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电视纪录片论文关于电视纪录片精准受众定位入手论文范文参考资料 【关键词】电视纪录片;受众;定位;心理鸿沟 近两年,*电视台接连在劳动节前后推出一系列颂扬劳动者的专题纪录片,受到各界关注,其中尤以央视大制作大国工匠在社会上产生反响最为热烈。该片推崇“匠人精神”,宣传学好技术技能能成就出彩人生,对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升中国制造和服务水平很有意义。歌颂劳动者一向是我们主流媒体驾轻就熟的题材,从淘粪工人时传祥到公交售票员李素丽,一代又一代的工人形象影响了无数国人。在经济新常态的大环境下,在中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艰难转型的阵痛中,再次精心创作讴歌劳动者的专题纪录片,带有很强烈的宣教冲动。 但如果单纯从传播效果来衡量,大国工匠的“性价比”不高,没有激发起广大普通观众的关注度。造成“高成本低产出”的原因有很多,笔者认为受众定位不准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大国工匠选取中国卫星、中国高铁、中国住建等中国制造领域的代表性典型人物,呈现他们追求完美和极致、视技术为艺术、既专业又敬业的精神内核,倡导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一以贯之的“匠人精神”。“匠人精神”源于日本,日语把“匠人”写成“职人”,从明治维新以来,日本人就推崇“匠人文化”,“匠人精神”不仅是日本社会走向繁荣的重要支撑,也是一份厚重的历史沉淀。1955年,日本建立了“人间国宝”认 度。政府在全国不定期的选拔认定“人间国宝”,将那些大师级的艺人、工匠,经严格遴选确认后由国家保护起来,并予以雄厚资金的投入,以防止手艺的流失。经过近百年的时间,匠人文化被全日本社会所承认,敬业和认真这二个词,被整个日本社会接受和发扬,成了日本社会的“常识”,并影响到了中国。不久前,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因为中国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已经成为世界工厂,可是却一直没法培育自己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一直处于流水线上的低附加值加工位置,这才慢慢关注到其他国家的“匠人精神”。 大国工匠等一系列纪录片的出发点已经明确,但是效果为何不如意从片中选取的主角看,都是军工、卫星、高铁、建筑等重工业行业的资深从业人员,不少人还身居高位,这和我国制造业大部分集中在轻工业和第三产业的现状有点矛盾,数亿农民工是我国制造业的主力军。当然,体制内制造业和体制内从业人员也是工人,可是这样的受众定位就难免曲高和寡,难以在千千万万普通工人中引起共鸣。 正好,日本国内就有一个主题类似的电视节目Fascinating Craftsman,翻译过来就是“迷人的工匠”。其中有一期,讲的是一位名叫Nobuo Okano的手工匠人,他花了30多年的时间在旧书修复工作上。节目里,有人曾拿来一本老旧的英日词典,希望Nobuo Okano帮忙修复。请求者称这是他年轻时候使用的,而现在他打算将这本词典交给女儿继续使用。镜头详细记录了Nobuo Okano如何细心地使这本三十年前的旧书焕然一新。两相对比,由于受众定位不同,两个节目里的主角也就完全不同。一个修旧书的民间手艺人,在我国是无法与“大国工匠”联系起来的,承担不起宏大的主题设定,但恰恰是Nobuo Okano这样的手艺人诠释了“匠人精神”的真谛。 是将自己的纪录片作为对高层倡议的附和,还是作为真实记录现实的有力武器;是给特定而窄小的精英人群以特写,还是摸准社会大众跳动的脉搏,往往决定了电视纪录片的命运。 同时期推出的还有一部工人诗篇。据介绍,工人诗篇糅合“工人”与“诗歌”这两个元素,从诗歌入手,通过一批产业工人诗人和他们的诗,展现工业变迁、时代变迁。看到这里,相信不少观众都感到深深的困惑:这是为了表现工人丰富的业余文化生活还是展现他们充实的精神世界作为生活在城市低层的农民工,这些恐怕都是奢望;即使是国企工人,目前也面临转型的困境,极少数有闲情逸致写诗。当然这样的作品并不会把传播效果作首要考虑,但作为“五一”劳动节的主题创作,这是典型的受众定位出了偏差。 官方出品的纪录片里也有不少堪称教科书一般的定位精准的纪录片。xx年初CCTV-9播出了一部我在故宫修文物,莫名其妙就火了起来。我在故宫修文物只有三集,第一集讲述青铜器、宫廷钟表和陶瓷的修复故事,第二集是木器、漆器、百宝镶嵌、织绣的修复故事,第三集为书画的修复、临摹和摹印。这样一个几乎“与世隔绝”的题材,怎么体现它的精准定位在笔者看来,首先他们能接触到中国传统文化里最具代表性和最精美的文物,他们其实是几千年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扇窗户,能让观众窥视到极少有机会见到的凝缩的中国文化。在经济发展、国人精神文化需求升温的背景下,这已经抓住了很多观众的好奇心。在笔者看来,我在故宫修文物是更加合格的 “五一”劳动节专题作品,文物修复师们身上体现的正好是“工匠精神”:平凡人的敬业与认真。 另一部不得不说的纪录片成功之作也是央视出品的舌尖上的中国,该片的成功是因为它精准地把受众定位为“中国人”。这个“中国人”的概念就不仅是喜欢吃、喜欢好吃的,而是关于美食的每一个人、每一个家的故事;美食背后那些辛勤、机智的普通人和他们普通却充满温情的故事;是关于父母、故乡和家。这才是最能戳中中国人心坎里最柔软的部分。于是,舌尖上的中国实现了受众的最大化。 每一个成功的纪录片案例都是作品与公众心理的准确遇合,不管是有意为之还是无心插柳。舌尖上的中国从创意之初就是为大众制作的文化产品,焦点对准美食与美食的制作者、制作过程与环境,用美食构建了一个田园牧歌式的理想国。大多观众居住在城市,穿行于钢筋混凝土的丛林,忍受房价、拥堵、加班、快餐甚至食品安全的生活重负,这些潜背景与舌尖里的田园生活形成了一种对话关系。因此,观众与作品之间达成了关于美好生活的心理共鸣。 相比之下,制作质量与舌尖相比要逊色得多的另一部纪录片高三,也至今被奉为经典,说明画面质量并不能掩盖优秀作品的光芒。高三的目标受众绝不是高三学生,而是所有经历过高三的或考上大学或落榜的学生,是那些青春已过回首曾经的奋斗岁月倍感亲切的80后、90后,甚至包括更老的一代。青春、奋斗、命运、时间的流逝、年岁的增长,这些元素结合起来,高三注定要触及新中国几代人内心的甜酸苦辣。 从高三到舌尖上个中国,我们发现,不管是官方话语体系里的出品,还是独立纪录片制片人的呕心沥血之作,所谓精准的受众定位并不是根据受众的收入、地位、阶层这些表面上很明显的东西来划分,这是卖产品、做市场作为精神文化产品的纪录片和实际商品还是有点区别的。相反,纪录片的定位应该从情感、价值观、对世界和未来的认知出发,提取不同人群的最大公约数,最大程度地消解人群中的 _分歧,消解受众因为物质占有不同而产生的心理鸿沟,唤起每个观众心底最温柔的情感。能不能发现看不见的受众划分界线,是优秀纪录片制作人的标志之一。 纪录片一直以来都是一种小众节目类型,因为它的观众往往被描述为具有话语权的教育、收入与社会地位相对较高的群体。即使从全球视野看,与故事片、娱乐节目相比,纪录片也并不是大众节目类型。然而,纪录片的影响力却更为持久、更为内在,美国Discovery纪录片、英国BBC纪录片和法国帝*日记迁徙的鸟海洋等纪录电影已然成为标志性文化景观,成为主流价值观传播、文化思考与美学探索不可替代的媒介形式。定位的小众和传播价值的大众之间形成一个悖论,让国内的纪录片创作群体也陷入矛盾:纪录片究竟应该如何定位自己的受众群在笔者看来,纪录片只是一个形式,形式要为内容服务,定位更多地由内容决定。如果明确了要拍成宣教片,那么尽管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考评员考试题库及答案
- 森林运动会教学课件
- 森林抚育规程培训课件
- 森林写意课件
- 关于风湿病试题及答案
- (2025)70周岁以上老年人换长久驾照三力测试题库(附答案)
- 2025年外贸营销人员技能水平测试试题集
- 2025年市政工程项目成本控制与管理考试预测试题
- 2025年健康医疗行业规范考试题集及答案速查
- 2025年注册验船师资格考试(B级练习题)模拟试题及答案一
- GB/T 1228-2006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
- 第二章-基因工程的载体和工具酶课件
- 政府采购评审专家考试题库(含答案)
- 实验室新员工入职培训课件
- 动力柜技术协议
- 2023年青岛市城阳区工会系统招聘考试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75号公告专利收费项目和标准(官费)
- 高中生物第一课-(共24张)课件
- 电气原理图基础知识课件
- 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定岗标准(试点)
- 扫描电子显微镜实验室管理条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