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林黛玉进贾府》中黛玉的出场_第1页
谈《林黛玉进贾府》中黛玉的出场_第2页
谈《林黛玉进贾府》中黛玉的出场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谈林黛玉进贾府中黛玉的出场 林黛玉进贾府可以说是文学类作品中有关人物出场方式的大荟萃。其中人物出场各有千秋,虚实相间,主次分明,寡众有序,异彩纷呈。而王熙凤、宝玉出场的描写则是众多人物出场描写中最为令人拍案叫绝的一笔。也许读者的目光过多地关注在他人身上,而忽略了黛玉的出场,其实黛玉的出场更能体现曹雪芹匠心独运之笔力。林黛玉是红楼梦中的关键人物,作者在她身上倾注了很多心血,她在本篇课文中虽是线索性人物,但作者对她出场的描写也是颇下功夫的。作者不是像描绘王熙凤出场那样一次性浓墨重彩地完成,而是由远至近、由虚到实、由简到繁、由外至内地逐步一点一点地描绘而成。读者只能由淡至浓,细细咀嚼,慢慢品味,渐渐地了解这位女主人的气质与风范。写法上是细雨润春而非暴雨骤袭。且不说冷子兴之演说已拉开了黛玉出场的帷幕,仅就课文中的几段关于黛玉的文字已足以成为人物出场描写的典范之作。黛玉初入贾府,乘轿而来,人在轿中如雾中之花,可想其容而不见其姿。这种处理方式既为读者设下悬念,又为黛玉之出场设下涂抹空间。“从纱窗向外瞧一瞧”一句则是“犹抱琵琶半遮面”之笔,隐隐显现的黛玉似匣中珍玉仅见光泽,不见玉体。绝代风华囿于轿中,不仅对读者是极大的诱惑,也为作者再施妙笔留下空间。以上可为虚笔、略笔,同时也是妙笔。黛玉完全展现在读者面前,则是她与贾母相见之时,视距虽然近了,但作者并未在这群体性的悲伤又是礼节性的拜见气氛中展示黛玉,只是略略交代了她的几个礼节性动作,淡淡几笔,已初露大家闺秀之端倪。首次粗线条勾勒黛玉形象的文字是:“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作者借众姐妹等的眼光,第一次给读者以观感上的满足,勾画出林黛玉病态美的初步轮廓,虽然流于一般化,不能给读者以根深蒂固的难忘现象,但比以前文字较为具体,也为后文深入而细致的描写留下更多的空间。作者又通过王熙凤之口作侧面展示,给读者留下“标致”和“通身气派”所显示出来的“嫡系孙女”气质的两个印象,这又为黛玉的内在和外在的美感涂抹一层较为适当的色彩不浓又不淡,不俗又不过雅,凤姐之言虽有溢美和讨宠之嫌,但也并非虚妄之词。令黛玉形象大放异彩的是宝黛相会一段,作者借宝玉之目映射黛玉之姿:“两弯似蹙非蹙绢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这段肖像描写,句式整齐,语言形象,从上至下、从外至内细致而准确地勾画出一位貌令人羡、情令人叹、病令人怜、才令人赞的少女形象。她不仅令宝玉大有脱俗超群之感,也令读者久久等待之心得到极大的满足。这定格式的描写把黛玉的出场推向高潮。她给人的印象如高山流水,须仰视乃见。几段描写黛玉的文字构成一组黛玉出场的定格衔接镜头,这组镜头从虚处入手,在实处完成形象加工;从淡处推出黛玉,在浓处化妆美容;在远处若隐若现,在近处逼真忽现。镜头这种组合层次既完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