.7. 4曹础基.庄子浅注M.北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