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法视野下的“欺诈市场理论”研究_第1页
程序法视野下的“欺诈市场理论”研究_第2页
程序法视野下的“欺诈市场理论”研究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3程序法视野下的“欺诈市场理论”研究对证券诉讼中的“欺诈市场理论”,我国学界多从实体法角度阐述其价值;1对其局限及缺陷,则无论在实体法还是程序法角度,尚未发现研究成果。本文从程序角度着手,以证券集团诉讼的确认为中心,兼顾相关实体问题,对该理论的产生背景、理论依据、主要内容、意义、缺陷及其近年在美国证券集团诉讼中地位的动摇进行探析,从而提出未来我国证券集团诉讼程序设计中集团确认环节的思路。一、“欺诈市场理论”诞生的背景与原因信赖问题的提出共同性问题占优越性的证明证券集团诉讼确认的需要1966年,美国在改革联邦民事诉讼规则时确立了退出制集团诉讼,但其在证券民事侵权领域的适用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其瓶颈之一就是集团诉讼的确认程序。联邦民事诉讼规则第23条将对集团诉讼成立的审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包括共同问题在内的先决条件2即得以“集团诉讼形式”受理的条件的审查;第二部分是对集团诉讼成立的维持条件即得以集团诉讼形式进行的条件的审查,也即集团诉讼的确认。集团诉讼的确认CERTIFICATIONOFCLASSACTION,2/3在美国简称集团确认投资人所投资的是与虚假陈述直接关联的证券;投资人在虚假陈述实施日及以后,至揭露日或者更正日之前买入该证券;投资人在虚假陈述揭露日或者更正日及以后,因卖出该证券发生亏损,或者因持续持有该证券而产生亏损。”【参考文献】1汤维建美国民事诉讼规则,中国检察出版社XX年版。2李亚虹美国侵权法,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3美托马斯李哈森证券法,张学安等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XX年版。4张圣平“论有效市场理论及其困境”,载东岳论丛XX年第5期。5唐震斌“有效市场理论与我国证券市场的有效性研究”,载河南省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XX年第3期。6焦津洪“欺诈市场理论研究”,载中国法学XX年第2期。7潘华“论证券投资损害诉讼中的信赖和因果关系”,载商业研究XX年第9期。8杨雯娟“行为金融理论与有效市场理论”,载合作经济与科技XX年第I期。3/39宿玉海、邢起超“从行为金融理论角度质疑有效市场假说”,载财经科学XX年第5期。10谢盛纹“有效市场假说之质疑与相关理论的兴起与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