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势论文关于经济我国城市土地利用演变趋势论文范文参考资料_第1页
趋势论文关于经济我国城市土地利用演变趋势论文范文参考资料_第2页
趋势论文关于经济我国城市土地利用演变趋势论文范文参考资料_第3页
趋势论文关于经济我国城市土地利用演变趋势论文范文参考资料_第4页
趋势论文关于经济我国城市土地利用演变趋势论文范文参考资料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趋势论文关于经济我国城市土地利用演变趋势论文范文参考资料 摘要:以1998xx年间我国226个地级以上城市土地人口、GDP和固定资产投资密度及城市土地各项用途所占比例对城市市区人均GDP进行回归分析以探讨城市土地利用的演变趋势。结果表明:在我国,随着人均GDP的提高,城市土地人口承载力没有显著提高,GDP和固定资产投资密度则不断上升,居住和绿地广场用地所占比例趋于升高,而工业和交通仓储用地所占比例趋于下降,其他用途所占比例未表现出明显的变化趋势。笔者认为,我国快速城市化带来城市非农就业的增加需要在保证城市生活环境不断得到改善的同时,合理加强城市土地的经济用途。 关键词:城市土地利用;演变趋势;人均GDP 1001-8409(xx)04-0076-0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土地利用快速扩张。1984xx年,我国地级城市建成区总面积年均增长548%。特别是1994xx年,年均增长率达到727%。同期,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建成区面积年均增长1646%,长三角地区年均增长911%,京津塘地区年均增长731%。 快速城市化进程中我国的城市土地利用形势日趋紧张。到xx年底,我国有城镇人口670亿。据估计,到2030年我国城镇人口比例将达到675%1,按 _ _人口的预测,今后20年间我国城镇还将吸纳人口275亿,平均每年净增1375万左右。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在人多地少的国情和耕地政策约束下,城市土地利用越来越紧张。 因此,研究我国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及其各项用途中所占比例的演变趋势,对于我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有重要作用。鉴于此,本文将以我国具备完整数据的226个地级城市数据为基础,重点分析我国城市经济增长与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及城市土地各项用途分布的演变趋势。 最先考虑到城市土地利用理由的是韦伯提出的工业区位论。但韦伯的工业区位论主要集中于工业企业的布局选择上。伯吉斯、霍伊特、哈里斯和厄尔曼分别提出了同心圆模型、扇形模式和多核心模式。20世纪60年代,阿郎索2从家庭在平衡通勤成本和土地成本的基础上构建了现代城市区位模型。布吕克纳3和亨德森4将阿朗索模型中的距离参数转变为闲暇时间,认为城市土地利用的区位均衡是距离增加导致住房成本的减少被闲暇的减少所抵消。穆特(1969)和米尔斯5则认为家庭选址的最优区位是通勤距离增加导致的运输成本提高被相应的住房成本减少所抵消。20世纪末,对城市土地的利用主要集中于资本全球流动和产业全球转移情况下的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演变6。 从以上文献回顾可见,国外对于城市土地利用理由的研究着重于从产业分布与通勤成本角度来研究城市土地利用模式。而国内对于城市土地利用理由的研究则更多侧重于城市土地投入对城市经济增长的贡献以及从单一类型、区域甚至是单个城市角度探讨城市土地的集约利用理由或构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本文则从整体上探讨我国城市经济增长过程中的单位面积城市土地的人口承载力、投资密度、产值密度以及城市土地各项用途所占比例的演变趋势。 1.我国城市土地利用分类 依据 _1991年3月颁布实施的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城市建成区土地各种用途类型主要包括居住、公共设施、工业、仓储、对外交通、道路广场、市政公用设施、绿地、特殊用地等9种类型。本文对以上9种用途进行了归类,分别是:将公共设施用地和市政公用设施用地加总当作城市公用设施建设用地,将道路广场用地和绿地用地加总当作城市广场绿地用地,将对外交通用地和仓储用地加总作为城市交通仓储用地,加上居住用地和工业用地,总共是5类。 2.本文的分析指标及数据 本文中所使用的数据主要中国城市统计年鉴(1999xx),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报(1998xx)。本文将依照如下指标来探讨城市土地利用模式: (1)城市人均用地=城市建成区面积/市区人口(平方千米/万人)。 (2)城市土地单位面积的产值=市区GDP/城市建成区面积(亿元/平方千米)。其中市区GDP均采用以1998年为基准的全国GDP平减指数进行校正得到的可比数据。 (3)城市土地单位面积的投资额=市区固定资产投资/城市建成区面积(亿元/平方千米)。其中市区固定资产投资均采用以1998年为基准的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进行校正得到的可比数据。 (4)城市土地各种用途的比例。计算各个城市的各种用途土地所占的比例。 3.模型设定 本文统一以历年城市人均GDP(单位:万元)为自变量,分别衡量历年城市单位面积人口密度、投资密度、产值密度及5种城市土地用途所占比例随人均GDP的变化趋势。模型如下:yti=ti+tixt+ti (1) 其中yti代表t年(t=1998,1999,xx)城市单位面积人口密度、投资密度、产值密度及5种城市土地用途所占比例等变量,xt为t年各城市市区人均GDP,ti为常数项,ti为参数系数,ti为残差。 四、城市经济增长与我国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演变趋势 1.我国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与城市土地人口密度 如表1所示,回归方程的常数均在1%显著性水平上显著。常数项结果表明,我国城市每平方千米土地上分布的人口大约为1万人,且上升趋势不明显。而从城市建成区土地人口密度对城市市区人均GDP的回归系数看,除1999年、2000年在5%显著性和xx年在1%显著性上体现出人口密度随人均GDP的升高而升高外,其他各年均不显著,表明我国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对城市土地的人口承载力没有显著影响。由此可以认为,1998xx年我国城市土地的人口承载力没有显著增强,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对城市土地的人口承载力整体上没有显著影响。 2.我国城市经济增长与GDP产值密度演变趋势 表1中GDP产值密度对城市市区人均GDP的回归结果显示,常数项除xx、xx和xx年不显著外,其他年份均在5%或1%显著性水平上显著。常数项的回归结果表明,自1998xx年,城市土地GDP产值密度不断上升,由1998年的05亿元/ km2左右提高到xx年的179亿元/ km2。回归系数的符号为正且全部在1%显著性水平上显著,表明我国城市单位土地面积的产值密度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上升。表中回归结果还显示,1998xx年间的回归系数不断提高,表明该时期内城市土地产值密度的差距随城市市区人均GDP的提高趋于扩大,而xxxx年间的回归系数趋于下降则表明城市土地产值密度差距随人均GDP的提高而趋于减小。 3.我国城市经济增长与固定资产投资密度演变趋势 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