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第二节课外文言文阅读(2017中考复习广东专用).ppt_第1页
第一部分第二节课外文言文阅读(2017中考复习广东专用).ppt_第2页
第一部分第二节课外文言文阅读(2017中考复习广东专用).ppt_第3页
第一部分第二节课外文言文阅读(2017中考复习广东专用).ppt_第4页
第一部分第二节课外文言文阅读(2017中考复习广东专用).ppt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9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板块阅读第二节课外文言文阅读,【考纲解读】,【真题导航】,【注释】鹬(y):一种水鸟。箝(qin):夹住。喙(hu):嘴。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1)赵且伐燕且:;(2)以敝大众敝:。,一、(2013广东)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10分)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擒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攻,以敝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愿王熟计议之也。”惠王曰:“善。”乃止。(选自战国策),将要,贫困,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擒之。3请写出选文包含的一个成语,并说说它给你的启示。(2分)4为什么苏代能说服惠王中止出兵?(3分),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或:鹬蚌相争、鹬蚌相持)。启示:面对矛盾(冲突),要以理智、包容的态度对待,避免两败俱伤。,两个都不肯放掉对方,(一个)打鱼人把它们一起捉住了。,(1)从苏代的角度看:写法巧妙。用寓言故事引入(讽喻或类比的方式),使惠王易于接受。(1分)态度诚恳。为燕赵双方的利益着想,陈述利害,入情入理。(1分)(2)从惠王的角度看: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1分),【参考译文】赵国准备攻打燕国,苏代为燕国去劝说赵惠王说:“我这次来,经过易水,看见一只河蚌正从水里出来晒太阳,一只鹬飞来啄它的肉,河蚌马上闭拢甲壳钳住了鷸的喙。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就变成肉干了。河蚌对鹬说:今天不放你,明天不放你,你就成了死鹬。它们俩谁也不肯放开谁,一个渔夫走过来,把它们俩一块捉走了。现在赵国将要攻打燕国,燕赵如果长期相持不下,老百姓就会疲弊不堪,我担心强大的秦国就要成为那不劳而获的渔翁了。所以希望大王认真考虑出兵之事。”赵惠文王说:“好吧。”于是就停止出兵攻打燕国。,二、(2014广东)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10分)祁黄羊去私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对曰:“解狐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节选自吕氏春秋),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其谁可而为之/或异二者之为B解孤非子之仇邪/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C国无尉/去国怀乡D孔子闻之曰/不求闻达于诸侯2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3结合选文,分析“国人称善”的原因。(3分),D,A任用/这里指心理活动;B.你;C诸侯国,国家/国都;D听说/出名,/,/,/,一是因为祁黄羊大公无私(或“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2分)二是因为晋平公从善如流,知人善任(或“听从祁黄羊的建议,任用解狐和(祁)午”)(1分)。,【参考译文】晋平公问祁黄羊:“南阳这个地方没有长官,谁可以任用?”祁黄羊回答说:“解狐适合。”平公说:“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祁黄羊回答说:“您问的是谁可任用,不是问我的仇人是谁。”平公(称赞)说:“好。”就任用了解狐。过了一段时间,晋平公又问祁黄羊说:“国家没有掌管军事的官,谁可以任用?”祁黄羊回答说:“祁午适合。”晋平公说:“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祁黄羊回答说:“您问的是谁可任用,不是问我的儿子是谁。”晋平公(又称赞)说:“好。”就任用了祁午。国人都称赞这件事。孔子听到了这件事,说:“祁黄羊的建议真好啊!他荐举外人,不(感情用事)排除自己的仇人,荐举自家的人,不(怕嫌疑)避开自己的儿子。祁黄羊可以称得上是大公无私了。”,三、(2015广东)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3题。(9分)晋文公攻原晋文公攻原,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而退,罢兵而去。士有从原中出者,曰:“原三日即下矣。”群臣左右谏曰:“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待之。”公曰:“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遂罢兵而去。原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乃降公。卫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乃降公。【注释】原:原国。卫:卫国。,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遂与大夫期十日/陈太丘与友期行B原三日即下矣/令初下,群臣进谏C夫原之食竭力尽矣/一食或尽粟一石D可无归乎/男有分,女有归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3如何看待晋文公“罢兵而去”的行为?请说明理由。(3分),A,A.约定;B攻克/下达;C粮草/餐;D投降,投靠/归宿,/,/,/,(1)赞成晋文公的行为,晋文公的可贵之处在于讲信用(恪守诚信)(2分)。因为讲信用才能不战而胜,“攻原”得卫(1分)。(2)反对晋文公的行为,晋文公错在墨守成规(一成不变、不能随机而变)(2分)。因为“原三日即下矣”(或“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如果他一鼓作气,就能攻下原国(1分)。(3)我们要辩证地看待晋文公的行为,晋文公这样做有利有弊(1分)。利在讲信用,“攻原”得卫(1分);弊在墨守成规,功亏一篑(1分)。(或者:利在讲信用,得人心(1分);弊在墨守成规,错失时机(得到原国,实属侥幸)(1分),【参考译文】晋文公攻打原国,携带了十天的干粮,于是与大夫约定以十天作为期限。到原国十天了,却攻不下原国,敲钟退军,撤兵而去。有一个从原国出来的人说:“原国再有三天就攻下了。”大臣和左右待从劝谏说:“原国的粮食已吃光、力量用完了,您姑且等待一下吧!”晋文公说:“我与军士们约定以十天为期,如果不离开,这就失去了我的信用。夺得原国而失去信用,我不干。”于是撤兵离开。原国人听到说:“有了像那样讲信义的国君(或有国君像那样的讲信用),能不归顺他吗?”于是向晋文公投降。卫国人听到后说:“有像那样守信用的国君,能够不跟随他吗?”于是也向晋文公投降。,四、(2016广东)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3题。(9分)亭林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释书,出门则以一骡二马捆书自随。遇边塞亭障,呼老兵诣道边酒垆对坐痛饮咨其风土考其区域。若与平生所闻不合,发书详正,必无所疑乃已。马上无事,辄据鞍默诵诸经注疏。遇故友,若不相识。或颠坠崖谷,亦无悔也。精勤至此,宜所诣渊涵博大,莫与抗衡与!(节选自清朝艺苑)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手不释书/即书诗四句B.若与平生所闻不合/烨然若神人C.必无所疑乃已/惧其不已也D.辄据鞍默诵诸经注疏/孙权据有江东,C,A.文书/书写;B假如,如果/像,好像;C停止;D跨/占据,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呼老兵诣道边酒垆对坐痛饮咨其风土考其区域3根据选文,概括亭林先生“所诣渊涵博大”的原因。(3分),/,/,/,(1)勤奋好学;(2)注重实地考察;(3)治学严谨;(4)学习专注。(任答对三点即可),【参考译文】顾炎武(字亭林)从小到老手都没放下过书,出门就随身带一骡二马驮书。有时候到了边塞亭障,就找老兵到路边的小酒店一起畅饮,询问当地的风土人情和地理。如果和自己知道的不同就翻书详细地订正,一定到没有任何疑惑的程度为止。坐在马上空闲的时候,就跨着马鞍默默背诵四书五经等经典和对它们的注释文。即使遇到亲朋好友就像不认识一样,有时候因此掉到山谷中,也不后悔。认真仔细到这个程度,他的学问也应当博大精深,没有人能与他相比!,【命题解密】,从这四年广东中考试题来看,课外文言文阅读的分值从10分变为9分,题型以解词、断句、理解为主。所选文段有一定的难度,主要考查学生对文段的整体感知能力,大部分考生丢分现象较严重。2014、2015和2016年题型较之前有明显变化。2014、2015和2016年解释词语题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代替了之前沿袭多年的填空题形式,并注重了课内外的勾连。2011年之前考查的断句题,被翻译题代替三年之后,在2014、2015和2016年考题中再次出现。这样就加大了对关键语句的考查力度,要求考生充分运用课内所学知识,迁移到课外文段中。理解题则着重从启发感悟和要点概括方面去考查。总之,对课外文言文的考查,万变不离其宗,文意理解是关键,全面掌握课内知识,融会贯通,灵活运用,是答好课外文言文阅读的基础。,【高分突破】,文言词汇选择题,分析:,词语解释题,分析:,解题指导:注意把初中阶段的文言课文中的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和古今异义词等内容积累好。,文言句子翻译题,分析:,解题指导:(与课内文言文的文言翻译题一样)翻译的原则:逐字对译,字字落实,直译为主翻译的方法:可概括为“五字法”,即:留、补、调、换、删。(详见第一讲中的“五字法”,文言断句题,示例:(2014广东省)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答案: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理解文意断句首先要阅读全文,理解文意,这是断句的先决条件。,借助标志词断句文言文常用“曰”“云”“言”为标志,作出判断。,借助文言虚词断句,句首发语词:,句尾语气词:,疑问语气词:,其他词语:,“善哉”“夫”“盖”“其”“然”“则”“然则”等,“者”“也”“欤”“哉”“乎”“耳”“焉”等,“何”“孰”“孰与”“何如”“奈何”“焉”等,“以”“于”“为”“则”“而”等,借助语法结构断句如:“者,也”“不亦乎”“何之有”“孰与乎”“为所”“受于”等,文言断句题的规律,内容分析题,示例:(2014广东省)结合选文,分析“国人称善”的原因。,答案:一是因为祁黄羊大公无私(或“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二是因为晋平公从善如流,知人善任或“听从祁黄羊的建议,任用解狐和(祁)午”。,解题指导,提取法,将文中的中心句、主旨句、结论句,摘取出来,作为概括性文字。,组合法,先概括文中的关键性语句或关键性的词语,然后再进行组合。,自写法,基本上用自己的语言或完全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人物评价题,答案:(1)盗贼:狡诈贪婪(或:利令智昏)(2)于成龙:破案如神(或:才智过人,机智果断),解题指导:广东中考课外文言文有关人物的考题,大致有如下两种表述形式。一是分析概括人物的性格。二是分析指出人物是个什么样的人。对于如何分析人物,我们可以通过文中描写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心理等的重点语句,分析人物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阅读启示题,示例:(2013广东省)请写出选文包含的一个成语,并说说它给你的启示。,答案: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或:鹬蚌相争、鹬蚌相持)启示:面对矛盾(冲突),要以理智、包容的态度对待,避免两败俱伤。,【模拟演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3题。(9分)习惯说(清)刘蓉蓉少时,读书养晦堂之西偏一室。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室有洼,径尺,浸淫日广。每履之,足苦踬焉。既久而遂安之。一日,先君子来室中坐,语之,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命童子取土平之。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已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噫!习之中人甚矣哉!足之履平地,而不与洼适也;及其久,则洼者若平;至使久而即乎其故,则反窒焉而不宁。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注释】养晦堂:刘蓉居室名。浸淫:渐渐扩展。踬:跌绊。习之中人:习惯在人身上一旦形成。,故君子之学,贵于慎始。一个人学习时,初始阶段的习惯非常重要。(或:要重视学习开始阶段习惯的养成。),/,/,/,C(A.计量时间的基本单位/每天;B.告诉/谈话;C.回头看;D.原来/原因),【参考译文】刘蓉年少时在养晦堂西侧一间屋子里读书。他专心致志,遇到不懂地方就低头苦读,仰头思索,想不出答时就在屋内踱来踱去。这屋有处洼坑,直径一尺,逐渐的越来越大。每经过它,刘蓉总要被绊一下。起初,他感到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