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让心动完善理想的美梦,用行动追求现实的成功,中国古代赋税制度,(期中考试28题)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请回答:(1)古代赋税制度中,体现税种由繁多趋向简化的赋税制度及表现有哪些?(12分),答案一:均田制、两税法、一条鞭法、更名田(?分),答案二:两税法、一条鞭法、征收地丁银(?分),答案三:两税法:取消人头税,以资产的多少交纳户税,一年分春夏两次征收。一条编(鞭)法:将徭役、杂役、赋税并为一条,把以前按人丁、田亩的多寡来折成银两。摊丁入亩:把人头税分摊在田亩上,征收统一的地丁银。(?分),请你来评分,一条鞭法:把原来的田赋、徭役和杂税合并起来,折成银两,分摊在田亩上,按田亩多少收税。,知识整合、回归课本,(一)春秋:转型时期,根据土地多少和田质好坏征收赋税,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促使耕地由国有转向私有。,无论公田、私田皆按亩收税,齐国“相地而衰征”,鲁国“初税亩”,春秋,春秋,知识整合、回归课本,巩固训练题,2005年天津文科综合,A,春秋时期,鲁国实行税亩制的目的是()A、增加国家赋税收入B、确立贵族土地私有制C、增加地主租税收入D、确立国家土地所有制,(二)秦汉:封建赋税制度的正式形成,百姓申报土地,载于户籍,国家依户籍征发赋税与徭役,成为封建国家统治人民的根本制度,编户依据资产多少承担国家的赋税和徭役、兵役,我国封建社会完整的赋税徭役制度正式形成,编户制度,西汉,下列有关西汉编户制度叙述正确的是()A、编户齐民编入政府户籍,无独立的身份,人身依附关系十分严密。B、编入政府户籍的人要承担沉重的田租。C、编户制度使国家财政收入增加,其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D、在文景之治的盛世,老百姓也要承担沉重负担,说明西汉的强盛是虚伪的繁荣。,巩固训练题,C,(三)北魏隋唐:封建赋税制度的发展和转折,受田农民须缴纳租、调,还必须服徭役和兵役,推动了鲜卑族的封建化和北方经济恢复,受田农民除缴纳租调外,可以纳绢或布代役,农民的生产时间有保证;政府的赋税收入有了保障;府兵制得到巩固。,每户按资产交纳户税,按田亩交纳地税,取消租庸调和杂税、杂役;分夏秋两季收税,税制统一;改变了征税标准;扩大了税源。,租调制,隋唐(前期),租庸调制,唐中后期,两税法,巩固训练题,与唐前期实行的租庸调制相比,唐中期实行的两税法的主要特点是()A.保证了农民生产时间B.改变了征税标准C.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D.减轻了农民赋役负担,B,唐中期实行的两税法体现了倡导者怎样的理财思想()A、轻徭薄赋B、不夺农时C、平均负担D、开源节流,C,(四)北宋明清:封建赋税制度的深化改革,赋役合并;赋役征银;纳银代役。,雍正时,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农民人身依附关系有所松弛;有利于农业商品化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增长。,废除了人头税,农民的人身控制进一步松弛,隐蔽人口的现象逐渐减少;对我国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限制了官僚、地主特权;保证了农民劳动时间;增加了国家田赋收入。,纳钱代役;按亩纳税。,募役法和方田均税法,明朝后期,一条鞭法,清朝前期,摊丁入亩,(2005年上海高考)中国历代都有丁税(每个成年男子必须缴纳人身税)。清代丁税征收出现了变化,参照右表,判断以下表述正确的是()A顺治朝随着人丁增加,丁税总额相应增长B康熙朝减轻农民负担,朝廷免除了人身税C雍正朝人口增长缓慢,丁税也在缓缓上升D乾隆朝丁税迅速增长,成为朝廷主要财源,A,巩固训练题,(创新题)明朝后期一条鞭法和清朝摊丁入亩制度的相同之处不包括()A.以货币形式征收租税B.废除了长期存在的人头税C.减轻了对农民的控制D.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B,?,赋税制度的演变与社会的变迁有何关系?,初税亩,奴隶社会的瓦解和封建社会的形成,两税法,封建社会的完善和成熟,一条鞭法,封建社会由盛而衰,(2006年杭州市二模第39题)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也是农业基础十分薄弱的国家。农村经济的发展不但维系着13亿人口“吃饭”这一头等大事,还承担着全国近9亿农民的生活、就业等一系列关系到“国家兴衰”的历史重任。(3)自古及今,赋税制度与农村的经济发展和农民的生活水平息息相关,它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地变化。概述我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趋势及历史意义。,(答案)演变趋势:租庸调制(隋唐),以庸代役,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两税法,统一税制,一年征收两次,放松了对农民的人身束缚,扩大了税源,增加了财政收入;一条鞭法,纳银代役,农民对封建国家的依附松弛,赋役征银,有利于农业商品化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增长;摊丁入亩,废除人头税,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更加放松,促进了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历史意义: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有利于调动农民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新农村建设。,请你来点评,(一)中国古代赋税制度演变的主要趋势,征收标准:,以人丁为主,地租形态:,实物地租,征收时间:,代役:,必须服徭役和兵役,税种:,繁多,商品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商品征收重税。,规律总结,以资产为主,(以两税法为标志),货币地租,(以一条鞭法为标志),不定时,基本定时,(以两税法为标志),可以代役,(以“庸”为标志),简化,(以一条鞭法为标志),赋税制度的演变说明:,(1)随着历史的进步,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松弛;,(2)用银两收税则是封建社会后期商品经济活跃及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相应反映。,(二)中国古代赋税制度变化的原因,生产力发展(包括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维护统治,解决财政危机和缓和社会危机必须调整生产关系。,农民的反抗斗争,统治者吸取历史教训。(史实:秦朝和隋朝沉重的赋税和徭役导致社会矛盾激化,使王朝灭亡;西汉和唐朝采取轻徭役薄赋政策则出现了“盛世”。),(三)合理赋税制度调整对历史发展影响,推动了生产力发展,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发展顺应了历史潮流。,有利于农民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弛。,增加了财政收入,缓和了社会危机,巩固了统治。,适应且促进了土地占有关系的变化。,黄宗羲指出,封建赋税制度有三害:“田土无等第之害,所税非所出之害,积重难返之害”。清华大学秦晖教授将其概括为“黄宗羲定律”。(历史上通过税费改革,将农民的负担降低一段时间后又会反弹,涨到一个比改革前更高的水平,走向原先改革目的的反面,这就是“黄宗羲定律”。),延伸拓展,播放,阅读下列材料:表一:农业和工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表二:农业税在国民财政税收中所占的比重,表一:反映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下降,而工业地位上升。,说明我国经济已从以农为本发展到逐渐减少对农业的依赖,正朝着现代化工业国家的行列迈进。,表二:反映了农业税在国家财政中的比重非常少。,说明取消农业税对财政减收的影响不大,为取消农业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请问:上表分别反映了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在农村的税费改革中,我们为什么能走出“黄宗羲定律”的怪圈?,A、农村税费改革是在中共领导下进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能源控股集团所属辽能股份招聘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有一套)
- 2025湖南株洲市行政审批服务局招聘中级雇员2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一套
- 2025年东营市东营区高层次及急需紧缺招聘教师(40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参考答案详解
- 2025贵州六枝特区科学技术协会招聘公益性岗位人员1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新)
- 2025广西钦州市浦北县县直中学(职校)教师专场招聘55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完整答案详解
- 2025年汉中市中心医院第二批备案制工作人员招聘(19人)模拟试卷附答案详解(完整版)
- 2025年西藏民族大学人才招聘(33人)模拟试卷附答案详解(完整版)
- 2025江苏南通海润城市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下属子公司招聘管理人员1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1套参考答案详解
- 2025广西崇左凭祥市国防动员办公室公开招聘工作人员1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1套
- 2025内蒙古巴彦淖尔市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招聘48人(第一批)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名校卷)
- 2025年广东省社区《网格员》真题汇编及答案
- 税务师涉税服务相关法律考试练习题及答案2025年
- 2025年浙江高考数学试题及答案详解
- 国旗国歌国徽的课件
- 中小学学生心理健康测评工具汇编
- 2025中新社(北京)国际传播集团有限公司新疆分公司招聘6人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至2030中国海带胶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航空发动机整体叶盘零件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孕产妇全程保健指南
- 航空理论教学课件
- 县级医院医保管理办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