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选修4章节化学反应原理高考试题汇编_第1页
人教版选修4章节化学反应原理高考试题汇编_第2页
人教版选修4章节化学反应原理高考试题汇编_第3页
人教版选修4章节化学反应原理高考试题汇编_第4页
人教版选修4章节化学反应原理高考试题汇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高考试题汇编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卷选择题1.已知H2(g)、C2H4(g)和C2H5OH(1)的燃烧热分别是-285.8 kJmol-1、-1411.0 kJmol-1和-1366.8 kJ mol-1,则由C2H4(g)和H2O(l)反应生成C2H5OH(l)的H为AA-44.2 kJmol-1B+44.2 kJmol-1C-330 kJmol-1D+330 kJmol-12(08年四川理综7)下列关于热化学反应的描述中正确的是BAHCl和NaOH反应的中和热H57.3 kJmol1,则H2SO4和Ca(OH)2反应的中和热H2(57.3)kJmol1BCO(g)的燃烧热是283.0 kJmol1,则2CO2(g) 2CO(g)O2(g)反应的H2283.0 kJmol1C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D1 mol甲烷燃烧生成气态水和二氧化碳所放出的热量是甲烷燃烧热3. (08年重庆理综13)化学反应N23H2 2NH3的能量变化如题13图所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AAN2(g)3H2(g) 2NH3(l);H 2(abc)kJmol1BN2(g)3H2(g) 2NH3(g) ;H 2(ba)kJmol1CN2(g)H2(g) NH3(l) ;H (bca)kJmol1DN2(g)H2(g) NH3(g) ;H (ab)kJmol14. (08年江苏化学1)化学与生活、社会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BA利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代替化石燃料,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B凡含有食品添加剂的食物对人体健康均有害,不可食用C为防止电池中的重金属等污染土壤和水体,应积极开发废电池的综合利用技术D提倡人们购物时不用塑料袋,是为了防止白色污染5. (08年海南化学8)白磷与氧可发生如下反应:P4+5O2=P4O10。已知断裂下列化学键需要吸收的能量分别为:PP a kJmol1、PO b kJmol1、P=O c kJmol1、O=O d kJmol1。根据图示的分子结构和有关数据估算该反应的H,其中正确的是AA(6a+5d4c12b)kJmol1 B(4c+12b6a5d)kJmol1C(4c+12b4a5d)kJmol1D(4a+5d4c12b)kJmol16. (08年上海化学3)植物及其废弃物可制成乙醇燃料,下列关于乙醇燃料的说法错误的是CA它是一种再生能源B乙醇易燃烧,污染小C乙醇只能在实验室内作燃料D粮食作物是制乙醇的重要原料7. (08年上海化学17)已知:H2(g)+F2(g)2HF(g)+270 kJ,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2 L氟化氢气体分解成1 L氢气与1 L氟气吸收270 kJ热量B1 mol氢气与1 mol氟气反应生成2mol液态氟化氢放出热量小于270 kJC在相同条件下,1 mol氢气与1 mol氟气的能量总和大于2 mol氟化氢气体的能量D1个氢气分子与1个氟气分子反应生成2个氟化氢气体分子放出270 kJ热量8(07年高考广东化学卷16)灰锡(以粉末状存在)和白锡是锡的两种同素异形体。已知:Sn(s、白)2HCl(aq)SnCl2(aq)H2(g);DH1Sn(s、灰)2HCl(aq)SnCl2(aq)H2(g);DH2Sn(s、灰)Sn(s、白);DH32.1 kJ/mo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DH1DH2B锡在常温下以灰锡状态存在C灰锡转化为白锡的反应是放热反应D锡制器皿长期处于低于13.2 的环境中,会自行毁坏9(07年高考海南化学卷6)已知:(1)Zn(s)1/2O2(g) = ZnO(s);DH =348.3 kJ/mol(2)2Ag(s)1/2O2(g) = Ag2O(s);DH =31.0 kJ/mol则Zn(s)Ag2O(s) = ZnO(s)2Ag(s)的DH等于AA317.3 kJ/molB379.3 kJ/molC332.8 kJ/molD317.3 kJ/mol0(07年高考江苏卷7)甲醇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将甲醇蒸气转化为氢气的两种反应原理是CH3OH(g)H2O(g) = CO2(g)3H2(g);DH = + 49.0 kJmol1CH3OH(g)1/2O2(g) = CO2(g)2H2(g);DH =192.9 kJmo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CH3OH的燃烧热为192.9 kJmol1B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CCH3OH转变成H2的过程一定要吸收能量D根据推知反应:CH3OH(l)+1/2O2(g) = CO2(g)+2H2(g)的DH192.9 kJmol111(07年高考上海化学卷14)已知:CH3CH2CH2CH3(g)6.5O2(g)4CO2(g)5H2O(l);DH =2878 kJ(CH3)2CHCH3(g)6.5O2(g)4CO2(g)5H2O(l);DH =2869 kJ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正丁烷分子储存的能量大于异丁烷分子B正丁烷的稳定性大于异丁烷C异丁烷转化为正丁烷的过程是一个放热过程D异丁烷分子中的碳氢键比正丁烷的多12 (07年高考全国理综卷II9)已知:1 mol H2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436 kJ的能量1 mol Cl2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243 kJ的能量由H原子和Cl原子形成1 mol HCl分子时释放431 kJ的能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CA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氢气体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H2(g)Cl2(g) = 2HCl(g)B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2 mol氯化氢气体,反应的DH = 183 kJ/molC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2 mol氯化氢气体,反应的DH =183 kJ/molD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1 mol氯化氢气体,反应的DH =183 kJ/mol13(07年高考理综重庆卷13)已知1 g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时放出热量121 kJ,且氧气中1 mol O=O键完全断裂时吸收热量496 kJ,水蒸气中1 mol HO键形成时放出热量463 kJ,则氢气中1 mol HH键断裂时吸收热量为CA920 kJB557 kJC436 kJD188 kJ14. (07年高考广东化学卷14)将V1 mL 1.0 mol/L HCl溶液和V2 mL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混合均匀后测量并记录溶液温度,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实验中始终保持V1V250 mL)。下列叙述正确的是BA做该实验时环境温度为22 B该实验表明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热能CNaOH溶液的浓度约是1.00 mol/LD该实验表明有水生成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15. (06重庆卷)25、101 kPa下,碳、氢气、甲烷和葡萄糖的燃烧热依次是393.5 kJ/mol、285.8 kJ/mol、890.3 kJ/mol、2 800 kJ/mol,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D)A.C(s)+O2(g)=CO(g);H=-393.5 kJ/molB.2H2(g)+O2(g)=2H2O(g);H=+571.6 kJ/molC.CH4g)+2O2(g)=CO2(g)+2H2O(g);H=-890.3 kJ/molD.C6H12O6(s)+3O2(g)=3CO2(g)+3H2O(l);H=-1 400 kJ/mol16.(06江苏4)4氢气(H2)、一氧化碳(CO)、辛烷(C8H18)、甲烷(CH4)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H2 (g) + 1/2O2(g) = H2O (l); H = 285.8 KJ/molCO(g) + 1/2O2(g) = CO2(g); H = 283 KJ/molC8H18 (l) + 25/2O2(g) = 8CO2(g) + 9H2O (l); H = 5518 KJ/molCH4 (g) + 2O2(g) = CO2(g) + 2H2O (l); H = 890.3 KJ/mol 相同质量的H2、CO、C8H18、CH4完全燃烧时,放出热量最少的是 AH2 (g) BCO(g) CC8H18 (l) DCH4 (g)17. (06上海卷7)下列反应中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的是A碳酸钙受热分解 B乙醇燃烧C铝粉与氧化铁粉末反应 D氧化钙溶于水卷非选择题18.(08年全国理综II26)红磷 P (s)和 Cl2(g)发生反应生成 PCl3(g)和 PCl5(g)。反应过程和能量关系如图所示(图中的H表示生成 l mol 产物的数据)。根据上图回答下列问题: (1)P和CI2反应生成PC13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2)PC15分解成 PC13和Cl2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上述分解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温度Tl时,在密闭容器中加人0.80 nol PC15 ,反应达平衡时PC15还剩0.60 mol ,其分解率 al等于 ;若反应温度由Tl升高到T2,平衡时PC15的分解率为a2,a2 al(填“大于”、“小于”或“等于”)。(3)工业上制备PC15通常分两步进行,先将P和C12反应生成中间产物PC13,然后降温,再和Cl2反应生成PCl5。原因是 。(4)P和C12分两步反应生成1 mol PC15的H3= ,一步反应生成1 molPC15的H4_H3(填“大于”、“小于”或“等于”)。(5)PC15与足量水充分反应,最终生成两种酸,其化学方程式是: 。19.(08年江苏化学17)工业上制备BaCl2的工艺流程图如下:某研究小组在实验室用重晶石(主要成分BaSO4)对工业过程进行模拟实验。查表得BaSO4(s) + 4C(s)4CO(g) + BaS(s) H1 = 571.2 kJmol-1 BaSO4(s) + 2C(s)2CO2(g) + BaS(s) H2= 226.2 kJmol-1 (1)气体用过量NaOH溶液吸收,得到硫化钠。Na2S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为 。(2)向BaCl2溶液中加入AgNO3和KBr,当两种沉淀共存时,= 。 Ksp(AgBr)=5.410-13,Ksp(AgCl)=2.010-10(3)反应C(s) + CO2(g)2CO(g)的H= kJmol-1。(4)实际生产中必须加入过量的炭,同时还要通入空气,其目的是 , 。20(8分)(08年海南化学15)反应A(g)+B(g) C(g) +D(g)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该反应是_反应(填“吸热”、“放热”)。(2)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升高温度,A的转化率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原因是_。(3)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对反应热是否有影响?_,原因是_.(4)在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反应速率增大,E1和E2的变化是:E1_,E2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21.(05江苏21)通常人们把拆开1mol 某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看成该化学键的键能。键能的大小可以衡量化学键的强弱,也可用于估算化学反应的反应热(H),化学反应的H等于反应中断裂旧化学键的键能之和与反应中形成新化学键的键能之和的差。化学键SiOSiClHHHClSiSiSiC键能/ KJmol1460360436431176347 请回答下列问题: 比较下列两组物质的熔点高低 (填或) SiC_ Si; SiCl4 _ SiO2 右图立方体中心的“”表示硅晶体中的一个原子,请在立方体的顶点用“”表示出与之紧邻的硅原子。 工业上高纯硅可通过下列反应制取:SiCl4 (g) + 2H2(g) Si(s) + 4HCl(g) 该反应的反应热H = _ KJ/mol 卷非选择题答案18. (1)2P(s) + 3Cl2(g)=2PCl3(g);H = 612 kJmol1(2)PCl5(g)=PCl3(g) + Cl2(g);H= +93kJmol1 25% 大于 (3)两步反应都是放热反应,降温有利于提高产率,防止产物分解 (4)399 kJmol1 等于(5)PCl5 + 4H2O=H3PO4 + 5HCl19. (1)S2- + H2OHS- +OH- HS- + H2OH2S +OH-(可不写) (2)2.710-3 (3)172.5(4)使BaSO4得到充分的还原(或提高BaS的产量) 为吸热反应,炭和氧气反应放热维持反应所需高温20. (1)放热 (2)减小 该反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使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3)不影响 催化剂不改变平衡的移动 (4)减小 减小21. 如下图 +236人教版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第二章化学平衡卷选择题(08年全国理综I11)已知:4NH4(g)5O2(g) = 4NO(g)6H2O(g),H=1025kJmol1,该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若反应物起始物质的量相同,下列关于该反应的示意图不正确的是C C D1200NO含量 时间 1000NO含量 时间 1000 催化剂1000 无催化剂NO含量 时间 10105Pa1105Pa ABNO含量 时间 10001200(08年全国理综II13)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对反应 CO2 ( g ) + H2 ( g )CO(g ) + H2O( g)进行甲、乙、丙、丁四组实验,实验起始时放入容器内各组分的物质的量见下表:上述四种情况达到平衡后, n ( CO )的大小顺序是 AA乙丁丙甲B乙丁甲丙C丁乙丙甲D丁丙乙甲(08年天津理综8)对平衡CO2(g)CO2(aq) .H=-19.75kJmol1,为增大二氧化碳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应采用的方法是DA升温增压B降温减压C升温减压D降温增压物质物质的量 实验CO2 H2 COH2O 甲a mol a mol0 mol0 mol乙2a mola mol0 mol0 mol丙0 mol0 mola mola mol丁a mol0 mola mola mol(08年山东理综14)高温下,某反应达到平衡,平衡常数。恒容时,温度升高,H2浓度减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该反应的焓变为正值B恒温恒容下,增大压强,H2浓度一定减小C升高温度,逆反应速率减小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H2O催化剂高温CO2H2(08年宁夏理综12)将固体NH4I置于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温度下发生下列反应:NH4I(s)NH3(g)HI(g);2HI(g)H2(g)I2(g)达到平衡时,c(H2)=0.5molL-1,c(HI)=4molL-1,则此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为CA9B16C20D25T1碘化氢的量时 间T2(08年四川理综8)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H2(g) I2(g)2HI(g),在温度T1和T2时,产物的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符合图示的正确判断是DAT1T2,H0BT1T2,H0CT1T2,H0DT1T2,H0(08年广东理基36)对于反应2SO2(g)O2(g)2SO3(g)能增大正反应速率的措施是A通入大量O2B增大容器容积C移去部分SO3D降低体系温度(08年广东化学8)将H2(g)和Br2(g)充入恒容密闭容器,恒温下发生反应H2(g)+Br2(g) 2HBr(g)H0,平衡时Br2(g)的转化率为a;若初始条件相同,绝热下进行上述反应,平衡时Br2(g)的转化率为b。a与b的关系是AAabBa=bCabD无法确定(08年广东化学15)碘钨灯比白炽灯使用寿命长。灯管内封存的少量碘与使用过程中沉积在管壁上的钨可以发生反应:W(s)+I2(g)T1T2WI2(g) H0(温度T1T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DA灯管工作时,扩散到灯丝附近高温区的WI2(g)会分解出W1W重新沉积到灯丝上B灯丝附近温度越高,WI2(g)的转化率越低C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是D利用该反应原理可以提纯钨(08年海南化学10)X、Y、Z三种气体,取X和Y按11的物质的量之比混合,放入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X+2Y2Z ,达到平衡后,测得混合气体中反应物的总物质的量与生成物的总物质的量之比为32,则Y的转化率最接近于DA33%B40%C50%D66%(08年上海化学21)等质量的铁与过量的盐酸在不同的试验条件下进行反应,测定在不同时间t产生氢气体积V的数据,根据数据绘制得到图1,则曲线a、b、c、d所对应的试验组别可能是AC组别c(HCl)(molL1)温度()状态12.025块状22.530块状32.550块状42.530粉末状A4321B1234C3421D1243(07年高考广东理基26)把铝条放入盛有过量稀盐酸的试管中,不影响氢气产生速率的因素是DA盐酸的浓度B铝条的表面积C溶液的温度D加少量Na2SO4(07年理综北京卷10)一定条件下,在体积为10 L的密闭容器中,1 mol X和1 mol Y进行反应:2X(g)Y(g)Z(g),经60 s达到平衡,生成0.3 mol Z,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以X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001 mol/(Ls)B将容器体积变为20 L,Z的平衡浓度变为原来的1/2C若增大压强,则物质Y的转化率减小D若升高温度,X的体积分数增大,则该反应的DH0(07年高考全国理综卷I13)如图是恒温下某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随反应时间变化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与示意图不相符合的是CA反应达平衡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B该反应达到平衡态I后,增大反应物浓度,平衡发生移动,达到平衡态IIC该反应达到平衡态I后,减小反应物浓度,平衡发生移动,达到平衡态IID同一种反应物在平衡态I和平衡态II时浓度不相等(07年高考全国理综卷II6)已知:C(s)CO2(g)2CO(g);DH0。该反应达到平衡后,下列条件有利于反应向正方向进行的是AA升高温度和减小压强B降低温度和减小压强C降低温度和增大压强D升高温度和增大压强(07年高考理综四川卷13)向某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CO和2 mol H2O(g),发生反应:COH2O(g)CO2H2。当反应达到平衡时,CO的体积分数为x。若维持容器的体积和温度不变,超始物质按下列四种配比充入该容器中,达到平衡时CO的体积分数大于x的是BA05 mol CO2 mol H2O(g)1 mol CO21 mol H2B1 mol CO1 mol H2O(g)1 mol CO21 mol H2C05 mol CO1.5 mol H2O(g)0.4 mol CO20.4 mol H2D05 mol CO1.5 mol H2O(g)0.5 mol CO20.5 mol H2(07年高考理综宁夏卷13)一定条件下,合成氨反应达到平衡时,测得混合气体中氨气的体积分数为20.0%,与反应前的体积相比,反应后体积缩小的百分率是AA16.7%B20.0%C80.0%D83.3%(07年高考江苏卷13)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A(s)2B(g)2C(g)D(g);DH0。现将1 mol A和2 mol B加入甲容器中,将4 mol C和2 mol D加入乙容器中,此时控制活塞P,使乙的容积为甲的2倍,t1时两容器内均达到平衡状态(如图1所示,隔板K不能移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D甲乙P活塞K1234 图1 图2 图3A保持温度和活塞位置不变,在甲中再加入1 mol A和2 mol B,达到新的平衡后,甲中C的浓度是乙中C的浓度的2倍B保持活塞位置不变,升高温度,达到新的平衡后,甲、乙中B的体积分数均增大C保持温度不变,移动活塞P,使乙的容积和甲相等,达到新的平衡后,乙中C的体积分数是甲中C的体积分数的2倍D保持温度和乙中的压强不变,t2时分别向甲、乙中加入等质量的氦气后,甲、乙中反应速率变化情况分别如图2和图3所示(t1前的反应速率变化已省略)18(06全国)在0.1molL-1CH3COOH溶液中存在如下电离平衡:CH3COOHCH3COO-+H+,对于该平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B)A. 加入水时,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B. 加入少量NaOH固体,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 加入少量0.1molL-1HCl溶液,溶液中c(H+)不变D. 加入少量CH3COONa固体,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19(06四川卷)一定温度下,在2 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C)A. 反应开始到10 s,用Z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158 mol/(Ls)B. 反应开始到10 s,X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少了0.79 mol/LC. 反应开始到10 s时,Y的转化率为79.0%D.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g)+Y(g)=Z(g)20.(重庆卷)已知反应mX(g)+nY(g)qZ(g)的Hq,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A.通入稀有气体使压强增大,平衡将正向移动B.X的正反应速率是Y的逆反应速率的m/n倍C.降低温度,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变小D.增加X的物质的量,Y的转化率降低21(06广东19)合成氨工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密闭容器中的反应:N2(g)+3H2(g)2NH3(g),673K,30MPa下n(NH3)和n(H2)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n t2 abcdeNH3H20t1tA点a的正反应速率比点b的大 B点 c处反应达到平衡 C点d (t1时刻) 和点 e (t2时刻) 处n(N2)不一样 D其他条件不变,773K下反应至t1时刻,n(H2)比上图中d点的值大卷非选择题22.(06上海25)(1)化学平衡常数K表示可逆反应的进行程度,K值越大,表示_,K值大小与温度的关系是:温度升高,K值_(填一定增大、一定减小、或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2)在一体积为10L的容器中,通人一定量的CO和H2O,在850时发生如下反应: CO(g)十H2O(g) CO2(g)十H2 (g)十Q(Q0)CO和H2O浓度变化如下图,则 04min的平均反应速率v(CO)_ mol(Lmin)(3)t(高于850)时,在相同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容器内各物质的浓度变化如上表。表中3min4min之间反应处于_状态; C1数值_0.08 molL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反应在4min5min问,平衡向逆方向移动,可能的原因是_(单选), 表中5min6min之间数值发生变化,可能的原因是_(单选)。 a增加水蒸气 b降低温度 c使用催化剂 d增加氢气浓度23.(06上海30)合成氨工业生产中所用的Fe催化剂的主要成分是FeO、Fe2O3(1)某FeO、Fe2O3混合物中,铁、氧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5,其中Fe2+与Fe3+物质的量之比为_。(2)当催化剂中Fe2+与Fe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时,其催化活性最高,此时铁的氧化物混合物中铁的质量分数为_(用小数表示,保留2位小数)。高温(3)以Fe2O3为原料制备上述催化剂,可向其中加入适量炭粉,发生如下反应:2 Fe2O3十C 4FeO十CO2。为制得这种活性最高的催化剂,应向480g Fe2O3粉末中加入炭粉的质量为_g。24(06上海30)已知: 4NH3十5O2 4NO+6H2O 4NO十3O2十2H2O4HNO3 设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0.20,氮气体积分数为0.80,请完成下列填空及计算(1)amolNO完全转化为HNO3需要氧气_ mol(2)为使NH3恰好完全氧化为一氧化氮,氨空气混合物中氨的体积分数为_(保留2位小数)。(3)20.0moL的NH3用空气氧化,产生混合物的组成为:NO18.0mol、O212.0 mol、N2150.0 mol和一定量的硝酸,以及其它成分。(高温下NO和O2不反应) 计算氨转化为NO和HNO3的转化率。(4) 20.0moL 的NH3和一定量空气充分反应后,再转化为HNO3 在下图中画出HNO3的物质的量n(A)和空气的物质的量n(B)关系的理论曲线。 写出当125n(B) 200时,n(A)和n(B)的关系式_。 25.(06四川29).(15分)四川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以天然气为原料合成尿素的主要步骤如下图所示(图中某些转化步骤及生成物未列出):请填写下列空白:(1)已知0.5 mol甲烷与0.5 mol水蒸汽在t 、p kPa时,完全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合成气),吸收了a kJ热量,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2)在合成氨的实际生产过程中,常采取的措施之一是:将生成的氨从混合气体中及时分离出来,并将分离出氨后的氮气和氢气循环利用,同时补充氮气和氢气。请运用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观点说明采取该措施的理由: 。(3)当甲烷合成氨气的转化率为75%时,以5.60107 L甲烷为原料能够合成 L氨气。(假设体积均在标准状况下测定) 卷非选择题答案 22. (1) 可逆反应的进行程度越大 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2) 0.03 (3) 平衡 d a23. (1)2:1 (2)0.71 (3)3.6克24. (1)0.75a mol (2)0.14(3)氨转化为NO的转化率为90%;氨转化为HNO3的转化率为6% 3n(A)=0.8n(B)-125 (4)25. (1)CH4(g)+H2O(g)CO(g)+3H2 (g);H=2a kJ/mol(2)增大氮气和氢气的浓度有利于增大反应速率;减小氨气的浓度,增大氮气和氢气的浓度均有利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3)1.12103人教版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第二章化学平衡高考试题汇编卷选择题(08年全国理综I11)已知:4NH4(g)5O2(g) = 4NO(g)6H2O(g),H=1025kJmol1,该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若反应物起始物质的量相同,下列关于该反应的示意图不正确的是C C D1200NO含量 时间 1000NO含量 时间 1000 催化剂1000 无催化剂NO含量 时间 10105Pa1105Pa ABNO含量 时间 10001200(08年全国理综II13)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对反应 CO2 ( g ) + H2 ( g )CO(g ) + H2O( g)进行甲、乙、丙、丁四组实验,实验起始时放入容器内各组分的物质的量见下表:上述四种情况达到平衡后, n ( CO )的大小顺序是 AA乙丁丙甲B乙丁甲丙C丁乙丙甲D丁丙乙甲(08年天津理综8)对平衡CO2(g)CO2(aq) .H=-19.75kJmol1,为增大二氧化碳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应采用的方法是DA升温增压B降温减压C升温减压D降温增压物质物质的量 实验CO2 H2 COH2O 甲a mol a mol0 mol0 mol乙2a mola mol0 mol0 mol丙0 mol0 mola mola mol丁a mol0 mola mola mol(08年山东理综14)高温下,某反应达到平衡,平衡常数。恒容时,温度升高,H2浓度减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该反应的焓变为正值B恒温恒容下,增大压强,H2浓度一定减小C升高温度,逆反应速率减小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H2O催化剂高温CO2H2(08年宁夏理综12)将固体NH4I置于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温度下发生下列反应:NH4I(s)NH3(g)HI(g);2HI(g)H2(g)I2(g)达到平衡时,c(H2)=0.5molL-1,c(HI)=4molL-1,则此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为CA9B16C20D25T1碘化氢的量时 间T2(08年四川理综8)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H2(g) I2(g)2HI(g),在温度T1和T2时,产物的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符合图示的正确判断是DAT1T2,H0BT1T2,H0CT1T2,H0DT1T2,H0(08年广东理基36)对于反应2SO2(g)O2(g)2SO3(g)能增大正反应速率的措施是A通入大量O2B增大容器容积C移去部分SO3D降低体系温度(08年广东化学8)将H2(g)和Br2(g)充入恒容密闭容器,恒温下发生反应H2(g)+Br2(g) 2HBr(g)H0,平衡时Br2(g)的转化率为a;若初始条件相同,绝热下进行上述反应,平衡时Br2(g)的转化率为b。a与b的关系是AAabBa=bCabD无法确定(08年广东化学15)碘钨灯比白炽灯使用寿命长。灯管内封存的少量碘与使用过程中沉积在管壁上的钨可以发生反应:W(s)+I2(g)T1T2WI2(g) H0(温度T1T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DA灯管工作时,扩散到灯丝附近高温区的WI2(g)会分解出W1W重新沉积到灯丝上B灯丝附近温度越高,WI2(g)的转化率越低C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是D利用该反应原理可以提纯钨(08年海南化学10)X、Y、Z三种气体,取X和Y按11的物质的量之比混合,放入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X+2Y2Z ,达到平衡后,测得混合气体中反应物的总物质的量与生成物的总物质的量之比为32,则Y的转化率最接近于DA33%B40%C50%D66%(08年上海化学21)等质量的铁与过量的盐酸在不同的试验条件下进行反应,测定在不同时间t产生氢气体积V的数据,根据数据绘制得到图1,则曲线a、b、c、d所对应的试验组别可能是AC组别c(HCl)(molL1)温度()状态12.025块状22.530块状32.550块状42.530粉末状A4321B1234C3421D1243(07年高考广东理基26)把铝条放入盛有过量稀盐酸的试管中,不影响氢气产生速率的因素是DA盐酸的浓度B铝条的表面积C溶液的温度D加少量Na2SO4(07年理综北京卷10)一定条件下,在体积为10 L的密闭容器中,1 mol X和1 mol Y进行反应:2X(g)Y(g)Z(g),经60 s达到平衡,生成0.3 mol Z,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以X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001 mol/(Ls)B将容器体积变为20 L,Z的平衡浓度变为原来的1/2C若增大压强,则物质Y的转化率减小D若升高温度,X的体积分数增大,则该反应的DH0(07年高考全国理综卷I13)如图是恒温下某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随反应时间变化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与示意图不相符合的是CA反应达平衡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B该反应达到平衡态I后,增大反应物浓度,平衡发生移动,达到平衡态IIC该反应达到平衡态I后,减小反应物浓度,平衡发生移动,达到平衡态IID同一种反应物在平衡态I和平衡态II时浓度不相等(07年高考全国理综卷II6)已知:C(s)CO2(g)2CO(g);DH0。该反应达到平衡后,下列条件有利于反应向正方向进行的是AA升高温度和减小压强B降低温度和减小压强C降低温度和增大压强D升高温度和增大压强(07年高考理综四川卷13)向某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CO和2 mol H2O(g),发生反应:COH2O(g)CO2H2。当反应达到平衡时,CO的体积分数为x。若维持容器的体积和温度不变,超始物质按下列四种配比充入该容器中,达到平衡时CO的体积分数大于x的是BA05 mol CO2 mol H2O(g)1 mol CO21 mol H2B1 mol CO1 mol H2O(g)1 mol CO21 mol H2C05 mol CO1.5 mol H2O(g)0.4 mol CO20.4 mol H2D05 mol CO1.5 mol H2O(g)0.5 mol CO20.5 mol H2(07年高考理综宁夏卷13)一定条件下,合成氨反应达到平衡时,测得混合气体中氨气的体积分数为20.0%,与反应前的体积相比,反应后体积缩小的百分率是AA16.7%B20.0%C80.0%D83.3%(07年高考江苏卷13)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A(s)2B(g)2C(g)D(g);DH0。现将1 mol A和2 mol B加入甲容器中,将4 mol C和2 mol D加入乙容器中,此时控制活塞P,使乙的容积为甲的2倍,t1时两容器内均达到平衡状态(如图1所示,隔板K不能移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D甲乙P活塞K1234 图1 图2 图3A保持温度和活塞位置不变,在甲中再加入1 mol A和2 mol B,达到新的平衡后,甲中C的浓度是乙中C的浓度的2倍B保持活塞位置不变,升高温度,达到新的平衡后,甲、乙中B的体积分数均增大C保持温度不变,移动活塞P,使乙的容积和甲相等,达到新的平衡后,乙中C的体积分数是甲中C的体积分数的2倍D保持温度和乙中的压强不变,t2时分别向甲、乙中加入等质量的氦气后,甲、乙中反应速率变化情况分别如图2和图3所示(t1前的反应速率变化已省略)18(06全国)在0.1molL-1CH3COOH溶液中存在如下电离平衡:CH3COOHCH3COO-+H+,对于该平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B)E. 加入水时,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F. 加入少量NaOH固体,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G. 加入少量0.1molL-1HCl溶液,溶液中c(H+)不变H. 加入少量CH3COONa固体,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19(06四川卷)一定温度下,在2 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C)E. 反应开始到10 s,用Z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158 mol/(Ls)F. 反应开始到10 s,X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少了0.79 mol/LG. 反应开始到10 s时,Y的转化率为79.0%H.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g)+Y(g)=Z(g)20.(重庆卷)已知反应mX(g)+nY(g)qZ(g)的Hq,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A.通入稀有气体使压强增大,平衡将正向移动B.X的正反应速率是Y的逆反应速率的m/n倍C.降低温度,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变小D.增加X的物质的量,Y的转化率降低21(06广东19)合成氨工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密闭容器中的反应:N2(g)+3H2(g)2NH3(g),673K,30MPa下n(NH3)和n(H2)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n t2 abcdeNH3H20t1tA点a的正反应速率比点b的大 B点 c处反应达到平衡 C点d (t1时刻) 和点 e (t2时刻) 处n(N2)不一样 D其他条件不变,773K下反应至t1时刻,n(H2)比上图中d点的值大卷非选择题22.(06上海25)(1)化学平衡常数K表示可逆反应的进行程度,K值越大,表示_,K值大小与温度的关系是:温度升高,K值_(填一定增大、一定减小、或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2)在一体积为10L的容器中,通人一定量的CO和H2O,在850时发生如下反应: CO(g)十H2O(g) CO2(g)十H2 (g)十Q(Q0)CO和H2O浓度变化如下图,则 04min的平均反应速率v(CO)_ mol(Lmin)(3)t(高于850)时,在相同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容器内各物质的浓度变化如上表。表中3min4min之间反应处于_状态; C1数值_0.08 molL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反应在4min5min问,平衡向逆方向移动,可能的原因是_(单选), 表中5min6min之间数值发生变化,可能的原因是_(单选)。 a增加水蒸气 b降低温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