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北师大精品课程)13.ppt_第1页
普通心理学(北师大精品课程)13.ppt_第2页
普通心理学(北师大精品课程)13.ppt_第3页
普通心理学(北师大精品课程)13.ppt_第4页
普通心理学(北师大精品课程)13.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4.色觉理论,用来解释色觉现象及其机理。(1)三色理论。英国科学家托马斯杨在1802年提出了这个想法。观点:他假设人类网膜中有三种不同的受体。每个传感器仅对光谱的一个特定成分敏感。当它们被不同波长的光刺激时,它们会产生不同的颜色体验红色、绿色和蓝色。1856年,亥姆霍兹放弃了传感器只对一种波长敏感的想法,认为每个传感器对不同波长的光都有反应。但是红色受体对长波更敏感。绿色传感器对中波更敏感。蓝色受体对短波更敏感。因此,当对眼睛进行光刺激时,会在三个感受器中引起不同程度的兴奋。不同颜色的体验是由相应比例的不同受体的活动产生的。不足:它不能解释红绿色盲。(2)对立过程理论。1874年,海林提出了四色理论,这是对立过程理论的前身。海林认为视网膜中有三种类视黄醇:黑白类视黄醇、红绿类视黄醇和黄蓝类视黄醇。在光刺激的作用下,他们表现出对抗的过程,海林称之为同化和异化。例如,当受到光的刺激时,黑白内脏脂肪素就会异化,产生白色体验;在没有光刺激的情况下,黑白类视色素吸收并产生黑色体验。同样,在红光的刺激下,红绿内脂素异化并产生红色体验。在绿光的刺激下,红绿类视色素吸收并产生绿色体验。在黄光的作用下,黄蓝色的类视黄醇被异化而产生黄色体验。在蓝光的作用下,黄-蓝类视色素同化产生蓝色体验。赫维克和詹姆逊(1958)通过心理物理学证实了海林的反作用理论。他们假设了一个神经装置来解释以三色模式编码的视网膜信息是如何传递到中央双色系统的(图3-20)。图中的三个圆圈代表网膜上的红、绿、蓝锥体细胞,分别对长波、中波和短波敏感。在视觉系统的高级水平,有三个相反的细胞,如黑-白细胞,红-绿细胞和黄-蓝细胞。每个受体有三个输出,分别与三个相对的细胞相关联。有些输出令人兴奋,有些被抑制。例如,红色传感器可以激发黄-蓝和红-绿对抗单元,而绿色传感器的输出激发黄-蓝并抑制红-绿。蓝色受体的输出激发红-绿并抑制黄-蓝颜色。在三个相对的细胞中,红-绿和黄-蓝细胞与颜色编码有关,而黑-白细胞与亮度有关。后者由三个锥体细胞输出的累积效应激发。自20世纪50年代末以来,生理学家还发现了动物视神经神经节细胞和外侧膝状体细胞中编码颜色信息的相反机制。例如,德瓦利的发现。简而言之,有理由相信视网膜上有三种对不同波长的光敏感的锥体细胞。在视网膜层面,颜色感知是根据三色理论提供的原理产生的。然而,在视觉系统的更高层次上,存在具有对抗功能的细胞,颜色信息处理是一个对抗的过程。(3)视觉空间因素。视觉对比:视觉对比是由光刺激的不同空间分布引起的视觉体验。它可以分为明暗对比和颜色对比。明暗对比:它是由空间中不同的光强分布引起的。例如,在白色背景上放置一个黑色正方形,由于视场不同区域的反射系数不同,会形成黑白对比。意思: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物体的轮廓,或者精确地区分它们,因为物体的亮度有所不同。在黑暗的房间里,人们用手指看不见东西,因为对比度消失了。颜色也有对比效果。一个物体的颜色会受到它周围物体的颜色和色调的影响。对比度使对象的色调向背景色的补色转变。马和乐队的边界很明显,这意味着人们经常看到一个禁闭室根据刺激的能量分布,亮区的亮部分和暗区的暗部分在刺激强度上与该区域的其他部分相同,而我们看到的明暗分布在边界处呈现起伏。可以看出,马赫佐纳不是由于刺激能量的实际分布,而是神经网络处理视觉信息的结果。如何解释:横向抑制可以用来解释马和带的形成。由于相邻细胞之间的横向抑制现象,由较亮的细胞引起的神经细胞的兴奋抑制了由较暗的细胞引起的兴奋,使其兴奋水平下降,从而使暗区域的边界显得较暗。类似地,来自暗-光结的暗侧的抑制增强了亮区域的激发,从而使得亮区域的边界看起来更亮。视觉敏锐度是指视觉系统辨别最小物体或其细节的能力,也称为视觉。视敏度通常用视角来表示。所谓视角是指物体通过眼节点形成的夹角。视角取决于物体的大小和与眼睛的距离。当你能清楚地看到一个物体或物体之间的距离时,视角越大,你的视力越差。视角越小,视力越好。有许多因素影响视力。例如网膜的受刺激部分、背景的照明、物体和背景之间的对比度、眼睛的适应性状态等。(4)视觉中的时间因素。视觉系统不仅反映视觉刺激的空间特征,还反映刺激的时间特征。1.视觉适应;它是由刺激的持续作用引起的灵敏度变化。可分为黑暗适应和光明适应。(1)黑暗适应;黑暗适应是指当光线停止或由亮变暗时,提高视觉灵敏度的时间过程。例如,我们从阳光明媚的户外进入电影院。暗适应的机制通常由受体中光化学物质的变化来解释,即暗适应归因于受体中视觉色素的减少过程。后来,人们发现这种解释不能解释黑暗适应的全部机制。(2)明确的适应。光适应和暗适应之间的对比是指当照明开始或从暗变亮时,人眼感受能力下降的时间过程。明的改编进行得很快,时间也很短。在一秒钟内,由开放适应引起的阈值明显增加。大约5分钟后,改编将完成。从电影院出来。光适应的机制与暗适应的机制相反。正如我们以前说过的,人们通常用视觉色素的漂白过程来解释它。实际意义。人们可以利用它的规则来改善视觉效果,避免光线在异常情况下对眼睛的伤害。例如,夜间值班的飞行员和消防员应该戴上红色眼镜,在室内灯光下行动,然后再去值班。在刺激停止作用于受体后,感觉现象不会立即消失。它可以保留一小段时间。这种现象被称为余像。有两种余像:正余像和负余像。余像的质量与刺激的质量相同,称为正余像。余像的质量与刺激的质量相反,被称为负余像。例如,看完电灯后,闭上眼睛,一个明亮的灯光图像就会出现在你面前。这是正面的后方图像。稍后你可能会看到一个黑色的图像出现在明亮的背景上。这是反面的图像。色觉也有背像,一般是负背像。如果你用眼睛看一个红色的正方形大约一分钟,然后把你的眼睛转向你旁边的白色墙壁,你会在白色墙壁上看到一个绿色的正方形背面图像。闪光融合,连续闪光由于频率增加,人们会得到融合的感觉,这种现象称为闪光融合。能够引起融合感觉的最小刺激频率称为闪光融合临界频率。它显示了视觉系统辨别时间能力的极限。融合阈值频率越高,即融合阈值越高,对时间分辨率的敏感度越大。闪光融合取决于许多条件。内容提要:本节主要讲述视觉的适宜刺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