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电视论文关于电视行业面临的危机论文范文参考资料 【内容摘要】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媒体日益壮大,当前电视媒体正在经受着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忠实粉丝的流失、广告主的减少,都是电视媒体的外部矛盾,即“外因”;而电视行业真正危机在“内因”。智力发展与滞后僵化的人才激励机制的矛盾、行业发展与滞后的人才培养机制的矛盾、电视执行能力迫切提升与电视媒体管理机制的矛盾等“内因”才是电视行业的真正危机。 【关键词】电视;行业危机;内因 近几年,有关“电视将死”的论断不绝于耳,其核心的观点是,电视如报纸一样,因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媒体日益壮大,电视这一媒介将走向末路。但有学者认为,在所谓“电视将死”的论断中,实际上要表达的是:“电视机将死”,即电视机作为“大屏”,其开机率和使用时间都在日趋减少,直至被闲置,不过,“电视”作为媒介不会消亡,只是更多的人通过互联网、通过“小屏”来收看电视。无论是“电视将死”还是“电视机将死”,一个不争的事实已经出现,那就是电视媒体正在经受着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 据统计,xx年,55-64岁人群的人均收视时间为257分钟,65岁以上人群的人均收视时间为278分钟。老年人作为电视的忠实观众,比起xx年上涨了三分钟,其中,65岁及以上老年受众已经是连续四年持续增长。与之相对,15-24岁和25-34岁人群的人均收视时间确有较大幅度的下降,其中,15-24岁人群的人均收视时间已经由xx年的100分钟下降到xx年的86分钟,25岁到34岁人群的人均收视时间由xx年的124分钟减少至xx年的106分钟。也就是说,随着时间的推移,电视的忠实粉丝在逐渐萎缩。而另一方面,截至 xx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 7.10 亿,半年共计新增网民2132万人,手机网民规模达 6.56 亿,较 xx 年底增加 3656 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占比由 xx 年底的 90.1%提升至 92.5%,且我国网民以 10-39 岁群体为主,占整体的 74.7%。 观众的媒介消费需求意味着眼球、意味着注意力,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市场的认可度。电视行业的冬天正在悄然来临,投资电视的温度在下降,整个电视行业面临市场的考验。根据央视市场研究(CTR)发布的广告监测数据,xx年电视广告投放额为5760亿元人民币,同比xx年下降4.6%。虽然电视广告收入仍居首位,且其他媒介形态的广告收入一时无法撼动电视广告,但电视广告增长率总体呈下降状态,而与此同时,新媒体广告的总体收入和增长速度却在不断提升。 但是,这些外在的考验,在笔者看来,都是电视媒体的外部矛盾即“外因”,电视行业真正的危机其实仍是自己的内部矛盾,即“内因”。 从xx年开始,以著名电视人马东离开央视加盟爱奇艺为序幕,业内掀起了一股电视人离职潮。到xx年,著名电视人夏陈安、李小萌、郎永淳、赵普、张泉灵等一批知名电视从业者纷纷离职,他们离职后的归宿又多以新媒体为主。电视行业滞后且僵化的人才激励机制是他们最终选择离开的根本原因。按照现行的机制,他们的事业到达了一定巅峰的同时定然会遇到瓶颈,因为目前电视行业多以激励项目和挖掘新人为主,对于行业的功勋人物,既没有任何的激励,也没有所谓的上升空间,再加上电视行业整体的收入水平在下降,“饭碗”的含金量在下降。 反观新媒体则不同,既能提供崭新的舞台,又有事业的无限可能与高额的薪酬回报。电视功勋人物的部分逃离,让电视台成为新媒体的“人才培训班”,这一尴尬现象不仅导致行业智力流失,还加剧了行业之间的智力对抗新媒体在不断吸收智力,智力水平此消彼长。 互联网+对电视从业者的影响,除了对部分精英的影响,笔者认为还有就是对广大从业者整体“智力”的稀释。“互联网+”降低了某些行业和服务的门槛,例如微商、租车、贷款等,不少有闲暇时间或资源的人都可以投入进来,赚取收益。对一些电视从业者也不例外,他们有的觉得还有一点业余时间可以支配,再加上电视行业的收入在下降,特别是一些城市电视台的从业者,他们利用身边的资源通过互联网搞起了“副业”。这种渗透式的影响无疑也在稀释着电视行业的整体智力。 当前,电视行业面临着诸多竞争,正是需要智力集中和爆发的时候,而无论是精英的离去还是从业者大众化式的智力流失,都对整个行业有着“釜底抽薪”的破坏力。 我国电视行业一开始采用的是事业单位管理,这一管理体制在后期出现了诸多问题,例如人员超编、工作效率低下等。上世纪90年代以后,特别是十四大以后,大多采用的是“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俗称“双轨制”,这是电视行业在实际生产中的一次生产关系调整。这一制度的确立又极大地促进了电视行业的发展。但是,随着电视行业的壮大,这一制度的局限性也开始露出端倪: 首先,电视台作为事业单位,按照人事组织的规定,电视台的管理层必须是相关部门任命。我们都知道媒体具有双重属性,既有政治属性,又有经济属性,这就要求电视台的管理者要懂政治、善经营,然而,目前电视媒体的管理层在市场的运作中,懂政治的多,善经营的少,行业领军人物缺乏。 其次,“双轨制”改革红利逐渐减少,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双轨制”的模棱两可开始暴露出它的局限性,在这种体制下,电视媒体无法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相反地,“机关化、行政化、官本位”却成为当下电视媒体机制改革中难啃的骨头。 再次,企业化的管理,尤其是人事管理也走向了畸形。电视媒体员工被分成了三六九等,电视台聘用、人力资源公司劳务派遣、电视台某个部门的聘用、某个栏目的聘用等等,用工关系复杂,导致了不少电视从业者对服务自身媒体没有归属感,这让电视媒体在失血的同时,造血机制又运转不畅。 无论是一个电视项目,还是一个电视栏目,都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执行团队,在当前媒体竞争白热化的情况下,更是如此。在“互联网+”的时代,电视媒体必须整合所有力量,大成本投入,制作出“现象级”的内容,才能赢得市场的青睐。而对于传统的电视台来说,整合难度之大,是外界很难想象的。在一个电视台里,围绕着业务部门,会衍生出人事、法制、房管、财务、设备管理等等多个支撑部门,但是,“机关化、行政化、官本位”却造就了奇葩的现状:一是在机关行政的思维中,这些原本支撑性的部门并不是发挥“支撑”的作用,也不是所谓的“服务”,而是“变质”成了管理部门,可以凌驾于业务部门,对于业务部门的具体运作和合理需求,可以“横加指责”或予以排斥。二是媒体内的流动基本上是单向为主,即一线业务部门的人员往往选择向二三线的支撑部门流动,造成后勤人员比一线多的奇葩处境。最近,山东广播电视台台长吕芃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山东广电全台5500人,科级以上干部超过700人;山东卫视目前458名员工,但真正从事节目生产创作的只有98人,做综艺节目的人员更是少到只有52人 。山东广电的现状其实是我国电视媒体的一个缩影。电视台虽标榜企业化管理,但在实际操作中,却是行政化的处理方式,请示、报批、走行政流程,看似严谨,实则效率极为低下。原本为业务部门设立的支撑部门,在这种管理体制下,筑起了部门间的壁垒,这种生产关系不仅没有促进一线电视产品的生产,相反却成为利益固化的藩篱,阻碍了电视媒体生产力的发展。 滞后僵化的人才激励机制造成智力流失,曾经的人才培养机制打破了“大锅饭”,但是现在滞后了,又形成了一种“等级制大锅饭”,电视媒体管理机制的畸形,成了瓶颈和掣肘,处处受限的电视媒体如何与新媒体竞争,实在令人堪忧!笔者作为一名电视从业者,在梳理上述重重矛盾的同时,也在思考“怎么办”、如何解决生存的问题,以下提出若干对策建议: (一)探索建立“业务双轨制”以及对应的“激励双轨制” 众所周知,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强调“新闻立台”,也就是说,电视媒体始终要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然而,无论是“喉舌”还是“新闻立台”,所强调的都是电视的新闻业务。电视新闻仅仅是电视业态的一部分,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真正支撑电视媒体运营与发展的,是综艺节目的生产与销售。也就是说,电视业务可以大体分为新闻业务和综艺业务。电视台可以根据“业务双轨”制定不同的激励机制:针对新闻业务的特殊性,制定合理的绩效激励机制和项目激励机制,让优秀的人才取得高收入;对综艺节目而言,从节目的创意、生产和销售,只有让节目团队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才能最大发挥节目团队人员的潜能,作为激励补偿,应允许节目团队参与市场销售所得的利润分成。 著名电视人孙玉胜在他的著作十年:从改变电视的语态开始一书中曾写道,“正是这些临时的打工者们,用自己生命中最好的年华,为央视铸造了 _以及后来的焦点访谈新闻调查实话实说这些品牌”。可以这么说,中国电视的成就一定程度上是由“临时工”创造的,这凸显了前期改革中用人机制的灵活,但是这并不能成为后续改革和发展的持续动力。电视台用工制度客观造就的三六九等,以及“临时工”“劳务派遣”等身份标签,不仅打击了部分员工的积极性,也让一些新鲜的血液难以溶入。作为一个有发挥个人价值与塑造自我尊严需求的“社会人”,不合理的人事管理制度,既不利于人才的培养,也不利于行业的造血机制。一些电视媒体业者,在对外宣传社会公平与正义的同时,自己却不得不容忍着行业内不公平、不公正待遇,这是行业的悲哀与尴尬。当务之急,电视媒体要破除用工关系的复杂,建立企业化的人力资源规划和激励机制,一如当年的“电视湘军”与“电视淮军”,这是一种对人才价值的认可。 “业务核心”原则的确立就是要根治“机关化、行政化、官本位”的顽疾,变所谓的行政服务为“大厅服务”或“一站式服务”,支撑部门不仅要提高自身的效率,更要真正地了解业务部门所需,积极为业务部门建言献策、排忧解难。从单位制度上真正确立这个原则,须落实到文本,提升业务部门的地位和权利,由业务部门对支撑部门的人员进行考核,而支撑部门必须以业务部门的考核为依据,来分配部门员工的收入所得。只有这样,才能扭转目前本末倒置的局面,这是行业发展的需要,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维护每一位员工的根本利益。 对电视行业来说,行业间的竞争加剧,迫使电视行业改革必须进入“深水区”。无论是激励的“双轨制”,还是变革后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以及行业内部的“业务核心”原则,都旨在解决电视行业内部的深层次矛盾。电视行业的马太效应已经显现,强者更强,倒逼弱者思变。其实,电视行业的新一轮体制机制改革已经悄然拉开了帷幕,引入严格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打破多年来体制僵化的问题,激发内部活力,实行真正的岗位管理,做到人才能进能出、干部能上能下、收入能高能低,这是改革的“理想”,也是大势所趋。总之,打铁还须自身硬,啃不掉这些硬骨头,电视的行业危机就不可能消除。 注释: 徐立军.中国电视收视年鉴xx.中国传媒大学出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6届安徽省安庆一中、安师大附中、铜陵一中高二化学第一学期期中统考试题含解析
- 新型支付方式的出现和发展趋势
- 挑战自我长沙职场新潮流奇葩面试题目的解读
- 知识题库-水泥行业安全知识考试题目(附答案)
- 全职业面试试题精 编:行业特点与题目设计精粹
- 省级示范幼儿园迎检汇报
- 学前教育评估指南解读
- 用电作业类隐患风险识别与排查
- 甘肃省武威市六中2026届化学高一上期中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 农村集体资源汇报
- 2022水环式机械真空泵选型计算手册
- 2024-2030全球商业电子垃圾回收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会议活动风险管理研究-全面剖析
- 机械传动知识课件2
- 2025年度运输业安全生产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
- 从业人员培训管理制度
- 酒店前台礼貌礼节培训
- 幸福心理学-(彭凯平)
- 2025年中邮保险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中国老年糖尿病诊疗指南(2024版)》解读课件
- 《中国女性乳腺癌患者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管理专家共识》 (2024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