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式论文关于新市场财政学逻辑范式工具——我国大病保险制度为例论文范文参考资料_第1页
范式论文关于新市场财政学逻辑范式工具——我国大病保险制度为例论文范文参考资料_第2页
范式论文关于新市场财政学逻辑范式工具——我国大病保险制度为例论文范文参考资料_第3页
范式论文关于新市场财政学逻辑范式工具——我国大病保险制度为例论文范文参考资料_第4页
范式论文关于新市场财政学逻辑范式工具——我国大病保险制度为例论文范文参考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范式论文关于新市场财政学逻辑范式工具我国大病保险制度为例论文范文参考资料 :F812.2:A:1007-8576(xx)03-0005-06 DOI:10.16716/j.ki.65-1030/f.xx.03.001 实施大病保险制度是我国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实现社会基本公平正义的重要内容,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xx年*六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发改社会xx2605号),指导全国关于城乡大病保险工作的开展,并且取得了喜人的成就。在中国社会人口老龄化趋势下,政府对社会保险的筹划也越来越重要,这不仅仅要求政府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更要求政府有充裕的社保基金来维护中国老年人群的社会福利。xx年, _办公厅下发了 _办公厅关于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的意见( _xx57号),肯定了当前政府部门与商业保险机构合作的模式,并且继续提出诸如信息共享、筹资规划、提高支付比例等要求,从而为大病保险工作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但这并不能解决大病保险工作中出现的所有问题。 社会保险具有公共产品的性质,即所谓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而纳入商业手段之后,社会保险的属性边界变得模糊起来。保险公司在考虑参保对象时无疑会衡量其中的风险,而理性的保险公司会倾向于选择发生可赔付事件较少的客户,对于可赔付事件发生机率大的客户则给予拒绝或给予较低的赔付标准,即所谓的“逆向选择”问题。而社会保险作为普惠型保险则没有赋予保险机构对客户的选择权,这就使保险机构的赔付风险更大,从而对其盈利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挑战。 国家推进大病保险的初衷是避免民众因病返贫、因病致贫等现象的发生,即最大限度地降低居民在灾难性医疗支出发生情况下所受到的负面冲击,而并不是为了盈利。因此,政府在商业保险机构参与大病保险的政策上有较为苛刻的限制。保险公司在承办大病保险业务时会面临一些问题,如部分地区会对其提出“赔付上不封顶”、“上缴数额较大的履约保证金”、“保留一定比例的保费直至保险期间结束”等要求;同时,政府也会要求商业保险机构遵循“保本微利”的原则安排资金筹划和保费额度,故很少有商业保险机构愿意与政府共担风险,这就导致了商业保险机构参与大病保险的热情不高,保险公司往往只能将其作为公益事业支出纳入公司的运营成本。 在养老保险市场中除了保险机构这一市场主体之外,政府其实也有所参与。xx年 _办公厅关于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的意见中表述:建立大病保险收支结余和政策性亏损的动态调整机制。根据这一表述,若商业保险机构因承办大病保险出现超过合同约定的结余时,需向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返还资金;若城乡居民因基本医疗保险政策调整等政策性原因给商业保险机构带来亏损时,则由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和商业保险机构分摊。这就要求把公共财政和保险机构绑在一起,共同作为市场风险共担的主体。 但事实却并非容易,有很多地区还是处于一种“包盈不包亏”的状态,更不要说那些本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就有亏损的地方了,而且大病保险又是一种极具风险的险种。由于对参保对象不加区分,导致每年的赔付事件数量都保持在较高水平,而保险机构也无能为力,只能在政府窗口指导之下被动地选择和接受。大病保险作为一种社会保险来说,也起到了代际分配的作用,因为中青年时期患大病的机率要远远低于老年时期,所以,就绝对赔付金额来说,老年人群所享受到的赔付金更多。但是,这样的代际分配如果纯粹靠基本医疗基金的缓冲可能还远远不够,尤其在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的情况下,大病保险的收入分配环节可能会因此变得很不稳定。 究其本质,从传统的市场失灵理论来看,大病保险具有公共性,仅仅靠商业机构来运行则会导致市场失灵。而政府与商业机构的合作不但会因为两者的目标定位不同而导致两者的合作无法形成互利共赢的结果,反而会产生冲突,降低了大病保险运行的效率。若政府在基于市场失灵的条件下与商业机构进行合作,会因为两者的运行机理和市场地位差异,同样也会产生政府失灵。市场失灵理论为我们分析大病保险制度问题提供了工具,但也不难发现,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市场主体的私人目标与政府部门公共目标的联系已越来越紧密、越来越难以分割,同时,政府执行自身职能的手段也越来越市场化和社会化,从而使传统的分析框架已经无法指导大病保险如何发展和完善。 基于上述问题,本文引入新市场财政学的研究工具,以此为基础对大病保险提供的逻辑与具体方式进行讨论。 马珺(xx)认为,我国进入21世纪后,主流财政学研究迅速融入英美主流财政学的范式当中,从而也继承了盎格鲁撒克逊学派本身的缺陷而逐渐脱离了财政学研究的本质。对于财政学研究的本质问题,李俊生(xx)提出盎格鲁撒克逊学派与大陆学派的看法并不相同。盎格鲁撒克逊学派以“市场失灵”为起点、以凯恩斯的新古典经济学理论为基础来研判政府财政管理的作用和目标,而大陆学派则认为政府是经济社会活动内在的一员。Musgrave(1939)和Samuelson(1954)都是依据“市场失灵”来构建政府职能和公共产品的理论框架。而大陆学派则坚持认为政治制度与原则是政府财政行为与活动的主要基础,并且政府和市场应当平等地参与经济活动。对于这一点,我国学者也有相同的洞见。陈共(xx)指出,我国近年来的学界研究成果中更侧重经济层面而忽视了从政治学角度出发的财政学研究;高培勇(xx)也指出,我国构建现代公共财政制度的定位需要由经济体制改革转化为国家治理体制改革;张晋武(xx)认为,未来的财政学建设应当要按照经济与政治相结合的原则,重新构建和完善财政学的逻辑框架,以回归到财政学的政治经济学传统。 上述对于盎格鲁撒克逊学派财政学研究的批评主要集中于财政学和政治决策机制的割裂问题上。第一点批评认为,财政学没有正确地反映民众集体的偏好,从而使得财政活动脱离实际;第二点批评则认为,财政学研究未能有效地刻画和描述现实,从而使得理论和实践发生割裂。在第一点上,以 _为首的经济学家以公共选择理论来分析政府决策,从而使得财政学的研究工具得以扩展(钟晓敏,1994)。但如果将宏观财政理论的诸多成果纳入到 _的框架之下,需要回答的问题就是,假定*人的信息完备程度会影响*者的*结果,这是否符合现实。刘晓路和郭庆旺(xx)指出,现代经济学构建的模型、推导结论的演绎方法倾向于产生某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性结论。这种方法看似客观,但在其基础模型构建中其实已经设定了某些关键的制度条件,因此,该模型在应用于制度条件不同的国家时往往会产生不能令人满意的结果。 从上述讨论中可以看出,从政治学角度出发的财政学研究主要是想回答“为何如此供给”的问题,而从经济学角度出发的财政学研究则想回答“为何如此需要”的问题。按照倪星(1999)得出的结论,政治性的财政学应当通过制度性的改进来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的目标,而通过朱军(xx)的梳理,经济性的财政学需要通过具体的政策手段来实现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而从研究对象来划分,政治财政学的目标在于解释具体的财政活动安排,甚至具体到一个交通站点、一条道路安排的原因,比如,如何选择教育支出占总支出的比例、如何安排城市中心大道上公交车的站点间隔;而经济财政学的目标在于解释财政活动的影响,从而反向推论安排财政活动的条件,比如,Barro(1990)、Golosov、Tsyvinski等(xx)都为在宏观经济学框架下的财税理论研究作出了突出贡献。因而本文认为,引入新市场财政学的研究框架与范式是能够统一政治财政学和经济财政学关系的方法之一。 新市场财政学的思想早见于李俊生(xx)关于盎格鲁撒克逊学派和大陆学派的思想述评,其在文章中提到我国当代的财政学研究应当以何振一教授提出的“社会共同需要论”以及 _的“公共选择理论”为理论基础。其后,李俊生和姚东旻(xx)撰文利用新市场财政学的理论框架分析互联网搜索的性质,从而提出新市场财政学的“市场平台观”以及“公共价值最大化”的理论目标。因此,我们可以将新市场财政学迄今为止的逻辑范式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研究工具:社会共同需要论、公共选择理论以及“市场平台观”理论;二是基本假设:公共价值最大化;三是研究方法:契约理论方法、公共选择理论框架以及基于“平台观”下的分析框架等;四是目标问题:政府的市场参与活动和政府职能如何激励相容。 通过上述概括可以看出,对于公共选择理论单方面考虑政府机制而未考虑财政活动条件的批评,新市场财政学引入了“政府与市场属于同一个平台”的观念,从而通过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的动态博弈来解释财政活动的影响与条件约束,使得公共选择理论能够更好地解释宏观财政理论提出的问题;另外,通过对公共选择理论的批判继承,新市场财政学也同样发挥了其理论优势,即能够解释财政活动的机制性原因问题,从而将两者有机地统一在一起。同时,通过对社会共同需要论的修正可以对安体富和任强(xx)提出的基本公共服务的界定问题以及冯俏彬和贾康(xx)提出的权益*型公共产品的界定问题等进行解释,从而完善自身逻辑的思维范式。在上述讨论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给出了新市场财政学研究工具的基本界定和运用条件(详见表1)。 本文将新市场财政学研究方法的基本界定与运用条件概括为三个方面:从基本逻辑上看,张晋武和齐守印(xx)认为公共产品是通过共识和非对称性合作提供的,而本文认为社会共同需要论和公共选择理论的基本逻辑则较好地解释了这个问题。社会共同需要论需要从社会成员的偏好共同性,即政治*来考虑问题:由于成员的偏好方案相互“重叠”而产生不同程度的“共同区域”,从而使公共部门会优先选择“重叠”最多或按照政治*要求的财政活动执行;而公共选择理论使用中位*人原则来安排财政活动,从而解释非“一致同意”条件下的财政活动安排,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制度供给来改变中位*人的位置,从而获得社会福利结构的改进,如尹恒(xx)通过政治均衡的框架,以中位*人的偏好税率变化来探究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的影响。从回答的问题上看,社会共同需要论旨在回答某些公共产品应不应该提供,或财政活动如何规范安排,但其无法详细说明财政行为和财政目标,因而李俊生(xx)提出,应该深化研究测量社会共同需要的多维度方法;而公共选择理论则有效地弥补了社会共同需要论在这一点上的不足,比如,公共选择理论可以通过连续性方案*来完成最优公共产品提供的确定流程(张琦,xx)。从作用对象与目标来看,社会共同需要论主要反馈于社会整体,换句话说,是社会福利函数最大化的平衡路径;而公共选择理论则重点考察最大化条件下的社会福利与公共价值分配的格局,即社会成员个人福利占社会福利的比重或成员间福利的相对比较,而形成最大化条件下的何种格局则由政治决策机制以及政治力量对比来决定。 大病保险本身是商业医疗保险衍生的险种,旨在帮助居民一旦发生灾难性医疗支出时可获得资金补偿,以维持家庭和个人生活。近年来政府部门开始推行大病保险制度,从而赋予了其公共性和社会性。从旧市场财政学的角度看,对于大病保险出现的问题其无法得到有效解释,故本文运用新市场财政学的研究工具来重新考察社会大病保险出现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大病保险作为社会保险的险种之一,本身最大的特殊性在于风险无法控制。从社会共同需要论的角度考虑,大病保险的社会化属于全体民众的共同诉求,而且大病保险极高的风险上限使得只有极少部分社会成员能够免除大病发生带来的影响,所以,政府对此介入是必要的。在风险分担方面,政府应当承担更多的风险损失,比如,应当设计由治愈费用提高转为由政府负担比例提高的累进机制,从而减轻商业机构的负担。而具体分担比例应当由公共选择机制来确定,并通过订立相应的合约来获取法律保障。同样,利润分享也需要建立合适的分配机制以满足激励相容原则,从而使得政府与商业机构能够在同一市场平台上进行活动。 商业机构作为盈利企业而言会主动选择“具有较大获利可能”的客户,即所谓逆向选择。逆向选择是“市场失灵”的重要特征,但旧市场财政学并没有较好的解决办法。从新市场财政学的维度看,国家出台大病保险政策的根本原因是防止民众因病返贫、因病致贫等情况的出现,即保证公共价值的合理取向。李俊生(xx)提出,公共价值的“增值”应取决于民众需求的满足程度,故而政府需要保证大病保险的普及和普惠,从而保障民众利益。从公共选择理论考虑,中位*人的备选方案中可能也对某些*人产生了“排他”,故而政府作为市场参与中的一员应当通过政策手段来调整中位*人的位置或对少部分*人进行“补偿”。一方面,在居民已购买商业大病保险的基础上不应当继续强制其购买政府大病保险,从而减轻居民保险资金的负担;另一方面,政府应当对商业机构承接的高风险保单进行补贴,并由政府医院对患者情况进行核查。 作为市场平台的参与者,商业机构与政府的政策目标中可能存在冲突,而要想改变整个博弈框架则需要政府持续的财政活动。以中国人寿为例,其xx年的大病保险业务直接亏损2.47亿元,商业机构无法盈利只能“被迫”退出该市场,而政府如果缺乏有效的保障机制或预防机制则会对社会秩序造成很大影响。威廉姆森(1985)指出,如果一方对于具有资产专用性的资产进行投资,可能会使得另一方具有以退出市场或停止交易而“敲竹杠”的权利,进而影响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