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衍生工具论文关于金融衍生工具商业银行风险制约机制反思论文范文参考资料_第1页
金融衍生工具论文关于金融衍生工具商业银行风险制约机制反思论文范文参考资料_第2页
金融衍生工具论文关于金融衍生工具商业银行风险制约机制反思论文范文参考资料_第3页
金融衍生工具论文关于金融衍生工具商业银行风险制约机制反思论文范文参考资料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金融衍生工具论文关于金融衍生工具商业银行风险制约机制反思论文范文参考资料 摘 要:21世纪以来,金融机构都开始采用金融衍生工具作为资产负债管理工具。本文将通过巴林银行和联合爱尔兰银行事件的剖析,分析此类事件中交易员及其所在银行的共性,从而得出初步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相关启迪。 关键词:衍生产品 风险制约 内部监控 1995年2月,英国*银行宣布巴林银行倒闭。里森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以银行的名义认购价值70亿美元的日本股票指数期货,以买空的做法在日本期货市场买进了价值200亿美元的短期利率债券。日本债券市场一直下跌。巴林银行损失近10亿美元,最终破产。 xx年,联合爱尔兰银行的交易员鲁斯纳克在美元对日元即期和远期业务造成庞大的损失后,伪造期权合约抵消损失,导致股价下跌15.5%,一级资本充足率由7.2%降到6.4%,全部资本充足率由10.8%降到9.9%。制约了业务拓展能力,还影响其商誉,引起无形资产的折损。 二、里森和鲁斯纳克-“魔鬼交易员”们的共性对比分析 在巴林银行和联合爱尔兰银行事件后直至今日,“魔鬼交易员”在国际金融舞台上层出不穷: 1984-1985,日本大和银行井口俊英,11年非法从事以美国国债为标的物的交易,导致11亿美元的亏损; xx-xx,法国兴业银行杰洛米科威尔,私自动用超过728亿美元对欧洲股指期货投下巨额做空筹码,创设虚假对冲头寸,对兴业银行造成了71亿美元的损失; xx-xx,瑞士银行奎库阿伯多利,采用违法虚拟的*ETF头寸,放大实际交易限额,造成瑞银20亿欧元的损失。 通过对以上案例的对比分析,“魔鬼交易员”几乎有着相同的特质: 避开银行内部监控违规交易; 具有侥幸心理:无法正视自己对金融产品走势判断错误的事实,结果加大交易量,越陷越深,最后采取欺诈交易,以至于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手段多采取虚假交易和远期交割:通过虚假交易掩盖亏损,突破内部授权;利用衍生品远期交割避开内部制约对虚假交易的管控; 然而,出去这些“魔鬼交易员”的个人失误,其所在银行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纵观巴林银行及联合爱尔兰银行事件,这些商业银行的内部制约和风险管理上的漏洞才是导致最后悲剧的根本理由。出现“魔鬼交易员”的商业银行同样有着相似的特征。 期货交易中的“趋利原则”:以上事件中的两家商业银行都具有热爱投机的共性。在市场经济中,任何人的行为都是追逐利益的。他们鼓励投机性金融衍生产品,在薪资上实行“多赚多得”,通常来说,一个交易员可以拿到账面利润的2%-5%,年薪高达几十万。同时,他们冒险违规或越过授权从事衍生金融工具交易都是基于他们个人可以为公司建功立业,进而得到上司的赏识,有更好的晋升机会。在这里,我们可以运用“犯罪三角”来阐释这个理由的形成过程:(图1) 1.银行风险制约系统中的人为管理出现失衡: 银行的风险制约系统一般都有量化制约与人为管理两套系统。 在量化管理方面,各大银行几乎都采用了“在险值(VAR)”来制约交易风险,所谓VAR,就是根据市场历史数据,计算银行损失的发生概率。在风险人为制约方面,一般的银行交易部门都采用了区分前、中、后台的策略:前台做出交易决策,中台监测前台决定,后台负责处理交易,并由中台和后台负责监督前台交易行为的制衡体系。但是,在巴林银行和联爱银行中,两名“魔鬼交易员”进行了长达一年的违规虚假交易尽然无人察觉,充分暴露出了这两家银行在风险制约的人为管理层面的严重失衡。监管部门缺乏一个职责明确、互相协调、互相制约的运转机制,是造成巴林银行事件和联合爱尔兰银行事件不可否认的基本因素。 从巴林银行和联合爱尔兰银行事件中,我们可以得到诸多启迪: 1.提升商业银行外部监管者水品。巨额违规交易的屡屡发生折射出金融监管部门对场外市场交易的监管缺陷。场外交易信息分散、衍生品市场高度不透明,造成监管部门和市场参与者无法全面、有效地识别和制约有关风险。最优秀的人才永远处于交易一线,监管者与魔鬼交易员的关系更类似“笨猫戏鼠”。监管者不如参与银行的交易员熟悉金融产品,很难有效监管。 3.提升市场的自我约束能力。加大交易人员教育,强化合规交易理念;增大交易员违规交易的成本。加强内部沟通,人员交流,对身处压力环境大的交易人员实行人道主义关怀。 4.切实有效地监督和执行内部制约和风险管理。有效的内部制约和风险管理强调设计和运转上的“双重有效”。徒有完善的体制而运转不力,仍然会给银行带来巨大的风险。对于银行业来说,理由的关键绝不仅仅在于是否拥有一整套完整的制度,而是在于这一套制度是否得到了切实有效地执行和监督。 _: 1爱尔兰联合银行欺诈案* 防风险重在监管执行 姚伟 人民网 xx年6月15日 2有效内部制约的关键环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