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NSS实习总结报告_第1页
GNSS实习总结报告_第2页
GNSS实习总结报告_第3页
GNSS实习总结报告_第4页
GNSS实习总结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GNSS实习总结报告实习课程:全球定位系统原理与应用实习班级:测绘工程2013级学期:2015-2016-2任课教师:朱毅组别:第六组组员姓名:康伟日期:2016年7月10日姓名班级静态观测成绩(15%)平差报告成绩(30%)RTK外业采集成绩(15%)数字成图成绩(20%)实习总结报告成绩(20%)实习总成绩康伟测绘工程2013级目录一、实习内容11. 一级GNSS网观测12. 1:500GPS-RTK数字化测图3二、已有资料41.静态一级网控制点坐标(西林16独立坐标系)42.GPS-RTK测图已知点情况(西林16独立坐标系)43.全球定位系统原理与应用实习方案与指导44.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图式4三、实习项目过程51.实习时间安排52. 过程概述53.平差后站点WGS84坐标(XYZ)74.平差后站点WGS84坐标(BLH)75.平差后站点目标坐标系坐标(NEU)86.基线最弱边和平面最弱点87. 1:500GPS-RTK数字化测图8四、提交资料11五、实习总结121.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122.实习心得12实习总结报告一、实习内容 1. 一级GNSS网观测 1.1一级GNSS网的设计根据接收机数量及人员分配,分18个组利用6台接收机共计3个时段布测整个校园的边连式一级GNSS控制网,起算已知点为3个四等GNSS控制点。 图1 已有埋石控制点分布图 1.2静态观测投入设备与人员分组表1组名使用GNSS接收机编号第1组VA第2组VA第3组VA第4组VA第5组VA第6组VA第7组VA第8组VA第9组VA第10组VA第11组VA第12组VA第13组VA第14组VA第15组VA第16组VA第17组VA第1组VA 1.3观测表表2静态观测表时段号时间段观测组测站号接收机号备注第一时段14:30-15:15第1组G01VA观测时间为7月4日第2组G03VA第3组G04VA第4组K03VA第5组T02VA第6组T07VA第二时段15:50-16:35第7组T02VA观测时间为7月4日第8组T07VA第9组K22VA第10组K19VA第11组K18VA第12组K28VA第三时段9:00-9:45第13组K18VA观测时间为7月5日(由于受天气情况的影响)第14组K28VA第15组K06VA第16组K15VA第17组K12VA第1组K07VA2. 1:500GPS-RTK数字化测图2.1测量方式 RTK测量方式采用单基站测量,分为10个组,即1+5的工作模式。2.2测图区域如下:图2 1:500RTK测绘区域图2.3技术要求数据采集按照1:500图要求执行,所有地物不能漏测,地形高程点间距不得低于10m。南方Cass7.0数字成图时严格按照2007版1:500地形图图示图例,需要生成等高线。二、已有资料1.静态一级网控制点坐标(西林16独立坐标系)表3 点名X(m)Y(m)高程(m)G01.547.1901912.936K12.179.7891946.006K19.265.4371932.395 2.GPS-RTK测图已知点情况(西林16独立坐标系)表4点名X(m)Y(m)高程(m)K16.45960.933401944.604K18.49840.770201931.411K19.436801932.395K21.06640.879801924.914K22.55110.734801920.7323.全球定位系统原理与应用实习方案与指导4.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图式三、实习项目过程1.实习时间安排 表5日期进度备注7.4老师布置任务+静态观测7.5处理静态数据7.6处理静态数据+老师指导7.7RTK测图7.8处理外业测图数据+老师指导7.9处理外业测图数据7.10编写实习总结报告2. 过程概述2.1一级GNSS控制网静态观测2.1.1实习人员 第6组一级GNSS控制网第一时段静态观测由康伟、刘伍超、普金和在T07独立完成。2.1.2实习过程概述高度截止角为15。,采样间隔为5s。在14:35开机,观测45分钟后统一关机,观测结束后仪器交给第12组。由于下雨的影响,第三时段的观测未能顺利进行,推至7月5日早上统一观测。7月5日早上10:30统一拷贝经过预处理的数据,紧接着进行一级GNSS控制网观测数据平差。1.在选好的的GPS点上架设脚架,严格对中整平,安装接收机。 2.开机,设置参数,记录天线高。在观测手簿上记录开机时间,并短信通 知负责人。观测过程中严格要求不要碰接收机和脚架,观测者离接收机一定的距离,并且不使用干扰卫星信号的通讯设备,比如手机、对讲机等。3.收到负责人换组通知后关机,再次量取天线高,和开机前量取的天线高比 较,两次误差3mm,记录在手簿上,若两次量取的天线高3mm,求其平均值,作为最后天线高,若两次天线高误差超限,查明原因,记录在手簿上,交换给下一组。 4.在每一时间段都得去去几次查看仪器是否有电,保证仪器安全,正常的 运行。 5.外业静态采集完以后将仪器还回实验室并将数据导出。2.2一级GNSS控制网数据处理2.2.1处理软件HGO数据处理软件。2.2.2步骤打开HGO数据处理软件,新建项目并设置项目属性,在“项目属性”对话框中,设置“限差”中的“测量规范”为“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技术规范2010版”、设置 “控制网等级”为“一级”。在“坐标系统”对话框中,设置“椭球”中的“当地椭球”为“国家80”,设置“投影”中的“中央子午线”为102.45度和“平均纬度”为25度。导入中海达文件,修改G004的天线高为1.493m。处理基线。将高度截止角设置为35。,采样间隔设置为10s。异步环和重复基线都合格后,将G001、K012、K019转为控制点并在其属性中输入控制目标坐标。进行平差设置(可以先输出网页报告看效果,结果正确就设置输出word)。导出word平差报告并整理。3.平差后站点WGS84坐标(XYZ)站点名X(m)Y(m)Z(m)中误差_X(mm)中误差_Y(mm)中误差_Z(mm)G001-.6985.6253.07060.00.00.0G003-.7382.8203.52242.13.22.5G004-.2090.0954.46342.13.22.6K003-.3953.9779.64652.84.53.4K006-.2498.3869.40863.76.44.3K012-.6394.2942.45794.16.74.5K015-.3313.6366.05893.86.84.2K018-.5763.3662.51643.14.93.1K019-.6723.5275.72303.55.43.5K022-.0847.2727.55983.66.64.1K027-.7979.6191.28065.412.37.3K028-.2530.0108.20103.45.23.3T002-.6613.0054.99782.23.62.7T007-.6351.5230.78032.13.22.54.平差后站点WGS84坐标(BLH)站点名Lat.Lon.H(m)中误差_Lat(mm)中误差_Lon(mm)中误差_H(mm)G001025:03:34.56743N102:44:57.56065E1884.79830.00.00.0G003025:03:33.87031N102:45:04.77006E1889.25842.21.93.6G004025:03:36.79069N102:45:07.46276E1890.47282.41.93.4K003025:03:41.84912N102:45:05.82045E1883.73032.82.55.0K006025:03:45.82871N102:45:24.18872E1913.95713.63.47.0K012025:03:52.26276N102:45:25.43697E1917.87123.83.87.2K015025:03:45.72961N102:45:31.59814E1914.93303.63.77.2K018025:03:39.86182N102:45:32.50075E1903.27672.92.75.2K019025:03:36.05241N102:45:34.94839E1904.27073.23.15.8K022025:03:33.82044N102:45:24.82981E1892.63013.43.37.2K027025:03:39.39664N102:45:21.65468E1895.56714.75.713.4K028025:03:40.31877N102:45:21.23552E1898.42263.13.05.6T002025:03:38.47402N102:45:14.06318E1889.52732.42.03.9T007025:03:35.07106N102:45:16.81831E1888.73492.31.83.55.平差后站点目标坐标系坐标(NEU)站点名N(m)E(m)U(m)中误差_N(mm)中误差_E(mm)中误差_U(mm)G001.4885.62941884.79830.00.00.0G003.0383.69611889.25842.21.93.6G004.9007.16641890.47282.41.93.4K003.5504.13381883.73032.82.55.0K006.0203.94781913.95713.63.47.0K012.0012.92281917.87123.83.87.2K015.9828.61501914.93303.63.77.2K018.4296.92491903.27672.92.75.2K019.2170.53531904.27073.23.15.8K022.5206.93471892.63013.43.37.2K027.0989.93391895.56714.75.713.4K028.4728.18461898.42263.13.05.6T002.7017.16151889.52732.42.03.9T007.9934.38561888.73492.31.83.56.基线最弱边和平面最弱点基线名中误差_DX(mm)中误差_DY(mm)中误差_DZ(mm)中误差(mm)相对误差K0222xlt.zsd-K027_.zsd4.7411.956.9614.621:1322站点名中误差_N(mm)中误差_E(mm)中误差_U(mm)中误差(mm)K0274.715.7213.4015.31 7. 1:500GPS-RTK数字化测图7.1实习安排本次1:500GPS-RTK数字化测图由第6组独立完成,全组成员通力合作,用时一天顺利完成了外业数据采集。7.2实习过程概述7.2.1外业采集基准站架设在土木工程学院楼顶。将GPS-RTK接收机调到移动站模式,手簿通过蓝牙连接到接收机。首先进行参数转换(四参数+高程拟合方式),在测站K21、K22、K18测出其WGS-84坐标,然后输入三点的大地坐标进行转换,在测站K19进行校正,平面与高程转换内部残差均小于3cm。通过两人合作的方式(一人拿GPS-RTK接收机和对中杆,另一人拿手簿)采集数据,尤其对路坎、电线杆、道路边线、配电室、水塘边线、陡坡、土堆、井盖、成片乔木林边界、路灯、行树等进行草图标注,在地形复杂的地方适当增加了特征点的采集,每一个点都达到“固定解”之后进行测存。下午6点,完成了测区的测量工作,采集数据点共计1400多个。从手簿中导出数据(dat格式)。7.2.2内业成图打开Cass7.0成图软件,导入数据。 图3 采集点分布图用软件右边的工具进行道路、配电室、井盖、路坎、电线杆、水塘、陡坎、土堆、井盖、成片乔木林、路灯、行树等的绘制,在树林中加上地类界。 图4 1:500数字地形图四、提交资料1. 一级GNSS控制网平差工程文件(电子文件夹格式)2. 一级GNSS控制网平差报告(不含基线解算报告)电子与纸质各一份3.1:500数字地形图总图(dwg)与PDF各一份4.实习总结报告电子与纸质各一份五、实习总结1.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1.1一级GNSS控制网静态观测时,手簿与接收机连接后,接收机的信号灯不会闪。解决办法:不要太早开机,因为GPS-RTK接收机一开机就开始观测,应在观测时段要到的时候再开机,连接并设置手簿再开始观测。1.2静态数据处理时,同步环不合格。解决办法:对基线逐一进行处理,使“基线”中的“Ratio”变大、“RMS”变小;在基线残差序列中禁用卫星信号不好的基线。1.3在数RTK字测图外业数据采集时,应显示为“固定解”时再采集数据。解决办法:进行数据预处理,查看观测数据是否正常。2.实习心得通过为期1个星期的全球定位系统原理与应用实习,让我对RTK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加上之前的课程实验。使我基本了解了RTK的用途,它可以用来进行控制测量、地形测图、施工放样等。能掌握RTK的使用方法,将对以后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在本次实习中,虽然天气情况影响了观测,但一切都还算顺利。实习过后才发现,平时的课程实验对本次实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