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诗文阅读6(答案做在练习本上)(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辛庆忌,字子真,少以父任为右校丞,随长罗侯常惠屯田乌孙赤谷城,与歙侯战,陷陈却敌。惠奏其功,拜为侍郎,迁校尉,将吏士屯焉耆国。还为谒者,尚未知名。元帝初,补金域长史,举茂材,迁郎中、车骑将,朝廷多重之者。转为校尉,迁张掖太守,徙酒泉,所在著名。成帝初,征为光禄大夫,至执金吾。始,武贤与赵充国有隙,后充国家杀,辛氏至庆忌为执金吾,坐子杀赵氏,左迁酒泉太守。岁余,大将军王凤荐庆忌:“前在两郡著功迹,征入,历位朝廷,莫不信乡。质行正直,仁勇得众心,通于兵事,明略威重行国柱石。臣凤不宜久处庆忌之右。”乃复征为光禄大夫、执金吾。数年,坐小法左迁云中太守,复征为光禄勋。时,数有灾异,丞相司直何武上封事曰:“故贤人立朝,折冲厌难胜于亡形夫将不豫设则亡以应卒士不素厉则难使死使是以先帝建列将之官近戚主内异姓距外。故奸轨不得萌动而破灭,诚万世之长册也。光禄勋庆忌行义修正,柔毅敦厚,谋虑深远。前在边郡,数破敌获虏,外夷莫不闻。乃者大异并见,未有其应。加以兵革久寝。春秋:大灾未至而豫御之。庆忌宜在爪牙官以备不虞。”其后拜为右将军、诸吏、散骑、给事中,岁余徙为左将军。庆忌居处恭俭,食饮被服尤节约,然性好舆马,号为鲜明,唯是为奢。为国虎臣,遭世承平,匈奴、西域亲附,敬其威信。年老卒官。长子通为护羌校尉,中子遵函谷关都尉,少子茂水衡都尉出为郡守,皆有将帅之风。 (选自汉书列传第三十九,有删节)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折冲厌难胜于亡形夫将不豫设则亡以应卒士不素厉则难使死使是以先帝建列将之官近戚主内异姓距外B朝折冲厌难胜于亡形夫将不豫设则亡以应卒士不素厉则难使死使是以先帝建列将之官近戚主内异姓距外C折冲厌难胜于亡形夫将不豫设则亡以应卒士不素厉则难使死使是以先帝建列将之官近戚主内异姓距外D折冲厌难胜于亡形夫将不豫设则亡以应卒士不素厉则难使死使是以先帝建列将之官近戚主内异姓距外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长罗侯”不是职官名称,而是一种封爵名称。B汉代的“茂才”就是优秀人才,是通过考试获得此称号的。C古代官员排名次以右为尊,“左迁”就是被降级调动官职。D“爪牙官”即禁卫军将官,负责保卫皇帝和皇宫。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辛庆忌的才能是通过一系列事迹逐渐显露出的。他在战斗中冲锋陷阵打退敌人;在任地方官职时被推举为优秀人才,以后又升任官职,得到朝中很多人的看重。B.大将军王凤胸怀宽广,荐人出以公心。他在辛庆忌因为儿子的过错而被贬官时,能直言推荐辛庆忌,说辛庆忌功绩卓著,品行正直,深孚众望,自己不应官居其上。C.丞相司直何武知人善任,颇有远见卓识。他在灾异频繁发生时,以“行义修正,柔毅敦厚,谋虑深远”为由举荐辛庆忌,希望皇上能在大灾难到来之前做好应对策略。D.辛庆忌虽然是当时的勇猛大将,但优点、缺点都很明显。比如他能得到外族的敬重和信任,有在饮食和穿着方面比较节俭的优点;但也有在车马方面很奢侈的缺点。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随长罗侯常惠屯田乌孙赤谷城,与歙侯战,陷陈却敌。(2)庆忌居处恭俭,食饮被服尤节约,然性好舆马,号为鲜明,唯是为奢。【答案】10. C11. B12. D13. (1)(辛庆忌)跟随长罗侯常惠在乌孙赤谷城屯田,同歙侯作战,冲锋陷阵打退了敌人。(2)辛庆忌平曰的仪容举止恭敬俭朴,饮食穿戴尤为节俭,但性喜车马,标识很醒目,只有这算是他的奢侈之处。【解析】10. 此题断句标志有:对称句“近戚主内”“异姓距外”等、虚词“夫”“则“是以”等。【原文标13.(1)采分点:补充主语、陈、却,全句大意。 (2)采分点:恭俭、尤、舆马,全句大意。【参考译文】辛庆忌,字子真,年轻时因为父亲的关系为右校丞,跟随长罗侯常惠在乌孙赤谷城屯田,同歙侯作战,冲锋陷阵打退了敌人。常惠把他的功绩上奏,被授官为侍郎,又升为校尉,率领官兵屯驻在焉耆国。回来后被任命为谒者,却还没有什么知名度。汉元帝初年,补为金城长史,被举荐为茂材,又升为郎中、车骑将,朝廷官员中有很多看重他的人。后来又改任校尉,升任张掖太守,迁徙到酒泉,他所经过的地方都名著一时。汉成帝年初,辛庆忌被征召任命为光禄大夫,直到执金吾。原先,辛武贤和赵充国有矛盾,后来赵充国家有人遭到杀害,辛氏到辛庆忌时官为执金吾,因儿子杀了赵家人而犯罪,被贬为酒泉太守。一年多后,大将军王凤推荐辛庆忌道:“他先前在两郡任官时功迹卓着,被征召到朝廷后,历任各种宫职,没有人不信任向往他的。他品质行为正直,仁爱勇敢,深得大家信任。而且还通晓兵事,懂得谋略,威望很大,可以担任国家的柱石。我不宜久在辛庆忌的上位。”于是辛庆忌又重新被征召任命为光禄大夫、执金吾。几年后,辛庆忌因犯小罪被贬为云中太守,后又被重新征召为光禄勋。当时,多次出现灾难变异,丞相司直何武封书上奏说道:“过去贤人在朝廷,挫败阴谋,弹压变异和灾难,在无形之间就取得胜利。如果将领不做好事先安排,就不能应付突然发生的变难;如果士兵平时不加以严格训练,就不能让他们以死抗敌。因此先帝建立了各位将领的官位,由亲近的亲戚主持内部,外姓的人抵抗外敌。所以奸邪不轨的行为不能萌发而被破坏消灭,这实在是万代的长久之计。光禄勋辛庆忌躬行仁义,遵依正道,和柔沉毅,诚实宽厚,有深谋远虑。以前在边郡,几次打败俘获敌虏,夷狄没有不知道的。前一段时间有些很怪异的事都出现了,却没有应对的举动。再加上兵事很长时间都没有了。春秋上说大的灾难未来之前就要加以防备,卒庆忌宜居武将官位以备不测。”这之后辛庆忌就被授官为右将军、诸吏、散骑、给事中,一年多后被调任为左将军。辛庆忌平曰的仪容举止恭敬俭朴,饮食穿戴尤为节俭,但性喜车马,标识很醒目,只有这算是他的奢侈之处。他是国家勇武之臣,适逢天下太平,匈奴、西域亲近归附,敬重他的威信。辛庆忌因年老免官。他的长子辛通任护羌校尉,第二个儿子辛遵任函谷关都尉,小儿子辛茂任水衡都尉又出任郡守,他们都有将帅的风范。(二)古代诗歌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寄韩潮州愈 贾岛此心曾与木兰舟,直到天南潮水头。隔岭篇章来华岳,出关书信过泷流。峰悬驿路残云断,海浸城根老树秋。一夕瘴烟风卷尽,月明初上浪西楼。【注】元和十四年,韩愈被贬为潮州刺史,赴任途中写了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隔岭篇章”即指该诗),传到京师,贾岛读后有感而作。 浪西楼:潮州名楼。14.对诗中相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的首联笔力奇横,一开头就表达了诗人与韩愈不同寻常的交往,表达了诗人过去同韩愈在一起时曾经有的深情厚谊。B.诗的颔联直接抒发作者同韩愈分别后的情况,表明作者同韩愈如同古人钟子期和俞伯牙的如同高山流水般的肝胆相照的情谊。C.诗的颈联写的是诗人对韩愈贬官赴任途中和上任后境况的想象,在物景烘托中透露诗人对韩愈的深沉的关切心情。D.诗的尾联宕开一笔,别开生面,以美好的憧憬结束全诗,表达出作者对友人无辜遭贬的冤屈昭雪的愿望和信心。学科;网15请对颈联中的“悬”和“浸”二字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进行赏析。(6分)【答案】14. A15. “悬”字描绘出了山高路险的画面;“浸”字写潮州地卑潮湿。诗人忧虑韩愈此去道路艰险,想象韩愈到任后的凄苦处境,透露出对韩愈深沉的忧虑和关切之心。“悬”字描绘出了山高路险的画面;“浸”字写潮州地卑潮湿。诗人忧虑韩愈此去道路艰险,想象韩愈到任后的凄苦处境,透露出对韩愈深沉的忧虑和关切之心。【解析】(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贾谊指出秦灭亡的原因在于:“_,_。”(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诗人借自然界的客观规律来暗示人类的发展变化,表现出诗人豁达的胸怀和积极向上的精神的诗句是_,_。(3)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采用对偶,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的句子句诗是: , 。【答案】16. (1)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解析】答题时候要将名句中的易错字写正确。比如:施、攻、异、畔、残、旧等。古诗文阅读7(答案做在练习本上)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4个小题。樊知古,字仲师,其先京兆长安人。父潜,事李璟,任汉阳、石埭二县令,因家池州。知古尝举进士不第,遂谋北归,乃渔钓采石江上数月,乘小舟载丝绳,维南岸,疾棹抵北岸,以度江之广狭。开宝三年,诣阙上书,言江南可取状,以求进用。太祖令送学士院试,赐本科及第,解褐舒州军事推官。尝启于上言老母亲属数十口在江南恐为李煜所害愿迎至治所即诏煜令遣之煜方闻命即厚给赍装护送至境上。七年,召拜太子右赞善大夫。会王师征江表,知古为乡导,下池州。八年,以知古领州事。先是,州民保险为寇,知古击之,连拔三砦,擒其魁以献,余皆溃散。金陵平,擢拜侍御史,令乘传按行江南诸州,询访利民,复命知江南东路转运事。数日,改授江南转运使,赐钱一百万。先是,江南诸州官市茶十分之八,复征其余分,然后给符听其所往,商人苦之。知古请蠲其税,仍差增所市之直,以便于民。江南旧用铁钱,十当铜钱之一,物价翔踊,民不便,知古亦奏罢之。先是,李煜用兵,权宜调敛,知吉悉奏为常额。豫章洪氏尝掌升州榷酤,逋铁钱数百万。至是,知古挟微时尝辱于洪氏,责偿铜钱以快意。知古有才力,累任转运使,甚得时誉。及在户部,频以职事不治,诏书切责,名益减。素与陈恕亲善,恕时参知政事,太宗言及计司事有乖违者,恕句以告。后因奏事,知古遂自解。上问:“从何得知?”曰:“陈恕告臣。”上怒恕泄禁中语,且嫉知古轻佻,故两罢之。出知古知梓州,未至,改西川转运使。淳化中,青城县民王小波聚众为乱。时已诏知梓州、右谏议大夫张雍代知古为转运使。雍未至,知古与知府郭载及属官走东川。诏复令掌两川漕运。知古具伏擅离所部,制置无状,上特宥之,以本官出知均州。视事旬日,忧悸卒,年五十二。(选自宋史卷二百七十六,有删节)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尝启于上言/老母亲属数十口在江南/恐为李煜所害/愿迎至治所/即诏煜令遣之/煜方闻命/即厚给赍装/护送至境上/ B. 尝启于上/言老母亲属数十口在江南/恐为李煜所害/愿迎至治/所即诏煜令遣之/煜方闻命/即厚给赍装/护送至境上/C. 尝启于上/言老母亲属数十口在江南/恐为李煜所害/愿迎至治所/即诏煜令遣之/煜方闻命/即厚给赍装/护送至境上/D. 尝启于上言/老母亲属数十口在江南/恐为李煜所害/愿迎至治所/即诏煜令遣之/煜方闻命/即厚给赍/装护送至境上/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本科,古代科举考试的一种,指在各省举行的考试。B. 乘传,奉皇帝命令乘坐驿车出使。传,是驿站的马车。 C榷酤,汉以后历代中央政府实行的酒类专卖的制度。D. 禁中,指帝王所居宫内,因帝王所居不许人随便进出得名。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樊知古做事喜欢动脑筋,善于想办法。他曾把丝绳系在长江南岸,然后用船载着丝绳划到长江北岸的方法来测量长江的宽度。B. 樊知古很关心自己的母亲和亲属。他北上归顺宋朝后,担心母亲和亲属被南唐李氏王朝迫害,便奏请宋太祖自己去接回了母亲和亲属。C. 樊知古办事很有才干,也有魄力。他担任江南转运使时,曾奏请皇帝免除茶税和停止使用铁钱,方便了百姓,得到大家的称赞。D. 樊知古敢于承认错误。王小波起义时,樊知古向皇帝坦白承认了自己擅离职守、治理无方的过错,最后得到了皇帝的特别宽恕。1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开宝三年,诣阙上书,言江南可取状,以求进用。(5分)(2)知古具伏擅离所部,制置无状,上特宥之,以本官出知均州。(5分)【答案】10. C11. A12. B13. (1)开宝三年,樊知古到朝廷上书,说明江南可以攻取的情形,以期求得提拔任用。 (2)樊知古全部接受擅离职守、治理无方的罪过,皇帝特别宽恕他,让他以原官职出任均州知州。学,科网【解析】【参考标点】尝启于上,言老母亲属数十口在江南,恐为李煜所害,愿迎至治所。即诏煜令遣之。煜方闻命,即厚给赍装,护送至境上。11.此项错误可根据文中“太祖令送学士院试,赐本科及第”一语分析推断得出:既由皇帝亲自指令,【参考译文】樊知占,字仲师,他的父亲樊潜,侍奉南唐李璟,曾任汉阳、石埭二县县令,因而在池州定居。樊知古曾参加进士考试落第,就谋划回到北方,此时他在采石江上垂钓了几个月,乘着小船装载丝绳,把丝绳系在南岸,迅速地划到北岸,用以计算江面的宽窄。北宋太祖赵匡胤开宝三年,樊知古到朝廷上书,说明江南可以攻取的情形,以期求得提拔任用。宋太祖让人把他送到学士院考试,赐予本科及第,授官舒州军书推官。他曾向皇帝陈述,说他的母亲和几十名亲属在江南,担心被李煜所害,希望宋太祖派人迎接他们来自己的官衙驻地。宋太祖立即诏令李煜让他把人送回来。李煜刚听到宋太祖的诏令,立即送上丰厚的财物并护送他们到边境上。开宝七年,任命樊知古为太子右赞善大夫。恰巧宋军征伐江南,樊知古担任向导,带领宋军攻占池州。开宝八年,任命樊知古掌管池州事务。此前,池州人依据险要地形作乱,樊知古攻打他们,接连攻下三个寨,捉住他们的首领进献给皇帝,其余的都一一溃散。平定金陵以后,樊知古被升任为侍御使,让他奉命巡视江南各州,询访工商手工业者,又任命樊知古掌管江南东路转运事务。几天后,又改授他任江南转运使,赏赐一百万钱。此前,江南各州十分之八的茶叶被官府收购,还要征收剩余部分的税,此后才给通行证允许卖到他地,商人都为这件事感到苦恼。樊知古请求免除茶税,仍旧按级增加官府收购价,来给百姓方便。江南过去使用铁钱,十个铁钱相当于一个铜钱,物价昂贵,百姓不方便,樊知古也奏请朝廷下令停止使用铁钱。此前,南塘李煜用兵,临时征调赋敛,樊知古都上奏改为按常额征收。豫章洪氏曾掌管升州酒的专卖,拖欠铁钱几百万。樊知古因地位低微时曾被洪氏侮辱,此时便责令洪氏偿还铜钱,来使自己高兴地出了口气。樊知古有才干和魄力,他屡次担任转运使,很得当时人的称赞。等到他在户部任职时,接连因为职务内的事处理不好,皇帝下诏书严加责问,他的名声越来越受到损伤。他向来与陈恕亲近友好,陈恕当时任参知政事,宋太宗谈到计司中有违背心意的事,陈恕就都详细地把这些告诉给了樊知古。后来樊知古趁着上奏政事,就自我辩解。皇帝同:“你从哪里知道这些?”他回答说:“陈恕告诉我的。”皇帝对陈恕泄露宫廷中的话很生气,而且憎恨樊知古为人轻率,所以罢去两人官职。让樊知古出京做梓州知州,还未到任,又改任西川转运使。淳化年间,青城县平民王小波聚众造反作乱。当时皇帝已经下诏命令梓州知州、右谏议大夫张雍替代樊知古做转运使。张雍没到任,樊知古就与知府郭载及属下官吏逃到东川。皇帝又下诏令樊知古掌管两川漕运。樊知古全部承认擅离职守、治理无方的罪过,皇帝特别宽恕他,让他以原官职出任均州知州。樊知古就职才十天,就在万分忧虑恐惧中死去,终年五十二岁。(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减字木兰花已卯儋耳春词苏轼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便丐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春幡春胜,一阵春风吹酒醒。不似天涯,卷起杨花似雪花。【注】此词作于宋哲宗元符二年(公元1099年),是时苏轼谪居海南岛儋耳(今儋县)。古时立春日习俗,耕夫持犁仗鞭打耕牛,谓之“打春”。下阕“春幡”,指旗帜;春胜,剪纸图案,以示迎春。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学:科网A苏轼被贬至蛮瘴僻远的“天涯海角”,填词描绘故乡春日习俗以排遣愁绪。B“便丐春工”,乞得春神之力。诗人将春神人格化,天人相知,浪漫亲切。C“春幡”立于田头,“春胜”遍于街肆,似见千人万人喜庆春天的到来。D以海南不得见的雪花比拟海南的杨花,为他乡“不似天涯”作了精妙的诠解。15苏轼的这首词仅“春”字就出现7次。请指出这首词使用“同字”的特点并简评其效果。(6分)【答案】14. A15. (要点)诗人将同一个字间隔重复使用。“同字”,错落有致,音调明朗,突出对“春”的渲染,另有一番情趣。【解析】(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2)师说一文通过“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对比,批判了“今之众人,”的错误态度。(3)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词人从视觉、听觉角度,同时运用比喻生动描写赤壁雄奇壮阔的景物的语句:乱石穿空, , 。【答案】古诗文阅读8(答案做在练习本上)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洪亮吉,字稚存,江苏阳湖人。少孤贫,力学,孝事寡母。乾隆五十五年,成一甲第二名进士。性豪迈,喜论当世事。督贵州学政,地僻无书籍,购经、史、通典、文选置各府书院,黔士始治经史。任满还京,入直上书房。嘉庆三年,亮吉力陈内外弊政数千言,为时所忌。以弟丧陈情归。大学士硃珪书起之,供职,与修高宗实录,第一次稿本成,意有不乐。将告归,上书军机王大臣言事,略曰:“今天子求治之心急矣,天下望治之心孔迫矣,而机局未转者,推原其故,盖有数端。亮吉以为励精图治,当一法祖宗初政之勤,而尚未尽法也;用人行政,当一改权臣当国之时,而尚未尽改也。风俗则日趋卑下,赏罚则仍不严明,言路则似通而未通,吏治则欲肃而未肃。今一则处事太缓,权私蒙蔽,事事不得其平者,不知凡几矣。千百中无有一二能上达者;即能上达,未必即能见之施行也。一则集思广益之法未备。盖恐一人之聪明有限,必博收众采,庶无失事。请自今凡召见大小臣工,必询问人材,询问利弊。所言可采,则存档册以记之;倘所举非人,所言失实,则治其失言之罪。”书达成亲王,以上闻,上怒其语戆,落职下廷臣会鞫,面谕勿加刑,亮吉感泣引罪。拟大辟,免死遣戍伊犁。明年,京师旱,上祷雨未应,命清狱囚,释久戍。诏曰:“罪亮吉后言事者日少即有亦论官吏常事于君德民隐休戚相关之实绝无言者岂非因亮吉获罪钳口不复敢言朕不闻过下情复壅,为害甚钜。亮吉所论,实足启沃朕心,故铭诸座右,时常观览,勤政远佞,警省朕躬。今特宣示亮吉原书,使内外诸臣,知朕非拒谏饰非之主,实为可与言之君。诸臣遇可与言之君而不与言,负朕求治苦心。”即传谕释亮吉回籍。亮吉至戍甫百日而赦还。后十年,卒於家。(选自清史稿列传一百四十四,有删节)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罪亮吉后言事者日少即有亦论官吏常事于君德民隐休戚相关之实绝无言者岂非因亮吉获罪钳口不复敢言朕不闻过B. 罪亮吉后言事者日少即有亦论官吏常事于君德民隐休戚相关之实绝无言者岂非因亮吉获罪钳口不复敢言朕不闻过C. 罪亮吉后言事者日少即有亦论官吏常事于君德民隐休戚相关之实绝无言者岂非因亮吉获罪钳口不复敢言朕不闻过D. 罪亮吉后言事者日少即有亦论官吏常事于君德民隐休戚相关之实绝无言者岂非因亮吉获罪钳口不复敢言朕不闻过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一甲”指的是古代科举制度中获得殿试的第一等。B. “书院”是古时官府所设的存放书籍供人阅读的场所。C. “遣戍”的意思就是放逐罪人至边地、军台等地戍守。D. “祷雨”的意思就是向上天神明祈求降雨解除旱灾。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洪亮吉小时就喜欢读书,用功学习。他在殿试时考取了第二名进士,以后在担任贵州学政时又购买大量书籍给贵州各府书院。B. 洪亮吉性情豪迈,喜欢议论时事。他在上书房供职参与编修高宗实录时,曾写了几千字陈述时弊,因遭到官员忌恨而被迫离职回家。C. 洪亮吉忠于朝廷,敢于直言。他在即将辞官归家之时还给军机王大臣上书言事,对如何治理天下向皇帝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D. 嘉庆皇帝虽不善于听取反面意见,但还能反省自己。他为洪亮吉语言戆直而发怒,但过后也能稍微认识到自己处理洪亮吉的过错。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亮吉力陈内外弊政数千言,为时所忌。以弟丧陈情归。(2)盖恐一人之聪明有限,必博收众采,庶无失事。【答案】10. C11. B12. B13. (1)洪亮吉竭力向朝廷陈述几千字的内外弊政,被当时权势所忌恨。于是洪亮吉以弟弟死为借口陈述情况辞职归家。 (2)一般说来,集思广益是为了担心一个人的见闻有限,必须广泛地收集采纳情况,也许这样就不会出现失误之事。【解析】12.B项错误在于,混淆时空,洪亮吉被迫回家在前,参与编修高宗实录在后。学-科-网13.(1)关键词:“力陈”是尽力陈述之意;“为”作介词,表被动,相当于“被”;“时”指当时的权势;“以”作介词,相当于“用”。 (2)关键词:“盖”为发语词,表推测,相当于“大概、大致、一般地说”等;“恐”是担心之意;“聪明”是两个词,即所见所闻;“庶”作副词,相当于“也许、或许、差不多”。【参考译文】洪亮吉,字稚存,是江苏阳湖人。少年时就失去了父亲,家里贫穷,读书用功,侍奉寡居的母亲很孝顺。乾隆五十五年,洪亮吉考中一甲第一名进士。洪亮吉性情豪迈,喜欢议论时事。洪亮吉被任命为贵州学政,贵州地处偏僻,缺少书籍,洪亮吉购买经、史、通典、文选等放置在各府书院,贵州地方的学士才开始研究经史。洪亮吉任满回到京城后,进入上书房值班。嘉庆三年,洪亮吉竭力向朝廷陈述几千字的内外弊政,被当时权势所忌恨。于是洪亮吉以弟弟死为借口陈述情况辞职归家。大学士硃珪上书皇帝启用洪亮吉,洪亮吉任职后,参与编修清高宗实录,第一次稿本完成后,洪亮吉心中有不满意之处。在准备告辞归家时,洪亮吉上书军机王大臣谈论时事,大致说:“当今天子追求治理天下的心思十分着急啊,天下民众盼望治理的心思更加急迫啊,然而社会治理情况之所以未有转变的原因,推究其中原因,大致有几点。我认为要励精图治,应当真正效法祖宗当初为政的辛勤传统,然而可惜还没有完全效法到;在用人行政方面,应当彻底改变权臣当政之时的状况,然而可惜还没完全改变。社会风气洪亮吉的这封信写好后送到亲王手中,秦王把它交给皇上看,皇上因为信的语言戆直而发怒,削去洪亮吉的官职交给大臣会同审讯,并且当着洪亮吉的面告诉大臣们不要对洪亮吉施加刑法,洪亮吉感动得痛苦流涕承认罪过。官员们准备对洪亮吉处以死罪,皇帝免去他的死刑发配到伊犁谪戍。第二年,京城发生旱灾,皇上祈祷上天下雨没有回应,就命令清理关在监狱的囚犯,释放哪些长久被关押的犯人。皇帝的诏书说:“判罪洪亮吉之后,在朝廷上敢谈论时事的人越来越少。即使有人谈论,也只是谈论些官吏中经常发生的事,对于有关皇帝品德和民间利害的实情,却一个也没有谈论的。难道是因为洪亮吉获罪了,大家就封住嘴巴不再敢说话?我不能听见办错的事,再加上下面的情况又被蔽塞,这害处十分巨大啊。洪亮吉所说的,实在足以让我的内心丰富,所以我把它铭刻在座位右边,时常观览,提醒我勤于政务、远离奸佞,让我时时警惕反省。现在我特意向大家宣示洪亮吉的原稿,让朝廷内外的官员知道我并不是拒绝谏言粉饰过错的君主,实在是一个可以与之谈论时弊的君王。官员们碰到我这样可以与之谈论时弊的君王却不同他谈论,就辜负了我追求天下大治的苦心。”并且马上传令释放洪亮吉回到原籍。洪亮吉到达谪戍之地刚一百天就被赦免回家。十年之后,在家中去世。(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寄韩潮州愈贾岛此心曾与木兰舟,直到天南潮水头。隔岭篇章来华岳,出关书信过泷流。峰悬驿路残云断,海浸城根老树秋。一夕瘴烟风卷尽,月明初上浪西楼。【注】元和十四年,韩愈被贬为潮州刺史,赴任途中写了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隔岭篇章”即指此诗),传到京师,贾岛读后有感而作。浪西楼:潮州名楼。14对诗中相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的首联笔力奇横,一开头就表达了诗人与韩愈不同寻常的交往,表达了诗人过去同韩愈在一起时曾经有的深情厚谊。B.诗的颔联直接抒发作者同韩愈分别后的情况,表明作者同韩愈如同古人钟子期和俞伯牙的如同高山流水般的肝胆相照的情谊。C.诗的颈联写的是诗人对韩愈贬官赴任途中和上任后境况的想象,在物景烘托中透露诗人对韩愈的深沉的关切心情。D.诗的尾联宕开一笔,别开生面,以美好的憧憬结束全诗,表达出作者对友人无辜遭贬的冤屈昭雪的愿望和信心。15请对颈联中的“悬”和“浸”二字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进行赏析。(6分)【答案】14. A15. “悬”字描绘出了山高路险的画面;“浸”字写潮州地卑潮湿。诗人忧虑韩愈此去道路艰险,想象韩愈到任后的凄苦处境,透露出对韩愈深沉的忧虑和关切之心。【解析】(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从内外两个方面揭示一个国家灭亡原因的两句是:“,”。(2)李商隐锦瑟一诗中的“,”两句,用比喻创设出无比美妙的意境,表达作者内心的怅惘之情。(3)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中,“,”两句表现了刘裕当年率军北伐收复失地时的英雄气概。【答案】16. (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2)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3)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解析】答题时候要将名句中的易错字写正确。比如:拂、沧、蓝、戈等。古诗文阅读9(答案做在练习本上)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10-13题。危稹,字逢吉,抚州临川人,淳熙十四年举进士。时洪迈得稹文,为之赏激。调南康军教授。转运使杨万里按部,骤见叹奖,偕游庐山,相与酬倡。调广东帐司,未上,服父丧,免,调临安府教授。倪思荐之,且语人曰:“吾得此一士,可以报国矣。”丁母忧,免,干办京西安抚司公事。入为武学谕,改太学录。明年,迁武学博士,又迁诸王宫教授。稹谓以教名官,而实未尝教,请改创宗子学,立课试法如两学,从之。嘉定九年,新学成,改充博士,其教养之规,稹所论建。迁秘书郎、著作佐郎,兼吴益王府教授。升著作郎兼屯田郎官。稹始进对,请叙复军功之赏以立大信,抆拭功臣之罪以厉忠节,置局以立武事,遣使以省边防,厚赏以精间谍。次论和、战、守利害,而请颛意于守。柴中行去国,稹赋诗送之,迕宰相,出知潮州。寻以通金华徐侨书论罢,提举千秋鸿禧观。久之,知漳州。漳俗视不葬亲为常,往往栖寄僧刹,稹命营高燥地为义冢三,约期责之葬,其无主名、若有主名而力弗给者,官为葬之,凡二千三百有奇,刻石以识。郡有临漳台据溪山最胜处作龙江书院其上既成横经自讲人用歆动邑令有贿闻者劾去之籍其财以还民。郡有经、总制无名钱岁五千缗,厉民为甚,前守赵汝谠奏蠲五之二,稹疏于朝,悉罢之。会常平使有言,稹不欲辩,即自请以归。久之,提举崇禧观,与乡里耆艾七人为真率会。卒,年七十四。稹性至孝,父疾,愿损己算益亲年,疾寻愈。真德秀登从班,举稹自代。没,又为铭其墓。所著有巽斋集,诸经有讲义、集解,诸魏、晋、唐诗文皆有编,辑先贤奏议曰玉府、曰药(选自宋史危稹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郡有临漳台据溪山最胜处作龙江书院其上既成横经自讲人用歆动邑令有贿闻者劾去之籍其财以还民。B郡有临漳台据溪山虽胜处作龙江书院其上既成横经自讲人用歆动邑令有贿闻者劾去之籍其财以还民。C郡有临漳台据溪山最胜处作龙江书院其上既成横经自讲人用歆动邑令有贿闻者劾去之籍其财以还民。D郡有临漳台据溪山最胜处作龙江书院其上既成横经自讲人用歆动邑令有贿闻者劾去之籍其财以还民。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教授,职官名,宋、元以后府、州、县学的学官,掌管学校的考核、测验等职务。B酬倡,亦作“唱酬”“唱和”,是指朋友之间用诗词、散文等文学作品来相互酬答唱和。C自请以归,朝廷官员上书皇帝请求辞官回到家乡,与“乞骸骨”词义相近。D丁母忧,旧时指母亲去世。如果死者之子为官,要回乡为母守丧。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危稹文采高妙,受到高官赞叹。危稹有很高的文学才华,洪迈看到他的文章时十分赞赏,杨万里也对他夸赞不已,倪思认为危稹这样的儒学之士将来一定能够报效国家。B危稹重视教育,创建学校规矩。嘉定九年时,由危稹提议的学校建成,危稹改职充任博士,这个学校的教育、修养等有关规定都是危稹通过奏议论对要求建立起来的。C危稹注重军事,奏对封赏之事。危稹在奏对时向朝廷请求恢复以军功来赏赐,派遣使者到边疆省察,用丰厚的赏赐提高间谍的水平,同时也讨论了和、攻、守问题。D危稹关注民生,请求减免赋税。漳州每年有经制钱、总制钱及其他无名钱五千缗,勒索民众特别厉害,危稹向朝廷上疏请求免除,但常平使对这个请求有不问意见。1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稹谓以教名官,而实未尝教,请改创宗子学,立课试法如两学,从之。(5分)(2)其无主名、若有主名而力弗给者,官为葬之,凡二千三百有奇,刻石以识。(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小题,11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春旱苦热王令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翅飞上山。人固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遗寒。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游其间?14.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屠”字写得尤为精妙。“屠”是杀的意思,有力地表现了作者对酷热的极度怨恨。B. 第三句的一个“惧”字,写出百姓对眼前的酷热、未来的灾荒及腐朽社会的忧虑之情。C.“之高”“之远”的清凉世界尽管遥不可及,却对饱尝酷热的作者产生了无穷的吸引力。D.“手提天下”表现了作者想要得到天下,大展宏图的豪情,只可惜这一壮志无法实现。E. 在诗的最后一句中,王令称,如果只是自己一个人去享受那清凉世界,他宁愿不去。15. 本诗运用了多种手法表现“暑旱”,请找出来并作简要分析。(6分)(三)名句名篇默写(5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先写“ ” 以写美女衬英雄;再用“ ”,以写曹军惨败来突出周瑜英气勃发的形象。(2)蜀道难用以“ , ”两句引用“五丁开山”这一神话写蜀道难的来历,为诗歌增添了浪漫气息。(3)白居易琵琶行中“ ” 一句仅用七个字,就点出地点、时间、人物,拉开故事的序幕,语言平易,如话家常,又高度凝练。10【答案】C【解析】原文标点:郡有临漳台,据溪山最胜处,作龙江书院其上。既成,横经自讲,人用歆动。邑令有贿闻者,劾去之,籍其财以还民。11【答案】B【解析】酬唱,只用诗词,没有散文。12【答案】A 【解析】倪思认为危稹这样的儒学之士将来一定能够报效国家”错误,倪思的意思是他能够得到危稹这样的人,自己就可以报效国家了。13【参考答案】(1)危稹虽是以教职为官名,实际上并没有教授,请求改设创立宗子学,设置课试法如太学和武学两学一样,朝廷听从了他的建议。(谓:是,算是,说是;以教名官:翻译出“名”字的动词词性;如:像、如同;从之:省略主语,各一分;句意一分。)(2)其中没有属主的无名死者,或有属主而亲属没有财力安葬者,官府代为安葬,一共有二千三百多,并刻石为碑,以便识别。(若:或者;凡:一共;奇:余数、多;识:辨识,分辨,识别,各一分;句意一分。)【参考译文】危稹,字逢吉,抚州临川人。淳熙十四年中举为进士。当时洪迈得到危稹的文章,为之赞赏激动不已。调至南康军担任教授。转运使杨万里到南康军巡视,突然与他相见聚会,对他夸奖、叹服不已,同他一起游览庐山,互相酬唱应对。调至广南东路担任账司,没有到任,因为父亲去世免去职务,调至临安府担任教授。倪思推荐他,又对别人说:“我得到这样的一个儒学之士,可以报效国家了。”危稹因服母丧而免职,不久,干办京西安抚司公事。入朝为武学谕,改任太学录。第二年,迁升为武学博士,又迁升为诸王宫教授。危稹虽是以教职为官名,实际上并没有教授,请求改设创立宗子学,设置课试法如太学和武学两学一样,朝廷听从了他的建议。嘉定九年,新学建成,危稹改职充任博士,这个学校的教育、修养等有关规定,都是危稹通过奏议论对要求建立起来的。迁升秘书郎兼任屯田郎官。危稹初始进对朝廷,请求恢复按军功大小予以赏赐,表明朝廷说话算数,弄清楚功臣的罪责以表彰忠节,设置武局以提倡习练武事,遣派使者以省察边防,给予厚赏使间谍精干。其次,讨论讲和、攻战、坚守的利益与害处,为此请求专心一意坚守。柴中行离开,危稹赋诗送他,违背了宰相的意愿,被贬出朝廷,担任潮州知州。不久,因与金华徐侨通信的文字而被议论,罢黜职务,提举千秋鸿禧观。很久以后,担任漳州知州。漳州的习俗以不葬亲属为常事,往往停留寄存僧庙古刹,危稹令人在高台、干燥之地开挖、填封三个义冢,规定期限,安葬死者,其中没有属主的无名死者,或有属主而亲属没有财力安葬者,官府代为安葬,一共有二千三百多,并刻石为碑,以便识别。漳州境内有临漳台,位处溪山最优美的名胜之地,在这上面修建龙江书院。建成之后,据经典自己讲习,人们为之心动羡慕。城邑县里有令,如有人被告发受贿,就弹劾罢免他,(然后)没收他的财产用来还给民众。漳州每年有经制钱、总制钱及其他无名钱五千缗,为此勒索民众特别厉害,前任漳州知州赵汝谠奏请减免五分之二,危稹又向朝廷上疏,全部罢免。恰巧遇常平使有不同意见,危稹不想同他争辩,于是自己请求离职回家。很久以后,提举崇禧观,与乡里七十岁的几个老人为真率会。死时,七十四岁。危稹生性特别孝顺,父亲生病,希望减损自己的寿命来增益父亲的生年,病情不久就痊愈了。真德秀荣登从班,推举危稹以代替自己。危稹死后,又为他撰写墓志铭。他写的著作有巽斋集,对于各种经书有讲义、集解,编辑了各种有关魏、晋、唐各朝时期的诗词、文章,辑录了先前各朝圣贤的奏议称玉府药山。14.【答案】B D【解析】B项,“对腐朽社会的忧虑之情”在本诗中并没有依据。 D项,“想要得到天下,大展宏图”不正确,这四字其实表达了作者想要帮助苦热中天下百姓的豪情,整联抒发了作者愿与天下人共苦难的博大胸襟。15.【参考答案】对比(衬托),作者用“清风无力”来衬托暑热之甚,用昆仑蓬莱的清凉来对比暑热之苦,巧妙得当。比拟,首联分别赋予清风、热、落日以人或动物的特性,说清风没有力量去屠热,落日长了翅膀飞上山,生动形象地突出了天气酷热的特征。反问,第四句作者责问上天难道不怜惜银河也会干枯?怎能任旱情肆虐,不顾人间黎民,感情色彩强烈。虚实结合,诗人将现实中的“暑旱苦热”与想象到的昆仑、蓬莱,现实与传说中的清凉世界相结合,丰富了内涵,突出了暑旱之苦。(答出三点并分析即可)16.【答案】(1)小乔初嫁了 樯橹灰飞烟灭(2)地崩山摧壮士死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3)浔阳江头夜送客古诗文阅读10(答案做在练习本上)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刘乔,字仲彦,南阳人也。少为秘书郎,建威将军王戎引为参军。伐吴之役,戎使乔与参军罗尚济江,破武昌,还授荥阳令,迁太子洗马。以诛杨骏功,赐爵关中侯,拜尚书右丞。豫诛贾谧,封安众男,累迁散骑常侍。齐王冏为大司马,初,嵇绍为冏所重,每下阶迎之。乔言于冏曰:“裴、张之诛,朝臣畏惮孙秀,故不敢不受财物。嵇绍今何所逼忌,故畜裴家车牛、张家奴婢邪?乐彦辅来,公未尝下床,何独加敬于绍?”冏乃止。顷之,迁御史中丞。冏腹心董艾势倾朝廷,百僚莫敢忤旨。乔二旬之中,奏劾艾罪衅者六。艾讽尚书右丞苟晞免乔官。张昌之乱,乔出为威远将军、豫州刺史,与荆州刺史刘弘共讨昌。惠帝西幸长安,东海王越承制转乔安北将军、冀州刺史,以范阳王虓领豫州刺史。乔以虓非天子命,不受代,发兵距之。颍川太守刘舆昵于虓,乔上尚书列舆罪恶。河间王颙得乔所上,乃宣诏使镇南将军刘弘、征东大将军刘准、平南将军彭城王释与乔并力攻虓于许昌。舆弟琨率众救虓,未至而虓败,虓乃与琨俱奔河北。未几,琨率突骑五千济河攻乔,乔劫琨父蕃,以槛车载之,据考城以距虓,众不敌而溃。乔复收散卒,屯于平氏,河间王颙进乔镇东将军、假节,以其长子祐为东郡太守,又遣刘弘、刘准、彭城王释等率兵援乔。东海王越移檄天下帅甲士三万将入关迎大驾军次于萧乔惧遣子祐距越于萧县之灵壁刘琨分兵自荥阳率兵迎越,遇祐,众溃见杀。乔众遂散,与五百骑奔平氏。帝还洛阳,大赦,越复表乔为太傅军谘祭酒。越薨,复以乔为都督豫州诸军事、镇东将军、豫州刺史。卒于官,时年六十三。 (节选自晋书列传第三十一)10. 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东海王越移檄天下/帅甲士三万/将入关迎大驾/军次于萧/乔惧遣子祐/距越于萧县之灵壁/B. 东海王越移檄天下/帅甲士三万/将入关迎大驾/军次于萧/乔惧/遣子祐距越于萧县之灵壁/C. 东海王越移檄/天下帅甲士三万/将入关迎大驾/军次于萧/乔惧遣子祐/距越于萧县之灵壁/D. 东海王越移檄/天下帅甲士三万/将入关迎大驾/军次于萧/乔惧/遣子祐距越于萧县之灵壁/11. 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太子洗马是太子侍从官,平时负责管理宫廷马匹,太子出行时充任先导。B. 领指在本职之外另兼较低职位,范阳王是诸侯,兼任豫州刺史,故称领。C. 假节即借用符节,持节者大都镇守一方,战时可以斩杀违犯军令的人。D. 祭酒有首席、主管意,后指年高德劭、举足轻重的人,如军谘祭酒即军中首席幕僚,国子祭酒即国子监主管官。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刘乔初入仕途,屡次建立功勋。他参加灭吴之战,攻下武昌,参与诛杀杨骏,协助除掉贾谧,因而多次升迁,获封勋爵,官至散骑常侍。B. 刘乔不惧权贵,敢于直言谏阻。齐王司马冏十分器重嵇绍,经常走下殿阶迎接,刘乔认为司马冏不该如此谦卑,当面质问加以阻止。C. 刘乔反对矫诏,起兵联合抗击。司马越调动刘乔和司马虓的官职,刘乔认为这不是皇帝旨意,联合司马颙等人发兵许昌,进攻司马虓。D. 刘乔争雄兵败,晚年仍获重用。司马越领兵三万入关迎驾,打败刘乔,护送惠帝还都洛阳,直到司马越死后,刘乔才再次获得朝廷任用。13. 翻译下面语句。(1)顷之,迁御史中丞。冏腹心董艾势倾朝廷,百僚莫敢忤旨。乔二旬之中,奏劾艾罪衅者六。(2)乔以虓非天子命,不受代,发兵距之。颍川太守刘舆昵于虓,乔上尚书列舆罪恶。【答案】10. B 11. A 12. D 13. (1)不久,刘乔调任御史中丞。司马囧的心腹董艾在朝廷极有权势,百官无人敢违背他的旨意。刘乔在二十天内,六次上奏弹勤董艾的罪过。(2)刘乔认为任用司马虓并非天子诏命,不接受司马虓代理豫州刺史一事,起兵抵拒。颍川太守刘舆与司马虓亲近,刘乔上书尚书省列举刘舆的罪恶。【解析】【10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本句,根据名词“东海王”“越”“檄”“天下”“甲士”“关”“大驾”“军”“萧”“乔”“子祐”“萧县之灵壁”,虚词“于”“之”,再结合本句意思:东海王司马越向天下转发檄文,带领三万士兵,将要入关迎接皇上,大军驻扎在萧县,刘乔感到畏惧,派其子刘祜在萧县的灵璧抵抗司马越。句子可以断开为:东海王越移檄天下/帅甲士三万/将入关迎大驾/军次于萧/乔惧/遣子祐距越于萧县之灵壁/故答案为B。【11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A项,“平时负责管理宫廷马匹”说法错误,洗马:古代官名,即太子洗马。秦始置。汉时亦作“先马”。秦汉时为太子的侍从官,出行时在马前做先导,故名。没有“管理宫廷马匹”的职责。故选A。【12题详解】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题中D项,“直到司马越死后,刘乔才再次获得朝廷任用”说法错误,惠帝还都洛阳大赦天下后,司马越就上表举荐刘乔,刘乔在司马越去世之前已获得朝廷重用。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1)中的“顷之”,不久;“迁”,调任;“腹心”,心腹;“势倾朝廷”,在朝廷极有权势;“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城市公园儿童游乐区场地租赁及运营管理合同
- 2025年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设备采购合同合规审查与实施细则
- 2025年定制化豪华游艇内饰改造服务合同
- 2025年国际商务办公楼租赁合同模板(含国际商务服务细则)
- 2025年度极端天气应对与城市安全防护服务合同
- 2025年度农产品采购人员廉洁从业责任书
- 2025年新能源船舶租赁合作协议助力绿色航运产业发展
- 2025年节能环保型特种玻璃研发及全球物流合作合同
- 2025年度足疗中心智能化改造及运营管理服务合同
- 2025年别墅抗震改造与景观美化综合服务合同
- 餐饮加盟协议合同书
- 事业单位招聘综合类必看考点《管理常识》试题解析(2023年)
- T CEC站用低压交流电源系统剩余电流监测装置技术规范
- 办理宽带拆机委托书
- JJG 677-2006光干涉式甲烷测定仪
- 2024建筑工程监理表
- 胸部肿瘤放疗讲课
- 空乘服务语言艺术与播音技巧全套教学课件
- 小米公司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案例分析课件
- 《工业视觉基础知识》课件
- 家长进课堂金融知识讲座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