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经典-世界素描大师_第1页
再看经典-世界素描大师_第2页
再看经典-世界素描大师_第3页
再看经典-世界素描大师_第4页
再看经典-世界素描大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再看经典 世界素描大师 沃德利成书画院2016-01-20 08:41米开朗基罗(1475年3月6日1564年2月18日)生于佛罗伦斯加柏里斯镇,雕塑家、建筑师、画家和诗人。他与列奥纳多达芬奇和拉斐尔并称“文艺复兴三杰”。米开朗基罗一生追求艺术的完美,坚持自己的艺术思路,他的风格影响了几乎三个世纪的艺术家。他的人物以“健美”著称,他的建筑,他的雕塑,无不闪耀着感人的光辉雄壮完美的生命力量。据说他脾气暴躁。米开郎基罗肖像律动的笔触 凿出来的肌肉 夸张的很有想象力歇斯底里,怒发冲冠.面部肌肉全被调动,头发和眼神的朝向支持了他的愤怒,脖子的血筋快要崩裂,如此典型。浑厚和飘逸的舞蹈美感神圣结合,有结结实实“砸”下来般的雄壮。上肢胸廓结构开始,躯体大肌肉群处理的很整体。人体的紧张扭转,带来结构的变化轨迹,大师将复杂动态组合的真实而生动 ,只为研究创作的多种可能性。米开朗基罗在这里制造了男人背部肌肉的强力收缩,并让身体肌肉群都集中在某个点上发力。背部肌肉群生动的如此令人惊叹。注意颈椎和脊柱的扭转带来肌肉群的变化。相信他在找寻完美而准确的动势。米开朗基罗好像在说:“嗨!看背部,这里更有意思!”鲁本斯(15771640)鲁本斯的创作以对生活的富于诗意的表现来歌颂生活,歌颂作为宇宙最完美的造物的人类.他的绘画具有巴洛克艺术的壮丽风格.鲁本斯不仅承上启下地维护了传统审美在造型上的总体准则,而且创造出了巴洛克艺术那生动、豪放而独特的风格。他的素描以灵动、变幻的线条表现为主,强调形体在运动中的相互转化与作用,强调对象和画面的节奏与韵律。在唯美的大原则之下,捕捉生活中生动的一面,将世俗中的可用因素进行重组与利用,突显出鲜活的视觉感受。画法的潇洒与极度精确及洋溢着内在热情的感染力而引人入胜。鲁本斯的素描最早影响我。鲁本斯自画像,典型的宫廷画家。画家的夫人肖像,她自信、幸福。 注意人物眉梢和嘴角,发髻与额头及眉弓的结合. .精妙、传神。鲁本斯生动的表现了复杂的人体视角,顺着阴影变化可以探寻流动的结构变化。注意看斜方肌与脖子的挤压结合,手指的关节转向,大腿到髌骨的透视形状.空间角度复杂,处理的却松弛、结实、准确!据说是鲁本斯的小儿子,小天使是会思考的。头发表现出的头颅形状是耐人寻味的。漫不经心的美。别忽略脖子的位置。耳朵画的很精彩。丢 勒Albrecht Durer(1471-1528年)阿尔布莱希特丢勒Albrecht Durer生于德国纽伦堡.丢勒不仅是画家,而且是数学家、机械师、建筑学家,他曾创立了筑城学理论。丢勒的全部艺术活动是和德国的人文主义进步思想联系在一起的,他是德国第一位真正的有思想的艺术家。他把强烈的自尊和人类永不满足的秉性结合起来,塑造了人的尊严。在他严谨、冷峻、一丝不苟、不放纵的素描中,你能感到犀利的洞察力、触发人类道德的敏感的个人情感以及那种近乎迫人的力量。我们可以感受到他深入所画对象内在真相时深沉的关照,他总是让被画者和自己面临人性最苛刻的审察。一位严谨的绘画大师。丢勒自画像九十多岁的老人,专注的思考状,或许他只是优雅的发呆,我想这是个健康的智者。注意看额头和脑袋的形状,帽子戴上去是不会被风吹掉的。找一下胡子和头发的分界处,那胡子真的是长在脸上而不是堆在一起。丢勒的母亲,她应该也很严谨吧。注意结构形状的呼应和铆接。祈祷之手,透过指尖的细微动势和可信的筋络,虔诚和恭敬被准确的表现出来了丢勒通过右肩的细节提示了翅膀怎样长在肩胛上,注意夸张的斜方肌怎样和肩结合。伦勃朗哈尔曼松凡莱因(Rembrandt Harmenszoon van Rijn 1606年7月15日 - 1669年10月4日)是欧洲17世纪最伟大的画家之一,也是荷兰历史上最伟大的画家。伦勃朗知道无论他身在何处,无论所面对的创作对象在别人眼中有多么“贫瘠”,他始终能作出美妙、无限地探索。伦勃朗我一直认为是一流的无可超越的绘画大师伦勃朗自画像。一而再,再而三,伦勃朗留下大量的自画像。伦勃朗善于不断的自省和发现,近乎痴迷与颠狂。自然、准确、小心谨慎的步子从楼梯上走下来,优雅的足以令所有人信服。注意肩的转折,注意颈椎到骨盆的倾斜线。伦勃朗没有刻意让人关注人物表情,而是用肢体和光线整体来说话。所有人的导向 喜剧化的传递到主角的双手上,这是一种神圣的力量。他站立的姿势是很帅的“S”形。像是轻轻松松捏出来的姑娘 ,裙子质地很厚,表情平静,一切显得淳朴、真实、感人。不多也不少,就是这么美。伦勃朗式的泼墨大写意,他一定画的很H(嗨)我相信伦勃朗是满怀爱意画下这个女人的。注意头与肩的结合处,手指的曲线和帽沿的曲线,迷离的眼神.这些都使这个女人看起来亲切、放松、魅力非凡。画面控制的很有现场感:注意!大家稍安勿噪!有意思的是看看谁在主宰场面。首先是整体!犹如舞台剧的氛围营造,请找出三角形的架构本质,体会伦勃朗是如何让画面稳定平衡的。伦勃朗用道具制造光,用光营造画面氛围。注意光线细节在面部的呈现,注意大人和小孩的头部转向关系。具有浓郁的哲学思想。 将重心偏移,这并不仅是为了构图。伦勃朗创造了具有雕塑感的风景,庄严隆重。注意背景中出现的竖向凸起,尺度是如何变化,层次如何退远的。如何让平淡的场景鲜活生动?这幅画给了答案。注意画家的低视点构图是怎样将左右景物连接在一起的。光线和空气弥漫着房间,简朴、放松、温暖。伦勃朗无懈可击的表现力创造了诗的意境!注意整体氛围,呈现着伦勃朗的至深感受。精彩!华托(JeanAntoine Watteau,又译让安东尼华多,16841721),法国18世纪罗可可时期最重要的也最有影响力的一位画家。华托的世界是一种极人为的世界,在轻浮的底下往往默默流淌着一种忧郁的情感,似乎无时无刻都在提醒人们,一切感官的愉悦均是短暂的。这往往可以为他的作品增加一种特殊的诗的意味。“他画素描的速度极快,只用黑色、红色和白色三种炭笔,其笔下凝聚着自然和精灵闪现的细枝末节。”这位大师的素描将轻盈和厚重结合的洋洋洒洒,让我相信这不矛盾,并且可以触摸到。华托孜孜不倦的用蓬松而又柔韧的服饰掩藏着优美的人体。“拙”的有滋有味,不拘细节却又精致极了。看似结构琐碎和漫不经心,却有娓娓道来的节奏和味道。注意肩、脖子、肘的处理。华托用蓬松柔韧的衣服表现了结实的女人体。肩、骨盆是撑起衣服架子的关键。注意小笔触与大褶皱的关系。让弗朗索瓦米勒 Jean-Francois Millet 1814-1875年,是法国近代绘画史上最受人民爱戴的画家。他那纯朴亲切的艺术语言,尤其被广大法国农民所喜爱。他是历史上第一位怀着深深的同情和敬意,倾全部心血表现农民的画家。米勒的素描,透露着质朴纯真,透露着泥土和草香的朴野气息。我坚信人与生俱来对原乡有诗的情怀,米勒的画更多的发现和唤醒了诗的力量。率真、坚韧、执着这就是米勒。米勒自画像里程碑式的美两个妇女取水的瞬间可以如此浑厚生动。好像农妇取水的声音和远处马队过河的声音遥相呼应,画面传递着完整而纯净的田园诗意。注意画面空间深远层次变化,注意剪影是如何被恰当运用的。第一次看很震撼,很惊讶这么小的画却有大画的风范,随后看依然带劲,为什么呢?那洒播种子的胳膊,那迈的合适的步子,那连接天空与大地的飞鸟.张力冲满整个画面!播种农夫浑厚的力量被表现的那般神圣,对!就是这样,一直向前。米勒刻意给画面做了低视角的安排,男人虎口朝向、双手的迎合、小孩的拳头朝向、铁锹略微向外撇并引向母子,背景木栅栏的开口.这都增强了画面感染力。很有喜剧性的素描,你仿佛能感受到正午的炙热和麦秸的味道。自然放松的双腿导引了人物酣睡的表情,画面被光线渲染的很柔美.注意一反一正的手,上身肌肉“摊”展在草地上,显现出劳累后放松熟睡的状态。本来不雅的角度被米勒演绎的如此感人!柔和的光线、女人丰满健康的体态、窗户紧闭.米勒含蓄而纯净的表现了女人的美。这个农家女饱满浑厚,同时散发着纤柔。肢体的微妙动势是那么具有代表性。气氛静谧,请不要打扰她。美的如此沉静,美的如此优雅,恰当的瞬间定格,经典的像永恒的雕像. .注意寻找下小孩的胳膊在哪儿?呵呵,画家如此童真,连稀松平常的生活场景都描绘的如此生动,画面人物都在等待.注意这里的光线是怎样来塑造形体的。米勒相信,让简单的事情变的伟大,让伟大的事情变的简单,画家自己首先被感动。不同于米开朗基罗素描中的健壮,米勒准确的让肢体的动势来领导画面。注意妇女因用力到了顶点而使腿部股四头肌涨起,男人继续紧拢双腿正在发力拉绳子.米勒强调了人物核心力量区腰部及下盘,而非刻意强调臂部。再看左边夸张的树干和靠着的草垛,使“拉拽”显的真实有力,同时,你会感到这种力是从劳动的农民身上散发出来的。注意剧场效果的搭建:前景阴影阻止左侧视线,右侧光准确射在地上三个小孩身上,形象简洁。米勒利用树林的虚化处理统一背景,进而突出树上小孩的整体动势,处理手法单纯而丰富。注意看小女孩双手撑着的东西。焦点聚合在画面中心直面喂食的母亲,她小心移向一侧专注吹汤匙,小孩饿的抓东西乱啃,而小猫咪守候在煮食的吊锅旁.一种温饱问题的伟大思考,精微的呈现在画家朴实的画面里,主题氛围“一丝不挂”,简洁有力!伊里亚.叶菲莫维奇.列宾( ,18441930),英文名Ilya Yafimovich Repin。列宾是十九世纪后期伟大的俄罗斯批判现实主义绘画大师。列宾在充分观察和深刻理解生活的基础上,以其丰富、鲜明的艺术语言创作了大量的历史画、肖像画,他的画作如此之多、展示当时俄罗斯社会生活如此广阔和全面,是任何一个画家都无法与之比拟的。应该说列宾的素描体系深深的影响了中国几代人的美术基础教育。列宾自画像。透露着年轻时的自信和桀骜。中年自画像,若有所思列宾强调了松弛和下坠的体量感,让这个女人看起来更空虚和傲慢。再看他就动手啦.哥们儿其实淳朴,又透着迷茫和恐惧,同时显现出时间雕刻出来的粗野和坚定。注意体会脖子的弯曲角度刚刚好。表现托尔斯泰的集中专注, 左脚侧勾、头发凌乱、书稿散置。他的右腿会不会很麻?这是整合所有典型性后的个性。表现的是高尔基在宣读,注意列宾通过前景人物的弱化处理,注意用手扶头的角色朝向,注意画面右侧阴影体量处理.这些都为突出渲染主角。不同形状、不同体量,不同朝向,不同位置.这些都被黑、白、灰调子统一起来。画家展现了高超的整体把控能力,表现了复杂的空间层次变化。注意看画面有几个小孩?他们提示场景尺度,暗示了隐匿的主题思想。亨利马蒂斯法国著名画家,野兽派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也是一位雕塑家、版画家。他以使用鲜明、大胆的色彩而著名。21岁时的一场意外,令马蒂斯的绘画热情一发不可收拾,偶然的机缘成为他一生的转折点。用他自己的话说:“我好像被召唤着,从此以后我不再主宰我的生活,而它主宰我。”马蒂斯说过他希望人们看他的画能够得到放松和镇静。一位让线条和色彩完美歌唱的艺术大师。晚年的马蒂斯“在艺术上,你的方法越简单,你的感觉越明显。”马蒂斯马蒂斯选择用节制的松弛感创造平和的二维构成,这遵从了他特殊的艺术知觉。我们仍然能看到马蒂斯简化后的装饰感。不狂躁、不浮夸、优雅、平和.马蒂斯准确的创造了自己的艺术真实,我相信这是自然而然的坦诚与积淀。马蒂斯也总是不择手段,不背弃自己的感觉,以至于晚年用剪纸来创作。猜想一下,大师视力受影响时,他会如何观察如何创作呢?毕加索(Pablo Picasso 18811973)简介:毕加索(Pablo Picasso 1881-1973)西班牙画家。曾在巴塞隆那及马德里的美术学校学习,1904年定居巴黎。早期作品写实,题材多取自下层人民和流浪艺人的贫困生活。二十世纪初,从事美术上的立体主义运动。其后又从事新古典主义、表现主义等活动。西班牙人民反法西斯斗争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毕加索创作了版画弗朗哥的梦及谎言和油画格尔尼卡等作品,有力地揭露了法西斯的罪行。战后他成为争取和平与民主的战士。他所作的和平鸽成为国际和平运动的象征。毕加索是精力旺盛的,偏执而疯狂的,多产的并且活着时就名利双收的艺术家。他小的时候就拥有强大的造型功力。他的作品大多数灵感与女人有关。毕加索年轻时的自画像和平鸽“和平”就象女人的脸那样,美好神圣不可缺失。这个女人很原始的力量感和厚重感被呈现在我们面前。手指和脚趾的塑造夸张的像肿块,而衣服腋窝处衣褶用貌似不相趁的线条勾勒.大刀阔斧加轻削轻揉,毕加索是如此的提炼和概括主题。注意看神态和肢体语言,毕加索描绘了略带神经质的人,显得紧张和无趣。带着好戏演完了的失落感。注意画面所有女人的头部和手部在画面的位置。毕加索不为突出谁,而是营造一个有意味的整体。毕加索鲜活的呈现了他眼中的舞女应该是这样的。 注意手势、注意重心、注意朝向,透着耐看的美感。奥古斯迪罗丹(Augeuste Rodin1840-1917)法国著名雕塑家。十四岁随荷拉斯勒考克(Lecongde Boisbaudran)学画,后又随巴耶学雕塑,并当过加里埃贝勒斯(Carrier-Belleuse)的助手,去比利时布鲁塞尔创作装饰雕塑五年。1875年游意大利,深受米开朗基罗作品的启发,从而确立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他的青铜时代、思想者、雨果、加莱义民和巴尔扎克等作品都有新的创造,曾受到法国学院派的抨击。包含着186 件雕塑的地狱之门的设计,即因当时官方阻挠而未能按计划实现,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