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3,dd临床意义_第1页
at3,dd临床意义_第2页
at3,dd临床意义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抗凝血酶的意义临床意义:1、遗传性at没有两种类型(1)CRM-型抗原和活性下降。(2)CRM型抗原正常活性降低。 遗传性at缺乏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本病患病率约为1/5000,发病率10-25岁,患者常在手术后、外伤后、感染后、妊娠或产后发生静脉血栓,可重复血栓。 CRM-患者血浆中at生物活性和抗原性约为正常人的50%左右。 CRM多为at结构和功能异常类型,对肝素的亲和力下降,对丝氨酸蛋白酶的失活能力明显减弱。2、缺乏获得性at:(1)AT合成降低,肝脏疾病、肝功能障碍,主要与肝硬化、重型肝炎、肝癌晚期,常与疾病严重程度有关,伴有血栓形成。(2)AT丧失增加:见于肾病综合征。(3)AT的消耗增加,可见于心绞痛、心肌梗塞、脑血管疾病、DIC、外科手术后口服避孕药、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梗塞、妊高征等血栓性疾病。(4)AT水平提高,可见于血友病甲和血友病乙、口服抗凝药、黄体酮类药物的使用等。纤维蛋白降解物d二聚体测定方法与临床意义相关知识1 .人体纤溶系统及D-二聚体生成生理学背景纤维蛋白溶解系统(fibrinolysis system )是人体最重要的抗凝血系统,包括纤溶酶原、纤溶酶原激活剂(t-PA、u-PA等)、纤溶酶原、纤溶酶原抑制剂(plasmin activator inhibitor,plasm in activator ) 纤维蛋白凝集块(fibrin clot )形成后,在tPA的存在下纤维蛋白原活化为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溶解过程开始,纤维蛋白原分解纤维蛋白凝集块形成各种可溶性片段,形成纤维蛋白产物(FDP ),FDP为X-低聚物, 由D-二聚体(D-Dimer )、中间片段(Intermediate fragments )、片段E(Fragment E )构成。 但是,X-低聚物和D-聚合物均含有D-二聚物单元。人体纤溶系统在维持血管壁的正常通透性、维持血液流动状态和组织修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D-二聚体血浆中水平的提高表明有次级纤溶过程,老师还反映出凝血酶凝血后纤溶系统活化的血栓形成的局部纤溶酶原活性和浓度超过血浆2。 溶栓治疗是指用药物激活纤维蛋白溶解系统。 一般投入尿酶、链激酶、组织型纤溶酶活性物质(tpA )等纤溶酶活性物质,产生大量纤溶酶,加速血栓形成的溶解。 显示了生成FDP和d二聚体后可以得到溶栓效果。纤维蛋白分解物中,唯一的D-二聚体交联片段反映血栓形成后的溶栓活性。 因此,理论上,d二聚体的定量检测可定量反映药物溶栓效果,用于新形成的血栓诊断筛查。 但是,迄今为止商品的d二聚体检测手段有限。 其中,d二聚体胶体金免疫过滤检测法,其快速测定、灵敏度高,阴性预报值高,重现性好,临床医师多采用。二、d二聚体测定的临床意义及临床应用测定纤溶系统的主要因素对纤溶系统疾病(DIC、各种血栓等)和纤溶系统相关疾病(肿瘤、妊娠综合征等)及溶栓治疗监测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纤维蛋白降解产物d水平上升,表明体内存在频繁的纤维蛋白降解过程。 因此,纤维d二聚体是深静脉血栓(DVT )、肺栓塞(PE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 )的重要指标。临床应用:深静脉血栓(DVT )诊断比较研究表明,NycoCard D-Dimer和ELISISAddimer在深静脉血栓诊断的阴性判断中与静脉造影法相比,一致度和灵敏度接近100%。 乳胶法灵敏度为73%,结果为78%。NycoCard D-Dimer是DVT早期诊断和阳性排除的重要工具。 简便快捷,节约费用。肺栓塞(PE )和动脉血栓的诊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 )的诊断纤溶作用机制的早期测试血栓前危险评价妊娠高危症和先兆子痫血栓形成过程与溶栓治疗的监测肿瘤辅助诊断d二聚体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1d二聚体形成生物体发生凝血时,凝血酶原作用于纤维蛋白原,转化为交联纤维蛋白,同时纤维溶解系统被激活,交联纤维蛋白分解形成各种FDP片段。 由于r链的交联,产生了r链连接的2个d片段,即d二聚体。二维二聚体的检测方法d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的降解产物,具有很强的抗原性。 d二聚体抗原的分析方法多为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 )、免疫渗滤法和胶乳凝集法。 以上3种方法均具有不同的特点,免疫ELISA测定方法精确、定量、敏感,能很好地发挥血栓性疾病的筛查作用,但由于操作要求严格、时间长,不能满足急救的要求。 乳胶凝集法虽然快速简单,但仅半定量,敏感性低,不能完全发挥筛选作用,但免疫渗滤法具有前两个优点,具有较高的应用前景。 天成医疗网3d二聚体测定的临床意义D-二聚体测定是诊断活动性纤溶的良好指标,对血栓形成性疾病如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 )、深静脉血栓形成、脑血管疾病、肺栓塞、肝脏疾病、恶性肿瘤、外科手术后急性心肌梗死等疾病具有重要诊断价值,同时D-二聚体测定也可用于溶栓药物的治疗监测指标。3.1弥漫性血管内凝固(DIC) D-二聚体测定是DIC诊断的特异性试验之一,对DIC患者进行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定量、FDP和D-二聚体测定,其中D-二聚体仅能反映凝血酶原和纤维蛋白原活性的D-二聚体含量0.5mm3.2深静脉血栓形成(DIV )的筛查深静脉血栓形成仅凭临床症状是不能完全确定的,必须依赖静脉造影术,但静脉造影是创伤性检查。 因此,有效的筛选试验至关重要。 临床实践证明d二聚体检查是DIV筛查的有效手段。 静脉造影诊断为DIV的患者,d二聚体的水平上升了。 因此,临床疑似DIV时,血浆D-二聚体测定结果正常,可完全排除DIV的诊断,避免静脉造影检查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和危险。3.3脑血管疾病我们对80例脑血管患者血浆d二聚体进行检测统计处理,结果显着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 ),其中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明显高于恢复期(P0.05 )。 血浆d二聚体浓度的变化与年龄有关,75岁高龄组患者与正常人差异较大,低龄组差异无显着性。3.4肝脏疾病和恶性肿瘤在肝脏疾病中,d二聚体含量明显增高,与肝脏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我院测定58例肝病患者,其中肝硬化和肝肿瘤患者明显高于急慢性肝炎患者。 在肝病患者中,d二聚体升高表明患者体内变得纤溶,可能伴有隐性DIC过程,因此血浆d二聚体测定是判断肝病诊断预后的有用试验指标。3.5外科手术患者术后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检测结果表明,术后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高于正常人,上升水平明显。 其中胸外科大手术高于其他手术,表明术后患者体内形成微血栓,纤溶活性增强。 因此,动态观察术后患者d二聚体水平对于判断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