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流行性感冒,Influenza,第二十二章,引言,流行性感冒是一个古老的、第一个实行全球性监测的、病毒性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仍然无法完全控制它的传播和流行。随着近年来禽流感疫情的爆发和蔓延,流行性感冒已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目录,第一节病原学第二节流行特征第三节流行过程第四节预防策略与措施第五节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流感病毒的基本结构抗原变异分类致病力免疫力,第一节病原学,一、流感病毒的基本结构,流感病毒属正粘病毒科,是多形性有包膜病毒,多为球形,直径80120nm病毒颗粒结构由外至内分为三层,最外层有两种表面抗原,即血凝素(HA)抗原和神经氨酸酶(NA)抗原,第一节病原学,图22-1,流感病毒不断引起流感流行,主要是其HA和NA的抗原性容易发生变异所致,抗原变异幅度的大小直接影响流感流行的规模。变异种类抗原漂移抗原转换变异机理基因突变基因重配,二、抗原性变异,第一节病原学,三、分类,根据流感病毒NP和M1抗原特异性及其基因特性的不同,分为甲(A)、乙(B)、丙(C)三型,第一节病原学,抵抗力对热敏感,冷冻干燥后可长期保存一般抗生素对流感病毒无效致病性甲型人类和多种动物乙型感染人丙型人和猪(致病性较弱),四、致病力,第一节病原学,体液免疫血凝素抗体神经氨酸酶抗体核蛋白抗体细胞免疫局部免疫,五、免疫力,第一节病原学,流行概况流行分布超额死亡率,第二节流行特征,全球流感流行的特征4次新亚型的出现有3次起源于我国大流行期间,流感的发病率高,传播速度快多数情况下,新的亚型出现以后,旧的亚型即不再在人群中流行,第二节流行特征,一、流行概况,我国流感流行的特征流行仍以甲型为主新亚型出现后,则流行广泛,发病率高无论是新亚型出现,还是抗原漂移后亚型内出现的新变种,国内流行毒株与国外的基本一致自1977年H1N1再现后,H3N2与H1N1在人群中共存,第二节流行特征,表22-219531999年我国流感流行情况与病毒型别,流感流行北方重于南方,而且北方有明显的冬春季节性高峰病原上表现出乙型病毒株活动增强,而甲型病毒株活力相对减弱的趋势,第二节流行特征,时间分布季节性长期变异人群分布男女之间发病率没有差异发病率615岁最高年龄发病率地区分布世界各地均可发生,各地的发病率差异较大,二、流行分布,第二节流行特征,周期性暴发,由于流感流行所造成的超过预期的死亡率,即超过相近的几个非流行年同期的平均死亡率的部分由此计算出的绝对死亡数称为“超额死亡人数”较准确地反映流感流行的严重程度,三、超额死亡率,第二节流行特征,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第三节流行过程,病人和隐性感染者病人是主要的传染源隐性感染者见于有部分免疫的人群学龄儿童是使流感流行范围扩大的主要传染源动物传染源动物流感与人类流感关系密切猪可能是人流感病毒的一个贮存宿主,亦可能成为人流感病毒与禽流感病毒重组的场所,一、传染源,第三节流行过程,主要经空气飞沫传播通过污染的食具、茶杯或玩具而传播,第三节流行过程,二、传播途径,人普遍易感,男女之间易感性没有差别各型流感病毒之间无交叉免疫,不同亚型间仅有部分交叉免疫,第三节流行过程,三、人群易感性,四、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自然因素温度和湿度自然灾害社会因素人口密度居住环境,第三节流行过程,流感的流行病学调查疫情监测流感疫苗药物预防疫情暴发的控制,第四节预防策略与措施,调查原则注意研究样本对从不同地区不同研究样本得来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时应特别注意,差异较大时应分别描述,研究单位宜小不宜大。临床病例的确诊无论在平时对流感的监测,还是对流感流行的诊断均须注意要有明确的诊断依据。减少错误分类,一、流感的流行病学调查,第四节预防策略与措施,流感监测目的了解、掌握我国流感活动状况及流行动态变化规律掌握我国流感每年的流行株及其构成分析我国流感代表株与WHO年度推荐的疫苗株的抗原相关性及时发现人禽流感疫情监测内容疫情监测病原学监测,二、疫情监测,第四节预防策略与措施,疫苗接种通常是预防流感的重要措施,但流感疫苗的效果至今仍不十分理想,不能控制流感的流行。疫苗种类灭活疫苗活疫苗基因工程疫苗,三、流感疫苗,第四节预防策略与措施,疫苗种类的选择疫苗接种对象推荐有患重流感危险的人以及某些特殊的人群接种接种疫苗的时间选择在流感流行高峰前12个月接种剂量及间隔成人和3岁以上儿童,接种1剂,0.5ml636个月儿童,接种两剂,每剂0.25ml,间隔46周,疫苗应用,第四节预防策略与措施,接种途径建议采用肌肉、皮下注射接种流感疫苗疫苗使用注意事项疫苗接种反应局部反应全身反应影响疫苗效果的因素疫苗株与流行株之间的抗原性差异抗原成分,第四节预防策略与措施,预防策略采取加强监测、免疫预防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加强全国流感监测网络建设,提高工作质量扎实抓好流感监测的核心任务制定国家流感疫苗免疫指导性方案,作好重点人群免疫预防措施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对接触者的措施,五、疫情暴发的控制,第四节预防策略与措施,病原学流行概况流行过程临床特征预防措施,第五节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属甲型流感病毒A型人、猪、马和禽致病核糖核蛋白抗原B型C型仅对人致病对乙醚、氯仿、丙酮等有机溶剂敏感常用消毒剂容易将其灭活对热比较敏感病毒在粪便中可存活1周,在水中可存活1个月,在pH4.1的条件下也具有存活能力,一、病原学,第五节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全球概况1997年5月香港3个农场发生家禽H5N1流感,该月在当地从3岁男孩体内分离到H5N1病毒2003年2月H5N1病毒开始在部分东南亚国家禽类中广泛循环,数月内迅速波及8个国家截至2006年8月23日全球共报道241例确诊人禽流感病例,死亡141例,二、流行概况,第五节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中国概况2006年8月8日卫生部公布追溯诊断2003年11月底的一个不明原因发热、肺炎病例为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确诊病例截至2006年8月23日,中国确诊病例达21例,其中死亡14例,第五节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传染源主要为患禽流感或携带禽流感病毒的鸡、鸭、鹅等家禽传播途径经呼吸道飞沫与空气传播经消化道感染经损伤的皮肤和眼结膜易感人群人类对禽流感普遍不易感发病人群中以12岁以下少年儿童居多,病情较重,三、流行过程,第五节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流行病学史发病前1周内曾到过或生活居住在禽流感暴发的疫点与被感染的禽类及其分泌物、排泄物等有密切接触在禽流感病毒实验室工作人员禽流感的潜伏期H5N1亚型感染病例潜伏期一般为13天通常7天,最长时间可达21天,四、临床特征,第五节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临床表现急性起病,早期表现类似普通型流感主要为发热,热程17天不同亚型感染人类后可引起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销售核心管理办法
- 试行管理办法补充
- 跨省调剂管理办法
- 萧县财务管理办法
- 车辆肇事管理办法
- 能源审计管理办法
- 纸板回收管理办法
- 职业设置管理办法
- 活牛屠宰管理办法
- 跨行清收管理办法
- 民警培训宿舍管理制度
- 私人饭店转让合同协议书
- 2025-2030全球与中国横剪生产线市场现状调研及未来前景展望研究报告
- 2024年广东省阳东县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教师岗考试题带答案分析
- 医院投诉总结分析报告
- 《交通事故处理流程分享课件》
- 农业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传播与教育创新研究-洞察阐释
- 《颈椎骨折护理讲解》课件
- BIM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发展趋势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2025-2028版
- 2025-2030全球及中国飞行控制执行系统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市场深度研究发展前景及规划可行性分析研究报告
- 2025-2030全球及中国多云管理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市场深度研究发展前景及规划可行性分析研究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