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复视患者的临床诊疗分析_第1页
神经内科复视患者的临床诊疗分析_第2页
神经内科复视患者的临床诊疗分析_第3页
神经内科复视患者的临床诊疗分析_第4页
神经内科复视患者的临床诊疗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神经内科复视患者的临床诊疗分析 摘要 目的 分析神经内科复视患者的临床效果。 方法 整群选用该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52例复视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在所有患者经过相对应的治疗以后,研究和分析患者的病因。 结果 经过治疗后发现,有2例患者的病因为肌源性所导致的复视,剩下的50例患者的病因均属于神经源性损坏,同时,因糖尿病而导致的复视患者比例占比最大,为55.77%。结论 复视患者的病情较为多样且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因此,要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全面的检查和及时的治疗,尤其是糖尿病所致的复视患者应当予以重点检查对象,防止出现误诊和漏诊的现象。 关键词 复视患者;神经内科;病因;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 R7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5)09(b)-0089-02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patients with diplopia in the Department of Neurology. Methods 52 patients with diplopia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between June 2013 and June 2014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y were given corresponding treatment, and the etiology was analyzed.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it was found that there were 2 cases of muscle-derived diplopia and 50 cases of diplopia caused by neurogenic damage. In addition, the diplopia caused by diabetes are prominent, accounting for 55.77%. Conclusion Diplopia in patients was more diverse and has certain complexity, therefore, overall detection and timely treatment should be carried out according to their actual situation, especially for those with diabetes who should be considered as focus of inspection, to prevent misdiagnosis and missed diagnosis. Key words Patients with diplopia; Department of Neurology; Cause; Clinical effect 复视的症状主要指的是物象落在了过大的视网膜非对应的点上,使得视网膜所受到的不对称刺激在视中枢引起了两个物象之间的冲动,从而发生了真假视像1。在医学临床上,导致患者复视的病因有肌源性、机械性、神经源性等等,病因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为了分析神经内科复视患者的临床疗效,该院将对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52例复视患者的临床治疗进行研究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整群选用该院收治的52例复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有26例,女性有26例,年龄范围为3969岁,平均年龄为61岁。所有患者都属于双眼复视患者,符合相关的诊断标准,且在不同的程度上出现有头晕的现象,且遮住患者的一只眼睛都能够使得复视症状消失。 1.2 治疗方法 患者入院后首先要在相应科室完成红玻璃试验,然后对患者进行血生化、血糖、头颅MRI+MRA检查以及甲状腺功能检查。对于原发病的主要治疗方法为进行抗感染的治疗,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变化。对于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首先要到相应的科室去进行必要的会诊,主要治疗方法为指导。所有患者还必须使用以维生素B为主的药物,用以维持神经性所需营养,帮助患者病情,同时进行微循环的治疗。 1.3 统计方法 该次研究所有数据都是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使用(%)来表示,使用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治疗后发现,52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的病因被诊断为肌源性病因,其中,有1例患者属于重症肌无力症状,其表现为双侧上脸提肌和左侧外直肌出现麻痹;有1例患者属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状,其表现为双侧上直肌和内直肌出现麻痹。剩下的50例患者均属于神经源性病因,为眼部外肌出现麻痹现象,其中,由糖尿病所导致的复视病因的比例占比最高,为55.77%。见表1。 3 讨论 临床上导致复视患者的病因具有一定的复杂性,该次研究中,神经源性病因所导致的复视症状为多数,有1例患者属于重症肌无力症状,其表现为双侧上脸提肌和左侧外直肌出现麻痹;有1例患者属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状,其表现为双侧上直肌和内直肌出现麻痹。剩下的50例患者均属于神经源性病因,为眼部外肌出现麻痹现象,在这52例管着中,由糖尿病所导致的复视病因的比例占比最高,为55.77%。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的疾病,而复视症状属于隐性糖尿病疾病的首发症状,一般体现在患者某一侧的眼神过于受累,然后延伸至外展神经过于受累。对于复视伴随眼眶和额头部分疼痛的患者,在一般情况下很容易被误诊为动脉瘤,但是,由于眼部神经的缩瞳纤维位置的缺血症状较为轻微,因此,患者的瞳孔不会有多大的病情变化,可以依照这种区别来辨别出动脉瘤和复视的症状2。使得糖尿病伴发神经损伤的主要机制有以下几个内容。由于营养神经血管中的基地膜增厚加上内皮细胞增生的现象,合并血管内部积累的多种脂肪和糖类,进而使得管腔内部变得更为狭窄;当糖尿病患者的周围神经出现病变情况时,其病症主要体现在轴突萎缩以及脱髓鞘萎缩。该次研究中的52例患者均属于急性发作,在入院就诊时并未有糖尿病史的证明,因此,要结合血糖检查和检验结果来作为有效的诊断依据。通常在治疗期间,对患者采用营养神经、微循环以及血糖控制等作为患者的改善治疗3。 导致眼部外肌出现麻痹现象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就是脑血管疾病,倘若患者患有高血压的病程相对较长,很容易引起脑动脉的硬化。与此同时,动脉壁周围的神经也很容易受到压迫,遭受压迫以后就会导致患者的眼部外肌出现麻痹现象,从而导致复视症状的产生。若是由于微血管性疾病所引起的复视症状患者,在临床上一般表现为头晕乏力、短暂性肢体麻木等症状,且它具有发病缓慢的特点,容易形成血管硬化、血栓等问题4。根据常宝2研究证明,80例患者中,约有56.32%的患者是由糖尿病引发的,而在该次研究中,有2例为肌源性病因所导致的复视症状,剩下的50例为神经源性损坏病因所导致。临床治疗上,医生要对患者进行仔细的询问,确认患者有无过往病史,对全身进行检查,结合MRI和MRA对头颅进行检查以及血糖含量等的检查,进一步确认患者的总体病情,再对患者进行相关的对应治疗,一方面防止出现漏诊或者误诊的情况,一方面通过多种检查的方式也能够在众多复杂的病因明确患者所患病情的整体情况加以治疗5。总的来说,根据复视患者复杂且多样的病因,对患者进行血生化、血糖、头颅MRI+MRA检查以及甲状腺功能检查等的全面检查,以及患者自身的实际情况来选择相对应的治疗方法,特别要注意患有糖尿病的患者,区分出动脉瘤和复视的症状,避免出现误诊或者漏诊的现象,帮助患者改善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吴平,全亚萍,陈顺中.神经内科40例复视患者诊疗体会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2):88-89. 2 常宝.探讨神经内科复视80例病因分析J.吉林医学,2015,36(5):965. 3 李秀霞,张文秋,刘云冬,等.脑梗死后双眼复视患者焦虑相关因素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21(10):1477-1478. 4 李秀霞,张文秋,高素玲,等.心理干预在脑梗死后双眼复视患者焦虑中的应用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12):1793-1795. 5 李秀霞,安雅臣,张文秋,等.不同康复强度在双眼复视恢复中的效果J.中国老年学杂,2014(11):3185-3186. 6 孙晓东,程丰,施辛,等.以复视为突出表现的神经梅毒文献及分析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0,24(6):543-5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