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罗佩论文关于法律视角看高罗佩《大唐狄公案》中西文化交流论文范文参考资料_第1页
高罗佩论文关于法律视角看高罗佩《大唐狄公案》中西文化交流论文范文参考资料_第2页
高罗佩论文关于法律视角看高罗佩《大唐狄公案》中西文化交流论文范文参考资料_第3页
高罗佩论文关于法律视角看高罗佩《大唐狄公案》中西文化交流论文范文参考资料_第4页
高罗佩论文关于法律视角看高罗佩《大唐狄公案》中西文化交流论文范文参考资料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罗佩论文关于法律视角看高罗佩大唐狄公案中西文化交流论文范文参考资料 想着给自己在财产上留有余地。如铁钉案中,开棺验尸却毫无所获的狄公。面对着“丢了乌纱帽还是小事,保不定连性命也会赔上”的危险。无奈之下狄公只得决定辞职。祭祖之后,高罗佩对狄公的心态有这么一段描写: 此刻他只求丢官莫丢命。他想起圣上颁赐给他的 一方御匾,在那匾上圣上御笔撰写了“义重于生” 四字赞词,赞美他在浦阳的出色成绩。他盼望凭这御 笔真书的护佑,能保住自己的性命和一份可以苟且到 晚年的家产。 通过上面的比较,可以看出高罗佩在作品中引入刑讯的策略:存在而不渲染。尽量不让狄公用刑,迫不得已时才慎重施刑,刑种上止于鞭刑,绝不使用其它残酷变态手段,同时也给女犯保留女性应有的尊严。高罗佩用狄公的人性化,最大程度地冲淡刑罚的残酷感。这种处理,减少了作品在文化传播中的负面效果,从最大程度上消除西方读者可能对这种审案方式产生的不安,从而促使他们心无芥蒂地继续阅读下去。同时高罗佩在后记里还尽量向西方读者阐释这一*手段的历史客观性和一定程度上的必要性:“中国古代的法律有一条基本原则,即除非嫌疑犯招认其罪行,县令是不能宣布他是有罪的。为防止口紧的罪犯在铁证面前拒不招认而逃避惩罚,法律允许对犯人用刑,如鞭笞、打板子、拶指等。但如果被告因多次受刑而受到身体伤害,或在严刑折磨下死亡,则县令及众衙员都要受到惩处,而处罚常常是十分严厉的。有鉴于此,多数县令都尽量避开用刑,而是依靠自己的破案经验、敏锐的心理洞察力和衙员们的协助来问破案件。” 其次,神明裁判的理由在中西法制史上都曾出现,如水审、火审等。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到了高罗佩写作狄公案的20世纪,这种落后而没有科学依据的裁判方式早已被西方抛弃很久。 在古代中国的神明裁判主要表现为阴司断案、鬼神托梦等。在中国传统公案小说中这些情节常常出现,甚至构成破案的主要渠道。如“日断阳、夜断阴”的包公在三现身和鸟唤孤客中就曾得梦兆解谜破案,鬼魂也向其诉冤;武则天四大奇案中狄公为找线索就到庙里去抽签和祈愿,找不到被害者的坟墓时会有鬼魂为他带路,人梦时神人前来启迪他整个案情,甚至还留下喻示凶犯名字的一首诗。 这种文化现象一方面表现了处于弱势地位的民众面对强权无处申冤的退而求其次的心理,另一方面其在法律文化上也有渊源。在中华法律史 _期,“能别曲直”、“触不直者去之”的正直、正义、公正的神兽“解席”就是雏形。 然而,对于不了解中国文化的西方读者来说,这种场面无疑滑稽落后而令人无法信服。应该说高罗佩本人对传统公案中所表现的这种愚昧观念也是不满的。因此,他在作品里 _抛弃鬼神帮助破案的方式,完全让狄公自己寻找证据使凶手伏法。在最初对武则天四大奇案的翻译中,他在结构上改动最大的就是删节了原文本第28回“真县令扮作阎王,假阴官审明奸妇”的内容,并将回目改译为“A weird interrogation is conducted in the jail;A confession is obtained,and the mystery solved”(“狴犴中正行神讯奇谋下竟获招承”)。而在这一回里描写的,正是狄公通过假扮阴司,利用周氏在假阎王殿面对“投入油锅”、“永世不转轮回”威胁的恐惧心理,迫使其承认罪状。删除这些描写,高罗佩目的显然是照顾西方读者由于文化背景差异形成的不同阅读习惯和接受底线。 在朝云观中也可以看出高罗佩作为西方人对所谓“阴司”现象的看法。当看见刻画阎罗殿上受刑惨状和阴司酷刑的雕塑时,高罗佩通过狄公发出了自己的声音:狄公看了怒不可遏,叫道“明天一早我便令真智将这些雕像全数撤去,阎罗十殿也可废了。这些残酷的建塑。于世道人心非但不会有警戒之用,反而污毁了道德仁义之心”。 艺术作品的创构,体现主体的创造精神,寄托了主体感性生命的理想。审美是以人生为核心的,而主体的最高理想又通过艺术在心灵中得以实现。正如维特根斯坦在文化和价值一书中所说:“几乎我的全部著作都是我对自己的独自。”高罗佩正是通过狄公向读者透露着自己作为西方人对所谓阴司审判的看法,在得到西方读者共鸣的同时,也为中国的读者提供了一种审视此类文化的外在视角,从而实现了作品中的双向文化交流。 应该说高罗佩也并不完全排斥鬼神气氛在小说中的运用,但他主要是利用这些因素增强小说的恐怖感或悬念,同时在故事结尾,狄公都会证明这些所谓的超自然力量往往都是人为假扮或可以用理性来解释的。如黄金案里,狄公夜间去死去王县令的遗宅探查,忽然撞上一人和死去的县令极为相似,唐主簿恐惧地告诉狄公那是县令的鬼魂。然后作者写道: 莫非这衙院内果真有鬼?王立德死不瞑目,其阴 魂竟然夜夜游荡于此,欲吐一腔冤屈。狄公虽同孔子 先师一样对鬼神持一个存而不论的态度,但每逢真遇 了鬼神却不是敬而远之,而是疑而近之,逐奇而寻 之,务必探明虚实,追出究竟。其中往往偏又是人事 居多,从未曾真撞上一个鬼魂。此番他听了唐主簿言 语,心知有异,又挑起了他的疑窦。 再如在狄公的得力助手乔泰之死的情节设置上,高罗佩借用了中国式的因果暗示。在整部大唐狄公案里有两度预先提及乔泰将死于其雨龙剑下。这种颇有谶语意味的暗示,也是高罗佩为兼顾中国读者传统阅读兴趣而作的安排,同时也为西方读者创造了一种隐约的神秘之感,使中西受众对小说都欣然接受。 作为法律文化的一种文学表现形态,探案小说中体现着不同法律文化下的价值诉求。总体说,西方在价值诉求上,更多体现了对个体公平、正义的追求;而中国古代法律文化却主要追求对皇权的维护,两者有相当的差距。因此,高罗佩在作品中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