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虽有嘉肴》.ppt_第1页
课件-《虽有嘉肴》.ppt_第2页
课件-《虽有嘉肴》.ppt_第3页
课件-《虽有嘉肴》.ppt_第4页
课件-《虽有嘉肴》.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虽有嘉肴,【学习目标】,1、了解礼记相关知识,积累重点文言词语,熟读并背诵课文。2、准确翻译课文;学习类比说理的方法,理解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学习重难点】:以“意义”法划分句子节奏。【学考考点】:1理解常见的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2用“意义”法划分句子节奏。,预习检测,1、给下列红字注音:嘉肴自强兑命学学半2、借助工具书及课下注释解释下列字词。虽旨至道()善困()是故自强自反故曰:教学相长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jiyo,qing,yu,xio,即使,甘美,最好的道理,自我勉励,好处,不通,理解不了,所以,反省自己,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别人,是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又叫小戴礼记。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儒家经典之一。该书编定是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礼记与周礼仪礼合称“三礼”。内容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礼仪,解释仪礼,记录孔子和弟子等的问答,记述修身做人的准则。,礼记的内容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礼仪,解释仪礼,记录孔子和弟子等的问答,记述修身作人的准则。实际上,这部九万字左右的著作内容广博,门类杂多,涉及到政治、法律、道德、哲学、历史、祭祀、文艺、日常生活、历法、地理等诸多方面,几乎包罗万象,集中体现了先秦儒家的政治、哲学和伦理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本文节选自学记(礼记集解)。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的专著。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学记内容有:发虑宪、玉不琢,不成器、虽有嘉肴、古之教者、大学始教、大学之教、大学之法、学者有四失、凡学之道、善学者和记问之学。,朗读课文,虽有嘉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xio,qing,yu,jiyo,f,翻译,(,1,)虽,有佳肴,虽:,佳:,肴:,(,2,)弗食,,不知其旨,也,食:,旨:,(,3,)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至道:,善:,(,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都然后知困,是故:,困:,(,5,)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反:,自强:,(,6,)故曰:教学相长,也,长:,(,7,)其,此之谓也,其:,此之谓也:,(,1,)虽,有佳肴,虽:,佳:,肴:,(,2,)弗食,,不知其旨,也,食:,旨:,(,3,)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至道:,善:,(,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都然后知困,是故:,困:,(,5,)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反:,自强:,(,6,)故曰:教学相长,也,长:,(,7,)其,此之谓也,其:,此之谓也:,(,1,)虽,有佳肴,虽:,佳:,肴:,(,2,)弗食,,不知其旨,也,食:,旨:,(,3,)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至道:,善:,(,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都然后知困,是故:,困:,(,5,)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反:,自强:,(,6,)故曰:教学相长,也,长:,(,7,)其,此之谓也,其:,此之谓也:,(1)虽有嘉肴(2)弗食,不知其旨也(3)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即使,好,美,用鱼、肉做的菜。,吃,品尝,(味道)甘美,最好的道理,好处,所以,因此,不通,理解不了。,即使有美味的肉食,不吃是不会知道它味道的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也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也有不懂的地方。,(,1,)虽,有佳肴,虽:,佳:,肴:,(,2,)弗食,,不知其旨,也,食:,旨:,(,3,)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至道:,善:,(,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都然后知困,是故:,困:,(,5,)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反:,自强:,(,6,)故曰:教学相长,也,长:,(,7,)其,此之谓也,其:,此之谓也:,(,1,)虽,有佳肴,虽:,佳:,肴:,(,2,)弗食,,不知其旨,也,食:,旨:,(,3,)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至道:,善:,(,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都然后知困,是故:,困:,(,5,)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反:,自强:,(,6,)故曰:教学相长,也,长:,(,7,)其,此之谓也,其:,此之谓也:,(,1,)虽,有佳肴,虽:,佳:,肴:,(,2,)弗食,,不知其旨,也,食:,旨:,(,3,)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至道:,善:,(,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都然后知困,是故:,困:,(,5,)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反:,自强:,(,6,)故曰:教学相长,也,长:,(,7,)其,此之谓也,其:,此之谓也:,(5)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6)故曰:教学相长也(7)其此之谓乎,反省,自我勉励,促进。,表示推测语气。大概,恐怕。,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此之谓乎”是一种固定句式,通常翻译为“大概说的就是吧。”,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省。,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所以说“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兑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此之谓乎?,即使,甘美,所以,不通,理解不了,反省自己,qing勉励,xio教,表示推测,这样以后,解释下例加点词语,(1)虽有嘉肴(2)弗食,不知其旨也;(3)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虽:连词,即使;佳:美好;肴:用鱼、肉做的菜。,“食”,动词,吃。“其”代词,指代“食”的对象。“旨”,味美。,至道:最好的道理;“至”,达到极点的。善:好处。良好。,是故:连词,因此,所以;困:不通,理解不了。,(5)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6)故曰:教学相长也(7)“教学相长”,自反:反,反省;“自反”,意思是反过来要求自己。自强:“强”,勉励。自强,自我勉励。,“故”,连词,所以。长:促进。,意思是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8)其此之谓也。(9)“学学半”。(10)兑命。,其:表示推测语气,大概;此之谓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此之谓也”是一种固定句式,通常翻译为“大概说的就是吧。”,第一个“学”指教人,第二个“学”指学习;学学半”意思是教育别人,是学习的一半。,兑,通“说”,指的是殷商时的贤相傅说。,参考译文,即使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鲜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益处。所以,学习以后就会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别人以后就会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反省自己;知道了自己有不懂的地方,然后就能自我勉励。所以说:教学与学习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尚书兑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合作探究,1、本文主要论述了什么道理?(你同意这个观点吗?2、开头“虽有嘉肴”一句有什么作用?,“教学相长”-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二者相铺相成。重视实践,在学和教的实践中“知不足”、“知困”,明事理,出真知,得到进步与发展。,(用“嘉肴”作喻,由浅入深,引出要论证的道理。)(从“嘉肴”写起,是为了由“嘉肴”、“至道”。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有“嘉肴”、“至道”作类比,教与学的关系就浅显易懂了,这种说理的方法叫做“类比推理”。,(类比论证-)比较两种相似的事物,主张因为两事物相似,因此在其中之一成立的现象,在另一事物身上也应该成立的推理过程。,2、文章开头写“虽有嘉肴”有何作用?,作者是怎么论述的?(论证思路),一、以类比强调要学习,要实践,二、论述教和学的关系。指出“学”和“教”的作用(知不足和知困),再由此进一步讨论其效果(自反和自强),三、得出教学相长的结论。文气贯通,层层递进。,“教学相长”的结论在前面已经道明,课文最后兑命中的一段话是否多余?兑命曰:“学/学半。”,不多余,“学学半”的意思是“教人是学习的一半”,这是对本文观点的补充说明。兑命的话进一步论证了“教学相长”的道理,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本文在论述时先以“-”作比,继而引出“-”,进而又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教学相长-”这个结论。用通俗的话说是-。所用的论证方法是类比论证。,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意思是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主题,文章运用类比的手法引出要阐述的观点,指出教和学的关系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即“教学相长”,告诉了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语言特点:逻辑严密,条理分明。先是以类比强调学习,要实践,接下来指出“学”和“教”的作用(知不足和知困),再由此进一步讨论其效(自反和自强),最后得出结论。文气贯通,层层递进。多使用对偶句,读来朗朗上口,节奏感强。文章共五句,就有三句采用对偶句。,脉络梳理,虽有嘉肴,类比引入,逐层论证,引用作结,弗食嘉肴,不知其旨,弗学至道,不知其善,学知不足,教后知困,不足自反,知困自强,学学半,此之谓,教学能相长实践出真知,参考:1学是第一位的,不学,则无法获得知识,也无法知道自己的不足,也就没有完善自己的机会。2、“教学相长”还意味着学习中的互动和交流。有时候,可以采用教的方式学习。比如尝试把自己的理解讲给同桌听,看看他的反应。如果他能明白,可能表明你确实理解透彻了;如果他仍有疑惑,可能表明你懂得理解中存在漏洞或缺陷,这时就可以“知困”而“自强”。,拓展延伸研讨四结合自身的学习经验,请谈谈“教学相长”的道理给了你怎样的启示?,3读完本文,你有哪些体会?(提示:教者的角度:,教者的角度:1“教学相长”指教人之后自己经过亲身学习、体验。才能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这样才能自我勉励,不断提高自己、努力改进。2其实这时“教”也是在学习,是“学”的一种途径和方法。,字词句归纳,一、通假字兑命曰二、古今异义1、虽有至道。2、不能知其旨也。3、教然后知困。4、教学相长也。三、词类活用1、不知其旨也。2、不知其善也。,兑通“说”,指的是殷商时的贤相傅说。,古:即使。今:虽然。,古:甘美。今:意义。,古:不通,理解不了。今:困难。,古义:促进.今义:增长。,名词作形容词,甘美。,形容词作名词,好处。,四、一词多义学其五、文言句式1.判断句2.倒装句,学学半,学学半,其此之谓乎,不知其旨也,教,向别人学习,表示推测,大概。,代词,代指嘉肴。它的,弗食,不知其旨也。,其此之谓乎?(倒装句宾语前置),判断句,拓展延伸,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