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角度看科技、经济与社会和谐发展樊新(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学号: 0922001211 )摘要:科学技术、经济和社会三者之间存在相互依存、相互推进、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关系。 他们之间的联系和协调发展是当前世界的客观规律和历史趋势。 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从马克思主义辩证思维方式,结合我国发展的实际情况,分析了三者之间的协调发展。关键词:世界观与方法论技术、经济、社会历史观协调发展“自主创新”“创新型国家建设”自“十一五”以来,已成为我国科技界的主旋律。 “抓住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核心任务,把握科技发展战略重点,着力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深化科技改革,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推进生产力飞跃,把我国经济增长从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推进,科学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中国经济的发展如今对科学技术的进步没有如此紧迫的需求,中国科学技术的进步如今对经济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但科学技术对经济、社会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其中有积极作用和消极后果。 科学技术的发展方向如果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背离,最终会制约经济、社会的发展。 同样,经济、社会如果不向有利于科学技术的方向发展,就会制约科学技术的发展。 如果经济建设不是提高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经济增长方式不从粗放型转变为集约型,就不能发挥科技功能,最终制约科技发展。 如果社会制度、各种体制和政策,甚至文化教育、思想观念背离科技发展方向,就会制约科技发展。 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手段来维持这一协调发展。一、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哲学依据。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必须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问题,这是统一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哲学依据。 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科学认识和正确把握经济社会和谐发展,需要从马克思主义辩证思维方式深入理解发展内涵:发展是经济社会对立统一的发展、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作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经济社会形态理论、全面生产理论和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我们需要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出发,按照经济社会的发展规律提高工作能力,我们需要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走向经济增长的社会进步不同的发展观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不同的诱导作用。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不一致问题,在发展过程中有些是不可避免的,有些与我们头脑中不科学的发展观念有关。 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哲学依据。 正因为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才能科学认识和正确把握经济社会和谐发展问题。二、从马克思主义辩证思维方式认识和把握经济社会和谐发展轻视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认识倾向是片面的发展观念,脱离唯物辩证法,陷入主观主义、形而上学的误区。 唯物辩证法认为,一切都是运动,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发展是事物的运动状态,但不是事物的一般运动状态,而是指事物向前、向上,从低级向高级进步的,不断推出新的运动状态。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事物发展的辩证运动过程。 事情就这样发展,社会就这样发展。辩证法的发展是经济社会对立统一的发展。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发展是事物内部矛盾不断发生、发展和解决的过程,辩证发展是经济社会对立统一的发展过程。 应当认识到,用唯物辩证法统一经济社会的发展,是社会在经济、政治、文化矛盾运动中,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运动中,在各种社会矛盾运动中发展起来的。 社会健康发展的过程是解决这些矛盾的过程。 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要重视经济社会生活中存在的矛盾,找到解决办法。辩证法的发展是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一切的发展都是系统工程,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发展中相互联系、制约、相互作用,构成了系统的整体发展。 辩证法的发展必须是全面的、保持内在各要素相对平衡的发展,而不是单方面的、畸形的、单要素的突破性发展。 社会发展也是系统工程,必须全面考虑社会发展体系的各个组成部分。 只有经济、政治、文化的各个组成部分全面发展,社会才能进步。辩证法的发展是经济、社会和谐的发展。 唯物辩证法的普遍原则之一是认为事物是普遍相关的,事物离开了与其事物的关联,就不能说是存在,也不能说是发展。 普遍的联系,本质上事物的发展必然并存,对称,照顾其发展,否则就是畸形的发展,甚至是倒退和停顿。 辩证法的发展内在要求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保证实现社会公正、公平、和谐、稳定等社会和谐发展综合目标。辩证法的发展是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任何事物的发展,包括社会的发展在内,只有具有发展潜力和后力,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才能持续发展。 维持可持续发展能力,重要的是维持社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社会资源分为物资、人才资源和政治资源三部分。 因此,保持物质资源、人才资源和政治资源的可持续性是辩证发展的内在要求。三、从马克思主义历史观认识和把握经济社会和谐发展运用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分析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主要包括两个内容:一是强调历史决定论。 社会发展的最终力量是物质资料的生产、物质的生产力,社会的历史发展终究是由生产力、经济、物质因素决定的。 把握社会发展,首先是发展生产力,发展经济,不断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需要。 二是强调历史辩证法。 社会发展的因素不仅仅是生产力、经济、物质,也不能总结为人的作用、自然、人口、法律、政治、文化、思想等社会因素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在阐述经济社会发展时,总是强调社会发展的重点方面,强调自然的制约作用、生产力、经济、物质的最终决定作用,也强调生产关系、上层建筑、政治、文化、意识形态的反作用,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社会各要素、各领域、各方面的和谐发展。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经济社会形态理论,统一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只把发展理解为经济增长,忽视社会全面发展,理论上的一个根源是不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经济社会形态理论。 根据马克思主义经济社会形态理论,社会的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物质生活决定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物质文明决定政治文明,决定精神文明的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相反,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存在、精神对物质、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生产力有制约和反作用,政治、文化和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对经济、物质文明有制约和反作用。 经济社会形态理论认为,经济增长是基础和前提,但它是整个社会发展的一部分,忽视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各社会事业发展,最终付出沉重代价。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全面生产理论,统一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认为马克思主义生产理论只谈物质生产,不谈其他事情,是理论上的另一个误解。 马克思主义全面生产理论的主要内容是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即物质生产,第二是人自身的生产,即人口生产,第三是精神生产,主要指思想、观念、意识、宗教、法律、道德、理论等精神产品的生产,第四是社会关系的生产。 以上四方面的生产相互渗透,相互联系,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全面生产理论的基本内容。 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全面生产理论,可以明确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与“经济是唯一的决定因素”低俗唯物主义的历史观的本质差异,发展可以明确社会的全面发展而不是单一的经济增长,人类社会生产不是单一的物质生产,而是包括人、精神、文化、社会关系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者的全面发展理论,在统一经济社会发展中促进人的发展。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要明确发展的目的、动力、主体是什么。 有观点认为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只重视事物而不重视人。 这是错误的。 实际上,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是从现实人士出发,以发展现实人士为目的的社会发展理论。 从这种历史观看,马克思主义以人为社会发展的主体,以社会发展为目的,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创造未来社会的本质规定。马克思主义者的全面发展理论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表明,以人为本,推动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目的。 以人为本,以人为本,以人为本,以人为本,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的,满足人的生存、安全、健康等自然需求,满足人的民主权利、公平公正的要求、素质的全面提高、价值的实现、精神文化等社会需求,关心人、尊重人、爱护人、 解放人,发展人,满足人们物质文化需要,全面发展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也就是说,现代科学技术、经济、社会已经发展得相当规模,各自的发展不仅需要其他领域的相当大的支持力,对其他领域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科学技术、经济、社会三者的联系也越来越密切。 关于我国科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的初期阶段,科技、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 特别是在科学技术方面,我国的科学技术相对滞后于当今世界快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因此影响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必须尽快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切实保证科技优先发展,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科技、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达到科技、经济、社会三者整体发展的最佳状态。参考文献1丁长青.科学技术学M .江苏: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2赵家祥.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M .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3刘放桐等人.新编现代西洋哲学M .人民出版社,2000年4樊翠香.科技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J .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8,21 (S1 ) :-355刘维兰.关于科技、经济与社会的和谐发展J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8,10 (5) :79-816任阿娟、袁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精神的现代诠释J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2009,9 (6) :-21科学技术学类别备注课堂老师:丁老师地点:闻天馆312时间:3-18周,星期二上午学生名称:樊新,学号: 0922001211科学技术学课本课堂老师:丁老师地点:闻天馆312时间:3-18周,星期二上午一、指导论1 .从科学技术学的边缘和定位2、性质和特征是一门综合研究科学与技术性质、特点、历史发展、社会作用及其相互关系的学科。(一)宏观考察科学和技术整体;(2)是科技体系的“本体论”性、实务考察(三)可统括多门二级、三级学科;(四)理论建设也是学科建设3、内容和结构四、核心领域和发展方向(一)科学技术学和科学学;(2)科学技术学和科学技术哲学(三)科学技术学和自然辩证法;核心:科技的本质、发展、社会应用及其价值第一章科学技术的本质规定1 .科学知识具有逻辑性、适合性(全名问题)、实证性、验证性(非形而上学metaphysics )等知识,经验并不对应于思想体系。2 .科学认识康德:感觉知觉经验认识标准(洞察力、抽象力、“天分”)3、合理性科学通过解决确认度(实证论)、否认度(波普)、更多的问题(劳顿)而进步,走向真理。4 .技术环境中介、工具、人体器官投影(e caplic )是自然规律,加工制造目的(f哉沙沃)具有自主性,将科学、经济、国家形式决定为“技术环境”系统,成为幸福感和普遍投入的破坏性武器。5 .技术选择既是“政治批判和行动的对象”,也是“人类进化的构成要素”(杜威),其发展受到社会各要素的左右,具有选择性。第二章科学技术的体系结构1 .体系结构R&D(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的研究与开发三种科研活动的比较3、交错与转换第三章科学精神与技术理性1 .科学精神精神:元气、元气、活力、意志、神韵、要旨、本质(精神的本质) )是升华和凝聚、结晶。求知欲献身怀疑寻求真相-感觉、经验和实验求真-追求美至美、和谐“宇宙感情是科学研究最强大、最高尚的动机激发和繁荣这种感情是艺术和科学最重要的功能”“向自然界和思维世界展示了崇高、庄严、不可思议的秩序”。2 .技术合理性理性:神性、本能、人性、“法庭”符合概念、判断、推论的思维方式、思维活动。(2)技术理性:追求经验性、功利性、利益性、定量性比较、标准化、革新性、乐观的态度。(三)技术理性的表现与比较;修身养性西学东渐科学精神、技术理性科学发展观培育以科学技术为核心的中国文化第四章:现代技术的新成就与新观念1 .前沿领域及其发展2001年,中国科学院“预测组”显示了新世纪给人类带来重大影响的十大科学技术趋势(1)物质科学世界的复杂性和宇宙起源问题(2)生命科学统一物理世界和生命世界(3)研究地球科学全球,维持环境,防止突变(4)能量已被多样化,其主要方向是可再生清洁能量(5)材料材料科学与材料技术的结合(6)生物基因组、生物芯片、干细胞、生物信息、神经科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6年度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张掖分公司校园招聘职位表备考考试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6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吉林省分公司校园招聘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四川乐山市精神卫生中心(乐山市老年医院乐山市心理健康中心)自主招聘5人备考考试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福建漳州圆山发展有限公司招聘1人考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节日毛绒玩具活动方案策划
- 2025广东汕尾市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招聘14人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陕西安康市镇坪县中医医院招聘备案编制工作人员20人备考考试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广东茂名市交通高级技工学校招聘编外合同制教师17人备考考试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云南昆明市晋宁区夕阳乡中心幼儿园编外教师招聘1人备考考试题库附答案解析
- 掌握学习之道
- 创建平安医院课件
- 2025年高压电工考试题库:基础理论知识要点
- 2025中秋国庆双节安全培训
- 刑事谅解协议书范本6篇
- 护理员安全培训内容课件
- 2025年全国中小学校党组织书记网络培训示范班在线考试题库及答案
- Starter Unit 1 Hello!单元测试(解析版)
- 商场保安礼仪培训课件
- 全国2025年质量月活动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 金税四期培训
- 托管班安全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