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

《GB/T 510-1983 石油产品凝点测定法》是一项国家标准,旨在规定石油产品凝点的测试方法。该标准适用于测定润滑油、柴油等石油产品的凝点温度。凝点是指在规定的条件下冷却时,石油产品从液态转变为固态或失去流动性的最高温度。

根据此标准,进行凝点测定需要使用特定的仪器设备,包括但不限于试验管、套管、温度计等,并且对这些设备有具体的要求,比如尺寸规格、材质选择等。此外,还详细描述了样品准备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如取样量、预处理步骤等。

对于实际操作流程,《GB/T 510-1983》给出了明确指导:首先将待测样品装入清洁干燥的试管中;然后按照一定的速率降低环境温度,同时观察并记录下当样品开始变得浑浊或者完全停止流动时对应的温度值;最后,根据实验数据确定该石油产品的凝点。


如需获取更多详尽信息,请直接参考下方经官方授权发布的权威标准文档。

....

查看全部

  • 被代替
  • 已被新标准代替,建议下载现行标准GB/T 510-2018
  • 1983-03-09 颁布
  • 1983-12-01 实施
©正版授权
石油产品凝点测定法 GB510-83 Microsoft Word 文档_第1页
石油产品凝点测定法 GB510-83 Microsoft Word 文档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石油产品凝点测定法 GB510-83 Microsoft Word 文档-免费下载试读页

文档简介

石油产品凝点测定法 依据GB 510-83 1、 方法概要 测定方法是将试样在规定的试管中,并冷却到预期的温度时,将试管倾斜45度经过1分钟,观察液面是否移动。 2、 准备工作 1、 含水试样实验前需要脱水,(对于含水多的试样应先静置,取其澄清部分来进行脱水。对于容易流动的试样,脱水处理是在试样中加入新煅烧的粉状硫酸钠或小粒状氯化钙,并在10-15分钟内定期摇荡,静置,用干燥的滤纸滤取澄清部分。对于粘度大的试样,脱水处理是将试样预热到不高于50,经食盐层过滤。食盐层的制备时在漏斗中放入金属网或少许棉花,然后在漏斗上铺以新煅烧的粗食盐结晶。试样含水多时需要经过2-3个漏斗的食盐层过滤。)但在产品质量验收试验及仲裁试验时,只要试样的水分在产品标准允许范围内,可以直接进行实验。 2、 在干燥、清洁的试管中注入试样,使液面满到环形刻线处。用软木塞将温度计固定在试管中央,使水银球距管底8-10mm。 3、 装有试样和温度计的试管,垂直地浸在501的水浴中,直至试样的温度达到501为止。 3、 实验步骤 1、 从501水浴中取出装有试样和温度计的试管,擦干外壁,用软木塞将试管牢固地装在套管中,试管外壁与套管壁要要处处距离相等。 2、 装好的仪器垂直地固定在支架的夹子上,并放在室温中静置,直至试管中的试样冷却到355为止。然后将这套仪器浸在装好冷却剂的容器中。冷却剂的温度要比试样的预期凝点低7-8。试管(外套管)浸入冷却剂的深度不少于70mm。 3、 冷却试样时,冷却剂的温度必须准确到1。当试样温度冷却到预期凝点时,将浸在冷却剂中的仪器倾斜成为45度,保持1min,但仪器的试样部分仍要浸没在冷却剂内。此后,从冷却剂中小心取出仪器,迅速地用工业乙醇擦拭套管外壁,垂直放置仪器并透过套管观察里面的液面是否有过移动的迹象。 4、 当液面位置有移动时,从套管中取出试管,并将试管重新预热至试样达501,然后用比上次实验温度低4或其他更低的温度重新进行测定,直至某实验温度能使液面位置停止移动为止。 5、 当液面的位置没有移动时,从套管中取出试管,并将试管重新预热至试样达501,然后用比上次实验温度高4或其他更高的温度重新进行测定,直至某实验温度能使液面位置有了移动为止。 6、 找出凝点温度范围(液面位置从移动到不移动或从不移动到移动的温度范围)之后,就采用比移动的温度低2,或采用比不移动的温度高2,重新进行实验。如此重复实验,直至确定某实验温度能使试样的液面停留不动而提高2又能使液面移动时,就取使液面不动的温度,作为试样的凝点。 7、 试样的凝点必须进行重复测定。第二次测定时的开始实验温度,要比第一次所测出的凝点高2。 4、 注意事项 1、 试样套管必须干燥、无水。 2、 含水试样的处理 3、 测定低于0的凝点时,实验前应在套管底部注入无水乙醇1-2ml。 4、 温度计安装,水银球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