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第九章_魏晋南北朝小说.ppt_第1页
中国古代文学第九章_魏晋南北朝小说.ppt_第2页
中国古代文学第九章_魏晋南北朝小说.ppt_第3页
中国古代文学第九章_魏晋南北朝小说.ppt_第4页
中国古代文学第九章_魏晋南北朝小说.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九章魏晋南北朝小说,第一节小说的起源与魏晋南北朝小说的兴盛,一、“小说”的起源,“小说”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外物:“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孔子:“虽小道必有可观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弗为也。”班固:“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小说原指琐屑的言谈、无关政教的小道理。,中国小说的起源,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史传文学,神话传说与小说的关系,神话传说中蕴含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这两种重要的小说因素。口头传说记录成为具有浓厚小说意味的逸史。逸史可以说是中国小说直接的源头。如穆天子传和燕丹子。,寓言故事与小说的关系,寓言故事中有不少人物性格鲜明,它们已经带有小说的意味。如孟子、庄子、韩非子、战国策等书中的寓言故事。,史传文学与小说的关系,史传文学对人物性格的描写,对故事情节的叙述,或为小说提供了素材,或为小说积累了叙事的经验。如左传、战国策、史记、三国志,魏晋南北朝小说的兴盛,魏晋南北朝小说作品共约五十种托名东方朔的神异经和十洲记,托名班固的汉武帝故事。(三国魏)邯郸淳笑林(西晋)张华博物志,(东晋)干宝搜神记,(宋)刘义庆幽明录、世说新语,(北齐)王琰冥祥记,(梁)沈约俗说,(梁)殷芸小说等,这些小说可以分为志怪和志人两类。,第二节魏晋南北朝的志怪小说,志怪小说兴盛的背景志怪小说的类别与思想内容志怪小说的创作特征与影响,一、志怪小说兴盛的背景,1.社会的动乱与宗教迷信思想的盛行2.人民的困苦与寻求安康的愿望,二、志怪小说的分类,地理博物:托名东方朔的神异传、张华的博物志鬼神怪异:曹丕的列异传、干宝的搜神记、托名陶潜的搜神后记、王嘉的拾遗记、吴均的续齐谐记佛法灵异:王琰的冥祥记、颜之推的冤魂志。,志怪小说的思想内容,1、鞭挞统治阶级的凶恶残暴,表现人民的反抗斗争。2、反映人民群众在战乱中的不幸遭遇,表现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3、揭露封建婚姻制度的罪恶,反映青年男女的反抗精神和生死不渝的爱情。4、反映不怕鬼神、敢于斗妖的精神。5、记录和保存了一些神话故事和历史传说。,志怪小说作品选读,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的代表作是干宝的搜神记干宝的生平与搜神记的创作目的搜神记:三王墓韩凭妻董永紫玉、倩女还魂、李寄斩蛇列异传宋定伯搜神后记白永素女幽明录刘晨阮肇博物志八月浮槎,志怪小说的艺术特征与影响,大都采用了非现实的故事题材。大都是粗陈梗概。,志怪小说的影响,1.在人物刻画、细节描写,以及叙事语言的运用等方面,都为唐传奇的写作积累了经验。2.一些唐传奇的故事直接取自这个时期的小说,如倩女离魂与幽明录中的阿庞,柳毅传与搜神记中的胡母班,枕中记与幽明录中的焦湖庙祝,都有继承关系。3.唐以后的文言小说中始终有志怪一类,聊斋志异是这类小说的顶峰。,第三节魏晋南北朝的志人小说,一、志人小说兴盛的背景二、志人小说的类别三、志人小说的代表作:世说新语四、志人小说的影响,一、志人小说兴盛的背景,士族文人之间品评人物和崇尚清谈风气盛行。,二、魏晋南北朝志人小说的分类,1.笑话:(魏)邯郸淳笑林2.野史:(东晋)葛洪伪托刘歆所作西京杂记3.逸闻轶事:(东晋)裴启语林、(东晋)郭澄子郭子、(梁)沈约俗说、(梁)殷芸小说等,三、世说新语,(一)世说新语的编篡刘义庆与门下文人门客杂采众书编纂而成。是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轶事小说的集大成之作。刘孝标作注,(二)世说新语的思想内容,主要是记录魏晋名士的逸闻轶事和玄虚清谈,也可以说这是一部魏晋风流的故事集。1.露魏晋统治者凶狠残忍和豪门贵族的骄奢淫逸2.记述爱国志士、表彰优秀人物3、大量记载名士风流的放诞不羁的生活,1、暴露魏晋统治者凶狠残忍和豪门贵族的骄奢淫逸,尤悔篇:魏文帝忌弟任城王骁壮。因在卞太后(门合)共围棋,并啖枣,文帝以毒置诸枣蒂中。自选可食者而进,王弗悟,遂杂进之。既中毒,太后索水救之。帝预敕左右毁瓶罐,太后徒跣趋井,无以汲。须臾,遂卒。复欲害东阿,太后曰:“汝已杀我任城,不得复杀我东阿。”,2、记述爱国志士、表彰优秀人物。,言语过江诸人: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周侯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皆相视流泪。唯王丞相愀然变色曰:“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3、大量记载名士风流的放诞不羁的生活,简傲:钟士季精有才理,先不识嵇康。钟要于时贤隽之士,俱往寻康。康方大树下锻,向子期为佐鼓排。康扬槌不辍,旁若无人,移时不交一言。钟起去,康曰:“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曰:“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世说新语中品题人物最常见的审美概念是:真、深、朗。而用作比喻的多为自然物象,如:千丈松、松下风、玉树、玉山、云中白鹤、龙跃云津、凤鸣朝阳。,(三)世说新语的艺术特色,鲁迅:“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瑰奇”。1、善于通过富有特征的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的性格和精神面貌。2、善于运用对比的手法突出人物的性格。3、语言精炼含蓄隽永,1、善于捕捉富有特征的细节,忿狷:蓝田性急。尝食鸡子,以箸刺之不得,便大怒,举以掷地。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仍下地以屐齿碾之。又不得,瞋甚,复于地取纳口中,啮破即吐之。王右军闻而大笑,曰:“使安期有此性,犹当无一毫可论,况蓝田耶!”,2、善于运用对比的手法,德行管宁割席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3、语言精炼含蓄隽永,文学:钟会撰四本论,始毕,甚欲使嵇公一见。置怀中,既定,畏其难,怀不敢出,于户外遥掷,便回急走。,四、志人小说的影响,1、在人物刻画、细节描写,以及叙事语言的运用等方面,都为唐传奇的写作积累了经验。2、对发展和丰富祖国的语言做出了贡献。后世模仿世说新语的小说达几十种之多,一些典故和成语如:曹操捉刀、望梅止渴、新亭对泣、口若悬河、一往深情、鹤立鸡群、吴牛喘月、空洞无物、一木难支等,均来自世说新语。3、一些品题人物的审美概念对文艺审美起了催化作用。如“风骨”、“骨气”、“风神”、“清虚”、“清通”、“高远”、“情致”、“才情”等。,魏晋南北朝小说的地位,1、提高了小说的文化地位。2、内容从虚无走近现实。3、提高了小说的创作水平。4、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深远影响。,【参考书】,1、刘义庆世说新语校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