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1页
市政道路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2页
市政道路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3页
市政道路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4页
市政道路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垫江县明月大道新建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第一标段K0+000 K2+600)一、工程概况垫江县明月大道贯通垫江县城区南北区域,位置走向与桂溪北路(即渝巫路)平行,相当于垫江县骨架路网体系中的“外环线”。垫江县明月大道新建道路工程位于垫江县桂溪镇,南接长安大道延伸段,北接天圣制药厂。设计起点位于长安大道平交口,先后与南阳路、机关路、温泉路平交后,终点位于明月大道C连接线平交口,道路全长6111.834米,为城市主干道,双向四车道,标准路幅宽度为32米;中间有明月大道B连接线与北转盘平交,道路全长513.656米,为城市主干道,双向六车道,标准路幅宽度为40米;明月大道C连接线与明月大道平交,道路全长1381.143m米,为城市主干道,双向六车道,标准路幅宽度为40米,终点接渝巫路。本项目的建设,将进一步完善垫江县县域城市的交通网络体系,缓解城区内部的交通压力,极大地改善道路交通条件,也为周边地块的开发进程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对整个垫江县的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二、设计依据及采用的规范标准2.1 设计依据(1)与业主垫江县兴渝城市建设有限责任公司签订的设计合同;(2)业主提供的控制性详细规划;(3)业主提供的1:500地形图。(4)业主提供的垫江县明月大道新建道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5)业主提供地质勘察报告(6)业主提供的垫江县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垫江县明月大道新建道路工程路幅宽度的函(7)业主提供的垫江县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垫江县明月大道新建道路工程初步设计预审意见的通知2.2采用的规范和标准2.2.1国家标准道路工程制图标准(GBJ50162-92)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2.2.2交通部规范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024-85)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2.2.3建设部规范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 169-2011)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2006)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04年3月)2.2.4地方规范重庆市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及路线设计规范(DBJ50-064-2007) 重庆市建设工程费用定额(1999年)2.3测设经过及设计过程简述 2010年10月,该工程正式立项,并由垫江县兴渝城市建设有责任公司担任项目业主。受业主委托,我院开展了垫江县明月大道、明月大道B、C线连接道及明月大道延伸段新建道路工程设计项目。2011年4月我院提交了方案初步文本。 2011年4月25日,我院向业主及规划局等各位领导汇报了方案设计,之后多次与业主及垫江县规划局进行接洽,逐步完善了明月大道、明月大道B、C线连接道及明月大道延伸段各项方案设计工作,在2011年6月我院提交了方案设计正式文本。2011年7月18日,我院再次向垫江县规划局等各位领导汇报了方案文件。2011年8月垫江县规划局下发了评审会议纪要垫江规划纪要201111 号文,原则上同意该工程设计方案。 2011年10月,项目业主委托重庆市涪陵地质勘察工程公司进行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在11月中旬我院收到业主提交的地勘资料后,开展了明月大道、明月大道B、C线连接道及明月大道延伸段的初步设计工作。为确保工程设计质量和设计进度,项目设计组根据各专业特点,在征求各专业设计意见后,对设计进度、设计内容、文件编制要求、主要技术标准、设计原则等进行统一的规定和要求,为在较短的设计周期内保质保量完成设计任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011年11月底提交了初步设计文件, 2011年12月31日在重庆市设计院进行了初步设计评审,并顺利通过了评审。 2.4对初步设计审查意见的执行情况项目审查意见本阶段设计执行情况1自行车道1.5m太窄,建议加宽;按审查意见执行,改为2.5米2交叉口进口段应展宽(进口展宽,出口不展宽),右转车道宽度可宽一点,建议完善人行过街系统(预留天桥空间);按审查意见执行3公交行车港处绿化带应断开,公交停车港设置依据是什么;按审查意见执行4设计超出道路用地红线;方案阶段已经得到规划局及业主认可50.3%坡度偏小,建议调整为0.5%; 纵坡结合明月大道水景观纵坡设置,保留0.3%6平面非机动车道等横断面表达不一致,应统一; 根据合同内容确定是否补充7应考虑弃土如何处置目前片区正在开发建设,弃土考虑就近堆弃8公交停车港离交叉口过近,应保证一定距离按审查意见执行2.5需要说明的其他事项2012年06月,根据县领导、规划局、业主等多部门的协商,将明月大道延伸段和明月大道合并成一条线,统称为明月大道;将明月大道原有的40米红线宽度改为32米,采用5.5米的人行道,2.5米的非机动车道,16米的机动车道,2.5米的非机动车道,5.5米的人行道的路幅宽度,关于此事正式下发了垫江建委函2012146号垫江县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垫江县明月大道新建道路工程路幅宽度的函。三、工程建设条件3.1区域交通分析及沿线自然地理概况3.1.1城市对外交通沪蓉高速公路在城区有一个出入口,采用互通式立交与迎宾大道相连接。沪蓉高速公路与主城区到高安镇的道路与沪蓉高速公路交叉,采用下穿式立交桥。近期建设向东到高安镇的快速干道。3.1.2城市交通1.道路结构:道路等级主要分为三级:主干路、次干路、支路。路网结构规划考虑形成全县性的主干环路,城市交通南北为主,东西贯通,形成方格网加放射形状,并为远景道路发展留有余地。工农路、人民路仍作为城市的主干路,桂东大道与桂西大道形成一环路,规划东方大道与西山大道形成二环路,另有迎宾大道连接高速公路与主城区,其余道路以这几条道路为骨架,连接各个功能分区。2.在近中期逐步着手建设组团城市交通网络,改善与太平、新民的道路交通条件。3.停车场和公交站场:在工农路与人民路交叉处东北部设置公共汽车总站及调度指挥中心,并附汽车保养场。外来机动车公共停车场布置在城市出入口道路附近,主要停放货运车辆;规划要求在城市南北两个工业园布置两个公共停车场,市内机动车公共停车场主要布置交通枢纽和大型人流集散地。沿主次干道及主要支路,每间距500-800米设置港湾式车站,及出租车停靠点。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事业,在2012年以前居民出行主要依靠公共交通来解决。4.长途客运站:扩建现状南北两处长途客运站,在高速公路入口处增设长途客运站一处。5.规划道路红线宽度:主干道为3880米控制,次干道为2840米控制,支路为25米以下。6.规划道路广场总面积334.68公顷,占规划建设用地面积的11.16%,人均占有道路广场用地面积11.16平方米。3.2气象、水文地质3.2.1气象勘察区属四川盆地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气候特点是大陆气候显著,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冬季暖和,极少霜冻,多雾,日照时数少;盛夏时间长,多连晴高温和伏旱,雨量集中,多暴雨,常有洪涝发生;由于受太平洋季风影响、春季回暖早,春早冷暖多变,但不稳定,冷空气活动频繁,常有低温阴雨天气出现。初夏及三秋期间多连阴雨。根据垫江县气象站19572011年54年的实测资料分析统计,多年平均气温18.1,最高气温月为7、8两月,平均气温28.4,最低气温多出现在1月,平均7.3,最高气温为41.4(8月),最低气温-3.7(1月),日平均气温都在0以上,四季宜耕。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109.4mm,年最小降水量为826.0mm,年最大降水量为1519.8mm(1971年7月)。境内降雨充沛,但时间分配上不均匀。全年降雨多集中在49月份,降水量为846.9 mm,约占年平均降雨量的76%,最大月降雨量为7月,降水量386.6 mm。多年平均日最大降水量为100 mm。多年平均日照时获得为1121h,多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8%,多年平均降水日数为153.4d,多年平均年蒸发量1035.5mm,多年平均风速1.2m/s,多年平均无霜期为296d,多年平均年霜日14.1d。勘察区内地表水系主要为居民人工修建的池塘,及因剥蚀形成的低洼地带,汇集有少量的地表水。B线连接道道路及主线途径及跨越谢家河;主线途径及跨越坝下河。谢家河该段平均宽度m,调查期间,该河流流量为m3/s,据访问,最大洪峰流量m3/s;坝下河该段平均宽度8m,调查期间,该河流流量为2m3/s,据访问,最大洪峰流量50m3/s。两河常年无水流,仅在雨季有流水。谢家河常年水位在412.26m左右,常年洪水位在413.60m,最高洪水位414.72m;坝下河常年水位在420.66m左右,常年洪水位在423.46m,最高洪水位425.78m。由于本次道路与小河相隔较近,所以,地表水对本工程影响较大。3.2.2 工程场地自然条件(1)地形地貌拟建区地势较低,地形总体变化一般,地貌类型受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控制明显,砂岩发育位置地势相对较高、地面起伏较大,多以山包、陡坎等地形为主。砂质泥岩、泥岩出露位置,地面起伏变化小,多以斜坡、平坝、沟谷等地形为主,属于构造剥蚀、侵蚀浅丘地貌。拟建道路范围内地面高程403.20m445.56m,高差42.36m。(2)地质构造拟建场地地质构造上处于梁平向斜北西冀,岩层呈单斜产出,岩层产状13012。据区域地质资料及本次调查表明,拟建场地无断层通过。基岩主要发育两组构造裂隙:裂隙产状28168,裂面稍粗糙,闭合状,延伸远,无充填,间距约1.30m,结合一般,属硬性结构面;裂隙产状3066,裂面较平直,呈闭合状,延伸远,无充填,间距1.22.4m,结合一般,属硬性结构面。勘察区总体上基岩裂隙不发育,岩体较完整,地质构造简单。区内新构造运动较弱,地层产状平缓近水平,褶皱断裂不发育,地震活动微弱。区域稳定性良好,场地岩体内构造裂隙不发育,岩体较完整,为地质构造简单的场地。(3)地层岩性拟建道路沿线主要出露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Q4ml)素填土、(Q4dl+el)粉质粘土、(Q4al+pl)细砂、(Q4al+pl)卵石,下伏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泥岩、砂岩。现将岩土性能特征分述如下:素填土(Q4ml)紫红、黄褐、褐灰等色,主要由粘土、碎块石及角砾组成,碎块含量15-35%,成分以强风化砂岩、泥岩为主,呈棱角状-次棱角状,粒径一般在2-30cm之间,结构松散,孔隙较大系房屋施工时堆积,堆积时间大于2年,填土未被污染,厚度介于0.5m4.4m,呈松散状态。该层土石等级为级,土石类别为松土。粉质粘土(Q4dl+el)褐色、灰褐色,为坡残积成因,多呈可塑状,刀切断面较光滑,有少量光泽,粘性一般,韧性中等,摇振无反应,干强度中等。该层主要分布在斜坡表面低缓处和冲沟内,厚度较小,一般为0.3m8.2m。该层土石等级为级,土石类别为松土。细砂(Q4al+pl)青灰、黄褐色,松散稍密,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长石和云母,次含少量卵石,呈菱角形及亚圆形,稍湿,局部混少量粘粒,夹粉质粘土夹层,及朽木。该层主要分布在小河附近,厚度较小,一般为0.8m8.4m。该层土石等级为级,土石类别为普通土。卵石(Q4al+pl)杂色,主要由灰岩、花岗岩、白云岩等组成,呈亚圆状,一般粒径37cm,局部夹漂石,含量5070%,卵石空隙间充填粘性土、粉砂及砾石,卵石坚硬,呈稍密状态,稍湿。该层主要分布在小河附近,厚度较小,一般为0.3m7.4m。该层土石等级为级,土石类别为硬。泥岩(J2s)棕红,紫红色,主要以粘土矿物为主,含少量长石、石英,泥质结构,薄-中厚层状构造,岩质较软。强风化泥岩厚1.14.1m,岩质较软,岩芯破碎,岩芯多呈碎块状、扁柱状,力学性能差,有风化裂隙发育。中风化层岩质较硬,岩芯较完整,岩芯多呈柱状、长柱状,有少量层间裂隙发育,力学性能较好。泥岩土石等级为级,土石类别为软石。砂岩(J2s)褐色、灰白褐、灰黄色,主要矿物成分为长石、石英,钙质胶结,粉细粒结构,中厚-厚层状构造。强风化砂岩厚0.65.7m,岩质较软,岩芯破碎,岩芯多呈碎块状、扁柱状,力学性能差,有风化裂隙发育。中风化层岩质较硬,岩芯较完整,岩芯多呈柱状、长柱状,有少量层间裂隙发育,力学性能较好。土石等级为级,土石类别为软石。(5)水文地质条件地表水拟建区内主要的地表水为农田积水及小河中流水。在场区地势较低的河谷位置有少量地表水汇集。地下水道路沿线主要以斜坡和宽阔的沟谷为主,局部位置地形起伏较大。根据钻探资料,拟建道路沿线沟谷位置土层厚度较大,斜坡位置土层厚度小,下部基岩为砂岩和泥岩。根据地下水的赋存条件、水理性质及水力特征,场区地下水可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基岩裂隙水。松散岩类孔隙水该类型地下水由大气降雨及临近小河补给为主,储存在第四系松散土层中,含水能力受地形地貌以及覆盖层范围、厚度、物质成分以及透水性能制约,水量大小受季节、气候及临近小河水位影响大。勘察期间,通过钻孔内水位观察,仅B线连接道位置钻孔内有稳定地下水位存在,主线及C线位置钻孔都无统一地下水位存在。场地地下水与河沟水水力联系一般。本次勘察对各钻孔均进行了地下水位观测,观测表明场地有地下水,且已形成较统一的地下水位面。本次勘察对BK13进行了简的提水试验,水位能迅速恢复。所以孔隙水较多,孔隙水量较丰富。钻孔BK13揭露地层:0.000.7m素填土,属透水层;0.72.50m粉质粘土为相对隔水层;2.58.40m卵石,属含水透水层;8.4011.70m细砂,属含水透水层;11.719.0m泥岩,属相对隔水层。采用单孔潜水非完整井计算公式计算渗透系数:计算公式:K式中:Q-涌水量,32.6m3/d;r-孔的平均半径,0.055m;S-抽水孔内的水位降深,1.8m;H1-至过滤器底部的含水层深度,3.7m;K-渗透系数; R-影响半径,m。R=10Sw;计算成果:渗透系数K=0.62m/d,影响半径14.1m。基岩裂隙水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岩石风化裂隙、构造裂隙中以及层间裂隙中。场区内下伏基岩以泥岩、砂岩为主。其中,泥岩属于粘土类岩石,含水能力和透水能力较差,为相对隔水层;砂岩有少量裂隙发育,是含水层,所处位置较高。由于补给量小、补给能力差,水径流、排泄条件好,因此场区内基岩裂隙水含量较小。地下水、土的腐蚀性根据临近场区的建筑经验,场区内地下水为型。根据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附录D环境介质对混凝土腐蚀的评价标准,拟建场地属于II类环境,地表水结晶分解复合类、结晶类、分解类均无腐蚀。拟建场区属于新开发区,场区及周边人口稀少,工业不发达,没有化工、印染、冶金等污染源,场区内岩土层没有受到污染。场区内岩土层对混凝土及混凝土中的钢筋无腐蚀性。(6)不良地质现象经地面调查,拟建场区内没有发现滑坡、崩塌、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根据钻探资料,拟建场区内没有发现软弱夹层、地下采空区、地下硐室等。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场区内没有断裂构造通过。道路沿线主要工程地质问题表现为:按照道路设计方案施工后,道路两侧将会形成路堑边坡和填方路堤边坡。由于道路建设和两侧土地开发利用存在23年的时差,因此道路边坡在道路施工时必须同时进行治理。四、工程建设条件4.1 区域地质条件及气象概况勘察区属四川盆地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气候特点是大陆气候显著,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冬季暖和,极少霜冻,多雾,日照时数少;盛夏时间长,多连晴高温和伏旱,雨量集中,多暴雨,常有洪涝发生;由于受太平洋季风影响、春季回暖早,春早冷暖多变,但不稳定,冷空气活动频繁,常有低温阴雨天气出现。初夏及三秋期间多连阴雨。根据垫江县气象站19572011年54年的实测资料分析统计,多年平均气温18.1,最高气温月为7、8两月,平均气温28.4,最低气温多出现在1月,平均7.3,最高气温为41.4(8月),最低气温-3.7(1月),日平均气温都在0以上,四季宜耕。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109.4mm,年最小降水量为826.0mm,年最大降水量为1519.8mm(1971年7月)。境内降雨充沛,但时间分配上不均匀。全年降雨多集中在49月份,降水量为846.9 mm,约占年平均降雨量的76%,最大月降雨量为7月,降水量386.6 mm。多年平均日最大降水量为100 mm。多年平均日照时获得为1121h,多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8%,多年平均降水日数为153.4d,多年平均年蒸发量1035.5mm,多年平均风速1.2m/s,多年平均无霜期为296d,多年平均年霜日14.1d。勘察区内地表水系主要为居民人工修建的池塘,及因剥蚀形成的低洼地带,汇集有少量的地表水。B线连接道道路及主线途径及跨越谢家河;主线途径及跨越坝下河。谢家河该段平均宽度m,调查期间,该河流流量为m3/s,据访问,最大洪峰流量m3/s;坝下河该段平均宽度8m,调查期间,该河流流量为2m3/s,据访问,最大洪峰流量50m3/s。两河常年无水流,仅在雨季有流水。谢家河常年水位在412.26m左右,常年洪水位在413.60m,最高洪水位414.72m;坝下河常年水位在420.66m左右,常年洪水位在423.46m,最高洪水位425.78m。由于本次道路与小河相隔较近,所以,地表水对本工程影响较大。4.2地形地貌拟建区地势较低,地形总体变化一般,地貌类型受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控制明显,砂岩发育位置地势相对较高、地面起伏较大,多以山包、陡坎等地形为主。砂质泥岩、泥岩出露位置,地面起伏变化小,多以斜坡、平坝、沟谷等地形为主,属于构造剥蚀、侵蚀浅丘地貌。拟建道路范围内地面高程403.20m445.56m,高差42.36m。4.3地质构造拟建场地地质构造上处于梁平向斜北西冀,岩层呈单斜产出,岩层产状13012。据区域地质资料及本次调查表明,拟建场地无断层通过。基岩主要发育两组构造裂隙:裂隙产状28168,裂面稍粗糙,闭合状,延伸远,无充填,间距约1.30m,结合一般,属硬性结构面;裂隙产状3066,裂面较平直,呈闭合状,延伸远,无充填,间距1.22.4m,结合一般,属硬性结构面。勘察区总体上基岩裂隙不发育,岩体较完整,地质构造简单。区内新构造运动较弱,地层产状平缓近水平,褶皱断裂不发育,地震活动微弱。区域稳定性良好,场地岩体内构造裂隙不发育,岩体较完整,为地质构造简单的场地。4.4地层岩性拟建道路沿线主要出露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Q4ml)素填土、(Q4dl+el)粉质粘土、(Q4al+pl)细砂、(Q4al+pl)卵石,下伏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泥岩、砂岩。现将岩土性能特征分述如下:4.4.1素填土(Q4ml)紫红、黄褐、褐灰等色,主要由粘土、碎块石及角砾组成,碎块含量15-35%,成分以强风化砂岩、泥岩为主,呈棱角状-次棱角状,粒径一般在2-30cm之间,结构松散,孔隙较大系房屋施工时堆积,堆积时间大于2年,填土未被污染,厚度介于0.5m4.4m,呈松散状态。该层土石等级为级,土石类别为松土。4.4.2粉质粘土(Q4dl+el)褐色、灰褐色,为坡残积成因,多呈可塑状,刀切断面较光滑,有少量光泽,粘性一般,韧性中等,摇振无反应,干强度中等。该层主要分布在斜坡表面低缓处和冲沟内,厚度较小,一般为0.3m8.2m。该层土石等级为级,土石类别为松土。4.4.3细砂(Q4al+pl)青灰、黄褐色,松散稍密,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长石和云母,次含少量卵石,呈菱角形及亚圆形,稍湿,局部混少量粘粒,夹粉质粘土夹层,及朽木。该层主要分布在小河附近,厚度较小,一般为0.8m8.4m。该层土石等级为级,土石类别为普通土。4.4.4卵石(Q4al+pl)杂色,主要由灰岩、花岗岩、白云岩等组成,呈亚圆状,一般粒径37cm,局部夹漂石,含量5070%,卵石空隙间充填粘性土、粉砂及砾石,卵石坚硬,呈稍密状态,稍湿。该层主要分布在小河附近,厚度较小,一般为0.3m7.4m。该层土石等级为级,土石类别为硬。4.4.5泥岩(J2s)棕红,紫红色,主要以粘土矿物为主,含少量长石、石英,泥质结构,薄-中厚层状构造,岩质较软。强风化泥岩厚1.14.1m,岩质较软,岩芯破碎,岩芯多呈碎块状、扁柱状,力学性能差,有风化裂隙发育。中风化层岩质较硬,岩芯较完整,岩芯多呈柱状、长柱状,有少量层间裂隙发育,力学性能较好。泥岩土石等级为级,土石类别为软石。4.4.6砂岩(J2s)褐色、灰白褐、灰黄色,主要矿物成分为长石、石英,钙质胶结,粉细粒结构,中厚-厚层状构造。强风化砂岩厚0.65.7m,岩质较软,岩芯破碎,岩芯多呈碎块状、扁柱状,力学性能差,有风化裂隙发育。中风化层岩质较硬,岩芯较完整,岩芯多呈柱状、长柱状,有少量层间裂隙发育,力学性能较好。土石等级为级,土石类别为软石。4.5水文地质条件 4.5.1地表水拟建区内主要的地表水为农田积水及小河中流水。在场区地势较低的河谷位置有少量地表水汇集。4.5.2地下水道路沿线主要以斜坡和宽阔的沟谷为主,局部位置地形起伏较大。根据钻探资料,拟建道路沿线沟谷位置土层厚度较大,斜坡位置土层厚度小,下部基岩为砂岩和泥岩。根据地下水的赋存条件、水理性质及水力特征,场区地下水可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基岩裂隙水。4.5.2.1 松散岩类孔隙水该类型地下水由大气降雨及临近小河补给为主,储存在第四系松散土层中,含水能力受地形地貌以及覆盖层范围、厚度、物质成分以及透水性能制约,水量大小受季节、气候及临近小河水位影响大。勘察期间,通过钻孔内水位观察,仅B线连接道位置钻孔内有稳定地下水位存在,主线及C线位置钻孔都无统一地下水位存在。场地地下水与河沟水水力联系一般。本次勘察对各钻孔均进行了地下水位观测,观测表明场地有地下水,且已形成较统一的地下水位面。本次勘察对BK13进行了简的提水试验,水位能迅速恢复。所以孔隙水较多,孔隙水量较丰富。钻孔BK13揭露地层:0.000.7m素填土,属透水层;0.72.50m粉质粘土为相对隔水层;2.58.40m卵石,属含水透水层;8.4011.70m细砂,属含水透水层;11.719.0m泥岩,属相对隔水层。采用单孔潜水非完整井计算公式计算渗透系数:计算公式:K式中:Q-涌水量,32.6m3/d;r-孔的平均半径,0.055m;S-抽水孔内的水位降深,1.8m;H1-至过滤器底部的含水层深度,3.7m;K-渗透系数; R-影响半径,m。R=10Sw;计算成果:渗透系数K=0.62m/d,影响半径14.1m。4.5.2.2基岩裂隙水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岩石风化裂隙、构造裂隙中以及层间裂隙中。场区内下伏基岩以泥岩、砂岩为主。其中,泥岩属于粘土类岩石,含水能力和透水能力较差,为相对隔水层;砂岩有少量裂隙发育,是含水层,所处位置较高。由于补给量小、补给能力差,水径流、排泄条件好,因此场区内基岩裂隙水含量较小。4.5.3地下水、土的腐蚀性根据临近场区的建筑经验,场区内地下水为型。根据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附录D环境介质对混凝土腐蚀的评价标准,拟建场地属于II类环境,地表水结晶分解复合类、结晶类、分解类均无腐蚀。拟建场区属于新开发区,场区及周边人口稀少,工业不发达,没有化工、印染、冶金等污染源,场区内岩土层没有受到污染。场区内岩土层对混凝土及混凝土中的钢筋无腐蚀性。4.6岩土物理力学特征4.6.1室内岩土试验统计本次室内试验,泥岩单轴抗压56组(168件);砂岩单轴抗压31组(93件)。按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附录G进行分析统计,统计结果见表5.3.2-1至表5.3.2-12。4.6.2岩体基本质量等级泥岩:天然、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分别为: 6.99MPa、4.37 MPa,属极软岩,岩体较完整,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级。砂岩:天然、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分别为: 5.36MPa、3.28MPa,属极软岩,岩体较完整,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级。4.6.3岩土设计参数选取4.6.3.1土体物理、力学指标土体物理、力学指标见试验报告,粉质粘土物理力学指标统计详见附表1。4.6.3.2原位测试土体物理力学指标现场原位测试试验成果统计表4.6.3-14.6.3-12。根据对场地内粉质粘土的标准贯入试验,统计相应原位测试数据于表5.3.2-1: 表4.6.3-1粉质粘土的标准贯入试验成果统计表 土名状态测试频数范围值(击/30cm)平均值(击/30cm)标准差变异系数标准值粉质粘土可塑217.0-11.18.430.840.108.11根据岩芯粘土粒径情况及动探情况可知,粉质粘土呈可塑状态。由表4.6.3-1可知,粉质粘土变异系数0.10,标准值8.11击/30cm,为低变异性中软土。根据对场地内细砂的标准贯入试验,统计相应原位测试数据于表4.6.3-2: 表4.6.3-2 细砂的标准贯入试验成果统计表 土名状态测试频数范围值(击/30cm)平均值(击/30cm)标准差变异系数标准值细砂松散-稍密189.7-12.711.510.920.0811.12根据岩芯粘土粒径情况及动探情况可知,细砂呈松散-稍密状态。由表4.6.3-2可知,细砂标准贯入试验击数平均值为11.2击/30cm,为中软土。根据对场地内卵石的重型动力触探试验,统计相应原位测试数据于表4.6.3-3: 表4.6.3-3 卵石的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成果统计表 土名状态测试频数范围值(击/10cm)平均值(击/10cm)标准差变异系数标准值卵石松散-稍密702-105.691.970.355.28根据岩芯粘土粒径情况及动探情况可知,卵石呈松散-稍密状态。由表4.6.3-3可知,卵石重型动力触探试验击数平均值为5.28击/10cm,为高变异性中软土。4.6.3.3岩石物理力学指标岩石物理性质指标取试验成果统计的平均值,力学指标取标准值。岩石物理、力学指标见岩石物理力学试验成果统计表4.6.3-44.6.3-8。表4.6.3-4 中风化泥岩(线路)抗压强度成果统计表试验项目编号天然抗压饱和抗压试验单值(MPa)试验单值(MPa)BK17.937.028.455.004.425.32BK37.406.595.784.594.083.58BK57.546.508.714.754.095.49BK95.846.636.963.624.114.32BK128.587.937.285.415.004.59BK156.387.065.813.964.383.60BK208.336.817.955.244.295.01CK16.295.956.963.903.694.32CK27.807.416.764.914.674.26CK107.886.918.714.964.355.49CK128.067.677.285.084.834.59CK166.965.846.404.323.623.97CK196.808.097.504.225.024.65CK226.376.765.854.014.263.69CK257.678.457.804.765.244.84CK275.846.516.963.624.044.32CK317.197.986.294.535.023.96CK365.846.296.743.683.964.25CK407.416.637.024.594.114.35CK476.076.747.413.824.254.67ZK16.036.977.373.804.394.64ZK37.376.978.044.644.395.07ZK67.065.816.384.383.603.96ZK87.418.427.864.675.314.95ZK117.627.036.334.724.363.92ZK276.845.706.494.313.594.09ZK355.866.567.623.634.074.72ZK376.637.025.854.184.423.69ZK408.457.807.285.244.844.51ZK425.847.536.293.624.673.90ZK456.076.857.193.824.324.53ZK478.717.887.195.494.964.53ZK495.626.636.963.484.114.32ZK546.295.507.193.963.474.53ZK567.417.986.744.604.944.18ZK655.846.636.963.684.184.39ZK796.406.747.414.034.254.67ZK977.306.296.744.533.904.18ZK997.418.206.514.675.174.10ZK1048.457.807.155.324.914.50ZK1067.196.855.844.464.253.62ZK1146.477.516.934.014.664.30ZK1165.926.727.523.734.234.74ZK1227.197.988.544.464.945.29ZK1267.196.407.864.463.974.88ZK1298.197.027.805.164.424.91ZK1337.417.976.844.594.944.24ZK1527.197.866.854.534.954.32ZK1647.867.538.544.954.745.38ZK1677.197.866.854.534.954.32ZK1847.197.698.584.534.855.40统计件数(n)153 153 平均值(MPa)7.10 4.44 标准差(MPa)0.79 0.50 变异系数0.11 0.11 标准值(MPa)6.99 4.37 表4.6.3-4表明:中风化泥岩天然抗压强度标准值为6.99Mpa, 中风化泥岩饱和抗压强度标准值为4.37Mpa,为低变异性极软岩。表4.6.3-5 中风化砂岩(线路)抗压强度成果统计表试验项目编号天然抗压饱和抗压试验单值(MPa)试验单值(MPa)CK55.015.705.353.063.473.27CK75.234.834.533.192.952.76CK435.344.435.033.312.753.12ZK314.434.835.342.702.953.25ZK595.545.234.833.323.142.90ZK625.736.294.943.493.843.01ZK694.945.736.073.063.553.76ZK726.856.295.624.253.903.48ZK755.736.294.943.493.843.01ZK816.046.546.853.744.064.24ZK845.054.495.623.132.793.48ZK935.175.956.293.153.633.84ZK1095.174.615.623.152.813.43ZK1236.145.545.033.753.383.07ZK1254.565.135.472.733.083.28ZK1365.475.136.383.283.083.83ZK1385.174.615.623.152.813.43ZK1405.845.055.393.623.133.34ZK1434.434.935.232.703.013.19ZK1466.295.285.623.903.273.48ZK1505.846.515.503.624.043.41ZK1567.195.736.074.463.553.76ZK1584.945.395.623.013.293.43ZK1616.295.955.393.843.633.29ZK1726.295.625.953.903.483.69ZK1764.944.615.623.012.813.43ZK1795.175.626.183.203.483.83ZK1814.944.385.393.012.673.29统计件数(n)84 84 平均值(MPa)5.48 3.36 标准差(MPa)0.62 0.40 变异系数0.11 0.12 标准值(MPa)5.36 3.28 表4.6.3-5表明:中风化砂岩天然抗压强度标准值为5.36Mpa, 中风化砂岩饱和抗压强度标准值为3.28Mpa,为低变异性极软岩。表4.6.3-6 中风化泥岩(桥区)抗压强度成果统计表试验项目编号天然抗压饱和抗压试验单值(MPa)试验单值(MPa)ZK148.589.218.205.495.895.25ZK174.425.094.822.703.112.94ZK1911.4810.9710.607.467.136.89ZK2114.2512.4913.129.418.248.66ZK899.858.918.326.305.705.33统计件数(n)15 15 平均值(MPa)9.35 6.03 标准差(MPa)2.97 2.04 变异系数0.32 0.34 标准值(MPa)7.99 5.10 表4.6.3-6表明:中风化泥岩天然抗压强度标准值为7.99Mpa, 中风化泥岩饱和抗压强度标准值为5.10Mpa,为软岩。表4.6.3-7 中风化砂岩(桥区)抗压强度成果统计表试验项目编号天然抗压饱和抗压试验单值(MPa)试验单值(MPa)ZK2414.5015.3016.2110.0010.5611.18ZK8517.5216.9118.2212.2611.8412.75ZK8724.5623.5621.8417.9317.2015.95统计件数(n)9 9 平均值(MPa)18.73 13.30 标准差(MPa)3.68 2.96 变异系数0.20 0.22 标准值(MPa)16.43 11.45 表4.6.3-7表明:中风化砂岩天然抗压强度标准值为16.43Mpa, 中风化砂岩饱和抗压强度标准值为11.45Mpa,为软岩。4.6.3.4岩体指标取值原则5.3.4.1岩石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根据岩石的破碎程度及饱和抗压强度,按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D63-2007第2.1.2条中表2.1.2-7取值。5.3.4.2岩体的物理指标取岩石物理指标的平均值。5.3.4.3岩体的力学指标取岩石力学指标的标准值乘以折减系数。4.6.4设计参数建议4.6.4.1岩土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场地内土层和岩石的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依据岩土试验成果统计表、原位测试成果统计表并结合地区经验,按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D63-2007第2.1.2条中表2.1.2-7取值。建议如下表4.6-1,其中素填土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适合于压实后的填土(压实度由设计确定)。岩土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 表4.6-1地基土类型素填土填筑土(压实度94%)粉质粘土细砂卵石砂岩泥 岩强风化中风化强风化中风化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KPa)90*140*160*150*170*300*1000*250*1000*4.6.4.2边坡设计参数建议5.4.2.1边坡坡率及坡形按照各章节中建议方式进行设计。5.4.2.2边坡支护设计参数主要依据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以及地区经验取值。设计参数建议值汇总于表5.4-2。结构面抗剪强度特征值取值:粘聚力C取42KPa,内摩擦角取18。泥岩破裂角,砂岩破裂角。砂岩等效内摩擦角为52,泥岩的等效内摩擦角为50。 道路线路及边坡岩土体设计参数建议 表4.6-2岩土名称状态天然重度(kN/m3)抗压强度标准值(Mpa)地基基地摩擦系数粘结强度特征值(kPa)水平抗力系数天然饱和素填土松散20.0*/粉质粘土可塑19.8*/0.25*25*15*细砂松散-稍密19.6*卵石松散-稍密20.3*泥岩强风化25.0/0.40*60*20*中风化25.46.99 4.37 0.45*170*50*砂岩强风化25.0/0.50*60*20*中风化25.25.36 3.28 0.60*300*200*4.7道路方案分析4.7.1主线道路本次地勘起点为南阳路口交叉处,与道路设计起点党政片区A线相差1305.402米,所以地勘桩号和道路桩号并不是同一个桩号。4.7.1.1 K0+0.00K0+150.00挖方段拟建道路位于地势相对较高的山包中,道路沿线地面起伏相对较大,地面高差约9.63m。道路沿线主要分布有农田、山坡荒地。根据岩体结构类型、结构面发育特征、主要结构面与边坡坡向组合关系及岩体完整性,结合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2),该路段路堑边坡类型为类,工程安全等级为二级。4.7.1.2 K0+150.00K0+400.00一般挖填方段拟建道路位于地势相对较为平坦的山间农田地带,道路沿线地面起伏相对较小,地面高差约7.2m。该段道路山包上土层厚度较小,农田中土层厚度较大。道路沿线主要分布有农田、山坡荒地、民房。该路段以压实填土或基岩作为路基。4.7.1.3 K0+520.00K0+760挖方段拟建道路位于地势相对较高的山包上,道路沿线地面起伏相对较小,地面高差约9.63m。道路沿线主要分布有农田、山坡荒地。道路两侧边坡为粉质粘土、泥岩。其中,主要为粉质粘土,土质边坡开挖容易产生圆弧形滑动破坏,建议按1:1.25放坡处理,坡顶建议修筑截水沟。4.7.1.4 K0+760.00K1+060填方段拟建该段道路位于地势相对较低的沟谷处,道路沿线地面起伏不大,地面高差约4.2m。该段道路土层厚度较小。道路沿线主要分布有农田、山坡荒地。该路段以压实填土作为路基。4.7.1.5 K1+060K1+140.00挖方段拟建道路位于地势相对较高的山包中,道路沿线地面起伏相对较大,地面高差约4.63m。道路沿线主要分布有农田、山坡荒地。根据岩体结构类型、结构面发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