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论文关于孕育北朝文学的独特文化土壤论文范文参考资料_第1页
北朝论文关于孕育北朝文学的独特文化土壤论文范文参考资料_第2页
北朝论文关于孕育北朝文学的独特文化土壤论文范文参考资料_第3页
北朝论文关于孕育北朝文学的独特文化土壤论文范文参考资料_第4页
北朝论文关于孕育北朝文学的独特文化土壤论文范文参考资料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朝论文关于孕育北朝文学的独特文化土壤论文范文参考资料 终弟继,使用汉的礼乐教化鲜卑子弟等等。之后,孝文帝重用汉族士人,大刀阔斧地进行制度改革,先后实施俸禄、均田、三长制,完全用汉的制度规范的方方面面,如语言、服饰、婚姻、礼仪、职官及姓氏、籍贯等。经过几十年的努力,至北魏末,游牧基本融入了汉民族的农耕文化中。 两种文化的结合虽自始至终充满了不甚和谐,甚至激烈的矛盾交锋,但毋庸置疑的是,文化的移植和互补往往会催生出一种新的生命的活力,正如某些植物的移植,在新的土壤里,会更加茁壮地成长。本来鲜卑民族就是一个勇于探求、不断进取的民族,在其部落首领的带领下,从嘎仙洞到大漠再到塞北,直至中原腹地,一路走向文明,加之草原牧民固有的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的豪爽性情和宽厚、守信、大度的品行,一旦移植到汉民族的文化沃野,与高度发达的农耕文明结合,定会迸发出新的生命的火花。也正因为北朝这种独特的文化态势,经过二百多年的存在,对国民性的改造,产生了不可忽视的作用,这就培养了北方先民一种宽厚豪放的个性和积极进取的精神。而北朝最终灭掉南朝,正充分显示了这一国民性的优越和这种文化互补的强大生命力。 二、空前的民族大融合,导致思想文化的兼容并蓄与价值取向的多元共存 从人类的文明进程看,各族的融合、诸种文化的相互交流,往往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劲动力,是促成一个时*放与充满创新精神的重要元素。 不过,民族的融合始终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并非简单的谁征服谁的理由,而是诸民族之间包括婚姻、风俗习惯,乃至语言、制度等多方面的相师相容,最后结成一个新的统一体。而这个新体相对于之前的各部,往往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正如近人林语堂先生所言:“人种混合最明显的影响,也许是表现在现代北方人的语言和体格上正是这种与外来血统的混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汉族能够长期存活下来。”而后来发生的兼并战争,北方总是胜过南方,也客观上证实了这种融合的成功。具体在形而上的表现,就是思想文化的兼容并蓄和社会价值取向的多元共存,这在封建专制制度下,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北朝文化思想兼容现象的出现,除民族大融合的元素外,还与 _大有关系。即北朝前期多马上皇帝,又漠北草原,既是大老粗,再加上连年的征服战争,根本无暇顾及 _的建设。因而,统治思想制度化的缺失,客观上也导致了儒、释、道等多种思想文化的长期并存共生。 三、严酷的存活环境和长期的拓土征战,造就了北朝二百余年重实轻华的社会风气和任侠尚武的时代精神 严酷的环境和出于 _的需要,使北朝社会下自黎民生活上至国之大政,皆偏于实用,反对华而不实的形式套路。像孝文帝的太和改制这样的国家大事,从断然迁都,到绝母语、改姓氏、禁胡服一系列汉化的举措非常 _,这是任何一个入主中原的异族君主都难以做出的选择,从中正映现了当时条件下鲜卑等北地少数民族追求实用主义的文化背景。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华土之民,先居黄河流域,颇乏天惠,其生也勤,故重实际而黜玄想”汉之农耕社会早期,在生活条件极端艰苦的情况下,尚且只能“重实”、“尚用”,而对于刚刚涉足黄河流域的这些弱小民族来说,为存活、为壮大自己进而统治人数等方面都居于优势的汉族,更需万事皆讲实用了。当然,除现实的需要外,也从中足见这些凭着铁骑锋刃冲杀而来的草原子民,面对历史悠久、积淀厚重的汉文化时,内心深处是极为服膺的。因而,在4世纪至6世纪的北中国,虽然有那么多的民族、那么多的异域文化融入了中土,但汉家文化仍为主流。所谓的“新质”,就是作为主流的汉文化在传承过程中因这些少数民族文化的融入而造成的非传统的添加,这既是一个时代、一个地域的文化表征,也是该文化区别于他文化的质的规定性。北朝文化的“新质”,除了凡事的“尚实”,还有最明显的一点,就是“任侠尚武”。这几乎成了一种时代的精神和拓跋氏统治中心地区三晋大地一种悠久的地域文化特质。 游牧民族长期生活于恶劣环境,为了生活,往往要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久之,尚武逞强、好为斗勇,几成民族习性。而无休止的战争,更使民性剽悍,惯于习武任侠。当时,有一首李波小妹歌曾塑造了一位武功超群的北地女子,其刚毅、勇猛的行举和全身勃发出的那种精气神,足令汉家男儿也汗颜无比。而这一形象,在当时社会既是“这一个”,又具有普遍性。在李波小妹们的身上,我们确实看到了一个时代青年的精神面貌和人生追求。这是一个炫耀青春与武功的时代,是一个以征服和献身为荣的时代,是一个充满生命激情的时代,对于她们来说,为了某种荣誉或目的,牺牲生命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了。并且,这种时代的精神已融入了各民族性格之中,昭示了北朝文化最具个性之处。 总之,北中国雄奇瑰丽的河山与大漠长风,造就了一种粗狂的民性和纯朴的民风;战乱以及严酷的存活环境,又迫使社会上下弃绝浮华追求“实用”;游牧民族的生活习性与战争效应,终促成了一种任侠尚武的时代精神弥漫于社会。这就是北朝二百余年的文化特性和表征,这是一种具有明显地域性的文化。而二百余年的北朝文学正是在这一文化土壤中孕育、生成,并以其个性化的存在呈现于后人面前的。 法皮埃尔-布迪厄著,刘晖译:的法则,*编译出版社xx年版,第263页。 水经注卷十三,岳麓书社1995年版,第195页。 资治通鉴卷一五五,胡三省注,“四库全书荟要”本。 杨之撰、范祥雍校注:洛阳伽蓝记卷三城南,中华书局1978年版,第161页。 魏书卷三十五崔浩传,中华书局2000年版,第546页。 魏书卷八世宗纪,中华书局2000年版,第143页。 魏书卷一百一十食货志,中华书局2000年版,第1903页。 林语堂:中国人,中国戏剧出版社1991年版,第31页。 鲁迅:中国小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