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洞设计附注模板_第1页
涵洞设计附注模板_第2页
涵洞设计附注模板_第3页
涵洞设计附注模板_第4页
涵洞设计附注模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说明:没有部分请相应删除一、框架涵扩大基础附注说明模板附注:1.本图尺寸除标高、里程以米计外,其余均以厘米计。2.本涵用途:排洪。F=xxkm2;Q100=xxm3/s。3.施工前应核对线路标高、涵洞位置、斜交角度及进出口标高与涵洞用途是否相适应,地形、地质情况与设计图是否相符。如有不符者,应及时与设计单位联系,作出变更设计后,以变更设计为依据进行施工。4.施工前应注意探明是否有给排水管道、通信各种光缆、煤气管道(输气管道、输油管道、电缆),并注意了解是否有其它的隐蔽构筑物,施工时应采取相应措施,确保其安全;5.涵洞基坑开挖后应加强防护和排水工作,开挖后应及时完成下部结构的施工,不得暴露时间过长。6、本涵地质资料: (4)2-1 Q3al+pl 粉质黏土 深灰色,软塑,0=xx kPa ; (37)4 52 花岗岩 褐黄色,全风化,0=xx kPa 。7.涵洞基底地基条件:要求涵洞基底置于良好的地基上,涵洞工后沉降量不应大于10cm,基底不得有松土、浮土、软弱土、软硬差异大的地层,要求基底地基基本承载力0150KPa,若达不到要求应采用地基处理。8.地基处理:涵洞地基必须按同地段路基的地基处理措施进行处理,详见路基专业设计图,其数量由路基专业计列。9.本涵施工应按照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铁路桥涵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3-2009/J946-2009)的规定进行施工。10.涵洞两侧与路基相连地段应设置过渡段,过渡段的具体设计详见地路专业相关设计资料。11.涵洞施工完成后两侧路基部分应对称、分层填筑路基并夯实,严禁单侧填筑。12、涵洞基坑开挖后应采用级配碎石回填至涵洞底板顶,涵洞底板顶至原始地面回填土,并夯实。13.耐久性设计:严格执行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TB10005-2010)的要求,根据结构部位所处的不同环境类别,采用相应性能的混凝土,构造上满足上述规范要求。本涵处地下水无侵蚀,涵洞位于碳化环境,T2等级,涵身采用C35混凝土,基础采用C30混凝土。(其他还有H1(涵身及基础均采用C35砼)、H2(涵身及基础均采用C40砼)、L1(涵身采用C40砼,基础采用C35砼)施工前应加强对环境类别、等级核查,如与设计不符,应及时与设计单位联系处理。14.涵洞出水口的设置必须与附近排水沟渠顺连,避免冲刷附近农田、菜地或村庄等既有建筑物。15、本涵出入口两侧应根据现场具体情况与既有道路顺接。16.涵洞出入口路堤坡面、锥体铺砌均采用C30混凝土预制块,垂裙采用C30混凝土现浇。17.本涵涵身钢筋图、防水层、沉落缝按照通桥(2012)5401-XX办理,钢筋图根据最大填土高度Hmax(本涵最大填土高度Hmax=xx m)及相应的斜交角度(本涵斜交角度=xx)选取适用范围内的对应的图纸办理。(图号如表1)18.本涵涵身节按陡坡错台平置。19.在涵洞两侧设置限高防护架,铁路桥限高防护架设计图详见专桥设(05)8184。(通行机动车辆的交通涵、小桥,当交通净高5.0m时设置)20.本涵设涵内侧沟,侧沟数量已计列,侧沟盖板钢筋图详见“九景衢施(涵)参-01”。二、框架涵桩基基础附注说明模板附注:1.本图尺寸除标高、里程以米计外,其余均以厘米计。2.本涵用途:排洪。F=xx km2;Q100=xx m3/s。3.施工前应核对线路标高、涵洞位置、斜交角度及进出口标高与涵洞用途是否相适应,地形、地质情况与设计图是否相符。如有不符者,应及时与设计单位联系,作出变更设计后,以变更设计为依据进行施工。4.施工前应注意探明是否有给排水管道、通信各种光缆、煤气管道(输气管道、输油管道、电缆),并注意了解是否有其它的隐蔽构筑物,施工时应采取相应措施,确保其安全;5.涵洞基坑开挖后应加强防护和排水工作,开挖后应及时完成下部结构的施工,不得暴露时间过长。6、本涵地质资料: (4)2-1 Q3al+pl 粉质黏土 深灰色,软塑,0=xx kPa ; (37)4 52 花岗岩 褐黄色,全风化,0=xx kPa 。7.涵洞基底地基条件:要求涵洞基底置于良好的地基上,涵洞工后沉降量不应大于10cm,基底不得有松土、浮土、软弱土、软硬差异大的地层,要求基底地基基本承载力0150KPa,若达不到要求应采用地基处理。8.地基处理:涵洞地基必须按同地段路基的地基处理措施进行处理,详见路基专业设计图,其数量由路基专业计列。地基处理时注意须将涵洞基底范围内的桩顶面落至本涵基底以下0.6m,然后铺设0.6m厚碎石垫层至涵洞基底设计标高,碎石垫石层夯实。桩的平面布置应按涵轴线为中心线对称布置,以利于涵洞基底受力均匀,基础下至少应设置两排桩。9.本涵施工应按照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铁路桥涵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3-2009/J946-2009)的规定进行施工。10.涵洞两侧与路基相连地段应设置过渡段,过渡段的具体设计详见地路专业相关设计资料。11.涵洞施工完成后两侧路基部分应对称、分层填筑路基并夯实,严禁单侧填筑。12、涵洞基坑开挖后应采用级配碎石回填至涵洞底板顶,涵洞底板顶至原始地面回填土,并夯实。13.耐久性设计:严格执行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TB10005-2010)的要求,根据结构部位所处的不同环境类别,采用相应性能的混凝土,构造上满足上述规范要求。本涵处地下水无侵蚀,涵洞位于碳化环境,T2等级,涵身采用C35混凝土,基础采用C30混凝土。(其他还有H1(涵身及基础均采用C35砼)、H2(涵身及基础均采用C40砼)、L1(涵身采用C40砼,基础采用C35砼)施工前应加强对环境类别、等级核查,如与设计不符,应及时与设计单位联系处理。14.涵洞出水口的设置必须与附近排水沟渠顺连,避免冲刷附近农田、菜地或村庄等既有建筑物。15、本涵出入口两侧应根据现场具体情况与既有道路顺接。16.涵洞出入口路堤坡面、锥体铺砌均采用C30混凝土预制块,垂裙采用C30混凝土现浇。17.本涵涵身钢筋图、防水层、沉落缝按照通桥(2012)5401-XX办理,钢筋图根据最大填土高度Hmax(本涵最大填土高度Hmax=xx m)及相应的斜交角度(本涵斜交角度=xx)选取适用范围内的对应的图纸办理。(图号如表1)18.本涵涵身节按陡坡错台平置。19.在涵洞两侧设置限高防护架,铁路桥限高防护架设计图详见专桥设(05)8184。(通行机动车辆的交通涵、小桥,当交通净高5.0m时设置)20.本涵设涵内侧沟,侧沟数量已计列,侧沟盖板钢筋图详见“九景衢施(涵)参-01”。三、盖板涵扩大基础附注说明模板附注:1.本图尺寸除标高、里程以米计外,其余均以厘米计。2.本涵用途:排洪。F=xx km2;Q100=xx m3/s。3.施工前应核对线路标高、涵洞位置、斜交角度及进出口标高与涵洞用途是否相适应,地形、地质情况与设计图是否相符。如有不符者,应及时与设计单位联系,作出变更设计后,以变更设计为依据进行施工。4、本涵地质资料: (4)2-1 Q3al+pl 粉质黏土 深灰色,软塑,0=xx kPa ; (37)4 52 花岗岩 褐黄色,全风化,0=xx kPa 。5.涵洞基底地基条件:要求涵洞基底置于良好的地基上,涵洞工后沉降量不应大于10cm,基底不得有松土、浮土、软弱土、软硬差异大的地层,要求基底地基基本承载力0150KPa,若达不到要求应采用地基处理。6.地基处理:涵洞地基必须按同地段路基的地基处理措施进行处理,详见路基专业设计图,其数量由路基专业计列。7.本涵施工应按照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铁路桥涵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3-2009/J946-2009)的规定进行施工。8.涵洞两侧与路基相连地段应设置过渡段,过渡段的具体设计详见地路专业相关设计资料。9.涵洞施工完成后两侧路基部分应对称、分层填筑路基并夯实,严禁单侧填筑。10.涵洞基坑开挖前应注意探明是否有给排水管道、通信各种光缆、煤气管道(输气管道、输油管道、电缆),并注意了解是否有其他的隐蔽构筑物,施工时应采取相应措施,确保其安全;涵洞基坑开挖后应加强防护和排水工作,开挖后应及时完成下部结构的施工,不得暴露时间过长。11、涵洞基坑开挖后应采用级配碎石回填至涵洞底板顶,涵洞底板顶至原始地面回填土,并夯实。12.耐久性设计:严格执行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TB10005-2010)的要求,根据结构部位所处的不同环境类别,采用相应性能的混凝土,构造上满足上述规范要求。本涵处地下水无侵蚀,涵洞位于碳化环境,T2等级,盖板采用C35混凝土,边墙及基础采用C30混凝土。(其他还有H1(盖板、边墙及基础均采用C35砼)、H2(盖板、边墙及基础均采用C40砼)、L1(盖板采用C40砼,边墙及基础采用C35砼)施工前应加强对环境类别、等级核查,如与设计不符,应及时与设计单位联系处理。13.涵洞出水口的设置必须与附近排水沟渠顺连,避免冲刷附近农田、菜地或村庄等既有建筑物。14.陡坡涵涵顶应采用契型块混凝土将缺口补齐,并做好防水。15、本涵出入口两侧应根据现场具体情况与既有道路顺接。16.涵洞出入口路堤坡面、锥体铺砌均采用C30混凝土预制块,垂裙采用C30混凝土现浇。17.本图采用肆桥设(2009)5009设计,未详之处按该图办理。本涵本涵盖板型号:N20。18.本涵涵身节按陡坡错台平置。19.本涵防水层、沉落缝设计图详见九景衢施(涵)参-01。20.在涵洞两侧设置限高防护架,铁路桥限高防护架设计图详见专桥设(05)8184。(通行机动车辆的交通涵、小桥,当交通净高5.0m时设置)21.本涵设涵内侧沟,侧沟数量已计列,侧沟盖板钢筋图详见“九景衢施(涵)参-01”。四、盖板涵桩基基础附注说明模板附注:1.本图尺寸除标高、里程以米计外,其余均以厘米计。2.本涵用途:排洪。F=xx km2;Q100=xx m3/s。3.施工前应核对线路标高、涵洞位置、斜交角度及进出口标高与涵洞用途是否相适应,地形、地质情况与设计图是否相符。如有不符者,应及时与设计单位联系,作出变更设计后,以变更设计为依据进行施工。4、本涵地质资料: (4)2-1 Q3al+pl 粉质黏土 深灰色,软塑,0=xx kPa ; (37)4 52 花岗岩 褐黄色,全风化,0=xx kPa 。5.涵洞基底地基条件:要求涵洞基底置于良好的地基上,涵洞工后沉降量不应大于10cm,基底不得有松土、浮土、软弱土、软硬差异大的地层,要求基底地基基本承载力0150KPa,若达不到要求应采用地基处理。6.地基处理:涵洞地基必须按同地段路基的地基处理措施进行处理,详见路基专业设计图,其数量由路基专业计列。地基处理时注意须将涵洞基底范围内的桩顶面落至本涵基底以下0.6m,然后铺设0.6m厚碎石垫层至涵洞基底设计标高,碎石垫石层夯实。桩的平面布置应按涵轴线为中心线对称布置,以利于涵洞基底受力均匀,基础下至少应设置两排桩。7.本涵施工应按照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铁路桥涵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3-2009/J946-2009)的规定进行施工。8.涵洞两侧与路基相连地段应设置过渡段,过渡段的具体设计详见地路专业相关设计资料。9.涵洞施工完成后两侧路基部分应对称、分层填筑路基并夯实,严禁单侧填筑。10.涵洞基坑开挖前应注意探明是否有给排水管道、通信各种光缆、煤气管道(输气管道、输油管道、电缆),并注意了解是否有其他的隐蔽构筑物,施工时应采取相应措施,确保其安全;涵洞基坑开挖后应加强防护和排水工作,开挖后应及时完成下部结构的施工,不得暴露时间过长。11、涵洞基坑开挖后应采用级配碎石回填至涵洞底板顶,涵洞底板顶至原始地面回填土,并夯实。12.耐久性设计:严格执行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TB10005-2010)的要求,根据结构部位所处的不同环境类别,采用相应性能的混凝土,构造上满足上述规范要求。本涵处地下水无侵蚀,涵洞位于碳化环境,T2等级,盖板采用C35混凝土,边墙及基础采用C30混凝土。(其他还有H1(盖板、边墙及基础均采用C35砼)、H2(盖板、边墙及基础均采用C40砼)、L1(盖板采用C40砼,边墙及基础采用C35砼)施工前应加强对环境类别、等级核查,如与设计不符,应及时与设计单位联系处理。13.涵洞出水口的设置必须与附近排水沟渠顺连,避免冲刷附近农田、菜地或村庄等既有建筑物。14.陡坡涵涵顶应采用契型块混凝土将缺口补齐,并做好防水。15、本涵出入口两侧应根据现场具体情况与既有道路顺接。16.涵洞出入口路堤坡面、锥体铺砌均采用C30混凝土预制块,垂裙采用C30混凝土现浇。17.本图采用肆桥设(2009)5009设计,未详之处按该图办理。本涵本涵盖板型号:N20。18.本涵涵身节按陡坡错台平置。19.本涵防水层、沉落缝设计图详见九景衢施(涵)参-01。20.在涵洞两侧设置限高防护架,铁路桥限高防护架设计图详见专桥设(05)8184。(通行机动车辆的交通涵、小桥,当交通净高5.0m时设置)21.本涵设涵内侧沟,侧沟数量已计列,侧沟盖板钢筋图详见“九景衢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