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第44讲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直线的方程第45讲两直线的位置关系与点到直线的距离第46讲圆的方程第47讲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第48讲椭圆第49讲双曲线第50讲抛物线第51讲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第52讲曲线与方程,第八单元解析几何,人教A版,第八单元解析几何,第八单元知识框架,第八单元考纲要求,1直线与方程(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结合具体图形,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2)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掌握过两点的直线斜率的计算公式(3)能根据两条直线的斜率判定这两条直线平行或垂直(4)掌握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掌握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点斜式、两点式及一般式),了解斜截式与一次函数的关系(5)能用解方程组的方法求两条相交直线的交点坐标(6)掌握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会求两平行线间的距离,第八单元考纲要求,2圆与方程(1)掌握确定圆的几何要素,掌握圆的标准方程与一般方程(2)能根据给定直线、圆的方程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能根据给定两个圆的方程判断两圆的位置关系(3)能用直线和圆的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4)初步了解用代数方法处理几何问题的思想3圆锥曲线(1)了解圆锥曲线的实际背景,了解圆锥曲线在刻画现实世界和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第八单元考纲要求,(2)掌握椭圆、抛物线的定义、几何图形、标准方程及简单性质(3)了解双曲线的定义、几何图形和标准方程,知道它的简单几何性质(4)了解圆锥曲线的简单应用(5)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4曲线与方程了解方程的曲线与曲线的方程的对应关系,第八单元命题趋势,1从近几年新课标省份对本单元内容的考查情况来看,本单元的命题有以下特点:考查以中低档题为主,形式上多为一大一小,小题主要考查直线、圆、圆锥曲线的定义及基本性质,如两直线的平行与垂直,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椭圆或双曲线的离心率等;大题主要考查直线与圆、直线与圆锥曲线的综合问题,往往运算量较大、思维较复杂2预测2012年对本单元内容的考查,会沿袭往年的考查方式,用小题考查直线、圆、圆锥曲线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性质;在大题中,以直线与圆、直线与圆锥曲线的关系为切入点,综合函数、不等式等知识以及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思想进行考查,1编写意图本单元是高考的必考内容,在研究了近三年新课标省份对本单元内容考查的基础上,在编写中注意到如下的几个问题:(1)控制难度,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讲解和训练;(2)突出重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椭圆、抛物线的定义和几何性质是考查的重点,对这部分内容的例题和训练题进行了精心的编排和设计;(3)加强综合训练,本单元思维量较大,运算较复杂,方法灵活多样,是多数学生感觉较为难学的部分,因此,在例,第八单元使用建议,题和训练题中,设计了一定量的综合题以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和综合解题能力2教学指导复习过程中建议重点关注以下几个问题:(1)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能熟练解决直线的位置关系问题,熟练掌握圆的方程,能用代数和几何两种方法解决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问题,熟记椭圆和抛物线的定义与几何性质,这是客观题得分的重要保证(2)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转化与化归思想、函数与方程思想以及解析法、待定系数法等在各种题型中均有体现要牢牢抓住圆的几何特征,圆锥曲线的定义,利用直线与圆、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寻求合理的等量关系,尽量使运算过程简化,第八单元使用建议,(3)复习过程中以中、低档题目的训练为主,适当训练一些综合题,以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和综合解题能力,不要选用运算过于复杂的题目,主要训练运算推理能力和画图用图能力3课时安排本单元共9讲,预计除51讲为2课时外,其余每讲建议1课时完成,滚动基础训练卷和单元能力训练卷各占1课时,共需12课时,第八单元使用建议,第44讲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直线的方程,第44讲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直线的方程,1当直线l与x轴相交时,我们取x轴作为基准,x轴正向与直线l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角叫做直线l的_当直线l与x轴平行或重合时,我们规定它的倾斜角为_因此,直线的倾斜角的取值范围为_2我们把一条直线的倾斜角的_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斜率常用小写字母k表示,即k_.倾斜角是_的直线没有斜率,倾斜角不是90的直线都有斜率倾斜角不同,直线的斜率也不同,因此,我们可以用_表示直线的倾斜程度,第44讲知识梳理,倾斜角,0,0180,正切值,tan,90,斜率,3经过两点P1(x1,y1),P2(x2,y2)(x1x2)的直线的斜率公式k_.4直线方程的三种形式(1)点斜式:yy1k(xx1)表示经过点_且斜率为_的直线特例:ykxb表示过点_且斜率为_的直线其中b表示直线在y轴上的_该方程叫直线方程的_,第44讲知识梳理,(x1,y1),k,(0,b),k,截距,斜截式方程,第44讲知识梳理,(x1,y1),(x2,y2),探究点1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第44讲要点探究,例1经过两点A(2,1)和B(a,a1)的直线l的倾斜角(0,45,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Aa2B02,例1思路利用斜率公式k,用a表示k,再由倾斜角的范围得00)设M(x,y)为这个圆上任意一点,那么点M满足的条件是PM|MA|r,由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写出点M的坐标适合的条件为_,化简可得圆的标准方程:_.特别地,当圆心在坐标原点时,圆的标准方程为_,第46讲知识梳理,(xa)2(yb)2r2,x2y2r2,2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点与圆的位置关系有三种:即点在_,点在_,点在_(1)若点M1(x1,y1)在圆C上,则点M1到圆心C(a,b)的距离等于半径,所以有_;(2)若点M1(x1,y1)在圆C上,则点M1到圆心C(a,b)的距离大于半径,所以有_;(3)若点M1(x1,y1)在圆C上,则点M1到圆心C(a,b)的距离小于半径,所以有_判断点与圆的位置关系,就是判断点与圆心的距离d和半径r的大小关系,第46讲知识梳理,圆上,圆内,圆外,(x1a)2(y1b)2r2,(x1a)2(y1b)2r2,(x1a)2(y1b)20),两组实数解(=0),两组实数解(Rr,一组实数解(0),两组实数解(0),dRr,无实数解(b0),焦点F1(c,0),F2(c,0)(2)焦点在y轴上的椭圆的标准方程:_(ab0),焦点F1(0,c),F2(0,c)其中a,b,c几何意义:a表示长轴长的一半,b表示短轴长的一半,c表示焦距长的一半并且有a2b2c2.,焦点,焦距,第48讲知识梳理,|x|a,|y|b,A1(a,0),A2(a,0),B1(0,-b),B2(0,b),探究点1椭圆定义的应用,第48讲要点探究,例1如图482所示,已知两圆A:(x1)2y21,B:(x1)2y225,动圆M与圆A外切,与圆B内切,求动圆M的圆心M的轨迹方程,第48讲要点探究,第48讲要点探究,第48讲要点探究,变式题,第48讲要点探究,思路由于距离与椭圆的焦点有关,可以考虑用椭圆定义求解,第48讲要点探究,探究点2椭圆的标准方程,例2(1)已知椭圆以坐标轴为对称轴,且长轴长是短轴长的3倍,并且过点P(3,0),求椭圆的方程;(2)已知椭圆的中心在原点,以坐标轴为对称轴,且经过两点,求椭圆的方程,第48讲要点探究,第48讲要点探究,第48讲要点探究,第48讲要点探究,探究点3椭圆的几何性质,第48讲要点探究,思路正确理解和掌握椭圆的几何性质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先把上述性质转化为a,b,c三个量之间的关系,然后从中找出一组与其它四组矛盾的关系式即可,第48讲要点探究,变式题,第48讲要点探究,思路面积最大时,三角形在椭圆上的点为短轴的端点,由此利用不等式求出a,再利用不等式中等号成立的条件即可求出b.,第48讲要点探究,探究点4椭圆的综合应用,第48讲要点探究,第48讲要点探究,第48讲要点探究,第48讲规律总结,第48讲规律总结,第49讲双曲线,第49讲双曲线,第49讲知识梳理,双曲线,1双曲线的定义平面内与两个定点F1,F2的距离的差的绝对值等于常数(小于)的点的轨迹叫做_这两个定点F1,F2叫做双曲线的_,两焦点间的距离叫做双曲线的_双曲线的定义用符号语言表示:_.2双曲线的标准方程(1)焦点在x轴上的双曲线的标准方程:_(a0,b0),焦点F1(c,0),F2(c,0)(2)焦点在y轴上的双曲线的标准方程:_(a0,b0),焦点F1(0,c),F2(0,c)其中a,b,c几何意义:a表示实轴长的一半,b表示虚轴长的一半,c表示焦距长的一半并且有c2a2b2.,焦点,焦距,第49讲知识梳理,A1(a,0),A2(a,0),小,扁,开阔,探究点1双曲线的定义,第49讲要点探究,例1某中心接到其正东、正西、正北方向三个观测点的报告:正西、正北两个观测点同时听到一声巨响,正东观测点所听到的时间比其他两个观测点晚4s已知各观测点到该中心的距离都是1020m,试确定该巨响发生的位置(假定当时声音传播的速度为340m/s,相关各点均在同一平面上),第49讲要点探究,第49讲要点探究,第49讲要点探究,第49讲要点探究,变式题,第49讲要点探究,思路利用渐近线方程求出a,再根据双曲线定义求解,探究点2双曲线的标准方程,第49讲要点探究,例2根据下列条件,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1)两焦点分别为F1(10,0),F2(10,0),点P(8,0)在双曲线上;(2)已知双曲线过A(6,7),B(3,2)两点,焦点在y轴上,第49讲要点探究,第49讲要点探究,第49讲要点探究,第49讲要点探究,变式题,第49讲要点探究,第49讲要点探究,变式题,第49讲要点探究,探究点3双曲线的几何性质,第49讲要点探究,第49讲要点探究,第49讲要点探究,变式题,第49讲要点探究,探究点4双曲线的综合应用,第49讲要点探究,第49讲要点探究,第49讲要点探究,第49讲规律总结,第49讲规律总结,第50讲抛物线,第50讲抛物线,第50讲知识梳理,1定义:平面内与一个定点F和一条定直线l的距离_的点的轨迹叫做抛物线,其中定点F叫做抛物线的焦点,定直线l叫做抛物线的准线(定点F不在直线上)2抛物线标准方程的四种形式y22px,y22px,x22py,x22py,(p0)分别表示焦点在x轴上,开口向右、开口向左,和焦点在y轴上,开口向上、开口向下的抛物线3抛物线方程中p的几何意义是_,相等,焦点到准线的距离,第50讲知识梳理,4.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和几何性质:,x0,yR,x0,yR,x轴,(0,0),1,第50讲知识梳理,y0,xR,y0,xR,y轴,(0,0),1,探究点1抛物线的定义,第50讲要点探究,例12010辽宁卷设抛物线y28x的焦点为F,准线为l,P为抛物线上一点,PAl,A为垂足如果直线AF的斜率为-,那么|PF|()A4B8C8D16,例1思路如图,可以推得AFB60,再利用抛物线定义得出PAF为等边三角形,即可求出|PF|的长,第50讲要点探究,B解析如图,设准线l与x轴交于点B,连接AF、PF,则|BF|p4.直线AF的斜率为,AFB60.在RtABF中,|AF|8,又根据抛物线的定义,得|PA|PF|,PABF,PAF60,PAF为等边三角形,故|PF|AF|8,选B.,点评抛物线的定义是解决抛物线问题的基础,它能将两种距离(抛物线上的点与焦点的距离、抛物线上的点与准线的距离)进行等量转化,本题利用了这一关系就轻易得出所求长度如果问题中涉及了抛物线的焦点和准线,又能与距离联系起来,那么用抛物线定义就能解决问题,第50讲要点探究,已知抛物线y22px(p0)的焦点为F,点P1(x1,y1),P2(x2,y2),P3(x3,y3)在抛物线上,且2x2x1x3,则有()A|FP1|FP2|FP3|B|FP1|2|FP2|2|FP3|2C2|FP2|FP1|FP3|D|FP2|2|FP1|FP3|,变式题,第50讲要点探究,思路根据抛物线定义,将坐标等式转化为距离关系,即可得解,变式题,第50讲要点探究,探究点2抛物线的标准方程,例2求适合下列条件的抛物线的标准方程(1)求过点A(3,2)的抛物线的标准方程;(2)抛物线的顶点在原点,开口向左过抛物线焦点的直线m和准线l以及x轴构成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为8.,例2思路(1)根据不同开口方向,设不同的方程形式;(2)方程可设为y22px(p0),再根据面积求参数p的值解答(1)因为A(3,2)在第一象限,所以抛物线的开口向右或向上当开口向右时,设抛物线方程为y22px(p0),则有46p,p,抛物线方程为y2x.,第50讲要点探究,当开口向上时,设抛物线方程为x22py(p0),则有94p,p,抛物线方程为x2y.(2)依题意设抛物线方程为y22px(p0),焦点为F.过抛物线焦点的直线m和准线l以及x轴构成的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直线m的斜率为1.设直线m与准线l交于点A,准线l与x轴交于点P,如图,可得各点的坐标为,第50讲要点探究,抛物线方程为y28x.,点评求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只需确定一个待定参数具体求解时,要确定参数p的值和开口方向两个条件,必要时要进行讨论,第50讲要点探究,已知以坐标原点为顶点的抛物线C,焦点在x轴上,直线xy0与抛物线C交于A、B两点若P(2,2)为AB的中点,则抛物线C的方程为_,变式题,y24x解析由题意知抛物线的顶点为坐标原点,焦点在x轴上,所以可设抛物线的方程为y2ax(a0),变式题,第50讲要点探究,探究点3抛物线的几何性质,例3解答AFB90,FABFBA90.又PAAB,QBAB,PAF90FAB,QBF90FBA,PAFQBF90.,例3如图501,过抛物线x24y的焦点F作两互相垂直的直线分别交准线于A、B两点,过A、B分别作准线的垂线交抛物线于P、Q两点,求证:P、F、Q三点共线,第50讲要点探究,P、Q在抛物线上,|PA|PF|,|QB|QF|,PAF、QBF是等腰三角形,PFAQFBPAFQBF90,PFAQFBAFB180,P、F、Q三点共线,第50讲要点探究,已知抛物线y24ax(a0)的焦点为F,以B(4a,0)为圆心,|BF|为半径,在x轴上方画半圆,设抛物线与半圆交于不同的两点M、N,P为线段MN的中点(1)求|FM|FN|的值;(2)是否存在这样的a,使|FM|、|FP|、|FN|成等差数列,若存在,求出a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变式题,解答(1)设M、N、P在抛物线的准线上的射影分别为M、N、P,则由抛物线定义得|FM|FN|MM|NN|xMxN2a.又圆的方程为(xa4)2y216,,变式题,第50讲要点探究,将y24ax代入圆的方程得x22(4a)xa28a0,xMxN2(4a),|FM|FN|8.(2)假设存在这样的a,使得2|FP|FM|FN|,|FM|FN|MM|NN|2|PP|,|FP|PP|,由定义知点P必在抛物线上,这与点P是弦MN的中点矛盾,所以这样的a不存在,第50讲要点探究,探究点4抛物线的综合应用,例4一水渠的横截面积如图502所示,它的横截面边界AOB是抛物线的一段,已知渠宽AB为2m,渠深OC为1.5m,水面EF距AB为0.5m.(1)求水面EF的宽度;(2)如果把此水渠改造为横截面是等腰梯形,要求渠深不变,不准往回填土,只准挖土,试求截面梯形的下底边长为多大时,才能使所挖的土最少?,第50讲要点探究,例4解答(1)建立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则A(1,1.5),B(1,1.5),C(0,1.5),第50讲要点探究,第50讲规律总结,1抓住抛物线的定义与几何性质,结合问题熟练运用坐标法、待定系数法、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等数学思想和方法,分析清楚题中所给几何图形的性质,选择适当方法简捷求解2明确p的几何意义:焦点F到准线的距离,抛物线y22px上的点常设为.3有关抛物线的焦半径、焦点弦问题,常转化为点到准线的距离有关直线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问题,常用方程组思想、消元法,结合根与系数的关系求解,第50讲规律总结,4抛物线方程的四种标准形式,可以合并为两个:y2mx,x2my(m0)5抛物线的几何特征很独特,如图503,抛物线y22px,准线为CD,AB为过焦点F的弦,M、N为线段AB、CD的中点,则有如下几个结论:(1)ANBN;(2)DFCF;(3)NFBF;,第51讲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第51讲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第51讲知识梳理,1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1)一般地,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有_交点(特殊情况除外);相切时有_交点(2)判断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时,通常将直线方程与圆锥曲线方程联立,消去y(或x),转化为关于x(或y)的方程ax2bxc0的形式若a0,则直线与圆锥曲线有一个交点,此时,若圆锥曲线为抛物线,则直线与抛物线的_平行;若圆锥曲线为双曲线,则直线与双曲线的_平行若a0,当判别式_时,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两个,一个,对称轴,渐近线,第51讲知识梳理,当判别式_时,直线与圆锥曲线相切;当判别式_时,直线与圆锥曲线相离(3)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的讨论,还可以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解决2圆锥曲线的弦长设斜率为k的直线l与圆锥曲线C的两个交点为A(x1,y1),B(x2,y2),则|AB|_或|AB|_;斜率不存在时,|AB|_.,|y1y2|,第51讲知识梳理,若圆锥曲线C是抛物线y22px(p0),则|AB|_,若直线l过抛物线的焦点且垂直于抛物线的对称轴,则|AB|称为通径,其长度为_,抛物线的焦点弦中,通径最短3中点弦问题,第51讲知识梳理,(2)解决中点弦问题常使用韦达定理与中点公式,也可以使用点差法:即若弦AB的中点坐标为(x0,y0),先设两个交点A(x1,y1),B(x2,y2),分别代入圆锥曲线的方程,得f(x1,y1)0,f(x2,y2)0,两式相减、分解因式,再将x1x22x0,y1y22y0代入其中,即可求出直线的斜率用点差法求直线的斜率或直线的方程后要注意检验是否合乎题意4与圆锥曲线有关的最值和范围的讨论常用方法(1)结合圆锥曲线的定义利用图形中几何量之间的大小关系;(2)不等式(组)求解法,根据题意结合图形(如点在曲线内等)列出所讨论的参数适合的不等式(组),通过解不等式组得出参数的变化范围;,第51讲知识梳理,(3)函数值域求解法,把所讨论的参数作为一个函数,一个适当的参数作为自变量来表示这个函数,通过讨论函数的值域来求参数的变化范围;(4)构造一个二次函数,利用判别式求解;(5)利用不等式,若能将问题转化为“和为定值”或“积为定值”,则可以用基本不等式求解5过定点问题若曲线:f(x,y)0与曲线:g(x,y)0有公共点M,则曲线系f(x,y)g(x,y)0(R,R)恒过定点M.,第51讲要点探究,探究点1直线与圆锥曲线相切问题,例12010丹东模拟抛物线C:x22py(p0)上一点P(m,4)到其焦点的距离为5.(1)求p与m的值;(2)若直线l:ykx1与抛物线C相交于A、B两点,l1、l2分别是该抛物线在A、B两点处的切线,M、N分别是l1、l2与该抛物线的准线交点,求证:,第51讲要点探究,例1(1)由抛物线的定义求解;(2)设A(x1,y1),B(x2,y2),由导数求出在A、B两点处的切线的斜率,写出切线方程,令y0,可得点M、N的坐标,再结合韦达定理,可以将用k表示出来,第51讲要点探究,第51讲要点探究,第51讲要点探究,点评直线与圆锥曲线相切的问题,常见的有以下两种:(1)已知某直线与圆锥曲线相切,将直线方程代入圆锥曲线方程,利用判别式等于零求出相关参数;(2)求过某点的圆锥曲线的方程,设出切线方程,将问题转化为(1)的问题解决;若是过抛物线yax2上的点的切线,则可以用抛物线在该点的导数表示切线的斜率.,第51讲要点探究,探究点2圆锥曲线的弦长问题,例2斜率为2的直线l经过抛物线y28x的焦点F,且与抛物线相交于A、B两点,求线段AB的长,例2思路方法一:直接求两交点坐标,用两点间距离公式计算弦长;方法二:设而不求,运用弦长公式和韦达定理计算弦长;方法三:设而不求,数形结合,活用定义,运用韦达定理,计算弦长解答抛物线y28x的焦点坐标为F(2,0)方法一:设l方程为y2(x2),即y2x4,代入抛物线方程,得(2x4)28x,,第51讲要点探究,第51讲要点探究,点评方法一和方法二是解决直线被圆锥曲线截得的弦长的一般方法若能具体求出交点坐标,则用方法一计算弦长;若是交点坐标不易求出,或问题中含有参数,则用方法二,方法三利用抛物线的定义求解,若弦不经过焦点,则不能使用此法如下面的变式题,就是用方法二求解的:,第51讲要点探究,若斜率为2的动直线l与抛物线x24y相交于不同的两点A、B,O为坐标原点,变式题,解答(1)设l的方程为y2xb,l与x24y的交点坐标分别为A(x1,y1)、B(x2,y2),点P(x0,y0),变式题,第51讲要点探究,第51讲要点探究,第51讲要点探究,探究点3与圆锥曲线有关的最值问题,例32010唐山模拟已知A、B是抛物线y24x上的两点,O是抛物线的顶点,OAOB.(1)求证:直线AB过定点M(4,0);(2)设弦AB的中点为P,求点P到直线xy0的距离的最小值,例3解答(1)证明:设直线AB方程为xmyb,A(x1,y1),B(x2,y2)将直线AB方程代入抛物线方程y24x,得y24my4b0,则y1y24m,y1y24b,,第51讲要点探究,第51讲要点探究,第51讲要点探究,变式题,变式题,第51讲要点探究,第51讲要点探究,第51讲要点探究,第51讲要点探究,探究点4直线与圆锥曲线关系的综合问题,第51讲要点探究,例4解答(1)由题意知F(2,0),B(3,0),设P(x,y),则PF2(x2)2y2,PB2(x3)2y2,由PF2PB24,得(x2)2y2(x3)2y24,,第51讲要点探究,第51讲要点探究,第51讲要点探究,第51讲要点探究,第51讲要点探究,第51讲要点探究,第51讲要点探究,第51讲规律总结,1直线与圆锥曲线的公共点的个数与它们的方程组成的方程组的解是一一对应的因此可以通过研究方程组的解来判断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但得到的方程中要注意对二次项的系数是否为零进行讨论,只有二次方程才可以用判别式来判断解的个数,对于二次项系数为零的情况要结合图形来分析判断,第51讲规律总结,第51讲规律总结,第51讲规律总结,(3)面积型:面积型的最值,即是求两个量的乘积的最值,可以考虑能否使用不等式求解,或者转化为某个参数的函数关系,用函数方法求最值6定点和定值问题的求解:定点问题一般是与圆锥曲线有关的直线过定点的问题,定值问题一般是圆锥曲线中的一些内在规律,是与某些参数无关的常量(1)客观题中的定点和定值问题,可以考虑使用特殊值法(特殊点、特殊图形、特殊函数、特殊位置、特殊角等)求解,即将问题的条件特殊化,以达到简化求解过程的目的;(2)对于解答题,将要证明过定点的直线方程表示为某参数的直线系方程的形式,再由直线系方程求出定点,将要求解的定值表示为某参数的函数关系,再化简这个函数式,得到定值,第52讲曲线与方程,第52讲曲线与方程,第52讲知识梳理,1一般地,在直角坐标系中,如果某曲线C(看作适合某种条件的点的集合或适合某种条件的点的轨迹)上的点与一个二元方程f(x,y)0的实数解建立了如下的关系:(1)曲线上点的坐标都是这个方程的解;(2)以这个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是曲线上的点那么,这个方程叫做曲线的方程;这条曲线叫做方程的曲线2求曲线的方程,一般有下面几个步骤:(1)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用有序实数对(x,y)表示曲线上任意一点M的坐标;,第52讲知识梳理,(2)写出适合条件P的点M的集合:PM|P(M);(3)用坐标表示条件P(M),列出方程f(x,y)0;(4)化方程f(x,y)0为最简单形式;(5)说明以化简后的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在曲线上一般地,化简前后方程的解集是相同的,步骤(5)可以省略不写,如有特殊情况,可以适当说明3几种常见求轨迹方程的方法(1)直接法由题设所给(或通过分析图形的几何性质而得出)的动点所满足的几何条件列出等式,再用坐标等式,化简得曲线的方程,这种方法叫直接法,第52讲知识梳理,(2)定义法利用所学过的圆的定义、椭圆的定义、双曲线的定义、抛物线的定义直接写出所求的动点的轨迹方程,这种方法叫做定义法这种方法要求题设中有定点与定直线及两定点距离之和或差为定值的条件,或利用平面几何知识分析得出这些条件(3)相关点法若动点P(x,y)随已知曲线上的点Q(x0,y0)的变化而变化,且x0、y0可用x、y表示,则将Q点坐标表达式代入已知曲线方程,即得点P的轨迹方程这种方法称为相关点法(或代换法),第52讲知识梳理,(4)参数法如果轨迹动点P(x,y)的坐标之间的关系不易找到,也没有相关点可用时,可先考虑将x、y用一个或几个参数来表示,消去参数得轨迹方程,参数法中常选角、斜率等为参数(5)待定系数法若已知是何种曲线,再求曲线方程,一般采用待定系数法求圆、椭圆、双曲线以及抛物线的方程时常用待定系数法,第52讲要点探究,探究点1用直接法求轨迹方程,例1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动点P到y轴的距离记为d1,到原点的距离记为d2,到直线x6的距离记为d3,若d1,d2,d3成等差数列,求动点P的轨迹方程,例1思路设P(x,y),直接代入已知条件的等式中,化简讨论得出轨迹方程,第5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提升员工团队凝聚力方法
- 品牌推广中的独特卖点设计
- 2025年口腔医师口腔疾病诊断与治疗方案设计答案及解析
- 制作卡通动漫角色设定方案
- 抑郁症的心理规定
- 2025年药学专业毕业论文写作模拟试题答案及解析
- 2025年针灸推拿按摩实操技能考试答案及解析
- 资料员之资料员基础知识考前冲刺练习试题带答案详解(完整版)
- 2025年南平延平区区属国有企业公开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如何提高营销ROI
- 2023年安康市交通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Be-Safe-on-the-Way课件(省一等奖)
- 大学生心理健康优秀说课-比赛课件
- 高中英语词汇3500词(含音标)
- 凝结水泵解体检修课件
- TDTG提升机说明书
- 度基本公卫工作整改台账
- 大宗商品贸易业务风险管理指引
- 公务员第二批
- 阳宅风水培训讲义课件
- 1《材料科学基础》第一章晶体学基础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