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光的折射 透镜(中考物理基础复习).ppt_第1页
第四章 光的折射 透镜(中考物理基础复习).ppt_第2页
第四章 光的折射 透镜(中考物理基础复习).ppt_第3页
第四章 光的折射 透镜(中考物理基础复习).ppt_第4页
第四章 光的折射 透镜(中考物理基础复习).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光的折射透镜(中考物理基础复习),南京晓庄学院附中谢庆广,考纲解读,1.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光的折射现象及特点.2.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3.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4.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知识框架,光的传播,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规律,小孔成像,平面镜成像,凸透镜成像,知识框架,实验规律现象,光的折射透镜,凸透镜,光的折射,透镜,凹透镜,视力矫正,眼睛原理视力缺陷矫正方法,光学性质成像规律生活应用,光学性质生活应用,知识梳理,光的折射概念,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的现象,叫做光的折射。,小颗粒散射白板承接,光从空气进入水中时同时发生了折射和反射,什么叫光的折射?如何显示光路?总是折射吗?还发生什么现象?折射角是哪个角?,强调:折射角、反射角、入射角都是光线与法线的夹角,知识梳理,光的折射规律,1.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三线共面)。2.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法线居中)。3.角度关系:A.当光从空气斜射入其它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偏向法线方向(折射角小于入射角);B.当光从其它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偏离法线方向(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总是空气中的角度大)4.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增大。5.当光垂直射入其它介质时,传播方向不改变。6.光的折射也具有可逆性。,1图12中,OA是光线AO的折射光线,请在图中大致画出入射光线BO的折射光线,练一练,2如图14所示,一束光射向三棱镜,画出这束光两次折射的大致光路,练一练,A,知识梳理,光的折射现象,A,总结:空气中看其他介质中像相对于物体靠近界面;其他介质中看空气中像相对于物体远离界面。,有哪些现象?成的是什么像?为什么?有什么结论?还有什么现象?,3.(2003吉林)如图所示,是我们从水面上方看到的筷子斜插入水中的情况,其中正确的是(),ABCD,练一练,4.(2012包头)如图11所示,a、b是在水中的物点发出的光经水面折射后的两条光线,用A、B分别表示该物点(或像点)和它的像点(或该物点)其中A表示。完成该物点的成像光路图。,练一练,知识梳理,透镜鉴别方法形状特征,面镜都是利用光的反射,透镜都是利用光的折射,近视眼镜是透镜,远视眼镜(放大镜)是透镜。,透镜鉴别方法有哪些?鉴别的原理是什么?凸透镜与凹透镜形状上有什么区别?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光路传播什么特点?,知识梳理,透镜鉴别方法成像特点,分别通过凸透镜和凹透镜,观看书上的文字(透镜距书较近),你会发现:通过透镜,所看到的物体的像是放大的。通过透镜,所看到的物体的像是缩小的。,凹透镜和凸面镜成像性质相同,成正立缩小虚像(猫眼)凸透镜和凹面镜成像性质相同,都有5种情况,前后左右动一动,像的大小远近等有什么变化?,知识梳理,透镜鉴别方法光学作用,一束平行光(如太阳光)通过凸透镜,将会发生什么现象?如果把凸透镜换成凹透镜,结果又会怎样?焦点焦距?,凸透镜对光有作用。,会聚,凹透镜对光有作用。,发散,平行光经凸透镜后会聚于主光轴上一点,称为(实)焦点,用F表示。平行光经凹透镜后发散,反向延长线会聚于主光轴上一点,称为(虚)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交焦距,用f表示。,知识梳理,特殊光线,过心则不变平行则过(延)焦过(延)焦则平行,六条特殊光线是什么?你能记得吗啊?,5(2012四川广安)请完成如图所示的光路图。,练一练,知识梳理,凸透镜成像规律,凸透镜成像规律是什么?你能记住吗?有什么发现?,知识梳理,凸透镜成像规律归纳总结,f定虚实2f定大小虚同实异实倒虚正,知识梳理,凸透镜成像规律移动规律,实像:物距变小,像距变大,像变大UV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像变小UV,虚像:物距变大,像距变大,像变大UV物距变小,像距变小,像变小UV,越靠近焦点像越大像距越大像越大,知识梳理,凸透镜成像规律应用举例,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知识梳理,凸透镜成像规律应用举例,当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测量凸透镜的焦距,还有哪些方法测量凸透镜焦距?,当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知识梳理,凸透镜成像规律应用举例,6(2012江苏南京)把一个凸透镜对准太阳光,在距凸透镜10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将一物体放在此透镜前15cm处,经凸透镜所成的像是()A.倒立、缩小的实像B.倒立、放大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实像D.正立、缩小的虚像,练一练,7.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处于图中所示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利用这种成像原理可以制成:()A照相机B幻灯机C放大镜D潜望镜,练一练,8.蜡烛放在离凸透镜20cm的主光轴上,在透镜的另一侧光屏上得到放大的像,若把蜡烛向透镜方向移动8cm,则所成的像一定是()A.缩小的B.放大的C.正立的D.倒立的,练一练,9小丽用照相机对远处的同学进行拍照,拍出的底片如图3乙所示,若相机的焦距不变,要使底片的像如图3甲所示,则()A小丽离被拍同学的距离远些,镜头要往前伸B小丽离被拍同学的距离近些,镜头要往后缩C小丽离被拍同学的距离远些,镜头要往后缩D小丽离被拍同学的距离近些,镜头要往前伸,练一练,知识梳理,凸透镜成像规律应用举例,当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放大镜,正常的眼睛调节,知识梳理,眼睛原理,眼睛与照相机的原理相同吗?人眼的晶状体相当于什么?视网膜相当于什么?当人观察物体时,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为什么总能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知识梳理,视力矫正近视眼,矫正近视眼所配戴的镜片是(凸/凹)透镜,他的作用是使使光(会聚/发散),从而使像相对于晶状体向(前/后)移,从而使清晰的像落在视网膜上。,近视眼的像成在哪?为什么?如何矫正?什么作用?,近视眼的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因为晶状体对光的会聚作用太强了。,知识梳理,视力矫正远视眼,远视眼的像成在哪?为什么?如何矫正?什么作用?,近视眼的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因为晶状体对光的会聚作用太弱了。,矫正远视眼所配戴的镜片是(凸/凹)透镜,他的作用是使使光(会聚/发散),从而使像相对于晶状体向(前/后)移,从而使清晰的像落在视网膜上。,探究回顾,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1.实验时如何调节凸透镜、物体和光屏?2.如何读取数据?3.实验要找到怎样的像?4.试验中怎么移动光屏都无法得到清晰的像的原因有哪些?5.虚像如何观察?6.如果要想把像向上移动,怎么做?为什么?7.实验中多次实验的目的是什么?8.如果把透镜遮盖一半,像会发生怎样变化?,题12,10在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当烛焰离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眼睛通过透镜观察到的虚像可能是图中的(),练一练,1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1)实验时,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但像的位置偏高,如图所示(P点在2倍焦距处),你解决的方法是.(2)调整后,把蜡烛移到A点处,此时光屏上的像很模糊,为了得到清晰的像,应把光屏向(选填“左”或“右”)移动,这次成的是倒立、的实像,应用这一原理制成的光学仪器是.(3)再把蜡烛移到B点处,无论怎样调节光屏,光屏上始终接收不到像,是因为此时成的是正立、放大的像,要想看到这个像,应从图中的(选填“C”或“”)箭头所示的方向去观察,练一练,探究回顾,视力矫正实验,有几类情况?实验有几种做法?如何移动光屏得到清晰的像?视网膜的位置在哪?实验的结论是什么?,12如图所示,将凸透镜看作是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是眼睛的视网膜,烛焰看作是眼睛观察的物体。拿一个近视眼镜给“眼睛”戴上,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而拿走近视眼镜则烛焰的像变得模糊。那么在拿走近视眼镜后,下列操作能使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像的是()A将光屏适当远离凸透镜B将蜡烛适当远离凸透镜C将光屏适当移近凸透镜或将蜡烛适当移近凸透镜D同时将光屏和蜡烛适当远离凸透镜,练一练,重点辨析,会聚发散,透镜对光线的会聚、发散作用,是指折射光线相对原人射光线的方向而言若折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向主光轴靠拢就是会聚作用,若远离主光轴就是发散作用.不要把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发散作用与会聚光线和发散光线相混淆,前者是一种功能,后者是一种现象.,什么叫会聚光线?发散光线?什么叫会聚作用?发散作用?,13.如图所示,虚线方框内各放置一个透镜,发光点S发出的两束光通过透镜前后的方向如图所示,则A.甲为凹透镜,乙为凸透镜B.甲、乙都为凸透镜C.甲为凸透镜,乙为凹透镜D.甲、乙都为凹透镜,练一练,重点辨析,放大与变大,“放大”、“缩小”是指像与物相比较的结果,像比物大称为“放大”,反之称为“缩小”,“变大”、“变小”指的是像本身的变化情况,后一次成的像比前一次成的像大称为“变大”,反之称为“变小”.,作图解答折射光线位置的要点1.不论光从空气射向其他介质,还是光从其他介质射向空气,光线在界面偏折时,总是在空气中的那个角(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大2.分清“两角”关系后,要重视法线的作用,只有在确定了法线位置后,再结合折射规律进行分析,折射角是大于人射角,还是小于人射角,才能画出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3.分清“三线”关系,光发生折射时,折射光线与人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人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4.对生活中一些光的折射现象要明确光的传播方向在解释有关光现象时,应避免出现“眼睛发光,(把人眼看成光源)的错误要知道人观察物体时,视线是逆着光线的,重点辨析,折射光路,14如图13所示,一个不透光的容器底部的正中央P点有一只青蛙,起初,容器中没有水,青蛙能看到的视野范围如图(a)所示,然后在容器中灌满水,仍在P点的青蛙视野范围是否变化?请在图(b)中图示说明。,练一练,15.如图所示,B是人眼在A处看见的河底一白色鹅卵,这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像(选填虚或实)若在A处用激光笔对准像B照射,则该激光照射到河底的白色鹅卵石上(选填“能”或“不能”),练一练,1.(二一三年福州市)小华让激光笔发出的激光束通过不均匀的蜂蜜水,会看到如图3所示现象,这是由于发生了A光的直线传播B光的反射C光的折射D光的色散,典型例题,考点1:三个原理,2.(2013年北京市)图1所示的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的现象是,ABCD,典型例题,考点1:三个原理,3如图所示是两个并排而且深度相同的水池,一个装水,另一个未装水。在两池的中央各竖立着一只长度相同且比池深略高的标杆。当阳光斜照时就会在池底形成杆的影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未装水的池中标杆影子较长B装水的池中标杆影子较长C装水的池中标杆没有影子D两池中标杆影子长度相同,典型例题,考点2:光的折射,4(2012广东梅州)某校新建成一个喷水池,在池底中央安装了一只射灯。射灯发出的一束光照在右边的池壁上,当池内无水时,站在池旁左边的人,看到在S点形成一个亮斑,如图5所示,现往池内灌水,水面升至a位置时,人看到亮斑的位置在P点;如果水面升至b位置时,人看到亮斑的位置在Q点,则AP点在S点的下方,Q点在S点的上方BP点在S点的上方,Q点在S点的下方CP点在S点的上方,Q点在S点的上方DP点在S点的下方,Q点在S点的下方,典型例题,考点2:光的折射,5.如图所示,有一束光线从空气射入某种透明介质,在分界面处发生反射和折射。则_是反射光线,是折射光线,请你在图中完成光路图。,典型例题,考点2:光的折射,6.(2011苏州)如图所示是两束激光分别射向并通过甲、乙两透镜的传播路径,在方框内填上合适的光学元件。,典型例题,考点3:透镜作用,7.(2011哈尔滨)(2分)入射光线和出射光线如图所示,在方框内填上合适的光学元件。,典型例题,考点4:特殊光线,8如图所示,小刚将盛满水的圆柱形透明玻璃杯贴近书本,透过玻璃杯观看书上的鹦鹉图片(圆圈中的鹦鹉图与书本中的鹦鹉图实际大小相等),他所看到的虚像可能是,典型例题,考点8:凸透镜成像规律,9.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跟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之间关系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B当u=15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C当u=25cm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0cm处移动到30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典型例题,考点8:凸透镜成像规律,10.(08山西太原)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两支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分别置于图9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C、D两处会得到清晰_(选填“缩小”、“等大”或“放大”)的烛焰的像,生活中的光学器件_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用一厚纸板挡住A处的烛焰,在光屏上_(选填“C”或“D”)处仍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由此可知A、B、C三个透镜的焦距关系为()A、fAfBfcB、fcfAfBC、fAfBfcD、fBfcfA,典型例题,考点8:凸透镜成像规律,11烛焰通过凸透镜恰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像,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把烛焰和光屏的位置对调一下,则:()A光屏上仍能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像B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像C透过透镜可观察到一个正立放大的像D光屏上没有像,需调节光屏位置才能成像,典型例题,考点8:凸透镜成像规律,12.请分析以上数据,你能得到什么结论?(写出两条即可)(1)_(2)_,典型例题,考点8:凸透镜成像规律,13.图表示分别从凸透镜的两倍焦距和一倍焦距处射向透镜的光线。请在图中画出它们通过透镜后的光路(P是与透镜距离等于2倍焦距的位置)。,典型例题,考点9:作图,14.如图所示,OO为凸透镜的主光轴,S为点光源S经凸透镜成的像,SA为光源S发出的一条光线,请在图中适当的位置画出凸透镜,并完成光线SA通过凸透镜的光路图。,典型例题,考点9:作图,15小星同学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方法如图7所示。他注意到让凸透镜正对阳光,但没有仔细调节纸片与透镜的距离,在纸片上的光斑并不是最小时,就测出了光斑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L,那么,凸透镜的实际焦距A一定小于LB一定大于LC可能等于LD可能小于L、也可能大于L,典型例题,考点10:实验,16.(2013年苏州市)某同学在做探究光的折射特点实验,右图是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光路实验中发现,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通过实验还得到如下数据:(1)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结论: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将同时发生和现象;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关系是:,且折射角(大于等于小于)入射角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到水面时,折射角等于零该同学根据上述实验中的发现和结论总结出了光的折射特点(2)请你对该同学通过上述探究实验得出光的折射特点的过程作出评价是否存在不足?答:(是否);请简要说明理由:,典型例题,考点10:实验,17.(2010江苏盐城,25题)某小组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不小心将透镜掉在地上碎成三块他们不知道碎镜片的焦距是否与原透镜相等,于是选取其中一块镜片,准备测量其焦距(1)请你设计一个简单实验,测量所选镜片的焦距所用的主要器材有;在图中虚线框内画出你所设计的实验示意图(图中镜片已画出)(2)测量后,发现这块镜片的焦距与原透镜相等,由此他们得出“每块镜片的焦距都与原透镜相等”的结论他们这种推断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透镜焦距影响因素:形状(越凸越小越凹越小)、材料(光速越小焦距越小)、光的频率(频率越大焦距越小),典型例题,考点10:实验,18.(08江苏苏州)小明利用一未知焦距的凸透镜探究透镜的成像规律,进行了如下操作并得到了相关结论请你将空缺部分补充完整。(1)则该透镜的焦距为cm(2)按要求进行观察和测量,并将观测情况记录在下表中上表中实验序号2中像的性质为,实验序号4中像距为cm当烛焰从远处向透镜靠近时,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3)对于焦距相同的凸透镜,一个物距应该对应唯一的像距,但从各组汇报数据中发现,物距均为12.00cm时,有三个小组所测像距分别为23.00cm,24.00cm,26.00cm。若他们的数据差别不是因为长度测量误差导致的,你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操作原因是_,典型例题,考点10:实验,19.小明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小华进行实验探究时,把蜡烛从离透镜较远的地方逐渐向透镜移动,调整光屏位置,在光屏上测出了不同位置时像的高度并将数据填在表格中.(凸透镜焦距f=l0cm)小华同学通过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是:物体到凸透镜距离越近。像就越大请你对她的实验过程及实验结论作出点评._.,典型例题,考点10:实验,20(6分)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提供的器材有:蜡烛(附火柴)、凸透镜(焦距约为5cm)、光屏和光具座(标尺的刻度范围是“0100cm”)。(1)将蜡烛和透镜放在图14所示的位置,点燃蜡烛,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选填“左”或“右”)适当移动,才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的实像;在照相机和投影仪中,成像情况与此类似的是。(2)研究发现,物体距离透镜越远,所成像的位置越接近焦点,若物体距离透镜足够远时,所成的像与透镜间的距离就近似等于透镜的焦距。根据这个道理,利用提供的器材估测凸透镜的焦距。为了使测量的结果尽可能准确:A将图中的蜡烛移至光具座上cm刻线位置;B将图中光屏移至光具座上cm刻线位置;C将图中的凸透镜向(选填“左”或“右”)移动,直到光屏上出现清晰的亮点,记下此时像与透镜间的距离。,典型例题,考点10:实验,9平行光线经图所示的中空玻璃砖后将会()A、会聚B、发散C、仍为平行光D、无法判断,10.在框中合适位置填上适当光学元件,使光路发生如图改变,你有几种方法?,典型例题,考点1:三个原理,10.(06济宁)某实验小组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将光从空气分别射入水和玻璃,测得数据如下表:分析表格中的数据,你肯定能得出一些规律。请写出一条:。,折射,典型例题,考点10:实验,3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各组使用相同的焦距的凸透镜进行实验。(1)小华所在的小组实验操作规范,测量准确,该小组实验记录如下表:请你根据上表信息,求出凸透镜的焦距f=cm(2)小华所在的小组把蜡烛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