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地质图说明书_第1页
重庆市地质图说明书_第2页
重庆市地质图说明书_第3页
重庆市地质图说明书_第4页
重庆市地质图说明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庆市地质图说明书重庆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总部二二年八月顺序地质科学和地质工作是解决人类社会面临的资源和环境问题,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先行工作。 由于历史原因,重庆市区工作程度低,缺乏基础地质资料,多年不建市有可为市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基础地质图。 在市领导下,市地勘总公司组织技术力量,从有限的地勘资金中提取资金,经过两年的努力,编制重庆市150万地质、矿产、构造、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灾害地质等系列图纸,并通过相关专家考核。 该系列基础地质图的出现填补了重庆市的空白,并在重庆市直辖5周年送礼。重庆市位于东部发达地区和西部资源富集区的结合部,具有承接东启西的特殊作用。 重庆市150万地质系列图的出版和应用,不仅为基础地质研究、地质勘探、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生态地质环境保护等提供了基础地质资料,还为政府部门城市基础设施规划、地质灾害防治、国土资源有效利用等科学决策提供了依据,对市区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重庆市150万地质系列图编辑委员会成员主任委员:李后蜀副主任委员:王小昆委员:黎力刘安云元兴平朱永琴邓富银吴流行主编:黎力副总编:刘安云袁兴平图的负责人:朱永琴吴流行重庆市150万地质系列图审查委员会成员主任委员:雷尊宇重庆市政府办公厅副秘书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副主任委员:胡绪清重庆市国土资源住房管理局副局长李后蜀重庆市地质矿产勘察开发总部总经理(高级工程师)叶辛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委员、重庆市人大农业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高级工程师)委员:任明华重庆市国土资源住房管理局副首席工程师(高级工程师)葛文彬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地质环境处处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尹光志重庆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院长(教授)赵纯勇重庆师范学院(教授)张伦玉重庆市建筑勘察质量监督站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王雪龙重庆市地勘总公司川东南地质队原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彭先进重庆市地勘总公司一七地质队原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重庆市150万系列地质图审查意见重庆市直辖后,市区范围内没有完整的小比例尺系列地质图,配合西部大开发和重庆市经济发展的需要,20002002年重庆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总公司编制了150万系列地质图。 地质系列图共9张,为重庆市地质图、矿产资源分布图、工程地质图、水文地质图、地质灾害分布图、卫星影像图、地热水分布图、地形图、构造纲要图。 该图案作为最基础的地质资料,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城市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规划编制,对重庆市国土资源的宏观采购、城市合理配置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002年7月16日,重庆市国土资源住房管理局在重庆市人民政府会议室组织召开150万地质系列图审查会,四川省国土资源厅、重庆市规划委员会、市规划局、市水利局、市政委员会、市科委、市政府等有关人员和专家在听取报告的基础上,经过专家讨论形成了如下审查意见。1 .本系列图在充分收集和总结重庆市内大量地质资料的基础上,按照国家有关规范、规章要求,参照其他省市有关图纸、文字资料,进行综合编制。 编制依据充分,资料详细,重点突出,可作为重庆市经济建设、规划、决策的重要基础地质资料。2 .该系列图如实反映了重庆市地质、构造、矿产、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地质灾害、地形等各个方面的特点,可供不同的专家和部门使用。3 .该系列图的制作说明详细,文字简洁,文字统一,图纸清晰,易懂,专家和专家在应用中方便、方便。4 .该系列图首次系统地描绘了重庆市地质、地形特征的概况,填补了重庆市这方面的空白,对重庆市今后的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其社会利益不可估量。5 .作为全面完整描述重庆市地质环境条件的系列图,尚缺乏环境地质图、地质景观和旅游地质图,希望尽快组织编制。综上所述,本次制作的地质系列图是不可多得的比较完整、规范、系统的地质资料,其实用性、研究性、操作性强。 经审查委员会审查后获得通过。拟议编辑公司根据本次审查提出的意见加以修改,尽快出版,供有关部门使用。2002年7月16日内容摘要重庆市地跨扬子准地台和秦岭地槽两个构造单位,经过中元古代第四纪的各阶段造山运动和沉积演化,形成了现在的地质构造。 岩石地层分布、岩石组合、岩浆作用、变质作用等方面具有不同特征,分为两个级地层区、五个级地层区和八个级地层区。扬子地层区(台区)褶皱基础由青白口系板溪群组成的南华为冰水、冰碛、冰筏复陆屑沉积而建的震旦系中的三重系统主要为海相台地型建设序列晚三叠世以来,大型陆相盆地沉积,岩浆岩不露,青白口系、南华系受到浅变质作用。秦岭地层区(沟区)为青白口系龙潭河组构成褶皱基础的南华系为含火山屑复合屑堆积而建的震一纪寒武纪,以地方槽型堆积为主。 该地区受地区低温动力浅变质作用,岩浆岩侵入带和断裂构造带也发生接触变质和动力变质作用。本文主要资料有四川省区域地质志、西南地区四川、云南、贵州三省地层表、四川省地层总结表、四川省地层多重划分对比研究报告等新公布的中国地层指南和中国年代地层表以及区内和周边120万、1:5万地区的地质调查等资料。目录前言1第一章地层3第一节地层区的划分原则和地层区的特征3第二节沉积岩的特征5第二章岩浆岩27第一节侵入岩27第二节火山碎屑岩27第三节岩浆岩侵入时的进化28第三章变质岩29第一节区域变质岩29第二节接触(说明)变质岩29第三节动力变质岩(构造岩)第四节变质作用30第四章结构31第一节结构单元的划分和命名原则31第二节结构单元的基本特征31第三节深度,大断裂和基底断裂35第五章地质构造发展简史37第一节中元古代新元古代初期扬子地基形成阶段37第二节南华纪三叠纪槽台领域阶段37第三节侏罗纪第四纪陆内改造阶段38前言重庆市自1997年直辖以来,特别是地矿业经地化管理后,市区内地矿工作基础资料极为薄弱。 重庆市政府、重庆市地质矿产勘探开发总公司根据当前现状要求制作重庆市150万地质、构造、矿产、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灾害地质等系列图,其目的是为基础地质研究、地质勘探、成矿预测、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地质灾害预测预报和政府部门决策等提供基础地质资料,具有深远意义。重庆市位于中国西南部,东接湖北省、湖南省边境,南接贵州黔北,西接四川省,北抵大巴山,位于城口巫溪北侧与陕西省边界。 地理坐标:东经10517 11011,北纬2811 3212,面积8.2万平方公里。重庆市位于中国东部发达地区和西部资源财富区的结合部。 中、西部属于丘陵地形,北、东、南为边缘中、低山地。 区内水系发育,气候湿润温和,交通便利。区内地质矿物研究历史悠久,可追溯到二十世纪初,但大量地质工作在解放后开展。 地质、冶金、石油、建材、化工、煤炭等部门在区内对石油、天然气、钾盐、煤、锰矿、铁矿、铅锌矿、钒钼矿、金和铂等贵金属进行了调查调查。 70年代,120万地区的地质调查和地域水文地质调查复盖了全区,但不同的图纸由不同的地勘单位承担,其地层系统和结构体系比较独立,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 80年代至90年代,区内1:5万基础地质图已完成34.5张,进行了生态地质环境的调查研究。 此外,区内也在进行不同程度的地层、构造、矿物等特别研究。 本说明书和图纸的编制提供了丰富和详细的资料。本书主要资料有四川省区域地质志、西南地区四川、云南、贵州三省地层表、四川省地层总结表、四川省地层多重划分对比研究报告、贵州省区域地质志等新发布的陕西省区域地质志和中国地层指南以及区内和周边120万、1:5万地区的地质调查等资料(截至1999年)。本说明书和附图在综合研究以上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区域地质结构特征,对区域内陆地层、岩石进行了划分、清扫作成。 基本反映了重庆市地质构造特征。1、地层面:主要研究、比较、整理、统一了以上资料划分的地层系统和重庆市地层暴露分布情况,建立了重庆市地层系统。 特征是(1)地层系统的建立依据充分,大部分沿用了以上资料的地层划分原则和地层系统名称。 但是,根据新公布的中国年代地层表和中国地层指南,重新划分了大巴山区和渝东南地区的前震旦系、震旦系,重新定义了相应地层系统的时代归属。 不久大巴山区前震旦系耀岭河群(龙潭河群属于)渝东南板溪群属于新元古界晚(上)青白口世(统)元震旦系下系统的代安河组、木座组、观音崖组、月组、千子门组、大塘坡组、南沱组属于晚(上)南华世(统)元震旦系统上系统属于震旦纪蜈蚣口组属早震旦世,灯影组、水晶组属晚震旦世的志留系属龙马溪组、新滩组、小川水库组、石牛栏组、罗引坪组属早(下)志留世(统)、韩家店组、纱帽组、回星哨组属中志留世(统)、上志留统、顶级元二叠系为下系统、上系统两点,现在元下系统的梁山组属于早(下)二叠世(系统),元下系统的栖霞组、茅口组属于中二叠世(系统),上系统不变。(2)由于古地理环境的不同,部分岩石地层单位存在相变,如奥陶系大湾组和湄潭组、二叠系吴家坪组和龙潭组、三叠系飞仙关组和大冶组、雷口坡组和巴东组、须家河组和香溪组。(3)由于生物化石的着陆性和延迟性,某些岩石地层单位具有交系、交系的特征。 例如志留系韩家店集团、纱帽子集团跨系、跨系、香溪集团跨系和侏罗系。也就是说,重庆市岩石地层的地域分布、岩石组合、岩浆作用、变质作用等方面具有不同特征,分为两个级地层区、五个级地层区和八个级地层区。 其总体特征是扬子地层区(台区)褶皱基础由青白口系板溪组成南华为冰水、冰碛、冰筏复陆屑沉积而建的震旦系中的三叠系主要为海相台地型建设序列晚三叠世以来,大型陆相盆地已经沉积。 岩浆岩不露,青白口系、南华系受浅变质作用。 巴扬卡拉秦岭地层区(沟区)是青白口系龙潭河组构成褶皱基底的南华系为含火山屑复合屑堆积而建的震一纪寒武纪,以风土堆积为主。 该地区受地区低温动力浅变质作用,岩浆岩侵入带和断裂构造带也发生接触变质和动力变质作用。2、地壳运动方面:北部沟区以印支运动为主(定型)。 台区复盖层其北缘部分为印支褶皱定型,渝东南为燕山褶皱定型,其馀大部分为喜马拉雅褶皱定型。 新生代以来的新构造运动主要表现为间歇性上升、表层扭转、断裂活动。3、结构面:根据结构形态和空间分布特征,分为4个级结构单元、4个级结构单元和10个级结构单元。 其总体结构为渝东北构造线向西北方向,渝东南东向北东北东向城的褶皱状,渝西小部分呈平缓背斜,穹隆斜,其馀大部分地区呈北东北东东北向梳状褶皱状。第一章地层第一节地层区划分原则与地层区特征根据西南地区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地层划分标准和划分方案,结合重庆市地层发育总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