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县旅游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_第1页
关于我县旅游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_第2页
关于我县旅游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_第3页
关于我县旅游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_第4页
关于我县旅游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4关于我县旅游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为抢抓交通区位改善带来的机遇,推动我县旅游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今年4月至5月,县人大常委会组织调研组对我县旅游产业进行了专题调研。先后听取了县旅游局的情况汇报,组织旅游企业及重点乡镇座谈,深入各重点景区和在建旅游项目调研。调研组认为,我县旅游产业经过十余年的集中打造,现已初具规模,具备加快发展的基础条件,但要抓住旅游产业发展的历史性机遇,我县还任重道远,发展定位还应进一步明晰,发展战略还应进一步深化,发展措施还需进一步强化。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我县旅游产业已初具规模石柱旅游自1999年启动至今,现已基本形成了以黄水为龙头的生态旅游产品体系,特色旅游产业正在逐步形成。一是旅游资源深入挖掘,旅游景区持续打造。围绕体现“绿色生态、土家风情、历史文化”三大特色,突出“原始性、独特性和垄断性”三大特征,县委政府组织县级相关部门和有关乡镇全力开展了旅游资源挖掘、保护和包装工作,现已挖掘形成旅游单体资源168个。代表性的2/14旅游资源有黄水国家森林公园、千野草场、西沱古镇、中国一号水杉母树、河嘴银杏堂、巴盐古道、藤子沟水库、六塘龙骨寨、百里土家民族长廊及生态景观走廊等。同时,持续开展旅游景区打造工作。目前,已建设相对成熟并向游客开放的景区有5个,分别是AA级景区毕兹卡绿宫、黄水药用植物园、千野草场、油草河和三教寺秦良玉陵园。正在开发建设的景区5个,分别是太阳湖国际旅游度假区、月亮湖民俗文化旅游区、河嘴银杏堂、悦崃枫香坪和西沱古镇。二是配套设施逐步完善。完善了部分景区间的连接道路和景区内的旅游道路,忠石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已开工建设渝利铁路和即将开工建设丰石高速公路;重点景区基本实现了通水、通电、通气、通讯无盲区;旅游服务业初步形成,现有2家旅游开发公司,1家旅行社和2家旅游门市部,旅游接待宾馆200多家,开发了莼羹、连苔、野生菌宴和土家汤锅等土家特色菜系,旅游商品生产企业10多家,歌舞娱乐场所19家,部分满足了游客在“吃、住、行、游、购、娱”等方面不同层次、不同种类的需求。三是旅游规划和营销初显成效。编制完成了石柱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黄水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大风堡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黄水风景名胜区总体规3/14划,以及西沱古镇、千野草场、黄水月亮湖环湖旅游、太阳湖国际生态旅游度假区、黄水区域旅游发展、鱼池岩口、冷水现代农业观光等十二个单项规划。加大旅游营销力度,以“黄水林海”为核心的黄水国家森林公园和以“西沱云梯街”为核心的西沱古镇成为“巴渝新十二景”。西沱古镇成功入选全国首批十大历史文化名镇。大风堡自然保护区和千野草场分别被评为重庆最美的森林和重庆最美的草地。还成功举办了森林旅游节、辣椒文化节等节会活动。“绿色石柱休闲夏都”已初步形成品牌效应,具有一定的市场影响力。XX年接待游客45万人次,旅游收入亿元。四是旅游招商有较大突破。成功引进了由甲、浦辉、九福照、康居、康庄物业、龙唐等公司,协议引进资金20余亿元,开工建设了黄水月亮湖民俗文化旅游、太阳湖国际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区、枫香坪土家民俗文化和土司历史文化旅游项目、黄水季佳度假酒店、黄水休闲度假花园、西沱古镇保护和旅游综合开发等项目,重点景区景点的深度建设开发开始起步。二、我县旅游产业发展还任重道远客观分析我县旅游产业发展的现状和面临的形势,可以说机遇和挑战并存,困难和希望同在,需要我们未雨绸缪、克难攻坚,抢抓机遇、乘势而上。(一)我县旅游产业迎来了加快发展的历史机遇4/141交通区位的改善将吸引游客大量涌入。随着石忠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重庆至石柱的时空距离由4个多小时缩短至2小时,重庆主城及周边区县到石柱变得更为便利,今年夏季到我县出游的旅客有可能出现“井喷”。同时,随着渝利铁路开工建设和石丰高速公路即将开工,“四高一铁一水”的大交通体系将逐渐形成,渝利铁路建成后重庆至石柱的车程将进一步缩短至1个小时,石柱将由重庆东部的边陲小镇变为“1小时”圈内的“后花园”,成为重庆至华中、华东大通道上的重要节点,为我县旅游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极为便利的交通条件。2扩大内需的举措将促进旅游项目集中进驻。为积极应对国际金融风暴,国家投入大量资金启动内需、提振经济。长期存在的“项目找资金”变为现在的“资金找项目”,不少资金“等着项目下锅”,不少旅游项目争相入驻石柱,太阳湖、月亮湖、云梯街等旅游资源都成功引进开发业主。今年以来,我县旅游项目集中大规模建设,旅游景区开发明显提速,全县旅游招商和景区开发出现多年少有的乐观形势。3实体经济的萧条将带来以旅游为主的服务业的相对繁荣。随着金融危机下大量外向型企业的倒闭关停,国内实体经济出现产能过剩,由国家引导和市场推动的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正在全国范围内渐次展开。旅游产业具有关5/14联度高、带动性强、资源消耗少、市场需求大、劳动密集等特点,必将成为产业结构调整期间国家重点扶持产业,我县可以充分利用丰富的旅游资源,抢抓机遇,大力发展旅游产业。4居家模式和旅游模式的转变为我县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广大人民群众将更多地追求高品质生活,将更多的时间和金钱用于休闲娱乐,用于精神享受,旅游将成为人民群众精神消费的主要形式之一。在此背景下,人们的居家模式和旅游模式正悄然发生转变,这为我县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一是居家模式转变的机遇黄水已成为外地客户购房居家的重要目的地。现在,有一定经济条件的人已不满足于一年四季居住在同一个地方,追求的是更加舒适的居家环境,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居住在不同的地方,同时拥有两地甚至三地的住房。以主城为主的具有一定购买力、又想逃避夏季酷热的客户,看中了黄水的气候条件和空气质量,大量涌入团购、团建房屋,作为他们避暑消夏的第二个家。据不完全统计,在黄水购买或修建房屋的外地客户现已达到了100余家,这将成为推动石柱休闲旅游消费的重要力量。二是旅游模式转变的机遇石柱将成为更多更大群体的旅游目的地。人们旅游出行已由以前单纯的观光游,逐步转变为休闲度假游。我县“绿色石柱休闲夏都”的旅游6/14定位正好符合这一旅游模式,将吸引更多的旅游人群到石柱休闲度假。(二)我县旅游产业发展还面临不少制约因素1资源包装力度不够,吸引力不强。我县旅游单体资源虽然达到了168个,但散、小、弱现象突出,不精、不特、不集中,包装打造的力度不够,基本处于没有开发或者低层次、低水平开发状态,旅游产品不新、新品不精、精品不强,与周边区县的旅游产品相比尚缺乏竞争力,对游客的吸引力不强。2旅游规划滞后,开发随意性较大。目前,全县旅游产业发展没有一个超前控制性开发建设的规划,没有形成长期的、相对稳定的旅游开发思路。由于规划不详,开发建设的项目由业主做规划,开发建设随意性较大,整体发展的思路不明。少数开发项目以牺牲生态为代价,以搞房地产为目的,不利于绿色生态环保旅游业的做大做强和可持续发展。3旅游投入不足,接待能力有限。初步统计,从1999年到XX年近10年,全县直接投入旅游产业的资金不足1亿元,景区景点规划、产品开发推介促销投入仅为3150万元,旅游景区、景点的开发建设严重滞后,缺乏可看、可游、可娱的项目和能留住游客的旅游产品。旅游交通建设滞后,交通路网整体等级偏低,坡陡、路况差,没7/14有形成水、陆、空立体交通体系和良好的景区间旅游交通环线。景区供电、供水、供气工程建设滞后,黄水景区停电、停水、停气或供水不足时有发生。景区宾馆饭店建设不足,档次不高,接待能力十分有限。4旅游氛围不浓,旅游文化的开发和挖掘缺乏深度。对旅游文化的开发挖掘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未对土家民俗风情和秦良玉历史文化进行深度挖掘、策划和包装打造,全县旅游文化发展基础薄弱,无专业文化研发机构和专门的创作表演团体,文化建设与旅游开发结合不够,不能让游客感受到浓郁的土家地方特色文化。XX年夏一旅行团到黄水旅游,游客提出要观赏土家民俗风情、土家吊脚楼、土家寨子、土家服饰等,随团导游无法满足,游客原定在黄水游玩三天,结果在宾馆打了一天牌就扫兴而归。5管理体制不顺,旅游专业管理队伍力量薄弱。旅游行业管理机构弱小,县旅游局作为全县旅游资源保护、开发及经营的行业管理机构,机关编制15人,目前上岗12人,与相邻区县比人员太少。旅游企业数量少、实力弱。目前全县旅游开发企业9家,其中县内4家,招商引入5家,多数旅游开发企业实力不强、资金缺乏,旅游开发项目进度缓慢、档次不高,旅游产业发展缺乏龙头企业助推。同时,全县尚未形成“旅游XX县”的整体思路,“大旅游”的发展格局和机制没有形成。部门、乡镇各自为政的现象8/14仍然存在,旅游行政部门难以统筹协调,难以形成全县旅游资源优化整合、经营管理和对外营销的整体合力。三、加快我县旅游产业发展的建议(一)发展定位应进一步明晰围绕“绿色石柱休闲夏都”的总体定位,立足重庆打造“两地两心”(避暑胜地、民俗文化基地、疗养中心和会展中心)我县现已形成的“绿色石柱休闲夏都”的旅游总体定位,符合我县旅游资源观光性不足、休闲性较强的特点,顺应当前旅游行业发展的大势,具有一定的市场吸引力。但是,仅仅有“休闲夏都”的概念还远远不够,必须进一步挖掘和丰富“休闲夏都”的内涵,打造和充实“休闲夏都”的支撑平台。建议通过立足重庆打造“两地两心”来赋予“休闲夏都”具体实在的内容。1立足气候优势打造避暑胜地将黄水打造成“重庆的承德”。重庆是全国有名的“三大火炉”之一,高温酷暑是其夏季典型的气候特征,如何避暑消夏是广大市民每年面对的一大难题,或者舍近求远到北方的承德、北戴河,西部的峨嵋、青城山等地,路途遥远、开支大;或者就近到市内的四面山、仙女山等地,但仍需忍受高温折磨。避暑成为重庆人旅游休闲的重要选择,具有庞大的市场需求和良好的发展前景,而重庆至今没有建成一处成规模的避暑场所,这为我县打造避暑胜地提供了机遇,黄水在这方9/14面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一是气候优势。黄水镇最高海拔1934米,最低海拔950米,平均海拔1551米,政府驻地海拔1560米,年平均气温11左右,夏季最高温度只有27,比四面山和仙女山都更为凉爽,是重庆少有的具有明显高原气候的地区。二是地形优势。黄水虽然海拔较高,但与四面山、仙女山等地相比,其地势平坦、视野开阔,适于游客游玩。三是接待优势。黄水镇是全市百强镇之一,已经具有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具备一定的接待能力。只要我们努力争取和全力打造,黄水完全有可能成为“重庆的承德”。2立足生态优势打造疗养中心将黄水打造成“重庆的北戴河”。“休闲夏都”的第二个内涵可定位为“疗养中心”。在避暑休闲的基础上,充分发挥黄水的生态优势,再辅以相应的医疗设施,完全可以将其打造为重庆的疗养中心。黄水的生态优势体现在一是绿化好,森林覆盖率达到78,是国家级森林公园,空气中富氧离子含量丰富;二是污染少,没有工业企业,也较少农业面源污染;三是绿色食品和绿色药品丰富,以莼菜、野生菌为主的绿色食品和以黄连为主的绿色药品全国闻名,具有明显的保健功能。如果我们再建几所设施齐全的医疗机构,完全可以吸引XX市甚至周边省市的老年人、干部职工和其他群体到黄水一边避暑,一边疗养,成为“重庆的北戴河”。10/143立足环境优势打造重庆夏季的会展中心将黄水打造成“重庆的博鳌”。“休闲夏都”的第三个内涵可定位为“夏季会展中心”,这主要还是基于重庆主城夏季的酷热和石柱黄水夏季的凉爽。一方面,重庆主城夏季过热,不宜开会培训,需要就近寻找新的会展培训场所。另一方面,石柱黄水具有在夏季承办会议的凉爽的气候、开阔的地形以及便捷的交通,宜人的环境能有效提高培训和会议的效果,在很好地传授知识、部署工作的同时,可以让与会人员(参学人员)愉悦身心,消除疲劳,一举多得。海南的博鳌也是一个小镇,因为承办亚洲论坛而誉满全球,我们可以认真借鉴学习。4立足文化优势打造重庆的民俗文化基地将石柱打造成“重庆的丽江”。仅仅有避暑、疗养和会展功能,还不足以支撑起整个“休闲夏都”,还应赋予其必要的文化内涵和人文底蕴,让游客得到充分的文化体验和精神享受。我县可供挖掘的民俗文化较多,啰儿调(太阳出来喜洋洋)、秦良玉、“苦”文化、巴盐古道等民俗在重庆具有独特性,有条件打造重庆的民俗文化基地。且我县在某些方面和云南丽江类似,比如,丽江有茶马古道,我县有巴盐古道(川盐销楚大通道,我县起于西沱经鱼池至冷水,被有关专家称为我国第五条古道);丽江有丽江古城,我县有西沱云梯街以及与丽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南宾镇;丽江有11/14东巴文化,我县则集土家文化、巴文化和“苦”文化于一体,深入挖掘可形成丰富内涵;丽江给游客的感觉是恬静、休闲和复古,我县给游客的感觉也与其类似,我们应有信心把石柱打造为“重庆的丽江”。(二)发展战略应进一步提升争取把石柱旅游由石柱战略提升为重庆战略据了解,全国旅游大省云南发展旅游产业的一条成功经验是,在一个阶段集全省之力,大手笔、高投入、高品质集中打造一个景点,努力使之成为世界品牌。他们在完成大理景区打造后,集中打造了丽江,丽江成功推出后,他们现在又在集中打造腾冲。我们可以从他们的经验中得到有益启示,争取由市上来打造石柱旅游。县委县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可多向市委市政府和市级部门汇报,如果石柱旅游“两地两心”的定位得到了市上的认可和支持,那么石柱特别是黄水将成为重庆重点打造的旅游目的地,石柱旅游就由本县的事变成了市上的事,石柱发展旅游产业就由本县的战略上升为重庆的战略,石柱旅游的规划、投入就可由本县负责转变为市县共同负责,其规划的高度、投入的力度、建设的速度都将是本县自己发展所无法比拟的。(三)发展措施应进一步强化1规划围绕定位完善。精心策划,科学规划,围绕12/14“两地两心”的战略定位完善规划,分别形成避暑、疗养、会展和民俗文化四个规划,汇总形成“休闲夏都”的总体规划。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编制出主要景区景点单体发展规划,确定分步建设开发时间和行事历,严格责任考核,确保项目开发建设上档次、有特色。2项目围绕定位争取。围绕“休闲夏都”的总体定位和“两地两心”的具体定位,选择有实力的业主,实施符合定位的项目。在坚持“政府主导、市场引导、公司运作、统一规划、合理开发”的大原则下,由目前旅游“招商引资”一条腿走路转变为“招商引资与政府投入相结合”的两条腿走路,由目前的县一级政府抓转变为市县两级政府抓。争取市委市政府、市级部门和其他区县到我县建度假别墅、疗养基地、培训中心,发动方方面面的力量共同投入“两地两心”建设。县上还可以通过组建国有旅游投资公司,搭建融资开发、招商平台,打造基础设施,改善招商环境,为入驻项目提供优质服务。3景区围绕定位打造。围绕“两地两心”的旅游定位,按照既相互交融,又适当分区的原则,合理布局景区景点和配套设施,充分满足各方面人群避暑、疗养、会展和观光等不同需求。以黄水为主,鱼池和冷水为辅引进和建设避暑度假别墅群,同时在三个场镇加大旅游宾馆建设力度,满足游客避暑需要。以黄水为主,鱼池岩口为辅,13/14引进建设各种规格的疗养院,满足不同层次人群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