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源热泵供热系统节能监测_第1页
污水源热泵供热系统节能监测_第2页
污水源热泵供热系统节能监测_第3页
污水源热泵供热系统节能监测_第4页
污水源热泵供热系统节能监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27.080F10DB11北京市地方标准DB 11/T XXXXXXXXX污水源热泵供热系统节能监测Monitoring and testing for energy saving of sewage-source heat pump heating system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征求意见稿)20XX - XX - XX发布20XX - XX - XX实施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11/T XXXXXXXXX目次前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监测项目 25监测方法26计算方法37评价指标38监测结果评价3附录A4参考文献5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中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由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组织实施。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节能环保中心、华北科技学院、北京金茂绿建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星航机电装备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大为、董美智、杨霞、李航、李萌文、吴金顺、潘嵩、张群力、谷雅秀、周卫红、张振迎。本标准2018年首次起草。IDB11/T XXXXXXXXX污水源热泵供热系统节能监测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污水源热泵供热系统节能监测评价的监测项目、监测方法、计算方法及评价指标。本标准适用于以城镇原污水、排放水、中水为低温热源,以水或添加防冻剂的水溶液为传热介质,采用电动机械压缩式的污水源热泵供热系统,对其制热性能进行节能监测评价。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0870-2014 容积式和离心式冷水(热泵)机组性能试验方法GB/T16666-2012 泵类液体输送系统节能监测DB11/T1237-2015 污水源热泵系统设计规范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污水源热泵供热系统 sewage-source heat pump heating system以污水为低温热源,由污水源热泵机组、污水换热设备、建筑物内系统组成的供热系统。3.2原污水 original sewage未经任何处理的城镇污水。DB11/T1237-2015,定义3.33.3排放水 treatment effluent原污水经二级处理后,水质达到排放地表水体要求的水。DB11/T1237-2015,定义3.43.4中水 reclaimed water原污水经深度处理后,水质达到再生利用基本要求的水。3.5制热量 heating capacity污水源热泵供热系统在满足测试条件下进行制热运行时,单位时间内向密闭空间、房间或区域内提供热量总和。单位:kW。3.6污水源热泵系统制热性能系数(COPsys) 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 of sewage-source heat pump system污水源热泵系统在满足测试条件下进行制热运行时,制热量与热泵系统制热消耗有功功率的比值,系统制热消耗有功功率包括热泵机组、各级循环水泵消耗有功功率之和。单位:W/W。3.7污水源热泵机组制热性能系数(COP) 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 of sewage-source heat pump unit污水源热泵系统在满足测试条件下进行制热运行时,制热量与热泵机组制热消耗有功功率的比值。单位:W/W。4 监测项目4.1 检查项目现场检查项目包括: 污水源热泵供热系统管路应采取保温措施,措施有效; 污水源热泵供热系统水系统管路应无泄漏、无堵塞、无腐蚀; 污水源热泵供热系统用电设备、使用侧水流量、使用侧进/出水温度应有计量仪表,仪表应正常运行; 被监测单位应有污水源热泵供热系统运行数据记录,数据记录至少应包含如下信息:使用侧进/出水温度、污水源侧进/出水温度、机组制热消耗有功功率、系统制热消耗有功功率等。4.2 测试项目现场测试项目包括: 污水源侧进、出水温度; 使用侧进、出水温度; 使用侧水流量; 污水源热泵机组制热消耗有功功率; 污水源热泵系统制热消耗有功功率。5 监测方法5.1 测试条件:5.1.1 污水源热泵供热系统应在机组运行负荷不低于额定负荷的60%,且运行工况稳定的条件下进行测试,测试时间不少于1h。5.1.2 使用侧进/出水温度、使用侧水流量、机组制热消耗有功功率及系统制热消耗有功功率等测试参数应同时测试。5.2 测试仪表:5.2.1 测试仪表应满足测试项目的要求,并应在检定合格周期内或经校准后使用。5.2.2 测试仪表技术性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表1 测试仪表技术性要求仪器设备名称测试参数最大允许误差/准确度等级功率计有功功率1.5级温度计温度0.5流量计水流量2.0级5.3 测试方法:5.3.1 污水源热泵系统制热消耗有功功率使用功率计现场测试污水源热泵系统制热消耗有功功率。污水源热泵系统制热消耗有功功率为热泵机组和各级循环水泵输入有功功率之和,污水源热泵系统制热消耗有功功率的测量方法按GB/T10870-2014附录D规定的内容执行。消耗有功功率应在系统配电线路的输入端测试,每10min记录一次数据,测试时间不少于1h,取测量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试结果,多路输入的取输入功率之和,并同时记录。5.3.2 污水源热泵机组制热消耗有功功率使用功率计现场测试污水源热泵机组制热消耗有功功率。污水源热泵机组制热消耗有功功率为热泵机组输入功率,污水源热泵机组制热消耗有功功率的测量方法按GB/T10870-2014附录D规定的内容执行。消耗有功功率应在系统配电线路的输入端测试,每10min记录一次数据,测试时间不少于1h,取测量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试结果。5.3.3 使用侧进、出水温度使用温度计进行使用侧进、出水温度测试,测点设在机组使用侧进、出口处,宜采用插入式温度传感器,也可采用贴片式表面仪表等,每10min记录一次数据,测试时间不少于1h,取测量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试结果。5.3.4 使用侧水流量使用流量计进行使用侧水流量计量。测点应设在机组进口或出口的直管段上,位置应符合流量仪表测量要求,宜采用超声波流量计。每10min记录一次数据,测试时间不少于1h,取测量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试结果。5.3.5 污水源侧的进、出水温度使用温度计进行污水源侧进、出水温度测试,测点设在污水源侧进、出口处,宜采用插入式温度传感器,也可采用贴片式表面仪表等,每10min记录一次数据,测试时间不少于1h,取测量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试结果。6 计算方法6.1 制热量的计算方法制热量应按公式(1)计算。 (1)式中:污水源热泵供热系统总制热量,单位为千瓦(kW);水的比热取值为4.187kJ/(kg);水的密度,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kg/m),取值参照GB/T16666-2012附录D表D.2要求,按照使用侧进、出水温度的平均值查询密度值;使用侧水体积流量,单位立方米每小时(m/h);使用侧出水温度,单位为摄氏度();使用侧进水温度,单位为摄氏度()。6.2 制热性能系数的计算方法6.2.1 污水源热泵机组制热性能系数(COP)污水源热泵机组制热性能系数(COP)应按公式(2)计算。 (2)式中:污水源热泵机组制热性能系数;污水源热泵机组制热消耗有功功率,单位为千瓦(kW)。6.2.2 污水源热泵系统制热性能系数(COPsys)污水源热泵系统制热性能系数(COPsys)应按公式(3)计算。 (3)式中:污水源热泵系统制热性能系数;污水源热泵系统制热消耗有功功率,单位为千瓦(kW)。7 评价指标7.1 污水源侧进、出水温差不宜小于3。7.2 使用侧进、出水温差不宜小于3。7.3 污水源热泵供热系统节能监测评价指标应符合表2的要求。表2 污水源热泵供热系统节能监测评价指标污水源热泵系统污水源热泵系统制热性能系数(COPsys)W/W3.58 监测结果评价8.1 污水源热泵供热系统检查结果应符合4.1的要求,运行测试结果应符合7.3评价指标的要求。8.2 监测报告中应做出监测结果合格或不合格的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8.3 污水源热泵供热系统节能监测报告格式参见附录A。1附录A (资料性附录)污水源热泵供热系统节能监测报告报告编号: 委托单位监测日期被监测单位监测依据监测地点污水源热泵供热系统参数设备名称设备编号规格型号额定制热量检查项目序号检查项目检查结果1管路应采取保温措施,措施有效2水系统管路应无泄漏、无堵塞、无腐蚀3用电设备、使用侧水流量、使用侧进/出水温度应有计量仪表,仪表应正常运行4应有运行数据记录、运行记录应完善测试项目序号监测测试项目单位测试结果评价指标结果评价1系统制热性能系数W/W2机组制热性能系数W/W3污水源侧进、出水温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