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结论文关于农村二元金融结构的主要症结其化解论文范文参考资料_第1页
症结论文关于农村二元金融结构的主要症结其化解论文范文参考资料_第2页
症结论文关于农村二元金融结构的主要症结其化解论文范文参考资料_第3页
症结论文关于农村二元金融结构的主要症结其化解论文范文参考资料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症结论文关于农村二元金融结构的主要症结其化解论文范文参考资料 负面的联动作用突出,正面联动作用却很低效。农村金融市场的正规金融机构和民间金融机构既有相互推动的一面,也有相互抵触的一面。二者的相互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正规金融运用先进的管理技术、风险管理机制来引导民间金融机构健康发展,民间金融机构利用其充足的信息来丰富正规金融机构的征信体系,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资金供给缺口。相互抵触的一面又可分为两种情形表现出来,首先,民间金融的存在对正规金融业务开展造成了很大的冲击。截至xx年末,正规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中农村贷款余额98 017.4亿元,比xx年末增加12 644.8亿元,但全国农村正规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同比减少11.33%,本期同比增长本期同比减少百分点1.85%;其中农村信用合作社这两个比例分别为减少14.09%和3.95%。由此可见,民间金融相对于正规金融有明显的挤出效应和收入效应。其次,民间金融由于自身的“弱质型”集聚了很多潜在风险,如信用风险、市场风险等,会影响社会稳定和金融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我国农村二元金融结构下,无论是正规金融还是民间金融,市场化程度都很低,尤其表现在利率的定价方面。国家规定,农信社的贷款利息可上浮50%,而农村种植业的实际产出效益达不到7%。利率水平应充分考虑到收益与成本因素,但法定利率低于农村金融市场上世纪供求关系决定下的均衡利率,使得农村金融市场中资金需求者很难从正规金融中获得融资机会,这种情况产生两种情况,一种是刺激产生正规金融部门的寻租行为,滋生正规金融机构内部人员或相关领导的腐败现象;另一种情况转而投向民间金融,但是较高的附加利率成本又增加了借贷的成本和风险。 长期以来,民间金融被认为是灰色地带,狭隘的把高利贷、非法集资、地下钱庄等同于民间金融,很多学者认为民间金融百害而无一利,强调民间金融缺乏规范的组织形式会造成社会的不稳定。政府经济自改革以来也屡次禁止和取缔民间金融组织。从近年来民间金融发展的状况来看,不但没有消失,反而日渐发展壮大,且规模化、组织化、系统化、效益化等特点突出。存在既有其客观的合理性,政府、学者和投资者都要正视民间金融在农村经济发展和整个社会金融体系中发挥的不可磨灭的积极作用。当然由于缺乏必要的法律制度约束,实时的监督体质,民间金融存在很多消极作用,应不断增强民间金融的 _化程度和透明度,推动监管跟踪体系的完善,引导民间金融不断向着组织化、系统化、合法化的方向健康发展。 农村金融市场的资金供给与需求主体不是单一的,而是具有不同的层次类别的,如个体农户、个体私营微小企业、乡镇企业、县乡政府等,应推动农村金融体系的多元化和层次化,积极发展正规金融机构与民间金融机构,满足不同层次的资金需求。农户具有生活生产、农业与非农业和部分投资型资金需求;微型、中小型和龙头企业具有非农和投资型金融需求;村级组织和县乡政府主要是公共支出需求。截至xx年末,全国共组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509家,其中开业395家(村镇银行349家,贷款公司9家,农村资金互助社37家),筹建114家。全国新设立“只贷不存”的小额贷款公司2451家。虽有稳步增加,但仍不能满足需求,应加强金融机构和金融工具的创新,推进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和以服务农村为主的地区性中小银行进入农村金融市场;鼓励发展符合地区性特点的小额贷款公司和微型金融服务;引导规范有条件的农户或者中小企业组织开展合作信用活动。 自四大国有银行改组成为大型商业银行之后,利润最大化的内在机理驱动,“嫌贫爱富”的特征凸显,并逐渐撤出县级以下机构;再加上准入门槛较高,小额借贷款比例过低,小资金交易成本过高等理由,是导致农村金融抑制供给不足的主要理由。在加强必要监管的前提下,应适度放宽民间资本的准入门槛,允许民间资本进入地区性的小额贷款公司或微型金融服务,使正规金融机构与民间金融达到很好的互补作用。民间金融中的个人财产或是集体组织财产没有明确的产权制度确立明确合法的法律框架,导致产权风险贴水至民间利率水平中,增加借贷方的风险成本和交易成本,应建立明确的产权制度推动民间金融的良性发展。目前金融监管机构已经开始正视了民间金融的积极影响方面,需要相应提供正规化的经营渠道,引导民间金融机构向合法化、规范化、组织化、系统化发展。 _ 1刘睿,周苑春.中国农村金融二元结构的目前状况及成因分析.沈阳大学学报,xx,(10). 2张杰,尚长风.我国农村金融结构与制度的二元分离与融合:经济发展视角的一个解释.商业经济与管理,xx,5. 3阚景阳.二元金融结构背景下的现代农村金融体系建设分析J.长白学刊,xx,(1). 4殷剑峰.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M.人民出版社,xx,(1):1726. 5吴伯磊.非正规金融发展与政府行为:一个投资组合的视角J. 金融与经济,xx,(7)。 6曾福生,罗光强.西方经济学教程M. 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xx. 7章敏.我国农村地下金融的目前状况及规范措施J. 海南金融,xx,(12). 8王爱俭,于学伟.中国地下金融:发展目前状况与理论深思. 财贸经济,xx(7). 9李建军.中国地下金融调查M.上海人民出版社,xx,(1):119144. 10于丽红.中国农村二元金融结构研究M.中国农业出版社,xx,(1):3255. 11Bose.Formal-information Sector Interaction In Rural Credit Markets J.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1998,(12). 12J.E.Stiglitz,A.Wei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