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王崧舟与诗意语文》有感袁旭兰_第1页
读《王崧舟与诗意语文》有感袁旭兰_第2页
读《王崧舟与诗意语文》有感袁旭兰_第3页
读《王崧舟与诗意语文》有感袁旭兰_第4页
读《王崧舟与诗意语文》有感袁旭兰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诗意课堂,诗意人生 读王崧舟与诗意语文有感茶陵思源实验学校 袁旭兰在小学语文教师上多次看到对王崧舟老师的“诗意语文”的介绍,一直很崇拜王崧舟老师,觉得他作为一个语文人,自身的语文素养已经修炼到了令人仰望的境界,他满腹诗书,出口成章,他把学生带进了一个充满诗意的语文课堂。但也对其中的“诗意语文”感到有些模糊,感觉无法效仿,有点玄乎。所以拿到王老师的诗意语文这本书,我就迫切地开始寻找着“诗意语文”的答案,慢慢咀嚼着“诗意”的内涵。“诗意语文”,一种刚柔相济的语文艺术,一朵在中国传统文化滋润下绽放的艺术奇葩。朱光潜先生认为一切艺术到精妙处都必有诗的境界。而王崧舟老师的语文课堂,不仅呈现出了艺术的诗意美,它还将语文和生命完美融合,在理想和现实之间搭建桥梁,推进了语文教育的发展。它的提出,既是对过去语文教育呈现出的不足的一大补充,又是语文课程改革的一大进步。“诗意语文”是生命化的语文,她的生命化体验不仅属于学生,也属于老师。有的老师当了一辈子的教书匠,教书之于他们,只是糊口的营业;而有的老师恰恰相反,三尺讲台不仅成就了他们的事业,还圆满了他们的人生。正如王崧舟老师所言:“这个时候,我意识到,语文已经不再外在于我的生命,语文和生命,职业和生命融为了一体,达成了一片。当我们真正具备了关于生命的学问和修养之后,我们完全可以从职业过程中体认到人生的幸福和意义。”人即是课,课即是人,人课合一便是生命化体验的最高境界。那如何才能在语文课堂上享受诗意呢?王崧舟认为:“语文课,在很大程度上教的不是知识,不是技能,甚至不是课程,而是底蕴。”所以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不断加强自己的文学修养,不断陶冶自己的情操,锻炼各方面的能力,才能在语文课堂上做到游刃有余。首先应该加强对文本的阅读能力。在与文字之灵对话一文中,王崧舟老师这样描述读书之趣:“一切优秀的文字,都是心灵绽放的花朵。一字即一花,或素洁、或雍容、或清丽、或娇媚、或矜持、或潇洒、或典雅、或质朴,字字显花容,句句展花枝。读书是一个发现的过程,发现精神的千钟粟,发现心灵的黄金屋,发现生命的颜如玉。”他说,读书的要旨在于养气,对于教师来讲,读书可以养浩然正气,教师有了浩然正气,便能缘情入境,这是课堂有境界的教师所必需的。教师在备课之初的阅读材料,也要潜心阅读,读出文本意味,读出文本的自如开合,读出可资破解的关节所在,读出蕴情涵理的内核实体,“没有读教材读出不一样来,就没有耳目一新的课堂,能够读出不一样,这就是阅读教材文本的功力。”例如上草船借箭一课,一般教师教这一课,可能都是引导学生分析诸葛亮怎样知天时、知地理、知敌人,从而突出诸葛亮的过人智慧。而王崧舟老师在上这一课之前,反复阅读教材几十遍,还是没有突破,后来仔细阅读全文,发现课文中写到了诸葛亮与三人的11处对话,只有一次在说话前加了一个笑字。这个笑一定有什么意味。仔细研读,才发现,这正是可以破译诸葛亮智慧的密码。因此,王崧舟老师就抓住这个“笑”,让学生体会“诸葛亮在笑谁”,然后师生对读,在读中把文本内涵挖掘到极致,给听课老师以强烈的震撼。课堂上学生生成的“笑鲁肃,他根本就不了解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意图(宽厚的笑)”,“笑曹操,对曹操了如指掌(讽刺的笑)”,“笑自己,充满希望(成功的笑)”,“笑周瑜,想要害我?看你怎么办?我气死你(胜利的笑)!”将语文的“诗意”之花绽放得如此精彩,如果没有教师对“笑”这一字的独特解读,是不能收到这一奇效的。应该说,每篇课文都有这样的关节点,关键是我们是否有沉下心去解读、去发掘的习惯和能力。王崧舟老师的许多课,都能够抓住这些关节点,让课堂活起来,像一夜的工作一课,对“极其简单”这四个字的品读,从而让学生领略周总理这位“大地的儿子”朴实无华的伟大人格,像两小儿辩日一课,以“辩”统摄全文的读,无不体现了王崧舟研读文本的功力,并在课堂上呈现出来的能力。王崧舟老师的课,总是给人以出其不意的惊喜,这份出其不意的惊喜,首先得益于王崧舟老师研读文本的功力。进一步说,我们学习名师,首先应该学习他们对文本阅读的态度。而要想让语文课堂焕发出“诗意”的光辉,光有对文本的阅读能力还不够,还需要有从形象入手的“以情带读,读中悟情”的课堂构建,这也是“诗意语文”的具体化。“语文用形象作词,用感情谱曲。语文看上去是一幅幅多姿多彩形象鲜明的画,读出来是一首首情真意切、感人肺腑的歌。语文说到底是一种感性的存在。感性的语文只有用感性的办法来学才能使孩子的语言与精神如甘泉般盈活。”因而把语文教育的本质归结于感性教育,就不会在语文教育过程中,把主体与客体割裂开来,就不会把形象的语文肢解,去做理性的概括与抽象的分析。王崧舟老师在语文教育的过程中,都是在具备最初的情感指向的基础上读文本,就是一种情向景的第一次谐和,在经历多次“读”后,“悟”是主体经历哲学意义的否定之否定,而这时的“情”,已经有意象意义了。在我们至今记忆犹新的两小儿辩日一课上,王崧舟老师或以对白激活学生的语感,或以手势引领学生语调的高昂,像一个出色的指挥家,将一阕生命勃动的旋律,指向诗意的极致,给人留下经久不息的感动。这样的“情”,便是学生习得的、对生命成长可资“栖居”的精神家园。王崧舟老师的课堂,可以说“读”贯穿始终。课堂中既有饱含深情的读,也有多元感悟的读,且是个性飞扬的读;既有融会贯通的读,也有出神入化的读。读中融合了阅读主体的思想、体验、想象、灵性的情,而且充满了生命的活力。王崧舟老师的课堂让学生也让我真正走近了诗意语文、诗意人生的殿堂。人课合一、融为一体,带给了我精神上的震撼。想想自己的课堂,缺少了一双发现诗意的眼睛,因而失落了一份品味诗意的心情。王崧舟老师的语文课是精彩绝伦的,他的语言是丰富而有诗意的,用他自己的话说“是语文滋润我粗糙的感觉,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