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医病情观察,.,2,病情观察是指医务人员运用望、闻、问、切四诊方法及医疗仪器设备来获得患者资料并结合疾病历史和现状作出综合判断的过程。,.,3,病情观察是护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护理人员的基本功。护士是与患者接触最多的医务人员,全面、细致、及时、准确地进行病情观察,发现病情变化,可为疾病的诊断、治疗和护理,以及并发症的预防提供依据。为了更好地开展病情观察,护士应熟悉观察的内容,各类患者病情观察的重点,在工作中不断努力,提高自身的观察能力,做到及时发现,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疾病恶化,提高医护质量。,.,4,病情观察的目的,1、为提出护理诊断、制订护理计划、实施护理措施提供依据,这是正确开展护理程序的第一步。2、了解病势,准确判断预后、病势的发展趋向,主要观察患者的目前症状、脉象、舌质、舌苔、精神、食欲等。如有症状减轻说明病情好转;病情的变化幅度大,常为恶化的表现;舌苔脉象由异常趋向正常,表明病情好转;患者的精神状态与食欲好转,表明病情好转。因此,对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进行动态的观察,能判断疾病的转归和预后。,.,5,病情观察的目的3、及时发现危重症及并发症,为抢救赢得时间。疾病过程中,正衰邪盛,可能出现一些并发症及危重症,如果护理人员及早发现,抓住先兆症状,采取有效措施,就能防止疾病的发展。护理人员应掌握各种疾病可能发生的并发症,熟悉危重症的临床表现和抢救措施,有目的地进行观察,防患与未然。,.,6,病情观察的目的4、及时了解治疗效果和反应,药物治疗后应有相应的疗效,护理人员应细致地观察。如服解表药后,是否汗出、热退;服温阳利水药后,患者的尿量如何,水肿是否消退等。如疗效不佳或出现不良反应,则应及时反馈,适当调整医护措施。,.,7,病情观察的目的5、病情观察贯穿于整个护理过程,要做好病情观察,在思想上重视,充分认识到病情观察的重要作用;有丰富的专业,懂得各种常见病的症状和体征,了解各种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具备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总之,掌握的知识越多,水平越高,二者是成正比的。,.,8,病情观察的原则,(一)运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病情观察1.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护理人员在病情观察时,应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以整体观和审证求因为原则,通过望、闻、问、切等手段,收集患者病情资料,及时、准确、细致地进行病情观察,掌握疾病变化规律,为辨证施护提供依据。尤其对危重患者,应密切观察其病情变化,及时发现病情恶化的先兆症状,以便及时进行抢救,使其转危为安。2.观察方法科学有效病情观察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病情的判断以及护理措施落实的有效性和科学性。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四诊法及其他方法,主动利用一切机会去观察病情,及时、准确地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3.熟练掌握各种抢救技术在进行病情观察时,发现患者危重情况,应立即采取抢救措施,这要求护理人员必须熟练掌握抢救技术。中医自古就有用人工呼吸法抢救自缢患者的记载,其他尚有针灸法、放血法、刮痧法、挤拧法等。,.,9,病情观察的原则(二)掌握证候传变规律1.了解脏腑虚实变化人体各脏腑均具有一定的生理功能且相互联系,只有了解脏腑的虚实变化,才能掌握证候变化规律,为病情观察提供依据。2.观察经络反映人体是有机的整体,各脏腑在生理活动中保持协调统一,主要是靠经络的沟通、联络作用实现的。经络不仅是外邪由表入里和脏腑之间病变相互影响的途径,也是脏腑与体表组织之间病变相互影响的途径。通过经络的传导,内脏病变可以反映于外表。,.,10,病情观察的要求,(一)普同一等,护德高尚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应从患者利益出发,树立高尚护德,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应为患者提供全面的服务,经常深入病房与其接触,以便观察病情。(二)内容全面,重点明确病情观察应根据疾病和证候的不同有重点地进行,做到心中有数。护理人员要照顾病房的每位患者,如果豪无重点地泛泛观察,就会造成观察不够细致,抓不住重点,可能遗漏重要情况。因此,护理人员应在熟悉患者病情、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有重点、有目的地对疾病症候进行观察。,.,11,病情观察的要求(三)准确细致,客观真实对观察结果要及时进行细致、准确的记录。能用计量表示的要记录具体数值,如体温、尿量等;对不能量化的症状和体征,描述要客观、真实。如消渴患者,护理人员不能只记录消渴病名,而应准确记录患病部位属于哪类,如“上消”“中消”“下消”。对不能量化的症状和体征,护理人员不但要描述其表现,还要准备地记录其伴发的症状及体征。如疼痛可以用隐痛喜热敷、阵痛拒按、灼痛辗转难寐、绞痛伴面色苍白大汗等来记录。,.,12,病情观察的要求(四)排除干扰、获取资料病情观察时,常受各种因素干扰和影响,特别是患者或家属对病情的诉说,受其主观因素影响很大,而倾听患者主诉是病情观察最主要的方法之一,因此,需要对此加以鉴别和分析。1.性格和秉性:有些患者病情复杂,但由于性格内向,不多言或表达能力差,不能全面反映病情。因此,护理人员应针对不用患者的性格秉性或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以取得正确的结果。,.,13,病情观察的要求(四)排除干扰、获取资料2.疼痛耐受度:每位患者对病情的忍受程度不同,表现各异。在观察中要注意到这种差异,结合患者的客观表现和体征来观察,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3.情绪变化:某些患者的情绪变化也可造成病情叙述中的差异。如发现患者诉述中有矛盾或可疑之处,除与其他有关指标对照判断外,还可通过家属或同病室患者了解其情况,加以验证。4.其他情况:病情观察还要注意到由于其他原因可能造成的假象,如测量血压时血压计的计量偏差,患者进食后用口表测量体温时引起的误差,服用某些药物后造成舌苔颜色的变化等,都要经过去伪存真,详细分析,反复验证,以获得正确的观察结果。,.,14,病情观察的要求(五)归纳总结,准确判断对病情观察所得到的结果,必须全面综合分析,才能得到正确的判断,切忌根据一时或局部的观察,武断地下结论,特别是观察结果中有矛盾时,更需要将各方面的观察结果全面分析、去伪存真、综合判断。例如腹痛患者腹痛减轻或消失,患者有辗转呻吟变为静默不动,一般来讲可能表示病情好转,但如果患者神情淡漠、四肢厥冷、面色发青、出冷汗、脉象微弱甚至摸不到脉,则可能是已发生休克,病情危重。,.,15,病情观察的要求(六)认真仔细,完成记录对观察结果要及时进行细致、准确的记录,必要时进行床头交接班。发现异常或危重情况要及时通知有关人员,积极配合抢救,事后要及时完成记录。,.,16,病情观察内容,1、一般状况包括神色、精神、体温、脉搏、血压、呼吸、睡眠、饮食等。这些内容虽比较简单易取的项目,但却十分重要。例如神色的改变,常是反映机体正气的盛衰,对疾病的治疗和预后上有较大的意义。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被称为生命体征,也说明在病情观察中的重要性。,.,17,病情观察内容2、围绕主要症状进行观察病证在其发展的一定时期,常会出现一个或一组主要的、令病人最痛苦的症状。而这些症状的好转与恶化,常反映病情的好转与恶化。主要症状的转移,又常提示病证在质上的变化。所以,围绕主症的观察,应成为病情观察的重点。例如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主要症状是喘促气短,张口抬肩,咯痰,喉中常有哮鸣声,观察的重点应该是气短声低,咯痰色、质、量,舌质舌苔变化等。,.,18,病情观察内容3.舌象和脉象观察舌象与脉象,是中医病情观察的特色之一。通过观察舌的神、色、形、态,苔的色与质,可以了解机体正气盛衰、病邪深浅与性质、病情进退,有助于判断疾病转归与预后,为辩证施护提供依据。通过观察脉象的浮、沉、数、迟、洪、细等特点,亦可判断病情发展,但在病情观察时,必须注意病、脉、证、合参。一般情况下,病、脉、证是相符的,但亦有不相符的特殊情况,临床运用时,需四诊合参后再决定是:“舍证从脉”,还是“合脉从证”。,.,19,(1)舌象:舌象是病情观察的重要内容。尤其在外感热病的辩证施护中尤为重要。它能迅速客观地反映正气盛衰、病邪的深浅、邪气的性质、病情的进展,是判断病情转归和预后的重要依据。判断正气盛衰:观察舌质可知正气盛衰,观察舌苔可知邪之出入。如舌质红润为气血旺盛,舌质淡白为气血虚衰;舌苔薄白而润,是胃气旺盛,舌光无苔为胃气衰败或胃阴枯竭。辨别病位深浅:如舌苔薄白多为疾病初期,病邪较浅,病位在表:苔厚则病邪入里,病位较深;舌质红绛为热入营血,病情危重。,.,20,区别病邪性质:如黄苔多主热邪;白滑苔多主寒邪;腐腻苔多是食积痰浊,黄腻苔则是湿热。舌偏歪多为风邪,舌有瘀斑或瘀点则为瘀血等。可推断病情的进展:舌苔与舌质,往往随正邪的消长和病情的进展有动态的变化,尤其是外感热病中更为显著。如舌苔由薄白转黄,进而变灰黑,说明病邪由表入里,由轻转重,由寒化热;舌苔由润转燥,多为热盛伤津。反之,舌苔由厚转薄,由燥转润,往往是病邪渐退,津液复生,病情好转之象。所以,护理人员在病情观察中,一定要仔细而认真的观察和记录舌象的变化。,.,21,(2)脉象:通过脉象的诊察,也可作为判断疾病的病位、病性和推断疾病预后的重要依据。了解病位的深浅:如浮脉主表,沉脉主里。推断疾病的性质:如迟脉多主寒证,数脉多主热证;洪脉多为邪实,脉细数多主正虚;芤脉见于失血,脉微欲绝为阳气衰微等。推断疾病的进展和转归:如久病脉见缓和,是胃气渐复、病退向愈之兆,久病虚损,亡血失精而反见洪脉,则多属于阴竭阳脱之危象。外感热病,热退脉见缓和,是病向愈之候,若脉急而数,烦躁者,则病进。出汗时,若汗出脉静身凉,为病情好转,若见脉象急疾,病人又烦躁不安,汗出热不退,为正不胜邪之危候。但在脉象观察中,要注意病、脉、证合参。在一般情况下,病、脉、证是相符的,但也可出现不相符的特殊情况。因此,在临床运用时需通过四诊合参后再决定是舍证从脉还是舍脉从证。,.,22,病情观察基本方法,(一)听取患者主诉,详细了解病情发展听取患者主诉,了解其一般资料、既往史、家族史、过敏史以及本次发病情况,包括发病时间、程度、性质及伴随症状、诱因、诊治经过等。如患者不能叙述,可通过其家属或亲近者了解,亦可通过同病室患者了解其入院后的情况。(二)深入病室观察,准确获取资料亲自深入病室,详细观察,以获取准确及时的资料。如患者主诉下午发热不适,护理人员应及时为患者测体温,加强巡视。对腹泻患者,护理人员应亲自观察患者腹泻次数,大便的色、质、量等。,.,23,病情观察基本方法(三)运用四诊方法,观察病情变化中医病情观察的基本方法是通过望、闻、问、切四诊进行。中医学的基础理论是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中医学认为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体结构的各个部分不是孤立的。依靠经络的沟通和联络,局部的病变是可以影响全身,而脏腑的虚实变化,也可以从五官及体表症状反映出来。,.,24,1、望诊望诊:是指运用视觉,对患者全身和局部的病情,如色、神、形、态、头颈、五官、躯体、四肢、皮肤、络脉,以及排泄物、舌象等,有目的地进行观察,以推断体内的变化,作为辨证施护的依据。望神望神的重点在于观察目光、神情、气色和体态。得神:两目灵活而明亮有神,神志清楚,精神良好,面色荣润,言语清晰,呼吸平稳,动作灵活,反应灵敏。失神:目光无神,精神萎靡,表情淡漠,面色晦暗,语言不清,反应迟钝,动作失灵,甚至语无伦次,循衣摸床,撮空理线,或卒然昏倒,目闭口开,手撒尿遗等。,.,25,假神:若患者危重久病,失神多日,突见病情似有转机,是临终前的预兆。目光无彩突然目光转亮;久病、重病本已失神,突然精神好转;久病面色无华,突然面赤如妆;久病少气懒言,突然言语不休,或本不欲饮食,突然食欲大增,这是阴阳即将离决的危候,古人比作“残灯复明”、“回光返照”。望面色,常色:正常人的面色是红黄隐隐,明润含蓄。青色:寒证、痛证、瘀血或惊风。赤色:热证。黄色:脾虚证、湿证。白色:虚证、寒证、失血或夺气。黑色:肾虚、寒证、水饮或瘀血。,.,26,望形态,观察形体和姿态形体强壮,体形健美-人体五脏功能旺盛,抗病能力强。体型肥胖,肤白无华,伴精神不振-阳气不足形瘦肌削,面色苍黄,胸廓狭窄,皮肤枯槁-阴血不足,肾气亏损,或后天失养,脾胃虚弱。喜动者-阳证;喜静者-阴证。时蜷缩成团,面常向里,喜加衣被-阴证、寒证、虚证卧时仰面伸足,常揭去衣被,不欲近火-阳证、热证、实证。,.,27,望头颈五官,观察头面形态、头发色泽等。观察颈项外形和动态的变化。观察五官,包括望目、耳、鼻、口唇等。望齿龈、咽喉望齿龈主要观察齿龈的润燥、色泽和形态。望咽喉主要观察咽喉部色泽、形态和分泌物。,.,28,望皮肤,主要是观察皮肤色泽、形态的变化以及斑疹的鉴别等。斑:点大成片,形如锦纹,平铺于皮肤,摸之不碍手,色红或紫暗。疹:点小如粟米,高出皮肤、抚之碍手,色红或淡红。斑疹应注意辨别顺逆。顺证:斑疹分布均匀,疏密适中,色红,身热,先见于胸腹,后渐及四肢,斑疹透出后,热退神清者。逆证:斑疹分布不均,稠密成团,色深红或紫暗,身凉,先见于四肢,后渐及胸腹,身热不退,神志不清者。,.,29,望舌,望舌质,望舌苔,望舌神,望舌色,望舌形,望舌态,望苔色,望苔质,.,30,望舌质,望舌质是通过重点观察舌体有神无神、舌色变化、舌形的改变以及舌体的动静姿态改变,以诊察脏腑病变。,1、望舌神有神:舌质红润,舌体活动自如,虽病亦属轻浅,预后较好;无神:舌体干枯,晦暗无华,属于病情较重,预后较差。2、望舌色淡白舌:虚证、寒证。红舌:热证。青紫舌:寒证、瘀血、热证。,.,31,3、望舌形胖大舌:舌体胖大,边有齿痕,多属脾肾阳虚,水湿内停。瘦薄舌:舌体瘦小而薄,多属气血阴液不足。苍老舌:舌质纹理粗糙,干燥皱缩,舌色较暗,多属实证。娇嫩舌:舌质纹理细腻,色淡质嫩,多属虚证。裂纹舌:舌面有明显裂沟,多因精血亏损,舌体失养所致。芒刺舌:舌面乳头增生、肥大、高起如刺,摸之棘手,多因里热炽盛,邪热内结所致。4、望舌态舌体板硬强直,运动不灵,为热陷心包、高热伤津或风痰阻络。舌体痿软,伸缩无力,为气血俱虚或阴液亏损。舌体震颤抖动,不能自主,为肝风内动。舌体歪斜,偏向一侧,多为肝风挟痰,痰瘀阻络。吐弄舌,多为心脾有热;舌体短缩,不能伸长,多属病情危重证侯。,.,32,望舌苔1、望苔色白苔:表证、寒证。黄苔:里证、热证。灰苔即浅黑苔:里热证或里寒证。黑苔:里证、热证、寒证。2、望苔质舌苔的厚薄主要反映病邪的深浅。舌苔的润燥主要反映体内津液的盈亏和输布。舌苔的腻腐主要反映体内湿浊的情况。舌苔的剥落主要反映胃气的存亡,邪正的盛衰。,.,33,望排泄物,是通过观察排出物(如痰涎、呕吐物、小便、大便)的形、色、质、量的变化,以了解各相关脏腑的病变和邪气的性质。色白质清稀者,多属寒证、虚证。色黄质稠浊者,多属热证、实证。,.,34,2.闻诊,闻诊,听声音,嗅气味,听语言、呼吸、咳嗽、呕吐、呃逆等各种声响,来判断疾病的寒热虚实。嗅身体之气,其分泌物、排泄物之气以及所居病室之气的变化,以诊察疾病的方法。,.,35,问诊的主要内容患者的一般情况(姓名、性别、年龄、职业、住址、籍贯等)主诉家族史既往史现病史(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经过,现在症状和其他与疾病有关的情况),.,36,问寒热,恶寒发热:外感表证。但寒不热:里寒证。但热不寒:里热证。寒热往来:恶寒与发热交替发作,属少阳病或疟疾。,问汗,有汗发热恶风:多为表虚证。无汗发热恶寒:多为表实证。自汗:多属气虚、阳虚。盗汗:多属阴虚。,.,37,问疼痛,主要询问患者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时间、喜恶及伴随症状等。头痛骤起,病势较剧,多属实证。时痛时止,绵绵而痛者,多属虚证。腹痛拒按,喜冷,多属实证。绕脐腹疼痛者,多为虫积。,疼痛伴有胀满的感觉,为胀痛,多因气滞引起。疼痛如针刺之感,为刺痛,主瘀血。疼痛伴有灼热感而喜冷恶热,为灼痛,多因火邪窜络,阴虚热盛所致。痛处游走不定,或走窜攻痛,为窜痛,多因气机阻滞或风邪阻络所致。,疼痛剧烈如刀绞,为绞痛,多因有形实邪闭阻气机所致。疼痛较轻微,但绵绵不休,为隐痛,多属虚证。痛处有冷感,得温则痛减,为冷痛,多因寒邪阻络或阳气不足。,.,38,问饮食口味,病程中食量渐减,多为脾胃虚弱。食量渐增,为胃气渐复。消谷善饥,为胃火炽盛。饥不欲食,胃中灼热、嘈杂者,多为胃阴不足。口不渴,不欲饮者,见于寒证、湿证。口渴多饮者,见于热证、燥证。问二便长期黎明前腹痛泄泻,下利清谷,为“五更泻”,属脾肾阳虚。腹痛泄泻,泻下酸腐,泻后痛减者,多为伤食泄泻。小便短赤而急迫,多为热证。清长而量多,伴形寒肢冷,多属虚寒证。,.,39,问睡眠,主要询问睡眠时间的长短、入睡程度的深浅及伴随症状等。失眠:经常不易入睡,或睡易醒,或彻夜难眠,也称不寐。嗜睡:睡意浓深,不分昼夜,时时欲睡,呼之即醒,醒之欲寐,也称多寐。问经带对女性患者除常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登报遗失租赁合同范本
- 过期妊娠催产素引产护理查房
- 医疗保障贷款合同
- 服务保理合同范本
- 美团电车合同范本
- 兼职配音协议合同范本
- 公务员合同范本
- 光伏售后合同范本
- 地皮转让流转合同范本
- 养鸡棚租赁合同范本
- 风光储储能项目PCS舱、电池舱吊装方案
-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22版)第一部分
-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改建PET-CT、PET-MR项目环评报告
- 2022水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上位机现场验收标准手册
- 政务服务大厅管理规范:安全与应急处置
- 食管癌病人护理查房
- 双重预防机制构建-隐患排查治理(中石化中原油田天然气厂)
- 五牌一图(完整版)
- 二年级下册音乐《每天》教案
- 音乐美学.课件
- 心肺复苏说课比赛课件模板(一等奖)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