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断句.ppt_第1页
2017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断句.ppt_第2页
2017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断句.ppt_第3页
2017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断句.ppt_第4页
2017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断句.ppt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核心专题突破,第一部分,专题二文言文阅读,2017考纲精解,高考对文言文阅读的要求如下:阅读浅易的文言文。1理解B(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4)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5)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2分析综合C(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1复习要点:(1)落实120个常见实词、18个常见虚词的复习。(2)掌握文言文直译的方法。2复习措施:(1)课内文言文逐词解释,落实重要的实词、虚词。(2)精选文言文段,保证每周35篇的阅读量,在课外阅读中进一步积累实词。(3)掌握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和特殊文言句式等知识点。(4)对已讲过的文言文段要熟读掌握,尽最大能力感知文句的节奏,培养语感。,第1讲文言断句,栏目导航,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B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C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D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答案B,参考译文曾公亮,字明仲,是泉州晋江人。考中进士甲科,做了会稽县的县令。百姓在镜湖旁种田,常常担心湖水泛滥。公亮立起闸门,将水排入曹娥江,百姓受益。以端明殿学士的身份管理郑州,治政有能干的名声,盗贼都流窜到外地,以至百姓都夜不闭户。曾经有使者丢失袋中财物,颁布公文追问盗贼,公亮上报:“我的境内没有窝藏盗贼,大概是随从的人偷藏的。”(对随从)进行搜查,果然如此。公亮清楚熟习公文法令,经历处事久了,熟知朝廷台阁的典章制度,位居首位的宰相韩琦经常咨询他。,2(2016浙江卷)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进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独以为未也曰安且治者非愚则谀皆非事实知治乱之体者也夫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方今之势何以异此(选自贾谊治安策),参考译文向陛下进言的人都说,天下已经安定,已经治理得很好了。我却认为不是那么回事。说天下已经安定且已经大治的人,不是愚昧无知,就是阿谀奉承,都不是真正了解治乱本质的人。有人拿着火种放在堆积的木柴下,自己睡在木柴上,火还没有燃烧起来的时候,他便认为这是安宁的地方。如今国家的局势,与此有什么不同!,(2015湖北卷)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限断6处)王慎中为文,初亦高谈秦汉谓东京以下无可取已而悟欧曾作文之法乃尽焚旧作一意师仿尤得力于曾巩唐顺之初不服其说,久乃变而从之。(选自四库全书总目),解析:文段说的是“王慎中为文”认识不断提高的过程。解题时,首先弄清楚时间关系,注意“初”“已而”“乃”“久乃”等词语所表达的事理发展过程;其次弄清楚动宾关系的语句,如“高谈秦汉”“谓东京以下无可取”“悟欧曾作文之法”“焚旧作”等,这些句子不可分割,应将其与别的语句断开;然后弄清楚人物姓名,如“欧曾”指的是“欧阳修、曾巩”,“唐顺之”是人名。抓住这三点,该题即可正确断句。答案:初亦高谈秦汉/谓东京以下无可取/已而悟欧曾作文之法/乃尽焚旧作/一意师仿/尤得力于曾巩/唐顺之初不服其说,【参考译文】王慎中写文章,起初也高谈秦汉时期的文章,认为汉代以后的文章没有可取之处。不久领悟欧阳修、曾巩写文章的方法,于是全部烧毁了以前的作品,一门心思地学习效仿,尤其致力于向曾巩学习。唐顺之起初并不信服他的学说观点,时间久了就改变自己的想法而跟从他学习。,文言断句“三步走”第一步:通读全文,弄懂大意。第二步:循序渐进,先易后难。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与上下文的联系。第三步:借助“规律”,巧妙断句。,规律一:找名词(或代词),定句读。和现代汉语一样,名词或代词一般也常常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可以确定停顿的位置。如: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则事寡败矣。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往往只提名不提姓了。,规律二:找虚词,定句读。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他们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1)句首的语气词,如“其”“盖”“凡”“窃”“诸”“敬”“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2)句末语气词,如“也”“矣”“欤”“哉”“耶”“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3)“以”“于”“为”“而”“则”等连词常用在句中。,(4)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5)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断句口诀:“曰”后冒,“哉”后叹,“夫”“盖”大都在句前。“于”“而”一般在句间,“矣”“耳”后面画圆圈。“耶”“乎”经常表疑问,“也”“者”作用要停顿。如: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规律三:对话、引文定句读。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时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如: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规律四:依修辞,定句读。顶真、排比、对偶、反复是文言文中最常见的修辞手法。这一特点,又为断句提供了方便。(1)找顶真,定句读。顶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形式。句子前后相承,前一句作宾语的词,在后一句中又作了主语。如: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2)据排偶,定句读。排比、对偶是文言文常见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如: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3)察反复,定句读。反复,特别是间隔反复,在文言文中是相当常见的修辞手法。如: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规律五:依总分,定句读。文言文中,也往往有总分、分总的形式,我们可以据此进行断句。如: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