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洛川隧道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新_第1页
潼洛川隧道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新_第2页
潼洛川隧道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新_第3页
潼洛川隧道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新_第4页
潼洛川隧道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建铁路郑Xi客运专线省际边界至咸阳西段初步设计铜锣川隧道工程地质勘察报告(DK341 304DK345 120)第一次铁路普查成立规划院2005年1月Xi新建铁路郑Xi客运专线省际边界至咸阳西段初步设计铜锣川隧道路基工程地质勘察报告(DK341 304.00DK345 120.00)文件汇编:文件复审:客房主管或特殊书籍:第一铁路勘测设计研究院Xi安分院2005年1月Xi内容一、项目概述二。调查概述和工作方法三、调查工作完成四.自然地理概况(一)地理位置和交通状况(2)地形地貌(3)气象特征(4)地震动参数五、工程地质特征(a)地层岩性(2)地质结构(3)水文地质特征六、不良地质和特殊岩土(a)不良地质(2)特殊岩土七、隧道水文地质特征及评价(a)水文地质特征(2)隧道区水文地质条件评价八、隧道工程地质条件及建议工程措施(一)岩土建筑工程分类和力学参数推荐值(2)隧道围岩分类及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分析(三)隧道进出口工程地质条件(四)隧道施工预测的内容和范围九、隧道辅助工程地质条件及建议工程措施十、设计和施工中的注意事项铜锣川隧道工程地质勘察报告(DK341 304.00 DK345 120.00)一、项目概述铜锣川隧道位于潼关黄土台塬区的前缘。隧道进口(DK341 304.0m米)位于铜沟河左岸,岸坡较陡。出口端(DK345 120.0m米)位于黄土台塬边缘,全长3816米,最大埋深120米,相对高差90 130米。隧道内设置斜井,斜井位于港城,与DK343 100m米处的线路相交,斜井长294米。工地北侧为林西至通州高速公路,由便道连接,交通便利。二。调查概述和工作方法调查工作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初步调查(2003年11月-2004年2月)、固定调查(2004年5月-9月)和补充固定调查(2004年12月-2005年1月)。在初始勘测阶段,路线方案在铜鼓河下游苏家村附近,以隧道形式通过,主要收集区域数据和地面勘测。固定测量阶段的路线计划与初始测量阶段的路线计划相同。收集区域地质数据,并在此基础上对沿线进行详细的地质调查。随后,根据固定测量阶段的工程设置和技术要求,布置深孔145.0米,一般工程孔钻241.70米/4孔,试验孔钻30米/2孔,取样分析,完成该阶段的工作。在补充调查阶段,路线计划没有调整。在充分利用调查阶段数据的基础上,沿线进行了补充地质调查,以完成这一阶段的任务。三、调查工作完成主要调查工作量清单工作阶段工作日期,卫星图像和航空图像的判读1: 10,000地图的地质制图1: 2000地图地质制图物体探索工作钻井和勘探长期水文地质观测点注意地震方法电法大地电磁法浅孔演练深眼演练综合测井平方公里平方公里公里千米千米公里孔-m孔-m孔-m地方初测固定测量遥感卫星图像判读:80平方公里;18对航空照片155-386.71-145.0测试坑30.0米/2坑补充确定四.自然地理概况(一)地理位置和交通状况工作地点位于潼关县潼关河下游苏家村附近。工地北侧为林西至通州高速公路,由便道连接,交通便利。(2)地形地貌铜锣川隧道位于潼关一级黄土台根据潼关县气象台的气象资料,工作区为亚热带半干旱气候区,年平均气压为952.0百帕;年平均气温13.2,极端最高气温42.7,极端最低气温-18.2;年平均绝对湿度为11.4百帕,日最高绝对湿度为37.3百帕,日最低绝对湿度为0.2百帕;年平均降雨量608.9毫米,年最大降雨量1000.4毫米,年最小降雨量319.7毫米;年平均蒸发量为1872.6毫米,年最大蒸发量为2264.2毫米;平均风速为3.0m/s(主导风向ESE),最大定时风速为22.0m/s(主导风向ENE);年最大积雪深度为18厘米;最大冻结深度为44厘米。(4)地震动参数根据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布的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GB18306-2001)的划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01)和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 (GBJ111-87)的相关规定,结合陕西省大地工程测量中心完成的郑西客运专线陕西段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报告以及该段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和工程设置的实际情况,该场地地震动加速度峰值为0.23g地震动反应谱的特征周期为0.40s五、工程地质特征(a)地层岩性隧道和斜井区域内地层的岩性相对简单。黄土台塬区表层为第四系更新统风积砂质黄土,中部为第四系中更新统风积砂质黄土,下部为第四系下更新统风积砂质黄土和粘性黄土,底部为第四系下更新统冰湖相粉土、卵石土和砾石砂。铜沟河一级阶地主要为冲积砂质黄土。1-1。砂质黄土(Q4al3):分布于铜沟河一级阶地,厚度3 5m,含大量螺壳,浅黄色和浅黄色,土质较均匀,结构松散,孔隙度、硬度和普通土,0=140kPa。具有一级非自重湿陷性,湿陷土层厚度为5m。1-1-1,细砂(Q4al4):黄褐色,主要分布于铜沟河一级阶地下部,厚度约12m。成分主要由应时、长石等组成。砂质较纯,偶见砾石,稍密,饱和,级配松散土,0=190kPa。地震液化后确定为非液化砂层。1-2。卵石土(Q4al7):分布于第一阶地底部和铜鼓河河床的层状。浅灰色等杂色,厚度1.02.0m,主要由花岗岩等组成,圆形,分选差。直径约为100mm的20%,10040mm的40%, 4020mm的15%,其余为砂质土,稍密,湿饱和,级配硬土,0=600kPa。2-1。砂质黄土(Q3eol3):广泛分布于黄土高原上部,厚度10 33m,含有大量螺壳和虫孔。浅黄色、浅黄色,土质均匀,结构疏松,多孔,垂直节理发育,坚硬,等级普通土,0=150kPa。三级自重湿陷性,湿陷土层厚度为29.0米,五级(9.49%)围岩。3-1。砂质黄土(Q2eol3):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中部,沿线不出露。厚度50 100米,浅棕黄色,坚硬,土质坚硬,0=220千帕。古土壤(Q2el1): 0.56.5m厚,棕红色古土壤,不同厚度,层状或透镜状分布于砂质黄土中,硬塑,级配硬土,0=220kPa。为级围岩(11.384%)。4-1。砂质黄土(Q1eol3):浅黄色,坚硬,10 15m厚,级配硬土,0=280kPa。4-2。粘性黄土(Q1eol3):浅黄色,20 35m厚,坚硬,级配硬土,0=280kPa。古土壤(Q1el1): 0.56.0m厚,红棕色,不同厚度,层状分布于粘性黄土、硬塑、级配硬土中,0=280kPa。为级围岩(15.854%)。这层土壤的膨胀性很弱。4-8。粉质粘土(Q1lgl1):分布于铜沟河底,03m厚,不同厚度,透镜状层状分布,硬塑,级配硬土,0=300kPa。4-3。淤泥(Q1lgl2):分布在隧道入口处和隧道底部以下,厚度大于10m,浅黄色,均匀,密实,m2-1)根据规范对第四系上更新统风积砂质黄土(Q3eol3)地层的物理力学特征参数进行统计分析,如下表:统计项目试点项目单位最大值max最小值部平均值调频标准偏差f变化系数 (%)样本数目评论含水量(w)(%)21.63.69.494.27745.06733密度()(g/cm3)2.011.311.5500.1549.96132干密度(d)(g/cm3)1.7461.2051.3640.1077.88821粒子密度(s)(g/cm3)孔隙比(e)1.2390.5460.9240.16818.20532饱和度(Sr)(%)74.79.428.2414.6650.1432孔隙度(n)(%)55.335.347.6254.83310.14932比重(Gs)(g/cm3)2.712.72.700.00170.064433液体极限(wL)(%)27.425.326.5450.5632.12033塑性极限(wP)(%)18.815.717.5300.7274.14933塑性指数(Ip)10.58.29.0150.5140.71133液体指数0.5-1.6-0.880.500-56.51533压缩系数(a0.10.2)(MPa-1)1.190.10.4610.32470.31331压缩系数(a0.20.4)(MPa-1)0.660.280.470.26957.172压缩系数(a0.40.6)(MPa-1)0.340.20.270.09936.6642压缩模量(es 0.1 0.2)(MPa)16.051.646.3654.22466.36431压缩模量(es 0.2 0.4)(MPa)6.412.884.6452.49653.7372压缩模量(es 0.4 0.6)(MPa)8.715.26.9552.48235.6862湿陷系数(s)0.0650.0010.2370.01668.92831自重湿陷系数(zs)0.0580.0010.0210.017584.75931直接剪切试验内摩擦角()()17.6014.816.21.97912.2212凝聚力(c)(千帕)16.412.914.652.47516.89323-1)根据规范对第四系更新统风积残积砂质黄土(Q2eol3 el3)地层的物理力学特征参数进行了统计分析,表如下:统计项目试点项目单位最大值max最小值部平均值调频标准偏差f变化系数 (%)样本数目评论含水量(w)(%)15.85.611.3842.91925.63919密度()(g/cm3)1.981.431.7010.17910.50216干密度(d)(g/cm3)粒子密度(s)(g/cm3)孔隙比(e)1.0070.5650.7860.15119.22416饱和度(Sr)(%)71.716.942.68117.13740.15116孔隙度(n)(%)50.236.143.6374.85611.12616比重(Gs)(g/cm3)2.72.72.70019液体极限(wL)(%)27.82626.90.5482.03619塑性极限(wP)(%)18.917.718.2420.3441.88419塑性指数(Ip)9.88.18.6780.4595.29719液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