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合一”建筑治理消防技术要求_第1页
“三合一”建筑治理消防技术要求_第2页
“三合一”建筑治理消防技术要求_第3页
“三合一”建筑治理消防技术要求_第4页
“三合一”建筑治理消防技术要求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合一”建筑治理消防技术要求1 范围本标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和相关法规,规定了我国治理人员住宿场所与加工、生产、仓储、经营等一种或多种场所之间未采取必要的防火分隔措施而混合设置在同一建筑内的建筑物(以下简称“三合一”建筑)的消防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既有“三合一”建筑的火灾隐患治理,不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建筑的防火设计。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文件最新版本中的相关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GB5001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 建筑内部装修防火设计规范GB50084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40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3 总则3.1 为了贯彻国家消防工作方针和政策,合理治理既有“三合一”建筑,预防和减少重特大火灾,保障人身安全,做到安全可靠、方便使用、技术先进,制订本标准。3.2 “三合一”建筑消防安全治理除执行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法规及技术标准的要求。4 一般规定4.1 住宿场所严禁设置在具有甲、乙类火灾危险性的生产、储存、经营等场所或建筑中。4.2 住宿场所不得设置在地下室。4.3 建筑物的耐火等级不宜低于二级,不应低于三级。经政府核准的历史文化保护区内的建筑,当符合特定的防火安全要求时,经核准可设置在四级耐火等级建筑内。各类耐火等级建筑最多允许层数应符合现行相关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4.4 建筑物中的吊顶、墙面的装修应采用不燃或难燃材料,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内部装修防火设计规范GB50222的规定。4.5 建筑物中的疏散门应确保人员在火灾时易于从内部开启。4.6 建筑物中电气线路的敷设应穿金属管或阻燃型PVC管保护,电气设备应安装在不燃物体上。4.7 建筑物中应配备与使用人员、环境条件和火灾类型相适应的灭火器,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的规定。4.8 建筑物室外广告牌、遮阳棚等应采用不燃或难燃材料制作,且不应影响消防车的通行和灭火救援。4.9 建筑物中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含局部应用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含独立式火灾报警装置)等消防设施、设备的配置应符合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等国家标准的规定。4.10 建筑物的使用和管理者应加强用火、用电、用气的安全使用和管理,严格控制火源和住宿人数,确保疏散通道畅通。4.11 集体宿舍内严禁使用热得快、电炉及大功率灯具等电气设备和液化石油气炉灶等器具。5 防火分隔及防火分区5.1 住宿场所与其它场所之间应采取以下防火分隔措施:5.1.1 当住宿场所设置在三层及三层以上,建筑耐火等级为一、二级时,应分别采取1.50h、1.00h的不燃烧体楼板和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不燃烧体墙与其它用途场所完全分隔,分隔墙上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5.1.2 当住宿场所设置在三层及三层以上,建筑耐火等级为三级时,应采取耐火极限不低于1.50h的不燃烧体墙和0.50h的不燃烧体楼板与其它用途的部位完全分隔,分隔墙上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5.1.3 当住宿场所设置在二层及二层以下时,应采取耐火极限不低于1.50h的不燃烧体墙和0.50h的不燃烧体楼板与其它用途场所完全分隔。5.2 当住宿场所与其他场所共用安全出口或楼梯(间)时,住宿场所与其他场所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应符合下列要求:5.2.1 当住宿场所设置在一、二、三级耐火等级建筑中时,住宿场所防火分区建筑面积不应超过1000m2;5.2.2 当住宿场所设置在四级耐火等级建筑中时,住宿场所防火分区建筑面积不应超过800m2;5.2.3 其他场所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对于相应使用性质场所的规定。5.3 当住宿场所与其他场所的安全出口和疏散楼梯(间)相互独立时,住宿场所和其他场所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对于相应使用性质场所的有关规定。5.4 住宿场所内的隔墙应砌筑至楼板顶部。房间内不应设置供人员住宿的夹层或阁楼。5.5 集体宿舍中的厨房应集中设置,厨房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不燃烧体隔墙和1.00h的不燃烧体楼板与其他部位完全分隔,并应靠外墙布置,且应设置可开启外窗;住宿区域内的房间、储藏室及走道等部位严禁储存、放置和使用燃气钢瓶。存放燃气钢瓶的房间应设置自然通风设施。6 安全疏散6.1 除符合本标准6.2、6.3条规定外,住宿场所应设置独立的安全出口和疏散楼梯(间),并应直通室外地面。建筑内的人员疏散及疏散楼梯(间)形式可采用以下方式之一:6.1.1 住宿场所的人员可通过住宿区内设置的疏散通道先疏散到建筑物的上人平屋顶,再通过独立的疏散楼梯疏散到地面;6.1.2 设置在外墙上的室外疏散楼梯;6.1.3 设置在建筑内部的封闭(防烟)楼梯间。6.2 当住宿场所符合下列要求之一时,可与其它场所共用室外敞开楼梯,或封闭(防烟)楼梯间:6.2.1 采用室外敞开楼梯;6.2.2 采用封闭(防烟)楼梯间,且楼梯间符合下列要求:6.2.2.1 开向楼梯间的门为乙级防火门;6.2.2.2 楼梯(间)能通至屋顶,或在楼梯(间)上方的屋顶处设有通风口;6.2.2.3 建筑消防设施的设置符合本标准第7章的有关要求;6.2.2.4 建筑层数不超过7层。6.3 当住宿场所符合下列要求时,可与其它用途场所共用安全出口,或敞开楼梯:6.3.1 建筑耐火等级为一、二级、建筑层数不超过3层、每个防火分隔间建筑面积不超过300m2;或建筑耐火等级为三、四级、建筑层数不超过3层、每个防火分隔间建筑内每层建筑面积不超过200m2;6.3.2 建筑面积大于等于300m2建筑内的住宿场所与其它用途场所设置有自动喷水局部应用系统或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含独立式火灾报警装置);6.3.3住宿总人数不超过10人。6.4 住宿场所的安全出口数量、疏散通道宽度以及楼梯宽度应符合现行国家规范的有关规定。不符合时,应采取增设室外疏散梯等措施达到规范要求。 住宿场所的人员数量应按人均住宿面积不小于4 m2核定,每间宿舍住宿人员数不应超过8人。6.5 建筑物中的住宿房间应设置阳台或可开启外窗,且不宜在外窗或阳台等部位设置金属栅栏。当必须设置时,应能从内部开启且便于人员逃生。6.6 建筑物中住宿人数超过10人的场所,宜在方便人员逃生的位置配备消防救生梯、救生绳等逃生自救设备。6.7 建筑物中其它部分的安全出口数量、疏散通道宽度以及楼梯宽度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6.8 建筑物中超过10人的住宿部分及其疏散楼梯间内应设置应急照明和安全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的设置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要求。7 消防设施7.1 建筑物中住宿场所与其它场所共用封闭(防烟)楼梯间时,住宿场所和其它场所应按下列规定设置自动消防设施:7.1.1 当建筑物的建筑面积大于等于500m2但不超过1000m2,且住宿场所设置在三层及三层以上时,住宿场所和其它场所内均应设置自动喷水局部应用系统;7.1.2 当建筑物的建筑面积超过1000 m2时,住宿场所和其它场所内均应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7.1.3 当建筑物的建筑面积大于500m2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