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作权保护论文关于手机APP的著作权保护侵权救济论文范文参考资料_第1页
著作权保护论文关于手机APP的著作权保护侵权救济论文范文参考资料_第2页
著作权保护论文关于手机APP的著作权保护侵权救济论文范文参考资料_第3页
著作权保护论文关于手机APP的著作权保护侵权救济论文范文参考资料_第4页
著作权保护论文关于手机APP的著作权保护侵权救济论文范文参考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著作权保护论文关于手机APP的著作权保护侵权救济论文范文参考资料 王博今 孟 妍 【摘要】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和智能手机的发展和普及,手机APP 应用市场规模逐渐扩大。然而APP 产业的爆炸式增长也带来了盗版应用和其他侵权行为的泛滥,导致手机APP 著作权人的权利受到严重侵犯。鉴于这种现状,本文将针对APP 的著作权保护进行研究,通过介绍手机APP 的概念及特点,明确手机APP 的著作权保护范围,认定APP 著作权的侵权行为,最后提出APP 著作权侵权的法律途径和救济措施。希望通过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促进完善立法规范,保护著作权人合法权益,实现APP 技术与法律规范的良性互动。 【关键词】 手机APP 著作权; 版权保护;侵权救济 APP 是Application 的缩写,也就是应用软件的意思,指的是智能手机的应用程序和第三方应用软件,手机用户可以在移动互联网的APP 应用商店里下载和安装该软件。较早开始运营的手机APP 应用商店有美国苹果公司的APP store 和谷歌公司的Google playstore,其中APP store 是由苹果公司为其硬件设备,比如iphone,itouch 等设备创设的软件服务,用户可以从这个平台上下载自己所需的由应用程序,该平台属于闭源生态系统没有开放源代码,用户权限较低,但APP 应用质量较高。另外一个是谷歌公司的Googleplay store,是由谷歌公司为Android 设备开发的在线应用程序商店,手机用户可以在在该应用商店里浏览、下载自己所需的应用软件,这个平台的开发者众多、编写程序多样、审查管理较为宽松是其主要的特点。 手机app 的特点是指手机APP 应用相对与传统计算机软件以及其他著作权法保护的客体在其本体及表现形式方面差异和不同。分析手机APP 自身具有的独特特点,发现其和计算机软件和其他著作权保护客体的不同之处,有助于我们认清手机APP 知识产权保护的特殊性,从而确立出不同的法律规则,更好的保护手机APP 著作权人专有权利。手机APP 主要具有以下的特点。第一,运行环境的移动性。手机APP 相对与传统的计算机软件而言主要是基于Android、IOS、windowsphone 等三大系统运行,这些系统匀是基于智能手机硬件而设计开发的,而传统计算机软件是基于Windows、linux 等PC 系统运行的,因此手机APP 的运行环境上具有便捷性、可移动性的特点。第二,作品载体的无形性。传统音乐作品、美术作品、文学作品均有唱片CD、画作、书籍等有形载体,而手机APP 的作品表现形式是存储在电子介质中的程序的编码。第三,应用传播的快速性。手机用户在应用商店通常情况几十秒内就能完成一个APP 应用的下载,相对于有形作品的传播速度大大加快,这便利了手机用户使用与分享,但也造成了侵犯著作权的APP 应用在用户之间传播和分享的版权问题。 所谓手机APP 的著作权保护范围是指在手机APP 软件中著作权保护的权利主体、权利客体和权利内容,构成手机APP 著作权保护的完整体系。手机APP,相较于著作权保护的其他的作品,属于一种特殊的客体,要保护这类特殊的作品,法律在具体的规定上要作出相应的调整。 手机APP 的著作权主体。目前没有专门立法对手机APP 的著作权进行调整,考虑到手机APP 和计算机软件很大程度的相似之处,因此可以参照计算机软件条例进行适用。根据该条例的规定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的主体不仅有自然人还有法人或其他组织,在法人或其他组织获得手机APP 著作权的情况下,该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对开发APP 的自然人进行奖励,而作为手机APP 的直接开发者,并不享有该APP 的著作权。在著作权纠纷的处理过程中,需要先判定该著作权的主体,作为解决著作权纠纷的前提。 手机APP 著作权的客体,即手机app 著作权所保护的对象。我国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第六条规定:“本条例对软件著作权的保护不延及开发软件所用的思想、处理过程、操作方法或者数学概念等。”虽然上述是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保护客体的排除性规定,但对于手机app 来说著作权的权利客体仍然是作品,不包括设计APP 产品的思想概念,著作权法只保护的作品的表达形式,而不保护作品思想内容。手机APP 的表现形式主要是以某种形式固定下来的程序的编码、结构、顺序、程序用户接口中的菜单等,这些作品形式属于手机APP 著作权的保护客体。 手机APP 著作权的内容,形象的说就是由对作品不同的使用方式而形成的权利束。手机APP 的著作权人应当具有相应的著作人身权即发表、署名、修改的权利,以及著作财产权即发行、出租、 _络传播等权利。需要注意的是,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第三十条规定软件的复制品持有人不知道也没有合理理由应当知道该软件是侵权复制品的,不承担赔偿责任;但是,应当停止使用、销毁该侵权复制品。如果停止使用并销毁该侵权复制品将给复制品使用人造成重大损失的,可以向软件著作权人支付合理费用后继续使用。该条是对法定许可一种规定是手机APP 著作权和其他作品著作权最大的区别。 随着手机APP 广泛应用于我们的生活,为个人的生活和学习提供了便利,但与此同时各种APP 著作权侵权行为也层出不穷。因此认定哪些行为属于APP 著作权侵权行为对于保护APP 著作权的保护至关重要,本文对现行的APP 著作权侵权行为主要分为三种分别进行讨论和探析。 APP 盗版行为。盗版是指在未经手机app 著作权人许可或者授权的情况下,制造与其源代码不完全一致的复制品再分发的行为。一般的盗版行为首先需要对手机APP 进行反编译,获取源代码,进而通过对其源代码进行修正还原出功能与交互界面与现存APP 完全相同或类似的手机APP。这种反向编译行为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学习和研究软件,而是为了通过利用反向编译的结果即手机APP,用于商业的用途,显然超出了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的合理使用范围,构成对原有手机APP 的著作权侵权。这种盗版行为实质是对手机APP 代码的复制并公开的行为,是对APP 著作人保护作品完整权, _络传播权,出租权等一系列权利的侵犯,在APP著作权侵权行为当中占有主体地位。 _络传播权侵权行为。实施该侵权的主体通常是网络内容提供商(InterContent Provider)即是在互联网上向用户提供信息的主体,当网络内容提供商在未获得软件版权人许可的前提下,私自将版权人的软件上传到自己网站,供用户下载,那么该网络内容提供商侵权。其法律依据是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第二十四条规定:“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向公众发行出租、通过 _络传播著作权人软件的,属于侵权行为。”由于和传统作品的载体不同,APP 作品的载体是无形的电子数据而不是有形的纸质书籍或者唱片等,其传播方式基本上是通过 _络传播,因此侵犯 _络传播权行为将直接影响著作权人的经济利益,在APP 著作权侵权行为中具有重要地位。 APP 著作权帮助侵权行为。所谓“帮助侵权”是间接侵权的一种,属于间接责任的范畴,当事人的行为单独来看无法构成侵权,必须依据与其他直接侵权行为的关系来判定其侵权性质。该种侵权行为的实施主体通常是网络链接提供商(Inter Aess Provider),网络链接提供商并未直接将侵权内容上传到自己的网站或空间,而是给用户提供了搜索的路径或链接,引导用户从该网站或空间转向可能含有侵权内容的网站或空间。这种链接服务的行为也间接侵犯了APP 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故帮助侵权行为对直接侵权行为起着促进作用,损害了APP 著作权人利益,也应当为法律所禁止。 由于手机APP 应用的一些独有特点,侵犯手机APP 保护作品完整权、 _络传播权以及帮助侵权的行为时有发生,损害了APP 著作权人的专有权利。法谚云:法律不保护躺在权利上睡觉的人(The laws aid thevigilant,not the negligent)。因此培养APP 著作权人知识产权意识,及时用知识产权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非常重要,本文主要从鼓励权利人采取积极行动保护APP 著作权、及时协商并发出权利要求声明、诉讼解决这三种途径探究APP 著作权的法律救济措施。 1、鼓励权利人采取积极行动保护APP著作权。权利人自己注重权利的保护,这才能获得权利保护的最高效率,也才能取得保护的最佳效果。APP 著作权应积极进行著作权登记,所有APP 中呈现的核心内容、思路、图片、人物形象均应该作为著作权进行登记。参与APP 开发的员工均应与公司确定职务作品的著作权归属,如果事先没有约定的应尽快达成补充协议。从APP 的交互效果入手,而不仅仅保护APP 的程序编码,使该APP 的权利得到确实的保护,实现APP 的商业价值。 2、协商并发出权利要求声明,发出律师函或其他类型的权利声明无疑是整个维权步骤中最为初步也是最为捷径的方式。但根据平台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两种解决路径,在封闭性平台的情况下,权利人将相应的权利证明提交应用商店的经营者,要求应用商店经营者及时下架或处罚相应的侵权人。在开放性平台的条件下,由于有多个APP 入口的存在,没有系统管理者,故需要权利人对存在侵权APP 的应用商店进行调查,然后发出权利要求声明。 3、诉讼解决。在法治社会中,诉讼即为纠纷解决的最后途径,也是保护商用知识产权的最后方法。诉讼具有强制性、终局性、程序性的特点,在著作权侵权人拒绝履行停止侵权或者赔偿损失义务时,以及应用商店经营者拒不下架或处罚相应侵权人的情况下,通过诉讼解决方式的强制力能够使著作权人的权利得到很好保障。在诉讼解决过程中,不论平台为何,只要权利证明真实,证据确凿,证据链条完整,均能达到保护专有权利的目的。 在技术革新的今天,无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