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校名称毕业设计(论文)论文题目: 输电线路融冰技术 学生姓名: XX 学号 XXXXXXXXXX 年级、专业、层次: 函授站: 二XX年X月摘 要 输电线路是电能输送的核心组成部分, 在电力系统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电路系统中冰灾是电力系统最严重的威胁之一。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地区气候差异大,南方地区冬季气温低, 雨水多、空气湿度大、特别在海拔3001 000 m左右的地区很容易结冰。由于南方输电线路的覆冰厚度设计值一般多为10 mm 或15 mm, 抗冰能力低, 特别在2008 年初长时间的低温雨雪冰冻天气中使我国南部省份电网损失严重。北方地区在春秋也会出现类似的极端天气,造成输电线路覆冰事故,本文主要分析了影响输电线路覆冰的因素及其危害,并系统介绍了除(融)冰技术的发展现状,探讨适合于输电线路融冰的各种技术, 重点提出并分析未来可能推广应用的直流融冰的关键技术和初步实现方案, 为融冰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关键字:输电线路 融冰技术目 录摘要 2 引言 5 一、影响输电线路覆冰的成因 5 (一)覆冰的分类 5 (二) 覆冰的成因 7 二、输电线路覆冰的危害 7 (一)过负载危害 7 (二) 不均匀覆冰或不同期脱冰危害 8 (三) 覆冰导线舞动危害 8 (四) 绝缘子冰闪危害 8 三、输电线路除(融)冰技术发展现状和比较分析 8 (一) 机械除冰法 8 (二) 增加覆冰线路的负荷电流融冰 9 (三) 采用高强度耐热铝合金导线 9 (四)热力除(融)冰法 9 (五)自然被动除冰法 10(六) 其他除冰方法 10 四、直流融冰的关键技术与方案设计 13 (一)直流供电电源结构 13 (二) 直流装置容量的选择 13 (三) 输电线路融冰关键技术参数研究14 (四)非融冰装置应用研究 16 (五)移动式直流融冰设备的研究 16(六) 直流融冰技术研究与应用 16五、输电线路交流电流融冰技术及应用 20(一) 交流短路融冰技术的基本原理 20 (二) 交流短路融冰技术方案 20 (三) 交流短路融冰设计方案 23 (四)交流融冰技术应用 24六. 初步研究结论及拓展应用研究思路 25 (一)初步研究结论 25 目 录(二) 拓展应用研究的思路 26 结束语 27 参考文献 28 致 谢 29引 言2008年1月中旬至2月初,受大面积降雪和冻雨天气影响,我国南方地区遭遇大范围降雨、雪天气,经历了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严重的持续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据统计:国家电网公司系统由于覆冰造成高压线路杆塔倒塌17.2万基,受损1.2万基;低压线路倒塔断杆51.9万基,受损15.3万公里;各级电压等级线路停运15.3万条,变电站停运884座。南方电网公司系统杆塔损毁12万多基,受损线路7000多条,变电站停运859座。此次冰灾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覆冰强度高、危害巨大实属历史罕见。这次冰灾的直接原因是大范围长时间低温、雨雪冰冻气候所致。那么,如何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快速、安全、高效地清除输电线路上的覆冰,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目前电力系统救灾最大工作量是除冰,而除冰方法基本是人工作业,效率低不说,而且既艰难又危险牺牲的电力工人都是在除冰作业中牺牲的。输电线路在冬季覆冰是电力系统的自然灾害之一。由于导线上增加了冰载荷,对导线、铁塔和金具都会带来一定的机械损坏,覆冰严重时会断线、倒杆塔,导致大面积停电事故。由于事故发生在严冬季节,大雪封山,或公路结冻,使得抢修条件十分艰难,造成长时间停电,对国民经济造成重大损失。近些年,随着全球异常气象带来的自然灾难逐步增多,为解决输电线路在冬季覆冰这一严重威胁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难题,未雨绸缪,对输电线路覆冰问题的研究,解决因此带来的电网灾难,对国家稳定和建设和谐社会,起着重要的作。一、 影响输电线路覆冰的分类及成因(一). 覆冰的分类 覆冰是在大气温度接近或低于0时,有降水并被冰结在温度接近或低于0的物体上的白色透明或不透明的冰层。若被覆冰物是导线,则称之导线覆冰。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中称覆冰为积冰,有的地方叫凝冻,也有叫桐油凌、结冰等等。 覆冰是由非常复杂的天气过程和微物理过程相结合而形成,依据各地的观测资料表明,有以下几种基本类型。1. 雾凇大气中的水汽在过饱和时附着和升华凝结,形成放射状的结晶称之为雾凇。通常过冷却水滴在导线的迎风面形成白色、不透明的颗粒状或长三角形覆冰。这些水滴比相互紧密结合所需要的时间提前冻结,即后面的水滴到达之前,前面的水滴还来不及铺展就被冻结了,形成了包含许多空隙或气泡的干燥的冰。这种冰的密度较小,对导线的附着力较弱,轻微的振动就容易脱落。根据在四川西南观测的资料,这类冰一般产生在风速。04m/s,大气温度-2-8的条件下,平均密度为0. 2g/cm。雾凇密度的观测资料见表1。一般情况下,雾凇复冰不大可能引起送电线路的重大设备事故。2. 雨凇大气中的过冷却水滴在导线的迎风面形成清澈光滑透明的覆冰称雨凇。通常被吹到导线上尚未被完全冻结的过冷却水滴由导线的迎风面吹向导线的背风面时冻结,这种过冷却水滴冻结的时间比碰撞的时间长,即后面的水滴到达时,前面的水滴尚未完全冻结,水滴一面铺展一面冻结,结果形成不含气泡的冰层,覆冰表面被水膜覆盖而光滑透明。这类冰的密度大,并牢固附着作物体上,在其发展和保持期都不因振动而脱落。根据在四川西南观测的资料,这类冰产生在风速。04m/s,大气温度0. 0-3.5的条件下,平均密度0.7g/cm。贵州3年观测的平均密度为0.72g/cm,贵州双流观冰站26组雨凇的密度为0.67-0.91g/cm。其它观测资料详见表1。一般情况下,很少有雨凇覆冰引起送电线路的设备事故。值得注意的是大颗粒过冷却水滴产生的雨凇覆冰危害较大,如1969年和1973年造成了加拿大魁北克水电局管辖的哈以特伦卡贝哥735kV,送电线路倒塔62基的大事故。3. 混合冻结 混合冻结有两种主要类型,一类是湿雪,另一类是雨凇与雾凇的混合冻结(简称雨雾凇混合冻结)。 (1)湿雪雪能附着在导线上,其发展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雪片表面有水膜存在,故称之为湿雪,没有水膜的雪片叫干雪,干雪不会附着在导线上。湿雪片由于水的表面张力作用,不仅能附着在导线上,还因自重和风的作用而转动,即沿着导线的周围一边滑动一边逐渐增厚,结果形成了较大的圆筒型覆雪。导线上较长时间的覆雪,会造成较大的送电线路覆冰事故。如中国华东1970,1977和1984年及云南1983年底大面积的送电线路覆冰事故;日本东北电力公司1980年12月发生129件导线覆冰事故,其中50基杆塔倾倒;加拿大安大略19591960年冬天由于导线覆冰,使21基铁塔塔顶压屈,三基铁塔横担损坏。 (2)雨雾凇混合冻结雨雾凇混合冻结通常由过冷却水滴在导线的迎风面形成透明与不透明交替重叠的冰层,或似毛玻璃的不透明冰层。这种冰层的形成是由于形成这类冰层的水滴以相互碰撞与冻结大致相同的时间冻结,因而形成了包含有许多微小气泡的不透明的冰层。这类覆冰的附着力强,在其发展和保持期都不易因振动而脱落。根据在四川西南观测的资料,一般情况下,这类覆冰通常产生在风速04m/s,大气温度-0.29-7.4的条件下,平均密度0.4g/cm。(二).覆冰的成因1.气象因素 输电线路覆冰主要发生在11月至次年3月间,尤其在入冬和倒春寒时覆冰发生的频率最高。当温度低于0时,大气中的小水滴将发生过冷却,气流中过冷却水滴与处于过冷却水滴包围的输电线路导线发生碰撞,并冻结在导线表面而形成覆冰。2.海拔高程因素 就同一个地区来说,一般海拔高程愈高,愈易覆冰,覆冰也愈厚,且多为雾凇;海拔高程较低处,其冰厚虽较薄,但多为雨凇或混合冻结。3.线路走向及悬挂高度因素 东西走向的导线覆冰普遍较南北走向的导线覆冰严重。因为冬季覆冰天气大多为北风或西北风,因此,在严重覆冰地段选择线路走廊时,应尽量避免导线呈东西走向。4.导线直径因素 在常见的小于或等于8m/s的风速下,直径小于或等于4cm的导线,相对较粗的导线的单位长度覆冰量比相对较细的导线重;对于直径大于4cm的导线,单位长度覆冰重量反比较细的导线轻;在大于8m/s的较大风速下,对于任何直径的导线,导线越粗覆冰越重,但覆冰厚度随导线直径的增加而减小。5.导线表面电场因素 现场观测及试验研究表明,电场强度较小时导线覆冰量、冰厚及密度随电场强度增加而增加,可当电场足够高时,带电导线的覆冰比不带电导线覆冰少很多,覆冰量与电压极性有明显关系;此外,在强电场作用下,导线覆冰的密度也较无电场时小。二、输电线路覆冰的危害当线路实际覆冰超过设计抗冰厚度(即线路覆冰质量增加,覆冰后风压面积增加)而导致的过负载事故;不均匀覆冰或不同期脱冰引起的机械和电气方面的事故;绝缘子串覆冰过多或被冰凌桥接,引起绝缘子串电气性能降低;不均匀覆冰引起的导线舞动事故。综上,覆冰的随机性导致覆冰尺寸、密度和形式随机变化,这使输电线路结构系统的各种荷载会连续发生不规律的变化。对于线路结构负载的变化进行如下分析:(一)过负载危害 过负载危害,即导线覆冰的重量超过设计抗冰厚度(覆冰后质量、风压面积增加) 在覆冰条件下,架空地线弧垂通常会超过导线弧垂,并将引起短路故障而导致的事故。在其他条件下,如大风时,在覆冰后,遇到这种情况,线路可能遭受到灾难性的沿线路方向串级倒杆塔事故。发生设备的机械事故,机械事故包括:金具损坏、导线断股、杆塔损折、绝缘子串翻转、撞裂等;电气事故,是指覆冰使线路弧垂增大从而造成闪络和烧伤、烧断导线等。(二)不均匀覆冰或不同期脱冰危害 相邻档的不均匀覆冰或线路不同期脱冰会产生张力差,导线覆冰则会造成线路荷载静态纵向不平衡,使导线缩颈或断裂、绝缘子损伤或破裂、杆塔横担扭转或变形、导线和绝缘子闪络及导线电气间隙减少而发生闪络等。(三)覆冰导线舞动危害 导线有覆冰且为非对称覆冰(迎风侧厚,背风侧薄)时,线路易发生舞动;大截面导线比小截面导线易舞动,分裂导线比单导线易舞动;0时导线张力低至2080N/mm2易发生舞动。导线舞动的运动轨迹顺线路方向看近似椭圆形,由于舞动的幅度大,持续时间长,轻则引起相间闪络,损坏地线、导线、金具等部件,重则导致线路跳闸停电、断线倒塔等严重事故。(四)绝缘子冰闪危害 覆冰改变了绝缘子的电场分布,覆冰中含有污秽等导电杂质时更易造成冰闪。据统计,2003年我国500kV线路非计划停运原因中冰闪约占23%,在外力破坏类原因中居第二位。2004年10月到2005年1月我国华中地区连续发生了多起恶性覆冰闪络事故。1963年11月美国西海岸一条345kV线路发生绝缘子串覆冰闪络,在恢复送电34min内,覆冰绝缘子由微弱放电迅速发展到全面闪络。1988年加拿大魁北克省安那迪变电站连续发生6次绝缘子闪络事故,造成该省大部分地区停电。三、输电线路除(融)冰技术发展现状和比较分析目前,国内外对除冰技术的开发相当重视,提出了30余种除冰技术。根据工作原理,这些除冰技术可归纳为以下四类:热力除(融)冰法、机械除冰法、自然被动除冰法和其它除冰方法。就融冰技术而言, 目前主要是指各类热力融冰方法。热力融冰法的基本原理是在线路上通以高于正常电流密度的传输电流以获得焦耳热进行融冰。前期研究主要包括: 1982 年Pohlman 和Landers 采用的高电流密度熔冰; 1976 年以来中国和1993 年以来加拿大Manitoba 水电局采用的短路电流熔冰以及19871990 年日本Yasui、Yamamoto 和Fuji 等研制的电阻性铁磁线, 目前, 国内220 kV 及以下输电线路, 除了在电力线路设计、施工中采用“避、改、抗、防”等措施外, 短路融冰仍是防止冰害事故的主要手段。为更好地选择适合实际情况的融冰方法, 以下就几种常用的融冰技术与方法进行比较分析。(一)机械除冰法机械除冰法,最早的有“ADHOC”法、滑轮铲刮法和强力振动法。“ADHOC”法,就是用起重机、绝缘作业工具车或采取带电直接作业方式机械除冰,有时也采用手工除冰或直升飞机除冰,它耗能小,价格低廉,但操作困难,安全性比较差。滑轮铲刮法,是一种由地面操作人员拉动一个可在线路上行走的滑轮达到铲除导线覆冰的方法,此种方法是目前唯一得到实际应用的输电线路除冰的机械方法,但其被动性强,无防冰效果,工作强度大,效率低,易受地形限制。强力振动法,采用电磁力或电脉冲使导线产生强烈而又在控制范围内的振动来除冰,对雨淞效果有限,除冰效果不佳。由于机械除冰法在输电线路上使用时具有操作困难、安全性能不完善等缺点,在我国输电线路应用较少。(二) 增加覆冰线路的负荷电流融冰在覆冰季节来临时, 通过科学调度, 如将两条线路的负荷通过重冰区的一条线路, 或使重冰线路末端变电站的全部负荷电流都通过重冰区的一条线路, 从而实现融冰。这种方法对于截面较小的110 kV及以下线路可行, 对于220 kV 及以上电压等级的线路而言, 由于导线截面大, 加之系统容量和运行方式的限制, 采用增加覆冰线路负荷电流的方法融冰的实际效果尚需进一步实验论证。(三)采用高强度耐热铝合金导线高强度耐热铝合金导线的允许连续温度为150 (普通钢芯铝绞线70 ), 在相同截面下, 高强度耐热铝合金导线通过提高导线的工作温度, 比普通钢芯铝绞线提高输送容量50 倍左右。利用高强度耐热铝合金导线的这一性能, 可在重冰区采用截面比普通钢芯铝绞线小的高强度耐热铝合金导线,这样可减小杆塔的荷载, 如果线路的最小负荷电流能大于导线的预防融冰电流, 那么在覆冰气象条件下线路将不会覆冰, 就可以从根本上防止所有的覆冰事故。如果线路的最小负荷电流小于导线的预防融冰电流, 可以采用人为方法, 增大导线中的电流, 使其大于导线的预防融冰电流。该法的缺点是对已有的线路而言, 需对线路进行改造; 此外高强度耐热铝合金导线的损耗比普通钢芯铝绞线稍高, 是需考虑的问题。(四)热力除(融)冰法 热力除(融)冰法是利用附加热源或者自身发热,使冰雪在导线上无法积覆,或使已经积覆的冰雪熔化。该策略是在20世纪30年代于参考文献中提出的。目前讨论较多的热力除冰技术有:高压直流电流除冰技术、交流电流除冰技术、利用高频高电压激励产生的介电损失除冰技术等。典型应用有:1987年日本研制的电阻性铁磁线、1988年由武汉高压研究所研制的低居里磁热线(这种材料在温度0时,磁滞损耗大,发热可阻止积覆冰雪或熔冰;当温度0时,不需要熔冰,损耗很小。这种方法除冰的效果较明显,但能量消耗较高、使用成本高)、短路电流融冰法(加拿大Manitoba水电局采用过,湖南电网也大面积采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这类方法只能应用于覆冰期,且应用费用较高)。热力除冰方法效果较明显,但能量损耗大,投资成本高,不适用于远距离防护和除冰1 交流短路电流融冰 交流短路电流融冰是将融冰线路的一端三相短路, 而在另一端提供融冰交流电源, 以较大短路电流来加热导线, 使依附在导线上的冰融化。输电线路的短路融冰操作性质属于事故处理, 值班调度员临时拟写操作指令票, 安排电网运行方式, 临时将输电线路上的用户转移到其他线路上供电。其缺点是操作任务多且很复杂, 往往一条输电线路融完冰要几个小时到十几个小时, 如果这期间线路不堪重负发生倒杆断线, 则将前功尽弃。2. 直流电流融冰 直流融冰技术主要是指在线路覆冰现象严重的时候, 将覆冰线路两端跟主网断开, 并将线路末端短接, 同时在线路首端接入直流电源, 使之形成一回路, 运用电路通过较大电流发热使附着在线路上的冰层融化脱落从而减轻线路的负担, 进而防止线路的拉断和铁塔的倒塌, 保障输电线路安全, 当完成除冰任务后, 可将直流融冰设备切除, 恢复到正常状态。从原理上看直流融冰技术是将覆冰线路作为负载, 施加直流电源, 用较低电压提供短路电流加热导线使覆冰融化。其主要方法包括采用发电机电源整流的直流融冰方案和采用系统电源的融冰方案。当采用发电机电源整流的直流融冰方案时, 发电机出口经旁路到整流装置, 带线路融冰, 其中整流装置采用不可控整流方式。由于整流采用不可控三相整流, 其整流脉动系数较小, 发电机相当于带整流电阻性负载, 对发电机不会产生其它影响。采用此方案, 除整流装置、引出配电装置需要重新设计配置外, 可借用发电机励磁控制系统实现零起升压、升流。其保护也可采用发电机保护和励磁系统保护, 大大减少投资, 但其限制条件为机组的容量与融冰所需的容量之间的差异。当采用系统电源融冰方案时由系统提供电源, 经整流变压器、整流装置, 带线路融冰。对于500 kV 的输电线路, 由于其交流阻抗和截面大, 难以做到在交流短路条件下以系统电源提供较大的电流(其中大部分为无功电流)。而500 kV 交流线路的直流电阻只有交流阻抗的0.1 倍左右, 相差一个数量级, 欲得到同样大小的融冰电流, 采用直流融冰方案需要的电源容量就小得多。因此, 对于500 kV 线路, 采用直流方式融冰是可行的方法, 一般条件下, 只能采取由系统提供电源, 经整流变压器和整流装置的方式。直流融冰是一种有别于交流融冰、新型且实际有效的输电线路融冰技术, 从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交流融冰方式的技术限制和技术缺陷, 除具有以上特点,并且适用性更强, 可根据不同情况调节直流融冰电压, 使之满足不同的应用环境需要。因此,直流融冰技术是在现有输电设备下, 确保冰雪恶劣天气下供电安全可靠的一种非常可行的方法。(五)自然被动除冰法 自然被动除冰法是利用风或其它自然力的作用,再辅以恰当的人工设备,例如在导线上安装阻雪环、平衡锤等装置,使冰雪不易在导线上聚结而自行脱落,从而起到防、除冰作用。此类方法简便易行,成本低,但通常只在特定时间和地域(如多风季节的山脊、风口)有效,不能全面彻底地防止输电线路覆冰灾害。而正在研究中的输电线路防覆冰涂料,也是一种被动除冰方法。被动除冰法虽不能保证可靠除冰,但无需附加能量;虽不能阻止冰的形成,但有助于限制冰灾。(六)其它除冰方法1.激光除冰的应用(1)基础理论激光是20世纪重大科学发现之一,其光束高功率高能量,发散角小,可以传播到较远的地方。近年来,激光技术得到长足的发展。利用激光方向性好,能量传输效率高的特点23,把激光照射到冰块上,冰吸收激光辐射的能量,当表面达到相变温度时产生相变,冰的相态发生变化,从固态转变为液态,从而达到去除导线或绝缘子覆冰的目的。(2) 绝缘子的损伤实验在激光除冰的过程中,必须保证不能对绝缘子造成损伤,因此必须测出其损伤阈值。我们采用CO2激光直接照射到自洁净伞状绝缘子表面上,其中激光功率为5O w,光斑直径为5 mm,当激光功率大于17w时,无论时间长短,自洁净伞状绝缘子表面都会出现一些变色,但当激光功率为16w时,时间为1 rain或更长时,绝缘子表面都没有任何变化,此时的能量密度为26 Jram。,即绝缘子的损伤阈值。当激光能量密度小于26 Jram。时,激光在融穿冰时不会对绝缘子造成任何损伤。(3) 激光除冰的实验研究图5-1所示为光在纯水中的传输谱线和可用的激光器。由图可知,CO2 激光在冰中的穿透长度很短,冰对它的吸收很强,因此可以利用CO2激光来提高除冰的效率。由于冰和水对于光的吸收差别很小,因此可以用水的穿透深度吸收系数表来考察冰的吸收系数。图5-1 光在纯水中的传输谱线和可用的激光器(4) 热融法激光除冰利用激光方向性好,能量传输效率高的特点,把激光照射到冰块上,冰吸收激光辐射的能量,当表面达到相变温度时产生相变,冰的相态发生变化,从固态转变为液态,从而达到去除导线或绝缘子覆冰的目的24。实验采用美国进口射频激励的C02激光器,激光参数为:激光功率50W,激光波长=10.6m。在未聚焦的情况下将激光直接作用在覆冰表面,作用距离为L=30 cm时,光斑直径为=5mm,使 1kg 的冰完全融化成水大约需要349 kJ的能量,时间大概为117 min。采用直接热融法除冰不仅能量消耗大,而且时间也很长,无法满足现场除冰的要求。因此我们提出了激光热融+自身重力脱落的方法以达到高效除冰的目的。(5) 激光热融加自身重力脱落的方法该方法的具体思路是:激光作用在绝缘子表面的冰层上面,使冰层迅速融化,激光即可作用在绝缘子表面,此时激光一方面继续融冰,一方面加热绝缘子,使得两者接触面的冰先融化,融化的水不断在冰与绝缘子的接触面上流动,使得冰与绝缘子附着层不断融化。此时先前融化产生的水沿着基底流动,起到了润滑接触面的作用,从而减小了冰在绝缘子表面的附着力,在冰自身重力或微弱震动力的作用下,整个附着的冰层非常容易脱落。因此,该方法并不需要将冰层完全融解,去除重冰、冰柱的条件下优势更加明显。在光斑直径为12 mm,作用距离分别为6 m和15 m的情况下,采用上述方法去除1 kg冰大约需要9O kJ的能量,所消耗时问大概为26 min,无论在时间还是能量上,相对于热融的方法都大大提高了除冰效率。如果进一步提高激光功率,除冰所需的时间将会更短。通过对不同实验的分析,可以看到采用热融加自身重力脱落的方法,无论是在时间还是在能耗上,相对于其他激光除冰方法都大大提高了除冰效率,为实时除冰提供了一套有效的解决方案。2. 防冰涂料与超憎水涂料防止电网防冰的发生或限制防冰的增长,是从根本上避免冰灾发生或减小冰灾规模的手段。手段线路防冰研究一个重要的方向是探索发明一种可以实现防冰目的的涂料。如果涂覆涂料后,舞台表明的谁的表明接触角大于160或更高时,涂有该涂料的导向和绝缘子等可能具有一定防冰能力。这样具有超憎水性,能适用高电压、强电磁场环境且与导线有良好附着力的涂料就可以成为一种理想的导向防冰涂料。超憎水了起于20世纪50年代,盛于90年代,一般当固体表面与水滴的静态接触角大于150,滚落角小于10时,可认为该表面具有超憎水性。现有的已经报道获得的超憎水涂料多被应用于建筑物防水,将其用于输电线路或设备的防冰还没有可靠的实验研究报道。目前限制输电线路防冰涂料研究的主要原因在于:(1)防冰涂料涉及电力、化学等多个专业,跨专业交流较少,影响涂料的研制。目前从化学专业角度来说,要合成表面角大于170、滚落角小于3的涂料已不是难题,但是否可应用于输电线路上,能否满足强电磁场的探索要求尚不清楚。化学专业研究超憎水表面主要目的是单纯为获取更好的憎水性而研究,针对其他领域研究较少,也缺乏学术界深入报道。(2)电网防冰涂料以往的研究不系统、系统实验少,很多实际问题上很模糊、不具体、存在矛盾。(3)目前研究大多是片面的追求更大的接触角,事实上单纯地说一个表面接触角是150、160还是170是没有意义的,因为,现今接触角大小受拟合方法的影响大,现今四种拟合方法量拟合结果相差达25。虽然仍然缺乏可靠的实验报道支持,但从原理上看,超憎水涂料仍可能是一种合适的输电线路防冰手段。3 机器人除冰目前技术相对比较成熟的代表产品是加拿大魁北克水电研究院的Serge Montambault 人2000年开始研制的HQ LineROVer 控小车,它主要用于清除电力传输线地线上的覆冰,但是该机器人质量过大,结构复杂,并且只能清除两杆塔之间的覆冰,不具备越障的功能,因此不能完全代替人工上线除冰。机器人理论上可以满足直导线上覆冰不是太厚情况下的除冰需求,同时具备自主越障功能及高效、环保、节能的特点。木机器人运用模块化结构,采用仿生学原理进行设计,组成模块包括夹紧装置、行走装置、除冰装置、越障装置等机构运动。机机器人还可以在未覆冰季节通过更换其上的除冰模块,将除冰机器人转变为巡线机器人,从而达到一机两用的目的;同时还可以通过改进机器人的模块化结构设计实现多分裂泞线除冰功能,从而提高机器人的除冰效率。相信随着人们对泞线覆冰现象研究的逐渐深入和机器人运用技术的逐渐成熟,高压线路除冰机器人的发展应用前景还是很广阔的。四、直流融冰的关键技术与方案设计(一) 直流供电电源结构 直流供电电源结构是整个融冰装置中的关键部分, 其主要要求是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并且易于控制。根据直流融冰的原理可知, 融冰时线路将通过极大的电流, 这将极大的超过单整流装置的极限, 因而最好采用整流桥并联的形式, 确保装置的安全。对于晶闸管整流器并联形式, 目前主要有三种形式, 12 脉冲电路、双12 脉冲电路和双6 脉冲电路。通过对三种形式的分析可知, 双6 脉冲电路由于可直接并联触发, 控制较为简单, 是一种较可行的方法。在此种结构中, 两个桥式全桥整流电路通过整流电抗器接到变压器的低压侧, 换流电抗器用于平波, 接在前面的滤波器用于吸收整流装置产生的谐波, 它们的阴极出线将通过平衡电抗器相连, 作为直流电源的正端, 他们的阳极出线将直接连接作为直流电源的负端, 它们两端的出线即作为直流供电电源的出线。(二)直流装置容量的选择基于输电线路最小融冰电流和直流电流融冰原理,以南方电网各电压等级交流直流典型输电线路为例,采用直流电流融冰法融冰时所需最小融冰电流,线路降压和电源容量的估算结果见表3-13。从表3-1可以看出,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直流融冰所需要的整流器容量取决于需要融冰线路的导线截面及导线长度。现在直流技术的应用和大电流晶闸管阀片的开发为直流融冰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直流短路融冰从技术上可以适用于各级电压等级的不同导线截面的线路,实现这一方法的关键则是根据不同的应用条件,开发出不同形式,不同容量的质量融冰设备4。直流融冰时线路阻抗的感性分量不起作用,降低了融冰所需的容量,提高了融冰效率;直流融冰时直流电压连续可调,可以满足不同长度线路的融冰要求,且不需要进行阻抗匹配,也降低了融冰对电力系统运行方式的苛刻需求;安装于枢纽变电站的直流融冰装置可对全站所以进出线进行融冰,在线路大面积融冰时,效果特别明显。表3-1 中国南方电网直流交流输电线路融冰时所需参数线路电压等级(kV)线路型号线路长度(km)直流电阻(/km)最小融冰电流(A)线路直流降压(kV)直流融冰容量(MW)直流线路800LGJ-6*630/4515000.300777075163.91159.4500LGJ-4*720/5010000.0100525410437549.9交流线路500LGJ-4*5001000.0148397911.846.8LGJ-4*4001000.0181374512.643.7220LGJ-2*500500.029619895.911.7LGJ-2*240500.059912187.38.9110LGJ-240200.11986091.8LGJ-185200.15645153.21.735及以下LGJ-150100.19624411.70.8LGJ-95100.29923452.10.7注:1.最小融冰电流计算条件为温度-5,风速5m/s ,覆冰厚度10mm。 2.偏保守计算,输电线路直流电阻去20时的值。 3.计算中忽略系统内阻抗和发电机同步电抗。 4.本表仅给出各电压等级线路典型长度对于的直流融冰容量。(三)输电线路融冰关键技术参数研究通过导线交、直流融冰试验研究,通过试验室模拟自然覆冰条件,研究常用导线覆冰后的融冰电流及其影响因素,为合理采用直流融冰方法和研制融冰装置提供试验和技术依据。研究内容包含交、直流融冰的比较、电流密度对融冰的影响、环境温度对融冰的影响、风速对融冰的影响、覆冰类型对融冰的影响、冰表面温度和环境温度以及导线温度的关系等。输电线路融冰关键技术参数试验研究表明:(1) 采用直流融冰技术进行短路融冰是经济、可行的除冰方法。由于存在趋肤效应和电磁涡流热效应,在融冰电流相同时,交流的发热功率要稍高于直流。但由于电路感抗的影响,交流短路融冰需要很大的无功功率,对电源容量的要求要比直流大得多10。直流融冰电源的容量仅为交流的1/51/15,其融冰效果与交流基本一致。(2) 存在一个临界融冰电流。当环境温度低于0时,若通过导线的电流小于临界电流,导线上的冰无论多长时间都不会融化。几种典型型号导线临界融冰电流如表3-3所示。表3-3 几种型号导线的临界交直流融冰电流导线型号Idc-c/AIac-c/ALGJ-70271.5220.23LGJ-240440445.96LGJ-400602571.49LGJ-720857704.85注: 环境温度-5.0,冰厚10 mm,风速5.0 m/s。(3) 直流融冰的电流密度与导线截面和环境条件有关。当电流密度越接近于临界电流密度时,融冰时间对电流密度的梯度越大,即电流密度对融冰时间的影响越大。环境温度越低,融冰临界电流越大,融冰需要的时间越长。在电流密度相同时,导线的直径越小,受环境温度影响越大。风速越大,融冰临界电流越大,融冰所需要的时间也越长。在电流密度相同时,导线的直径越小,受风速的影响越大。不同电压等级和环境条件下,电流密度有明显差异,如表3-4 所示。表3-4 直流融冰的电流密度与导线截面和环境条件的关系电压等级融冰电流密度/(Amm2)350 kV及以下3110220 kV22.5500 kV及以上2注: 环境温度-5.0,冰厚10 mm,风速3.6 m/s。(4) 导线覆冰类型和覆冰均匀程度对融冰有一定的影响。同等条件下,雪凇的临界融冰电流和融冰时间都要大于雾凇和混合凇。由于覆冰不均匀,在融冰过程中冰层较薄的地方会出现穿孔现象,从而导致融冰热量损失增加,融冰时间变长;冰棱也会对融冰产生影响,因它使冰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增加,从而加速了冰与空气之间的热交换,并使风对融冰的影响增加。 对于直流装置的容量, 必须充分考虑各种情况。通过实际测量和推断找出通电电流与融冰时间的关系, 由此得到最佳的容量选择, 确保融冰的有效运行。实际应用中可采用下面的技术方案: 通过实验测试获取融冰时间、周边条件、线上覆冰半径之间的精确数据, 从而可获取不同输电线路所需的电流; 获取所需安装装置的变电站的所有进出线长度, 导线类型的数据, 通过计算, 得到所需的装置的电压和电流范围; 通过上面所获取的数据, 并考虑某些极端情况, 从而得到装置的容量范围, 进而可以决定某些器件的参数要求, 这样既可满足运行要求, 又满足经济性要求。(三) 非融冰装置应用研究考虑到直流融冰装置的时间性要求, 为充分发挥融冰设备的效应, 使之可运行在不同的模式, 如不进行融冰的时候对结构进行改装, 可组装成SVC, 进行无功补偿, 保障线路供电电压的稳定等。(四) 移动式直流融冰设备的研究根据不同情况下的除冰要求, 需要对覆冰线路进行快速、高效的处理, 对于长距离线路可采用基站式的直流融冰装置, 这样全站共用一套装置, 即可对全站所有的进出线开展直流融冰工作, 在线路大面积覆冰时, 效果尤其明显。而对局部线路则可采用移动式直流融冰装置, 这将具有更强的灵活性, 可针对部分覆冰线路进行融冰操作, 极大地降低能源消耗。移动式融冰的实质是发电机接整流装置带线路运行, 借助发电机及励磁设备, 采用零起升流办法提供直流进行融冰。对于输出电流的调节, 需可考虑各种线路所承受的电流极限及其融冰所需电流的大小, 在运行过程中, 实时收集电流电压数据值, 通过控制装置对整流装置进行控制, 实时的控制电流的大小, 做到既可满足融冰的需要, 又不会对线路和装置构成破坏, 从而可安全有效的对附冰线路进行融冰处理。移动式装置的结构中,发电机输出线路接可控直流装置, 为了提高输出电压, 采用双整流装置串联的方式, 整流装置输出通过连接线路接到覆冰线路, 同时需利用线路短接装置将线路短接起来, 组成一回路, 既可进行融冰处理。在这其中, 需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发电机的容量大小。装置运行过程中, 通过相关的采集模块对线路的各种参数状况进行实时跟踪, 将数据传送到控制器盒中, 由控制器对数据进行处理, 并转化为对整流和其他装置的控制, 这样就可做到对装置的控制和保护功能, 待线路完全恢复正常后, 就可切除整个装置。(五)直流融冰技术研究及应用1 .直流融冰装置样机研发根据研究和试验的成果,确立了装置样机研发的基本技术条件和功能规范,提出了按照输电线路电压等级,采用相应的融冰装置:对于500 kV 输电线路适用交流35 kV供电的大容量固定式直流融冰装置(样机容量为60 MW);对于220 kV和110 kV输电线路适用交流10 kV供电的站间移动式直流融冰装置(样机容量为25 MW);对于35 kV 及以下电压等级输电线路适用交流400 V供电的小容量移动式直流融冰装置(样机容量为500 kW)11。为满足不同线路长度、导线参数融冰需要,直流融冰装置输出的调节范围要宽,其换流器能够大角度大电流长期运行,尽量减少谐波、噪声等对系统和变电站的影响,不需要额外的电压调节(即使配备电源变压器,对分接头也没有额外要求)。直流融冰装置应该占地小,操作简便,维护量少,便于移动,故采用了基于集装箱式的结构。对直流融冰装置控制保护功能进行了研究,开发了直流融冰装置的控制保护系统,并利用RTDS对直流融冰装置控制保护系统进行了完整的测试。直流融冰装置研制中还考虑了兼顾动态无功补偿(SVC)功能的可能性,并预留有相应接口,以提高设备利用率、增加变电站的动态电压支撑能力。(1). 60 MW 直流融冰装置样机60 MW 直流融冰装置样机原理图如图3-1 所示,实物如图3-2 所示。该样机的额定输出电压16.7 kV,额定输出电流3 600 A,额定输出功率60 MW,直流电压调节范围020 kV,直流电流调节范围4004 320 A,具有1.2 倍过载能力。使用5英寸晶闸管,水风强迫冷却方式。通过整流变压器由35 kV电源供电。具有三相自动切换功能,采用集装箱方式安装13。图3-1 60 MW 直流融冰装置样机原理图图3-2 60 MW 直流融冰装置样机实物图(2). 25MW 直流融冰装置样机25 MW 直流融冰装置样机原理图如图3-3 所示,实物如图3-4 所示。该样机的额定输出电压12.5 kV,额定输出电流2 000 A,额定输出功率25 MW,直流电压调节范围012.5 kV,直流电流调节范围3002 400 A,具有1.2倍过载能力。该样机的使用4 英寸晶闸管,采用水-风强迫冷却方式。由10 kV 电源供电,具有三相自动切换功能,采用集装箱式安装,可在站间移动。图3-3 25 MW直流融冰装置样机原理图图3-4 25 MW直流融冰装置样机实物图(3).500 kW 直流融冰装置样机500 kW 直流融冰装置样机原理图如图3-5 所示,实物如图3-6 所示。该样机的额定输出电压500 V,额定输出电流1 000 A,额定输出功率500 kW,直流电压调节范围0500 V,直流电流调节范围2001 200 A,具有1.2 倍过载能力。由变电站400 V 侧或发电车直接供电,具有三相自动切换功能,采用2.5 英寸晶闸管,强迫风冷,箱式安装,安装在车辆上14。图3-5 500 kW直流融冰装置样机原理图图3-6 500 kW直流融冰装置样机实物图上述三个直流融冰装置样机分别采用通过整流变压器、直接接入变电站主变压器和直接接入发电车(发电机)三种与电源的接入方式。这三种接入方式对接入系统影响分析和现场测试数据能够为直流融冰装置接入电源方式的选择、运行和维护提供极具价值的参考。2. 直流融冰装置应用贵州福泉变电站是2008 年冰灾的重灾区。福泉500 kV 变电站具有500 kV,220 kV,110 kV,35 kV以及10 kV共5个电压等级,出线回路数多,具备直流融冰技术应用和示范的条件,因此将直流融冰装置样机和现场试验地点选择在福泉500 kV 变电站15。由于采取了合理的设计原则、有效利用了原有设备和场地条件,使得固定式和站间移动式两套直流融冰装置在不新征地、不影响变电站的运行和检修、现场改造工作量少、投资省的条件下安装在福泉变电站内,为直流融冰装置在已建变电站的应用起到了示范作用。3. 直流融冰装置样机现场系统试验参考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串联电容补偿装置、静止无功补偿装置系统调试经验,研究和确定了直流融冰装置系统调试现场试验项目和测试项目,并完成了直流融冰装置系统调试现场试验中无功和谐波计算和实测对比。对典型220 kV和500 kV 输电线路最大允许电流与环境温度的关系进行了计算,确保融冰试验不损伤试验导线。对试验线路直流电阻进行了测量,并与理论计算值进行对比分析。对与试验线路平行和交叉跨越情况进行了调查,并测量直流融冰母线和试验线路交流感应电压,确保试验安全。2008 年8月14日,500 kW移动式直流融冰装置样机在贵州铜仁成功完成了所有预定系统试验项目和测试项目。试验线路为铜仁110 kV川太锦线,线路长度为2.5 km。以500 kVA发电车作为电源,试验电流最大为500 A,试验过程中线路、金具、接头和融冰装置各设备运行正常。线路达500 A约30 min 后,110 kV 川太锦线温升约为11 。2008 年9 月5 日,25 MW 站间移动式直流融冰装置样机在贵州500 kV 福泉变电站成功完成了所有预定现场系统试验项目和测试项目。试验线路为220 kV 福都线,最大融冰试验电流达到2 kA,试验过程中线路、金具、接头和融冰装置各设备运行正常。电流升至2 kA约10 min 后,220 kV 福都线温升达到25 。2008 年10 月12 日,60 MW 固定式直流融冰装置样机在贵州500 kV 福泉变电站所有预定现场系统试验项目和测试项目。试验线路为500 kV福施线,最大融冰试验电流达到4 000 A,试验过程中线路、金具、接头和融冰装置各设备运行正常。电流升至4 000 A约15 min 后,500 kV 福施线温升达到35 16。现场试验还测量测试了变压器噪声、中性点偏磁电流、无功功率消耗、谐波等数据,与计算值吻合,直流融冰装置运行产生的谐波不会对数字式继电保护造成影响。直流融冰装置现场试验的成功标志着南方电网公司在直流融冰装置关键参数计算、接入系统设计、装置研制、调试和运行等方面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五 输电线路交流电流融冰技术及应用(一). 交流短路融冰技术的基本原理交流短路融冰技术的基本原理是通过人为合理安排交流二相短路方式,将融冰线路的一端二相短路,另一端提供融冰电源,以较大短路电流加热导线,使依附在导线上的冰融化。在各国该技术己达到了实用化的阶段。(二). 交流短路融冰技术方案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工业违章建筑拆除及环保达标验收合同
- 2025年度企业实习生培养与就业一体化服务合同
- 2025年学历类自考金融理论与实务-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试卷)
- 2025年度跨境电商债务置换与全方位电子商务运营合作协议
- 2025年协议离婚子女监护责任与财产分配专项协议书
- 2025年学历类自考西方行政学说史-管理学原理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试卷)
- 2025届车展专用场地租赁合同模板(修订版)
- 2025年度绿色物流仓储园区场地租赁与设施共享合同
- 2025年度特制白酒品牌特许经营及全国推广合作协议
- 1.4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说课稿 2024-2025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学期
- 2025年小学语文教师新课程标准考试题目(含答案)
- 社区与小课堂的合同协议
- DG-TJ08-2467-2025 超低能耗建筑设计标准(居住建筑)
- 养老机构风险防范课件
- 腰椎融合术后护理课件
- 炸药安全课件
- 新入职员工遵纪守法培训
- 中学新生入学培训
- 肿瘤科中医护理适应技术
- 专题:完形填空(含解析)六年级英语下册期末复习考点培优专项鲁教版(五四学制)(含答案解析)
- 口腔科护士核心职责与操作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