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管理在国立大学教务处的应用研究PPT课件_第1页
知识管理在国立大学教务处的应用研究PPT课件_第2页
知识管理在国立大学教务处的应用研究PPT课件_第3页
知识管理在国立大学教务处的应用研究PPT课件_第4页
知识管理在国立大学教务处的应用研究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知识管理在国立大学教务所的应用研究】论文讨论,天马行空官方博客:2, 论文来源国立中正大学企业管理学位类别:硕士学生:翁静柏指导教授:何雍庆问题:知识管理在国立大学教务所的应用研究theapplicationonthentermanationmenttothefieldofacadmiaffairsinnationniversities:3论文网第一章绪论(研究背景、动机、目的)第二章文献探讨第三章研究方法(框架、假设、变量分析)第四章案例研究第五章资料分析第六章结论与建议,4、论文网要(续)、附录1问卷附录2采访附录三国立正大学采访内容附录四国立成功大学采访内容附录五国立嘉义大学采访附录结合当前的系统发展模式,在理论框架下尝试整合,最终对校园KM的实行行为本身,期待着KM的管理和发展的可能性。 整合思维:适应将现有IT用作基础架构的情况。 6、学校V.S .知识管理,为什么知识就是力量。 学校,它本身就是创造知识的地方。 有活力,没有秩序,就有效率和能力。 关于学校行政机关的知识管理研究,尚缺乏。 (学校组织层面广)、7、KM部署的意义和可能做法、Papows(1999 )全球化:员工分散更加密切有效地共享企业关系速度:快速面向服务的科技竞争、互联网IS共享的组织文化友好、流程明确、可扩展的IS、8、总结、 在知识管理的初期,IT层面的重要是“使个人知识显现化”,同时在管理层面的“学习文化的培养”。 Gates(1999 ) :成功的知识管理使员工能够随时随地获得所需的资源。 创建KM的关键是能否形成“共享”的组织文化。 共享度越高,知识管理的利益就越大。 9、文献探讨、10、知识? 有用的知识? 吉尔伯特tandmartrn(1996 )的知识积累在个人中,直到还没有学习、共享为止都没有价值。 NonakaTakeuchi(1998 )的知识是信仰和承诺(立场和意图)的知识是行动(目的)的意思(状况),11,知识的分类-知识的“本质”,可形式化(文字)是用正式的语言表达(包装计算机语言),个人的、状况的、经验的、直观的、不明确的,事物不明确。 Badaeacco(1991 )通过在具体化之前能感受到其存在的引导能力,12,知识的分类-知识的“移动性”,通过隐藏的技术(团队、专业合作、建立相同规范的组织),在个人和组织的关系中积累知识。 这种知识很难把文字和符号转移给别人。 移动性知识是设计中的知识:像技术手册一样机械中的知识:通过逆解体获得知识在头脑中的知识:个人经验,13,知识的分类-组织核心能力,Barton(1995)-根据知识将组织核心能力分为四个层次(范围大小) :实体技术系统:技术能力的累积实绩在系统中管理系统:教育、报酬、激励(创造知识获取和流通的途径,同时对不必要的知识活动设置障碍。 )员工技能和知识价值观与规范: 14、知识分类-组织专业知识,Quinn(1996 ) :组织内专业知识运营的重要性,作为知识筛选和控制机制。认知知识=knowwhat高级技能=了解=knowhow系统=knowwhy自发想法=carewhy (企业文化中存在)、结构化知识、15、知识分类-知识转移过程、Harem VonKroghRoos(1996 ) 了解缺乏知识的他人知识行为表现的知识形式为个人工作导向知识(技术导向),16,知识分类-知识资本,EdvinssonMalone(1997 )知识资本:为公司带来竞争优势的所有知识和能力合计人力资本:个人能力结构资本:组织知识客户资本:上下关系三种形式进一步融合、互补、知识管理17、知识管理理论、18、知识管理意义、张晁中(2000 )发展KM不仅提高工作效率,最重要的还是教育组织,组织成员在面对问题时,在组织内信息相互沟通的网络中找到解决办法,同时与其他成员共享处理问题的经验Stewart(2001)KM的目的不仅是记录和积累知识,还是让用户及时解决问题,创造新的知识。 19、知识管理方程arturandersenbusinessconsulting,20、知识管理过程模型Demarest(1997 ),21、知识管理理论、知识创造、22、Nonaka(1995)-SECI模型、个人与组织间知识创造四大知识转换过程协同化:经验外显化模型、假设、模拟结合:通过交流进行知识内化:边学、23、SECI模型、组织知识管理。 不仅仅依靠单一的知识管理工具,24 Nonaka(1995 )知识创造在个人层面开始的螺旋过程中逐渐上升,扩大交流范围,25、Barton(1995 )组织中有4个活动可以创造、转移知识,26、补充、共同解决问题组织的进步,是一切用户通过参加项目和新系统的开发,可以吸收用户的知识,同时用户也可以接受变更。 实验和原型试制,鼓励实验文化容忍失败的知识,在核心能力出现落差的情况下,从外部获取知识。 组织应培养吸收知识的机制。 27、总结、组织应该做出判断,不要以追求知识为组织进步的重担。 知识很快就过时了,过度看到宝物,反而毫无意义。 适度的共享和学习是经常保持知识新鲜的最好方法。 28、知识管理理论、知识积累29、知识积累方式决定知识是否切实应用于组织,个人经验组织记忆汤明哲(2000 )知识管理面临诸多问题。 首先,知识只能积累在公司员工的头脑中,没有系统记录。 其次,即使进行记录和文件化,检索读书也非常复杂,成为知识扩散的障碍。 30、谭大纯、刘廷扬、蔡明洲(1999)-知识存储三种类型,在数据库中存储知识。 通过教育训练等,在员工的脑海里加深知识。 存储在组织本身的产品、工作活动和流程中。 31、Abecker(1998 )保存组织记忆的原则,系统能够把握各种管道的信息来源。 系统使用方便。 开发维持和评价组织记忆(系统)的反馈系统。 组织记忆系统可以并入组织的工作流程中。 提供指向相关信息的链接。 32、D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