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的起源和传播_第1页
茶的起源和传播_第2页
茶的起源和传播_第3页
茶的起源和传播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茶的起源和传播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茶树的国家,大量的历史资料和近代调查研究材料,都证明了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茶树起源于中国的川滇黔毗邻山区。 中原地区的饮茶习惯,主要是从四川传入的。巴蜀产茶历史悠久,并且在先秦时期就以地方特产的名义将茶作为贡品。东晋常璩华阳国志.巴志:“武王既克殷,爵之以子茶皆纳贡之”。西汉末年,王褒的僮约:“脍鱼包鳖,烹荼尽具”和“武都买荼,杨氏担荷”。前一句,反映了西汉时不但饮茶已成风尚,而且在地主富豪家里,还出现了专门的饮茶器具;后一句,反映了成都附近,由于茶的消费和贸易的需要,茶叶已经商品化,还出现了一定的商品市场。西晋张载的成都楼诗中有“芳茶冠六清,溢味播九区”。茶在当时的地位,已居所有饮料之冠,饮茶之风向全国各地蔓延。秦汉至西晋时期,既是巴蜀茶业继续持盛的时期,又是中国茶业由巴蜀走向全国和茶业重心开始东移的重要阶段。晋南北朝我国长江中、下游和东南沿海的茶叶,因上层社会的崇尚得到较快的发展。“以茶当酒”,说明三国后期,已开始流行饮茶。以茶待客,饮茶已成为一种迎客的方式:以茶廉政,茶饮是清廉俭朴的标志,以茶祭祀,茶饮广泛进入祭祀。茶饮、茶事进入文学作品中。寒夜 杜小山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自唐代开始,茶叶的产地快速增加,到中唐时期最为兴盛。陆羽茶经“八之出”中记载有八个茶区,一个郡,四十二个州。包括山南、淮南、湖州、剑南、浙东、黔中、江南、岭南等。唐代茶区已遍及四川、陕西、湖北、云南、广西、贵州、湖南、广东、福建、江西、浙江、江苏、安徽、河南等十四个省,已达到了与近代茶区相近的局面。“茶马交易”:自中唐以后,饮茶之风大行于西北塞外,因此当地的牧民便驱赶着良种骏马,到内地来进行茶叶交换。后来,又通过使者和商人,进一步扩大。陆羽茶经:“茶之为饮,发乎神农,闻于鲁周公盛于国朝,两都并荆渝间,以为比屋之饮”,可以照见唐代国都长安等地饮茶的普遍程度。封氏闻见录:“自邹、齐、沧、渐至京邑城市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可见自京都到北方沿线的许多地区,茶饮已经深入民间,成为生活之必需。唐代文人们以茶会友,以茶传道,以茶兴艺。使茶饮在文人中的地位大大提高,使茶饮的文化内涵更加深厚。同时,这些文化艺术作品也成了研究中国茶叶历史的宝贵资料。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 卢仝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清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陆羽茶经,皎然茶诀,张又新煎茶水记,温庭筠采茶录,等等。茶经是一部历史和实际考察相结合的关于茶的专著。全书分为十篇,分为上中下三卷,七千余字。茶经是我国第一部茶叶专著,它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唐以前的茶叶生产及饮用状况,是唐代及唐代之前茶叶科学和文化的系统总结;建立了茶学的基本框架结构;直接促进了茶叶生产和饮用的快速发展。“自茶经问世,天下益知饮茶矣。”一之源: 说明茶的起源:“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二之具: 记采茶、制茶工具;三之造;记茶叶的加工过程;四之器; 记煮茶和饮茶工具;五之煮;记饼茶的烹茶(烤、煮、酌)方法;唐代之后我国茶区不断扩展,产量得到提高。制茶技术得到改进,出现了散茶的生产,但同时团茶的制作也达到了顶峰。 皇室贵族的大力提倡 斗茶之风盛行等。饮茶风俗深入平常百姓家“人家每日不可阙者,柴、米、油、盐、酱、醋、茶。” -宋.吴自牧梦梁录)经史学家们的研究认为:茶树的传播与当时的政治、经济、交通、自然条件等各种因素密切相关。 从生物学观点看,物种顺着江河的流向而扩展、传播的。即从云南-四川-陕西-河南-安徽-湖北-湖南-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等地。我国茶叶对外传播的途径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通过来华的僧侣和使臣,将茶叶带往周边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