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油料作物害虫.ppt_第1页
第十二章 油料作物害虫.ppt_第2页
第十二章 油料作物害虫.ppt_第3页
第十二章 油料作物害虫.ppt_第4页
第十二章 油料作物害虫.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二章油料作物害虫的识别与防治,油料作物害虫主要种类,大豆害虫主要种类:豆荚螟大豆食心虫豆天蛾豆夜蛾、豆芫菁蚜虫、螨稻绿蝽、缘蝽等以豆荚螟、蚜虫、螨等为害重。,油菜害虫主要种类:油菜蚜虫菜粉蝶油菜潜叶蝇油菜叶甲黄曲跳甲小菜蛾以油菜蚜虫、菜粉蝶、油菜潜叶蝇为主。,第一节豆荚螟及大豆食心虫,豆荚螟,豆荚螟Etiellazinckenella(Treitschke)属鳞翅目,螟蛾科。在我国各大豆产区发生为害严重。豆荚螟以幼虫在荚内蛀食豆粒。除大豆外,还取食其他豆科作物。,一、豆荚螟为害状,豆荚螟,豆荚螟,二、形态识别,成虫体长1012mm,灰褐色。前翅狭长,灰褐色,混有深褐色和黄白色鳞片,前缘有1条白色纵带,近翅基13处有1条金黄色宽横带。后翅黄白色,外缘褐色。,形态识别,幼虫体长1418mm,紫红色。前胸背板中央有黑色“人”字形纹,两侧各有1个黑斑,后缘中央有2个小黑斑。背线、亚背线、气门线、气门下线明显。腹足趾钩双序环式。,豆荚螟,成虫,豆荚螟,低龄幼虫,高龄幼虫,豆荚螟,三、发生特点,世代:1年发生28代,以末龄幼虫在土中结茧越冬。成虫习性:成虫昼伏夜出,趋光性弱。大豆结荚前,卵散产于幼嫩叶柄、花柄、嫩芽或嫩叶背面;结荚后多产在植株中、上部豆荚上。幼虫习性:初孵幼虫先在叶面爬行,后吐丝垂到其他豆荚上,在豆荚上结白色薄茧,蛀入豆荚,再蛀入豆粒内取食。有转荚为害习性。幼虫老熟后脱荚入土结茧化蛹。,豆荚螟,四、影响因素,1.品种抗性:结荚期长比结荚期短的、荚毛多的比荚毛少的品种受害重;2.土壤:壤土比黏土发生量大;3.耕作制度:种植春、夏、秋大豆的地区发生害严重。4.天敌:豆荚螟的天敌有多种赤眼蜂、小茧蜂、姬蜂、细菌、真菌等。,豆荚螟,五、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合理轮作;选用早熟、丰产、结荚期短、豆荚毛少或无毛的抗虫品种;调整播种期,使大豆的结荚期与豆荚螟的产卵期错开。2.生物防治成虫产卵始盛期释放赤眼蜂可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3.药剂防治成虫盛发期至幼虫孵化盛期以前可选用20氰戊菊酯、2.5溴氰菊酯、10氯氰菊酯乳油等喷雾防治。,豆荚螟,大豆食心虫,大豆食心虫属鳞翅目,卷蛾科,是我国北方大豆产区的重要害虫。以幼虫蛀入豆荚为害豆粒,一般年份虫食率为10%20%,对大豆的产量、质量影响很大。,一、形态识别,大豆食心虫,大豆食心虫,成虫体长56mm,暗褐色。前翅暗褐色,前缘约有10条黑紫色短斜纹,外缘内侧有一个银灰色椭圆形斑,斑内有3个紫褐色小斑。,大豆食心虫,幼虫初孵幼虫淡黄色,入荚后为乳白色至黄白色。老熟幼虫体长89mm,鲜红色。腹足趾钩单序全环。,高龄幼虫,低龄幼虫,三、发生特点,每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大豆田或晒场的土壤中作茧越冬。成虫上午多潜伏在叶背面或茎秆上,下午57时在大豆植株上方呈波浪形飞行,成虫成团飞舞的现象是成虫盛发期的标志。成虫有弱趋光性。卵散产在豆荚上。幼虫从豆荚边缘的合缝处蛀入,在豆荚内为害。幼虫老熟后脱荚,入土结茧越冬。,大豆食心虫,影响因素1、蛹期降雨多,土壤湿度大,有利于化蛹和成虫出土。2、大豆连作,荚毛多的品种受害重。3、主要天敌有澳洲赤眼蜂、姬蜂、茧蜂、白僵菌、步甲等。,大豆食心虫,四、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选用抗虫品种;合理轮作。2.药剂防治在成虫发生高峰期,用80%敌敌畏乳油熏蒸防治成虫,也可用2.5溴氰菊酯乳油加水喷雾,或2杀螟松粉剂喷粉。3.生物防治保护利用自然天敌,也可在成虫产卵盛期释放赤眼蜂灭卵。,大豆食心虫,豆天蛾,鳞翅目天蛾科豆天蛾属。一、发生与为害别名豆虫、豆蛾、牛鼻栓。分布于西北、西南、华北、华中、华东等地区。除为害大豆外,尚可为害绿豆、豇豆、刺槐等。幼虫食害豆叶,轻则吃成网孔,严重时可将豆株吃成光杆,使之不能结荚,影响产量。,豆天蛾,二、形态特征,成虫体和翅黄褐色,有的略带绿色。头胸背面有暗紫色纵线。体长4045毫米,翅展100120毫米。前翅有6条浓色的波状横纹,近顶角有一三角形褐色斑。后翅小,暗褐色,基部和后角附近黄褐色。,豆天蛾,幼虫老熟幼虫体长约90mm,黄绿色,体表密生黄色小突起。胸足橙褐色。腹部两侧各有7条向背后倾斜的黄白色条纹,臀背具尾角一个。,豆天蛾,卵:椭圆形或球形,长约23毫米,初产黄白色,孵化前变褐色,蛹:体长40一50毫米,红褐色。喙与身体贴紧,末端露出,腹部第五至七节气孔前各有一横沟纹。臀棘三角形,末端不分叉。,豆天蛾,生活史豆天蛾每年发生12代,河南、山东、江苏报道一年一代。以末龄幼虫在土中912厘米深处越冬。越冬场所多在豆田及其附近的土堆田埂等向阳地。翌年春暖时幼虫上升土表作土室化蛹。一代区,末龄幼虫于6月中羽化蛹,7月上旬为羽化盛期。7月下旬至8月下旬为幼虫发生盛期。末龄幼虫约于9月上旬入土越冬。,三、发生规律,豆天蛾,生活习性成虫白天栖息在生长茂盛的作物茎秆上,傍晚开始活动。飞翔力强,喜食花蜜,对黑光灯有较强趋性。卵多散产于叶背基部,每叶上可产卵数仅12粒,每雌可产卵平均约350粒。幼虫共5龄,初孵幼虫有背光性,白天潜伏叶背。34龄食量增大即转株为害,5龄是暴食阶段,约占幼虫期总食量的90。,豆天蛾,影响因子豆天蛾在化蛹和羽化期间,如雨水适中,分布均匀,发生就重。如雨水过多,发生期推迟。在植株茂密、地势低洼、土壤肥沃的淤地发生较重。大豆品种不同受害程度也有异,以早熟,秆叶柔软、含蛋白质和脂肪量多的品种受害较重。而成熟晚、秆硬、抗涝性强,品质较差的品种受害较轻。,豆天蛾,1、诱杀成虫:利用成虫的趋光性,设黑光灯诱杀,可减少发生数量。2、药剂防治13龄幼虫:25敌百虫稀释7001000倍,或50马拉硫磷乳油稀释1000倍喷雾,每亩用药液150斤。3、生物防治:用苏云金杆菌类制剂(每克含活孢子100亿)稀释800倍喷雾。,四、防治措施,豆天蛾,油菜害虫,油菜潜叶蝇,油菜潜叶蝇(豌豆潜叶蝇)属双翅目,潜蝇科。我国除西藏外,各省(市、区)都有发生。以幼虫潜食油菜等十字花科植物和豌豆、蚕豆等作物的叶肉。被害叶上出现灰白色弯曲的潜道,潜道内留有黑色虫粪。严重时,吃光叶肉,仅剩上、下表皮,造成叶片枯萎、脱落。,油菜潜叶蝇,一、形态识别,油菜潜叶蝇,成虫体长23mm,暗灰色,有黑色鬃毛。头部黄褐色,短而阔;复眼椭圆形,黑褐色或红褐色;具芒状触角。前翅半透明,白色带有紫色光泽。腹部灰黑色。,油菜潜叶蝇,幼虫体长2.93.5mm,黄白色。头小,口钩黑色,前胸和腹部末节的背面各有1对管状突起的气门,腹末端呈平截状。,油菜潜叶蝇,油菜潜叶蝇1.成虫2.幼虫,油菜潜叶蝇3.蛹,油菜潜叶蝇,三、发生特点,1年发生518代。主要以蛹越冬,少数幼虫和成虫也能越冬。成虫活跃,爬行和飞行速度较快,白天在植株间活动,吸食花蜜。卵散产在嫩叶背面边缘组织内,产卵处呈灰白色点状斑痕。幼虫孵化后潜食叶肉,留下弯曲虫道。幼虫老熟后在虫道末端化蛹。高温是抑制油菜潜叶蝇在夏季危害的主要因素。天敌有茧蜂科和小蜂科的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