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细菌生物被膜与抗生素耐药机制研究,王宏D00614136,“InapaperinSciencein1999,wesaid65percentofalldiseasesinthedevelopedworldarebiofilms,”Costertonsaid.“NowtheNIHsays80percent.”,J.WilliamCostertonCosterton,anativeofBritishColumbia,earnedhisPh.D.inbacteriologyin1960fromtheUniversityofWesternOntario.,细菌生物被膜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临床上生物被膜可形成于各种植入医疗器械表面或体内粘膜上,具有极强的耐药性及免疫逃避性,是造成临床性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生物被膜使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比浮游菌增加10-1000倍,其引发的感染只有移走植入物才能控制,增加了病人的痛苦和治疗费用!1990年,蒙大拿州立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生物膜工程中心。,与人类感染有关的生物膜形成菌,相关疾病龋齿牙周炎中耳炎骨骼肌感染骨髓炎心内膜炎隐形眼镜所致感染缝合部位感染人工心瓣膜,生物膜形成菌产酸性G+球菌口腔G-厌氧菌嗜血流感杆菌G+球菌多种细菌和真菌(混合)草绿色链球菌绿脓杆菌和G+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细菌生物被膜的基本性质细菌生物被膜的形成机制细菌生物被膜及其抗药性机制研究细菌生物被膜的研究进展展望,catalogs,细菌生物被膜的基本性质,1、生物被膜的含义1978年由J.WilliamCosterton首次提出*生物被膜(biofilm):指细菌自身产生的外部多糖基质、纤维蛋白质、脂蛋白等包裹着的菌细胞的结构。生物被膜是细菌的一种具有保护性的生长模式,是细胞间相互协调作用的复杂的多细胞群体,具有结构和代谢复杂性。形成生物被膜的黏附细菌群也可以释放出生长迅速的浮游细菌,是潜在的“菌巢”。,2、生物被膜的结构特点及化学成分*结构特点Marchabas的成熟生物被膜模型由外到内依次为:生物被膜层(bulkofbiofilm)连接层(linkingfilm)条件层(conditioningfilm)基质层(substratum)细菌被大量的胞外多糖包绕形成微菌落,各微菌落之间充满水通道,是细菌获取营养和排除代谢废物的通道。,*化学组成水分(97%)是生物膜的生命线!胞外多糖(EPS)吸附的营养物质及代谢产物、细菌裂解物蛋白质、DNA、RNA,同一菌株的生物被膜和浮游生长细菌具有不同的特性。过去疫苗和抗生素的研制以浮游的细菌为主要研究对象。随着对细菌致病机制的深入了解,人们发现细菌生物被膜对抗生素和集体免疫防御机制的抗性很强,从而导致了严重的临床问题,尤其是慢性和难治的感染性疾病。,3、细菌的群体行为1988年,Shapiro提出细菌是可以相互协调,并具有群体行为的多细胞群体生物。1991年,加拿大国立水环境研究所的JohnR.Lawrence等人首次发现了细菌生物被膜的三维结构。生物膜的结构存在着广泛的异质性,其深处和浅处的细菌体积大小和代谢活性均有显著差异。生物膜使细菌形成了一个具有结构性、协调性和功能习性的高度组织群体!,4、生物被膜的观察研究方法细菌生物膜的主要成分是多糖蛋白复合物。Costerton等人在70年代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到了细菌的生物被膜的存在。生物被膜形态学鉴定以扫描电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为主要方法。近年来,临床微生物学研究工作者开始探索采用染料对细菌胞外多糖进行染色,进而观察。例如“银染法”鉴定生物被膜,其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即可以观察到。利用报告基因和荧光探针可以了解生物被膜的基因表达。利用基因芯片和双向电泳技术比较生物膜细菌和浮游菌基因表和蛋白组成的区别。,白细胞,游离菌,细菌生物膜的形成机制,条件膜的沉积主要涉及体液中各种糖蛋白、粘多糖、金属离子等的吸附细菌的初始到达及吸附指在钠、镁等阳离子的介导下的细菌对植入物表面的吸附细菌的生长繁殖指细菌的吸附、生长、繁殖及扩散生物被膜的形成细菌程序性的表达并分泌EPS,不断形成微菌落,终联合成为成熟的生物被膜的过程。细菌的分散及持续性感染,1、BF对抗生素的耐药性机制,细菌生物被膜的屏障作用EPS阻止抗生素接触包裹于被膜内的细菌,消弱抗生素对于膜内部菌群的杀伤效应(如生物膜中的AHL可降解部分抗生素),细菌生物被膜的抗性机制,细菌生物被膜微环境改变营养物质呈微梯度变化(氧气、pH、代谢物质、渗透压等),类似芽孢细胞分化状态的形成存在具有类似于芽孢生长状态的分化群体,具强抗药性,细菌生长缓慢与应激反应被膜深层细菌生长缓慢,但却产生了耐药性增强的应激反应,细菌传感效应(QS)细菌生长密度或营养条件变化时,有菌体自身产生并分泌“信号激素”,以实现群体感应,协调生长,细菌群体感应系统(QS,quorumsensing)*细菌通过本身释放的激素样有机物自诱导物(AI)来交流,从而改变胞内遗传物质的表达,调节细菌的生长代谢,并导致细菌毒力、耐药性的变化,此即被称为“群体感应信号系统”(QS系统)*QS现象是于1977年在一种海洋发光细菌中首次发现的,此系统包括AI的产生、释放和检测,通过检测周围细菌的密度,细菌可以通过调整相关基因的表达而实现群体稳定性调节。,野生型,突变株,细菌生物被膜的抗性机制,2、BF的抗免疫清除机制细菌生物被膜的屏蔽作细菌生物被膜中,大量粘性基质形成了一个物理屏障,是吞噬细胞和杀伤细胞及其所分泌的酶不能对细菌产生攻击免疫复合物效应粘性基质和细菌释放出的抗原物质刺激大量特异性抗体产生,引起宿主严重的免疫损害,生物被膜的近年研究进展,我国相关研究课题和机构瞿涤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课题:内源性表皮葡萄球菌ica操纵子转录水平对生物膜表型的影响课题:表皮葡萄球菌AtlE蛋白介导生物膜起始黏附的相关机制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项目国家重大基础研究专项(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技发展基金资助项目贾宁、徐志凯第四军医大学和解放军总医院课题:细菌生物被膜对抗生素耐药机制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马小彤中国医学科学院和医科大学血液学研究所课题:生物被膜分散方式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王睿解放军总医院课题:藻酸盐血清对粘液性铜绿加单胞菌粘附性和生物被膜渗透性的影响娄红祥山东大学课题:苔类植物成分抑制真菌生物被膜形成及逆转耐药的研究国家科学基金汪长中安徽中医学院课题:黄芩苷抗白念珠菌生物被膜的作用机制研究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外相关研究机构J.WilliamCostertonMontanaStateUniversity-CenterforBiofilmEngineeringPeterGreenbergTheUniversityofIowaPaulawatnick&RobertkolterinfectiousDiseaseUnit,MassachusettsGeneralHospital&DepartmentofMicrobiologyandMolecularGenetics,HarvardMedicalSchool,生物被膜的近年研究进展,展望,由于细菌进化迅速,对于细菌生物膜感染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关于明确合同履行地的法律解析
- 2025届重庆市部分区县高三5月三诊考试语文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 活动赞助合作协议样板
- 浙江国企招聘2025宁波市奉化区融媒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招聘3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贵州黔西南州晴隆县顺百年养生养老服务有限公司招聘9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浙江温州市平阳县国渠农村供水服务有限公司招聘编外人员(劳务派遣)2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中国大唐集团科技创新有限公司招聘14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山东济南二机床集团(平阴)产业园有限公司招聘4人(劳务外包人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网络安全试题6及答案
- 《中医养生肝肾》课件
- 260吨汽车吊地基承载力验算
- 火力发电厂与变电所设计防火规范
- Unit4+Extended+reading-+The+Value+of+Science高中英语牛津译林版2020必修第三册
- 小学思政课《爱国主义教育》
- 抖音个人IP代运营服务合同
- 超实用槽式太阳能光热发电系统设计
- 2023年大北农科技奖奖励办法实施细则
- 09《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第二版)》第九章
- 启动调试期间设备代保管管理制度
- 妇产科学教学课件:女性生殖系统炎症
- 大学关于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师生的若干规定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