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技术与美学_第1页
数字技术与美学_第2页
数字技术与美学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数字技术与美学摘要:数字技术革命已经对传统的艺术本体观念产生了势不可挡的强烈冲击, 并对建立在纯粹映象、纯粹文本、纯粹客体或其他形式之上的, 包括戏剧、电影、音乐、文学、建筑表现手法等在内的传统美学观念和审美理论形成解构之势, 而伴随着数字革命产生的新媒体及其提供的赛博空间不仅在这个强大的数字化革命洪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而且同时为我们的美学研究带来了新的思考空间和研究领域。关键字:美学;数字技术;艺术;图像技术;视觉技术;赛博空间。历史研究表明, 文化的发展总是和技术的进步联系在一起。因尼斯( Harold Innis) 发现, 传播手段的发展变革对文化的影响十分深刻, 不同时代的文明是根据不同传播手段来建构的。在古希腊时代, 口传文化的传统及其多样性, 塑造了希腊文化的基本面貌, 并以一种垄断教育的方式阻碍了神职的发展。罗马帝国发展出一种书写的文化, 基于这种文化, 罗马帝国的法律- 官僚体制建立起来, 它可以有效地控制遥远的地区。中世纪以后, 出现了印刷文化, 这种文化挑战官僚体制的控制, 既激发了理性主义又促进了个性主义。自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 我们都可以清晰地看见印刷文化的深刻影响。 技术进步对文化的影响在当代看得更加清楚, 恰如波斯特所指出的: “从延伸和代替手臂的棍棒演变到赛博空间中的虚拟现实, 技术发展到今天, 已经对现实进行模仿、倍增、多重使用和改进。” 尼格罗庞蒂在他风靡全球的数字化生存( Being Digital ) 一书中, 通过原子( Atom ) 与比特( Bit ) 的区分, 向我们描述了一个数字化的跨越时空的存在, 他在回答为什么“要把数字化生存作为原子而不是比特来发行”的问题时说, “这本书的每一页都可以轻易地转化为数字形式, 而它原本也是从数字化世界中来的”。他还描述了数字化对人类生存的翻天覆地的影响, 并且认为“数字技术可以成为带领人们走向伟大的世界共荣与和谐的自然力量”。数字技术革命已经对传统的艺术本体观念产生了势不可挡的强烈冲击, 并对建立在纯粹映象、纯粹文本、纯粹客体或其他形式之上的, 包括戏剧、电影、音乐、文学、建筑表现手法等在内的传统美学观念和审美理论形成解构之势, 而伴随着数字革命产生的新媒体及其提供的赛博空间不仅在这个强大的数字化革命洪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而且同时为我们的美学研究带来了新的思考空间和研究领域。一、 视觉技术与视觉文化所谓视觉技术, 包括两层含义: 第一是图像制作技术, 从原始社会的洞穴壁画, 到今天的电脑图像制作, 其间技术的发展变化非常明显; 第二是观看技术或图像呈现的技术, 比如看画与看电影不同, 看平面电影又与看立体电影有别, 等等。两者相辅相成, 它们构成了视觉的观念、历史与文化。数字技术将人的一切工作化为对程序和设计的臣服,演员的形象、声音、动作、表情、情绪乃至气息都成为了数据库中的数据。所有的一切属性都可以抽象化后,从活生生的人身上分解。光、影、形、色不再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它们只不过是物理层面上分割出来的一个点而已。原来的一幅图像,可以细分为排列紧密的像素和许多重叠的透明图层。每个像素都有自己的亮度和色度值。这些值可以单独进行调整,每个图层也是相对独立的图像单位,可以进行单独的处理和控制,可以容纳不同来源和不同内容的图像信息。各层之间可按不同的透明度和不同的顺序叠加在一起。图层可以移动、变形、复制、淡化、曝光、手工局部涂色、后期配光。最重要的是这些处理可以使笨拙的人工加工的痕迹荡然无存。借助于数字技术基础上发展的视觉技术, 人的视觉想象力和空间探索范围极大地拓展了, 不再拘泥于笨拙有形物质的世界, 而是进入了光的轻盈的世界, 视觉图像的组合、变异和翻新的可能性极大地提高了。各种电脑软件或程序, 为视觉创新提供了更多的契机。从数字技术合成图像, 到虚拟各种场景, 数字技术无所不能, 尤其在营造虚拟现实方面。如果说摄影仍是对原本的逼真模仿和客观记录的话, 那么, 数字化的图像则把我们的视觉经验带入一个全新的领域虚拟现实( 超现实) 的世界。数字技术不仅逼真的还原真实的世界,还可以创造“以假乱真”的虚拟世界。所以有人说:“在虚拟的文化中, 假的东西比真的东西更真实!”各种各样的虚拟形象被逼真地炮制出来, 各种虚拟的影像侵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来, 互联网、卫星电视、通讯网络将世界融合成一个巨大的虚拟空间。波德里亚甚至提出, 海湾战争说到底是一个“电视事件”, 是模拟的产物, 因为早在战争开始前, 一切均已在美国军方的电脑系统上被精确地模拟过了, 后来的实战不过是再次模拟的仿像呈现而已。有人注意到战争期间美国航母飞行员的反应, 一位飞行员轰炸返航后兴奋地说, 整个轰炸过程“就像是一场电影”, 他急不可待地等待第二次轰炸, 以便更完美地体验电影的效果。这种视觉技术构建的虚拟空间我们常称之为赛博空间,它与真实空间之间的关系也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二、 赛博空间与真实时空赛博空间的真实性不仅表现在它的存在在本体论上是真实的, 还表现在其中的审美体验同样是真实的。虚拟世界的审美体验紧密关联着生理的美感, 或愉悦或痛苦, 或快乐或伤心, 或喜忧参半或悲喜交加, 虚拟空间或数码幻觉可以在使用者或参与者( 传统概念中的读者、观众或审美主体) 身体上生成伴有意识和意义的特殊审美感受。类似的情景, 可以在这样的状态下体验: 长时间滞留在驾驶模拟器或航空模拟器之中, 在生理上你会产生高速奔驰的快感或运动的眩晕、恶心。也就是说, 虚拟的存在同样作用于生理和感官, 也同样作用于知觉和意识。虚拟空间, 存在于无肉身的空间中。艺术映像在其空旷和宁静中幻化出不在场之美感。这种空旷和宁静可以形成一种张力而被感知和发现。现象学上的空寂无声和不在场其实可以经常被我们体会到。如果我们不间断地连续观看悲剧、惨案或恐怖片, 神经高度紧张, 或者表情木然地等待数字文件和图像下载, 听着电脑的蜂鸣声, 紧盯着互联网上缓慢前进的显示下载进度的文件传输指示器时, 就很容易发现“空寂”二字的内涵。当然, 瞬间的静寂、不在场和沉思后的恍惚远不止是一个有意蕴的暂停。这是一种存在的缺席, 一种不在场的在场, 一种无形的有, 一种认知风暴来临前的沉静。我们的生存与这个数字空间本质地关联在一起, 但是, 在这个流变的舞动中, 人类仍是谱写旋律的主人, 美学仍然能够担当起型构流变理论的重任。数字技术提供了比广播、广告、电影、电视、电台及其他大众传媒所造就的传统文化意识形态更为广泛的可能性选择。 科技文明在艺术和技术之间打造了特殊关系, 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