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症状学.ppt_第1页
精神病症状学.ppt_第2页
精神病症状学.ppt_第3页
精神病症状学.ppt_第4页
精神病症状学.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简明精神疾病描述性症状学精神疾病的症状是研究精神疾病的症状表现、分类、内容和发生、发展的。是临床精神医学中的重要内容一部分。精神症状是脑机能障碍的产物,是病人的精神异常现象,是正常精神活动的病理现象,也就是病态心里活动。精神症状主要表现是认识、情感和意志过程的障碍。一、认识过程:是对客观事物或现象的反映,就是对外界事物的认识。包括感觉、知觉、注意、记忆、领悟和思维等心理活动。二、情感(情绪)过程:人们在认识外界事物时,一切心理总是出现在某种心理背景上,这种心理背景叫做情感(情绪)。简而言之,是对客观事物或现象所抱的态度,就是体验的心情。三、意志过程:为了达到既定的目的自觉地时限愿望和目的的心理活动。就是人总要按照自己的需要、愿望和动机来达到一定目的,这种随意活动是意志。也就是对自己的需要自觉的所表现的行动。精神症状一般表现科按照细腻活动来分。单精神疾病的症状有它特有的精神病理学明辞和内容,因此可分为感觉、知觉,领悟、注意、记忆、语言和思维、情感、意志和精神运动、自我意识(包括定向力、自知力)、环境意识及心理生理活动等内容。精神疾病的症状表现,由于把那个人思想认识、甚或经历、教育程度、风俗习惯、宗教信仰、遗传关系,致病因等不同,所反映精神疾病症状的内容、种类和强度有差异;为了便于学习和掌握按照上述的规律才能进行分析和正确诊断。,第一章认识过程及其障碍,第一节感觉、知觉及其障碍感觉:脑对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所产生的反映,即对的官事物个别属性的辨认。就是人们在接触周围事物,通过眼、耳、鼻、舌等感官,反映外界事物的个别属性。也就是只能感到单纯声音、物体、颜色、气味、疼痛等个别属性。不能辨认其具体现象。感觉障碍:过敏、减退、消失和异常感觉等。可见于癔病和其它器质性精神障碍等。知觉:脑对客观事物或现象所产生完整的反映。即对客观或现象的整体的认识。例如感知一种声音,同时也感到声音的性质、远近、粗细和内容。因此知觉不单纯是个别属性,而是一定的现象,一种复杂感觉过程。多包括以往的经验。知觉障碍:一、错觉:是对实际存在的事物产生错误的知觉。即与客观事物不符合的知觉,不正确、歪曲、错误的知觉。错觉的内容为错听、错视、错味、错嗅、错触等。例如:把桌上的台灯看成为花盆,这是错视。错觉分为三种:,(一)物理性错觉:视觉受到空气和环境的影响二产生的错觉。例如杯弓蛇影等。(二)情绪性错觉:在紧张、焦虑或恐惧情感下产生的错觉。例如焦虑等待亲朋来临时,偶然见到陌生人被认为是等待的亲朋,健康人也可发生。(三)感官性错觉:特殊感官,如眼、耳、鼻、等哈搜到刺激时可引起不愉快的反映。例如压迫眼球时,病人感到眼内冒出火光,听觉受到噪音生感到耳鸣。健康人也可发生错觉。常于过度疲劳、高度紧张、注意不集中、噪杂声音及光线暗淡等情况下发生,称为生理性错觉。病理性和生理性错觉的区别,病理性错觉信以为实,不能进行校正。二生理性错觉如自己发现时或他人告知后能自动加以纠正。病理性错觉多见于感染性、中毒性、老年性等精神障碍。二、幻觉:未有客观事物存在的知觉体验。就是一种没有客体的知觉,也是一种假的知觉。病人信以为实,不停他人劝告可以改正的。(一)从处内容上科分为:幻听、幻视、幻嗅、幻味、幻触、幻运动觉。,1、幻听:未有任何声音刺激而听到声音。例如能听人们的讲话声音,即言语性幻听,内容多未诽谤、评论、讽刺等,也有争论、恐吓、命令或赞美内容的。有的能识别发出声音的具体人物和声音的口音声调,称为知觉性幻听;有的则只能听到生意或声音模糊不清,不能辨认幻听的具体内容,称为感觉性或原始性幻听。常引起病人侧耳倾听,以手塞耳或对空叫骂等。2、幻视:外界未有任何存在的形象而能看到人物、物体等。如看人物、动物、神佛的面貌或其肢体等。一般多为恐怖性内容,常引起病人惊慌、凝视一处等。3、幻嗅、幻味:客观未有任何气味而能嗅到或尝到一种厌恶的腐味、药气味等,病人因而戴口罩,以手掩鼻或以物塞鼻、拒食、不外出等。4、幻触:未有外界任何物体存在而能触及或感到异常。素感到身体有电流通过,或有电波照射身体引起麻木感等。5、幻运动觉:又称本体幻觉,是关节、肌腱、肌肉等本体感受器的幻觉。病人身体没有动,却感到被人推动或自己动起来了,称躯体运动幻觉。病人未讲话,却有口、舌在运动或说话的感觉,称言语运动幻觉。见于精神分裂症。6、幻内脏觉:是固定于某个内脏或躯体内部的幻觉。如某内脏扭转、断裂、穿孔或虫爬等。见于精神分裂症,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等。其与内感性不适(体感异常)应区别,内感性不适属感觉障碍,是躯体内部产生各种不舒适的或难以忍受的异样感觉,如牵拉、挤压、游走等但病人不能明确指出不适的部位。,(二)从结构上可分为:1、感觉性幻觉:又称原始性幻觉,只能反映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幻觉。例如声音、光线、物体、颜色等,不能识别它的一定具体内容和现象。2、知觉性幻觉:不仅是反映事物的个别属性,而是感受一定现象的幻觉。例如幻听时,不仅是单纯的声音,而是能好似别发出声音的具体人物,声音的内容和性质等。(三)从性质上可分为:1、真性幻觉:幻觉形象存在于客观空间。例如幻觉来自身旁、空中、地下等处,合乎客观存在的事物有联系的幻觉。2、假性幻觉:幻觉表象来源于主观空间。例如幻觉发生脑内、腹部等处,即幻觉产生在自身内部。(四)从数量上可分为:1、孤立性幻觉:只出现一种幻觉,而无其它精神症状。见于传染性精神病后期恢复期,癫痫性精神障碍等。2、同时性幻觉:多数人同时出现相同的幻觉。见于集体疲劳等。(五)从条件上分为:1、反射性幻觉:某一种感受器受到刺激时,另一种不同的感受器产生的幻觉。如听到收音机的声音便可看见有人出现。2、机能性幻觉:某一种感受器受到刺激时,该感受便出现的幻觉。如听到雨声时同时听到有人说话。3、睡前性幻觉:又称梦幻型幻觉,由醒觉到睡眠的中间状态所出现的幻觉。多见于精神分离正、癔症、躁狂症等。4、心因性幻觉:在情感体验中,病人所盼望、期待或回忆的幻觉。见于神经症。5、自由幻觉:能看到自身形象的幻觉。6、视野外幻觉:在自己的视野以外的幻觉。如能看到自己背后的形象。,三、感知综合障碍:对客观某些事物的属性产生与该事物实际情况不符合的知觉,而对该事物的本质未有歪曲。如大小、形态、距离、空间等的感知所产的综合障碍,是客观现实感丧失。(一)空间感知综合障碍:对客观事物的大小、形态、长短、距离和客观事物变化的感知产生综合障碍。有视物变形感、视物显小或显大感、视物错位感和缺乏真实感。例如看到他人的两臂一个长,一个短;头大了,脸小了,外泄了;感到太阳在眼前了,台灯放得太远了;医院楼房和土堆一样,周围的人都静悄悄的,模糊不清了,昼夜不分了。(二)时间感知综合障碍:1、似曾相识感:对谋生人产生熟悉感。2、新地重游感:对生地产生熟悉感。3、往事重现感:既往一般生活经历重现在眼前。4、时间过的很快或时间过的很慢等。(三)运动感和综合障碍:1、静脉的物体在运动。2、动的物体静止了。,第二节感觉、知觉及其障碍注意:是人们精神活动在某一时间内,哟选择地集中在某以实物指向性的心里过程。就是精神活动集中在耨一定事物上。注意有主动注意和被动注意两种,主动注意是既定的目的的注意,受个体需要、爱好、情感、兴趣的影响。被动注意是有外界动因引起的定向反射。注意障碍:一、注意增强:就是精神活动对某些事物和现象极为敏感,是主动注意明显增强的表现。病理性注意增强和妄想有关。见于偏执型精神病、躁狂症等。二、注意减退:精神活动对某一定事物唤起能力减退。是主动注意和被动注意都减退,需要强烈的刺激才能引起注意。见于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木僵状态和意识障碍等。三、注意涣散:主动注意不能持久集中在某事物上,对外界事物随时引起转移。多见于神经衰弱、躁狂症等。四、注意固定:精神活动恒久固定在某一定事物上,不能因外界动因而转移,就是主动注意持续固定。常见于抑郁症等。,第三节领悟及其障碍领悟:是对知觉刺激所反映的时间性的和正确性的心里过程。即对内外刺激所反映的时间、速度和准确与否。领悟障碍:一、领悟迟钝:对知觉刺激反应缓慢、迟钝、不敏捷、即反应速度减慢、时间延长。二、领悟错误:对知觉刺激产生错误领会、理解,就是不能正确反映。但时间速度一般尚可。对人物产生错误领悟,称为人物误认症。三、领悟不能:对知觉刺激不能理解、领会,即时间性和准确性均不能反映。领悟障碍常见于意识朦胧、嗜睡状态、精神发育迟滞、记忆障碍、精神分裂症兴奋状态等。,第四节记忆及其障碍记忆:对以往经验的再生的心里过程,就是过去所经历的事物的反映。人们在活动中所感知的事物在脑内留下印象,这些印象往往能会议或想象出来。记忆包括记忆、保存和再生三个基本心里过程。记忆是印象在脑内留下痕迹;保存是痕迹的保留免于消失;再生是原有事物刺激的痕迹重现。记忆障碍、常见于:一、记忆时间性障碍:(一)近事遗忘:对当时或数日前曾经历的新事物、新经验不能回忆。常见于精神衰弱、阿尔采末病、科萨科夫综合症、颅脑损伤性精神障碍等。(二)远事遗忘:即对数日或数年前曾经历的事物和经历不能回忆。常见于阿尔采末病、颅脑损伤性、脑动脉硬化症精神障碍等。(三)逆行性遗忘:即意识障碍前某一阶段内所记忆的事物和经历完全丧失回忆能力。多见于颅脑损伤性精神障碍、癫痫性精神詹艾和癫痫痉挛发作后等。(四)顺行性遗忘:即意识障碍后在一个时期内所经历的事物失掉回忆。见于意识障碍特别是谵妄状态、颅脑损伤性、脑炎性、癫痫性精神障碍等。,二、记忆量的障碍:(一)记忆增强:将多年前所经历的事物,甚至细小的无意义的事情都能清楚详尽的回忆起来。见于躁狂症。(二)记忆减退:1、选择性遗忘:指对某些特定人物、地址或某些重大的明显情绪性事件的发生的过程多不能回忆,若告知后亦加以否定。见于癔症。2、阶段性遗忘:指在某一阶段所经历的事物不能回忆,但在这一阶段以前和以后的记忆保持良好。一般可持续数日,有的持续12周。见于癔症。3、部分遗忘:指对所经历的事物和经验,部分失掉回忆能力或回忆不完整。4、完全遗忘:指所经历的事物和经验完全不能回忆。见于谵妄状态后、颅脑外伤性、脑动脉硬化精神障碍等。三、记忆质的障碍:(一)记忆错误:1、误性回忆:指对过去经历的事物出现不真实的回忆,是记忆障碍特殊形式。素所经历的事物地址、时间按或内容在回忆中出现颠倒。2、伪性回忆:未曾经历的事物在回忆中出现虚构、伪造的回忆。常见于颅脑损伤性、脑动脉硬化性精神障碍、科萨科夫综合征、阿尔采末病等。(二)记忆虚构:1、遗忘性虚构:即遗忘与虚构在发言中混合出现,将遗忘部分的事物补充一些虚构或编造的内容表达出来,自己坚信为实。见于动脉硬化性、颅脑损伤性精神障碍等。2、空想性虚构:病人记忆尚属正常范围,由于脑中空想性内容涌出了虚构、夸显一些事物,自以为真。可见于颅脑外上后等。3、睡梦性虚构:梦中所出现的事物于记忆相联系一起虚构记忆,即梦幻汇中的事物,醒后确认是事实。4、科萨科夫综合征:近事遗忘、定向障碍和记忆虚构。四、记忆性质的障碍:(一)指由原发性或继发性的脑器质性病变,使记忆痕迹受到破环,而引起多不可逆的记忆障碍。多见于阿尔采末病、脑动脉硬化症性、颅脑外伤等器质性精神障碍和躯体性精神障碍。(二)功能性记忆障碍:指由于注意力不集中或心理因素引起记忆痕迹受到暂时性抑制,知识再生过程被抑制,并诶器质性病变,是可逆的。多见于精神衰弱、癔症、心因性精神障碍等。记忆的解剖生理基础是大脑的机能,一颞叶为主,其次为额叶、顶叶、海马回、乳头体部位及其传导经路。这些部位与记忆的机能有密切关系。其生理机制是暂时性条件联系的形成和巩固。核糖核酸分子或蛋白分子是组成记忆生成的物质基础。,第五节思维及其障碍思维:指客观现实现实的概括简介认识的过程,是对事物的推理、判断、分析、综合的心理过程。人们从感知的大量事物中进行分析、比较、认识事物的特点,并利用自己学得的知识和形成的概念,经过综合、判断、推理去掌握这一事物和其它的区别和联系等,这种思考活动,即思维。思维障碍:一、思维过程障碍联想障碍:联想:是脑内一种概念引起有联系的其它概念的心理活动。任何新的概念的形成与以往相关的概念,形成联想的结果。也就是一个观念和其次有联系另一个观念之间有一定顺序,有一定联系的心里过程啦联想的生理基础是客观事物在脑内形成暂时性联系。,第五节思维及其障碍思维:指客观现实现实的概括简介认识的过程,是对事物的推理、判断、分析、综合的心理过程。人们从感知的大量事物中进行分析、比较、认识事物的特点,并利用自己学得的知识和形成的概念,经过综合、判断、推理去掌握这一事物和其它的区别和联系等,这种思考活动,即思维。思维障碍:一、思维过程障碍联想障碍:联想:是脑内一种概念引起有联系的其它概念的心理活动。任何新的概念的形成与以往相关的概念,形成联想的结果。也就是一个观念和其次有联系另一个观念之间有一定顺序,有一定联系的心里过程啦联想的生理基础是客观事物在脑内形成暂时性联系。,(一)联想量的障碍:1、联想奔逸:又称思维奔逸,指言多、迅速而丰富。高谈阔论,飘忽不定,话头往往转题,随境转移,极易变换,常有音联想意联。见于躁狂症,急性酒精中毒症。2、联想迂远:又称病理性赘述,指病人在谈话中或发言中迂回、曲折、添加一些无关的词语或观念,且反复、重叠多次,常抓不住中心话题。多见于老年期精神病、癫痫性精神障碍等。3、联想粘滞:回答问题或发言时其内容再三纠缠,见老年精神病。4、联想迟缓:指联想速度减慢。寡言、缓慢而贫乏,且低音。自发言语少,问话或说话吞吞吐吐,甚至一字一字吐出,很男将言语内容表达出来。由于思维活动贫乏,联想极为困难。常见于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等。5、联想贫乏:又称思维贫乏。指概念贫乏、联想数量减少。表现未沉默寡言,言语空洞简单,自感脑中空虚。书写时的内容简短,词藻贫乏。常见于精神分裂症、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抑郁症等。6、联想中断:又称思维阻塞。在谈话中无外界干扰和意识清楚情况下,突然中途停止,经瞬间后有继续谈下去,并非癫痫意识丧失发作。见于精神分裂症。7、重复言语和文字:自发的以相同的言语或文字,再三反复出现。,(二)联想质的障碍:1、联想散慢或联想松弛:指在意识清楚下联想过于松弛,谈话时言语结构不紧密,缺乏固定重点,在整个谈话中或书写中主题与主题之间缺乏紧密联系,使人得不到中心容和意义。见于精神分裂症。2、思维破裂:在意识清楚下,他话中各个观念之间缺乏内在联系,内容支离破碎,形成无关语句堆积,毫无系统意思,难于理解,较联想散漫严重。见于精神分裂症。3、联想不连贯:又称思维不连贯,指在意识障碍下谈话中不仅观念之间无联系,甚至一句话中几个词句之间也缺乏联系,无关词语参杂其中。较思维破裂更为严重。见于谵妄或错乱状态。4、持续言语:又称联想单一,指他人对病人在询问不同的问题或内容时病人则用相同内容或问题来回答。见于精神分裂症。5、当意即答:对于问诊或询问时,病人无目的、无意义或任意回答。常见于精神分裂症、癔症性精神障碍的刚塞尔综合征。6、超价观念:指病人受到强烈的情感体验支配下,在一定的客观事实基础上,做出超出事物的评价。见于精神分裂症、偏执型精神病。亦见于少数正常人。7、思维云集:又称强制性思维,突然感到脑内不能控制地涌出大量的、缺乏意义的联想,病人自己无法控制,却不一为然。这是联想的自主障碍,属于精神自动症一种表现。见于精神分裂症。,二、思维形成障碍逻辑障碍:逻辑:指概念形成与结构和运用以及进行正确推理、判断的过程,达到正确结论。(一)象征性思维:指客观某些事物的概念和现象与自己所想象的概念或现象混淆联系起来,是属该奶奶和运用的转换的一种形式。例如病人说:“有人拿红的东西就是认为那人表示自己是好人,如见那人拿白的东西,认为那人表示自己是坏人”。有某些联系。见于精神分裂症,也可出现与正常人。(二)语词新作:创作新字新词,或代号、图形代替文字,或用加工文字等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见于精神分裂症。(三)逻辑倒错:指缺乏逻辑一句和推理过程,对某些事物的概念和运用不合逻辑规律,不可置信。多见于精神分裂症。(四)矛盾观念:两种相互矛盾的观念同时在病人思想中出现,而他并不感到哪一个是对的,哪一个是错的。例如一个病人说,他的脑子里“真”和“假”的概念棕色纠缠在一起,不知哪一个对,那一个错。多见于精神分裂症。,三、思维内容障碍妄想:妄想:指脱离现实的认识。是在错误的判断和推理的基础上产生病态认识。即病人确认有事实存在,而客观上确系明显的荒谬的想法。多见于偏执型精神病、感应性精神病、精神分裂症、妄想阵发等。,(一)妄想从内容上分:1、夸显性妄想:即超出自己身份的妄想。(1)夸大妄想:夸显自己的地位、身份、事业、职业、能力等的妄想。(2)发明妄想:认为自己有创造、发明某些仪器或前所未有的物品的妄想。(3)钟情夸大妄想:确信自己与某伟人的女儿或儿子恋爱结婚的夸大妄想。(4)血统夸大妄想:确信自己是某伟人的子孙后代的夸大妄想。(5)宗教夸大妄想:认为自己是耶稣或释迦摩尼的等的子孙的妄想。上述集中夸大妄想多见于精神分裂症、躁狂症、偏执型精神病等。2、抑郁性妄想:对自己或家人不利的妄想。(1)被害妄想:认为他人对自己或家人进行迫害、打击、诬告、污蔑等的妄想。(2)毒害妄想:认为家人、亲朋、同事、医护人员向饭防毒注射毒药等毒杀的妄想。(3)追踪妄想:认为自己身后有人不断追随的妄想。(4)监视妄想:认为他人到处不断监视、观察自己言行的妄想。上述几种妄想常见于精神分裂症、偏执型精神病、抑郁症、老年期、中毒性精神病等(5)关系妄想(援引观念):与自己无关的人的动作、说话或报纸杂志的记载事项等,均认为与自己有切身关系的妄想。(6)嫉妒妄想:夫人为妻另有情妇,妻认为夫另有情妇的妄想。,3、其他的妄想:(1)非血统妄想:认为自己非亲生父母所生,与亲生父母无血缘关系,是由他人生出来的妄想。常见于精神分裂症、偏执型精神病。(2)钟情妄想:坚信某异性爱慕了或迷恋自己的妄想。且常向对方表示爱情。多见于精神分裂症。(3)后遗妄想:认为医务人员与偶电流、电波、药物等暗害自己的妄想。这种妄想是在躯体疾病过程中或高热时产生的,在退热后回复正常时出现。(4)释义妄想:与外界毫无联系的事物,病人确信另有其他意义或解释。例如当降雨时,认为自己的妻子已死了。降雨的现象与病人所想的事物毫无联系。这种妄想与关系妄想之区别,是这种妄想多不涉及自己本身。与象征思维有某些联系也不同。常见于精神分裂症。,(7)罪恶妄想:认为自己犯了错误或触及刑法有罪行的妄想。(8)疾病妄想(疑病妄想、癔病妄想):认为自己得了某种重症疾病的妄想。见于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9)被窃妄想:认为自己衣物或金钱被他人偷窃的妄想。常见于抑郁症、老年性精神病等。(10)贫穷妄想:认为自己贫困、一无所有,无法生活的妄想。(11)虚无妄想:认为世界崩溃、万物消失,自己陷于死亡的妄想。偶见于精神分裂症等。(12)微小妄想(自卑妄想):认为自己的地位、身份、能力等低下、微小的妄想。常见于易于、精神分裂症等。(13)附体妄想:认为狼、狗、黄鼠等动物或神佛等附在自身上的妄想。见于癔症性精神病、精神分裂症等。(14)化身妄想(化变妄想):确信自己已变为化石、禽兽或神佛的妄想。见于癔症、精神分裂症等。(15)妊娠妄想:认为自己被他人奸污、或无理由说自己妊娠的妄想。常见与精神分裂症。(16)控诉妄想:认为自己的权力被他人剥夺或受害等理由。病人再三书诉、上诉或上访控告的妄想。常见于偏执型精神病、精神分裂症等。,(二)妄想从性质上分为两类:1、原发性妄想:指妄想内容离奇、荒谬、不可理解,毫无联系两个或多个妄想,未有体验的动机;多不支配其情感与行为;与其性格无关;人格多有改变。多见于精神分裂症。2、继发性妄想:指持续不变、系统、有一定意义、是可理理解的妄想。由于体验和情感引起居多;病人在一定性格特征的基础上,由于体验反映而来的;常支配情感和行动;人格保持正常。多见于偏执型精神障碍、感应性精神障碍等。(原发性妄想和继发性妄想的区别点见表,(二)妄想从稳定性上分两类:1、固定性妄想:一个形同妄想持续,固定、持久、不变的出现。2、非固定性妄想:多个妄想多变,转换、时有时无。不固定。妄想在精神病中是常有的症状。情感和行为经常受妄想的支配,特别是固定妄想未明显,而非固定妄想很少支配病人的情感和行为。各种不同妄想的产生,可能与病人的文化、年龄、环境、信仰和发病因等有关。,原发性妄想和继发性妄想的区别点(表一),(一)妄想从稳定性上分两类:1、固定性妄想:一个形同妄想持续,固定、持久、不变的出现。2、非固定性妄想:多个妄想多变,转换、时有时无。不固定。妄想在精神病中是常有的症状。情感和行为经常受妄想的支配,特别是固定妄想未明显,而非固定妄想很少支配病人的情感和行为。各种不同妄想的产生,可能与病人的文化、年龄、环境、信仰和发病因等有关。,四、思维活动障碍强迫症状:强迫症状:即出现不受主管意志支配的、不能控制的,即有医师的自我强迫和有意识的自我反强迫的一种思维活动。(一)强迫观念:即某些观念、某些观念某些事物常在脑内顽固不断出现,引起不能控制的联想、回忆、怀疑等。急欲排除,但不能如愿,反而伴发职务精神症状。有强迫回忆、强迫怀疑、强迫质问、强迫性对立思维等。1、强迫回忆:指对过去所经历的微小事物,经常在脑内潜伏,引起不断的联想或回忆。2、强迫怀疑:指对自身所作的事物正确性产生怀疑。如写病历、信件或锁门似有疑虑,再三反复查看不放心。3、强迫质问:又称强迫性穷思捷虑。指对某些无意义或缺乏现实问题,不能控制地再三反复的询问和追求根源。如“一天为什么24小时?”,“人为什么要老?”4、强迫性对立思维:指对某些事物或认识摆脱不了和自己所认识相对立。如有人说“胜利”,而自己思想认为是“失败”。,(二)强迫意向:常为一种思想与当时意愿相反的意向所纠缠。如看到汽车行驶时就有向汽车卧轨的意图,这种意图明知不对,而无法摆脱,这种强迫意识向未有相应的行动。(三)强迫动作:表现出不能控制的各种动作或行为。如面部肌肉不能控制地抽动等。1、强迫计算:不能控制地计算无意义的数字。如每年当上楼时,强迫自己数楼梯的台阶数目。2、强迫洗手(强迫洗涤):不能控制再三反复数十次或更多洗手、洗衣等动作。主要由于怕污秽、怕细菌感染。3、强迫性仪式动作:如病人进门是先跨一步后,停一停再接着向前进两步,不自主的向后退一步,这种行动反复23次后,才能进门,这样做病人感到不安,明知不对,他不能控制。,(四)强迫情绪:即对某些事物出现不能控制的不愉快的或恐惧的情绪。如看到汽车开至山路通行时,担心怕翻了车。或怕自己成了小偷等,则产生恐惧焦虑等情绪。五、思维其它障碍:(一)思维显形:指在思想上想到某一形象,就在思想的同时,就能主观或客观空间出现。(二)思维化声:又称思维鸣响。指在思想上想到什么声音,就在主观空间或客观空间就能听到,内同完全相同。见于精神分裂症、也可发生于心因精神障碍。(三)思维插入:指确信自己思想不属自己所有,而是由他人通过各种方法或渠道,强行插入自己脑内,支配自己的思想受到阻碍。见于精神分裂症、偏执性精神病。(四)思维播散:又称被洞悉感。指自认为自己的思想活动未有言语表达出来,却被外界所公开周知。见于精神分裂症。(五)思维剥夺:指自认为自己的思想活动被他人、集团、仪器所剥夺或操纵,不受主观意志的的支配。见于精神分裂症、偏执性精神病。(六)妄想性知觉:指病人能正确的感知周围事物,能获得清晰的映像,但对事物的意义和映像而出现妄想,而妄想和知觉缺乏理解的联系,妄想一旦产生就持续不变。可见于偏执性精神病等。(七)被控制感:指病人自认为自己的精神活动特别是思想或情感、意志及躯体,被他人或集团、仪器、电波、光线等所控制。见于精神分裂症等。,第六节智力及其障碍,智力:智力是智慧能力两者合称。一般包括领悟、理解、注意、记忆、计算、联想、判断、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以及创造发明等心理过程。智力主要是认识过程的机能,还有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参与的心理活动,并包括人格在内。智力障碍:表现有智力减退以至痴呆,是脑器质性、躯体疾病性和功能性疾病的基础上,出现综合性的智力障碍。即表现程度不同的近事记忆减退、远事记忆多遗忘,新的知识吸收困难,旧的获得的技能和经验也多丧失了保存和再生的能力,计算力不佳,联想能力缺乏,推理判断不良。伴有程度不同的情感迟钝或淡漠和意志呈现抑制状态的综合状态。痴呆:(一)按性质分类:1、器质性痴呆:又称真性痴呆。指青春期以后,即脑发育成熟后,发育到正常阶段,由于外伤、中毒、感染、退行性疾病,脑器质性疾病等,而惹起脑实质性病变而产生的智力障碍。由于智力障碍内容不同,一般分为下列几种:(1)遗忘性痴呆:以记忆减退为主要症状。伴有思维贫乏,近事遗忘为最显著,新的事物不能完全接受,旧的记忆也逐渐忘掉,判断推理欠佳,人格保存尚好。多见于老年期、脑动脉硬化症性精神障碍等。(2)领悟性痴呆:以领悟、理解障碍最为明显。虽集中注意力听取他人的谈话,但极难领会其意义,不易辨认事物为主次,概念模糊,述说简单的事物也需要较长时间。联想迂远,不得要领。单但自己不以为然。多见于癫痫性、颅脑损伤性等痴呆。,(3)虚构性痴呆:以虚构和遗忘混合出现为主征。由于遗忘的部分而弥补一些虚构的事物,以充实事。常见于脑动脉硬化症性、老年期等精神病。(4)思考性痴呆:以思考、推理、判断障碍为主征的痴呆。对事物的思考、推理、分析、综合性的障碍。可见于癫痫性精神障碍等。(5)皮质下痴呆:又称限局性痴呆、情意性痴呆。指情感反迟钝、意志行为减退和思维活动迟钝为主的阴性症状。而智力障碍轻微的一种的痴呆。病变部在皮质下基底节等区域。与原发性脑皮质广泛病变的脑皮质性痴呆以智力障碍为主的全面性痴呆不同。常见于多发腔隙性、震颤麻痹性、帕金森综合征性、丘脑变性、进行性上升性麻痹、神经白塞病等所致的痴呆。(6)混合性痴呆:不属上述任何一种类型的痴呆。2、症状性痴呆:指内脏疾病,内分泌疾病,营养代谢、结蒂组织疾病,血液疾病和急性传染疾病等所致的痴呆。3、功能性痴呆:(1)假性痴呆:指由于心理因素引起较快的短暂的智力障碍,是可逆的,部是起源于器质性基础,又称心因性痴呆。(2)童样痴呆:指与成人智力呈现痴呆状态相似外,言语甜蜜、行为幼稚、轻率、浮躁、俨然如幼童,数日后可恢复。属于假性痴呆或心因性痴呆范畴中。(3)科萨科夫综合征:指近事遗忘、定向障碍和虚构症三主症。(二)按程度上分类:1、全面性痴呆:指具有领悟、理解、记忆、联想、推理、判断、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发明创造能力的全面的综合性的障碍。多见于阿尔采末病、麻痹性痴呆、匹克病等。2、限局性痴呆:即皮质下痴呆或情意性痴呆。,二、其他智力障碍:(一)精神发育迟滞:指先天或儿童发育期,即大脑发育为成熟以前,就是智力未发育到正常阶段,由于内外各种影响,如遗传因素的胚胎的缺陷、分娩时的产伤、窒息、婴儿期的各种传染病、中毒等而引起的脑部发育特别是智力发育在一定程度低下的状态。有的称作智力发育不全,在临床观察中不仅是智力发育不全,而其他情感、意志、感知、思维等心理活动也发育不全。因而采取精神发育迟滞为宜。由于起病原因、时期和侵害脑部部位的不同,且根据智力发育不全的程度分为下列几种,传统分为:白痴、痴鲁和鲁钝三类。目前分为轻度、中度、重度、重度和极重度四级,极重度:智商为20以下;重度:智商为2039;中度:智商为4049;轻度:智商为5069.(二)衰退:是精神分裂症在慢性期后出现的情感淡漠、对外界动态缺乏反应、脱离现实;意志高度抑制、孤独、退缩、缺乏主动性;思维贫乏、缄默或联想散漫、思维破裂。而智力障碍轻微,新知识还可以吸收,既有知识技能尚能保存某些良好程度,记忆力也可保持一定水平。有称情意性痴呆。常见于下列类型。1、迟钝性(单纯性)衰退:即情感淡漠、意志抑制为主。定向、记忆等尚属正常范围,未有兴奋、幻觉、妄想等症状。2、破裂性衰退:即思维破裂为主。自发的或问诊时出现散漫、破裂、偶尔可出现片段幻觉、妄想、语词新作、蜡样屈曲等。3、矫饰性衰退:即表现意义不明、不可理解的怪异、奇特的行为、姿态、表情服装等。4、抗拒性衰退:即主动性抗拒为主。对外界任何刺激不但不反应,反而作相反的动作来对抗,如触怒时容易激怒,甚至欧人等。5、空笑性衰退:即未有任何理由突然出现无声发笑,其空笑发作突然,且消散亦迅速。6、自语性衰退:即终日低声自语不绝,内容散漫、破碎、不能理解。7、徘徊性衰退:即终日在同一地方,如院庭或室内往返不断的派回或漫游。8、混合性衰退:是上述各型中出现一种或数种的混合。,第二章情感过程及其障碍,情感:指人们在认识客观事物或现象的体验心情,就是对周围事物或现象本身所抱的态度。是在事物的理性过程中,与社会活动需要相联系的内心体验。情绪:其含义与情感相同,是同义语。是随着本能活动相联系的内心体验。正常情感与病态情感的差异:一般来说,正常情感的喜怒哀乐的发生有一定的起因的,且持续时间和情感反应与起因是一致的。而病态情感的出现多未有任何原因,其经常剧烈,持续时间也往往长久。情感障碍:一情感发动障碍:(一)情感增高:即情感自发的高潮。1、喜悦(高潮):凡事均感异常的快乐和幸福,经常追忆过去的满足,并感将来充满希望。表现为笑容乐观,歌唱欢乐,举动不安,言多浮躁,滥买滥与等。达到狂欢时兴奋暴行。见于躁狂症等。2、欣快:指对自己所患的器质性疾病的痛苦完全不觉,反而感到乐观,幸福和满足,终日痴笑,快活。可见于麻痹性痴呆,脑动脉硬化症性等脑器质性疾病。3、消魂:指吗啡类依赖和酒依赖在过瘾兴奋情绪高涨下,较快地出现短暂的兴高采烈和幸福快乐的情感反应。这些精神活性物质作用消失后,消魂状态也消失。见于吗啡类依赖、剂型酒中毒和酒依赖等。4、空笑:又称傻笑,情感常为淡漠,意志行为缺乏,思维贫乏的表现中,而往往未有任何外界因素,突然发笑,而无笑声,多突然出现而迅速终止。见于精神分裂症衰退期。,(二)情感低落:即情感自发地降低。1、抑郁:凡事失掉兴趣,表现出抑郁悲观的情感,愁眉苦脸、低头流泪、独居室内,重者厌世失望,一切动作杜绝。并有迫害、罪恶。追踪等妄想。多见于抑郁症、更年期忧郁症等。1、焦虑:紧张、烦躁、手足失措、坐卧不安、惊慌恐惧。伴有头痛、信我部压迫感或紧张感。其它如心悸亢进,呼吸困难等症状。焦虑苦闷的程度进展高度时则呈不安、兴奋、自伤、暴行、自杀、放火等。焦虑发作多为夜间。常见于抑郁症、癫痫性朦胧状态等。、二、情感反应障碍:(一)情感反应减退:即情感反应迟钝或消退。1、情感迟钝:指对外界事物或动态缺乏应有的反应。表现迟钝、缓慢、不敏捷,缺乏相应兴趣和关心等。多见于精神分裂症等。2、情感淡漠:指对外界事物无反应。对周围事物或动态失掉兴趣和关心,终日茫然,无所是事。多见于精神分裂症、精神发育迟滞、痴呆状态等。3、无欲:对外界事物冷淡无情,毫无反应,与现实隔绝。多见于木僵状态等。,(二)情感反应亢进:即情感出现波动多变。1、情感不稳:指对喜怒哀乐的请按反应极易转换、变动、波动、即对情感缺少稳定性。见于癔症、躁狂抑郁症(双相)等。2、情感爆发:常对微小事物而惹起激烈的愤怒,其爆发的突然而消散也甚迅速。常见于神经衰弱、癔症、躁狂症等。3、病理性激情:常对微小事物突然爆发短暂的激烈的愤怒、暴行、伤人等,而不能控制。又不能辨认当时处境,常伴有轻度意识障碍。多见于癫痫性、颅脑外伤性、感染性、重度性精神障碍等。,(三)情感反应异常:即情感表现出矛盾。1、情感倒错:指对外界刺激和情感反应之间不协调一致。如遇悲伤事物,不但无伤感,反而喜悦,高兴。多见于精神分裂症。2、恐惧:对某些事物或意识到某些危险事态时,表现恐怖惊慌等情感。见于恐怖性神经症等。3、情感矛盾:指对同一事物同时产生两种不同相互矛盾的情感体验,病人并不感到两种情感对立和不协调,也不动情和反应。见于精神分裂症。,第三章意志、精神运动及其障碍,第一节意志及其障碍意志:指人们为了既定目的自觉的采取行动的心理活动。意志以认识为基础,以情感为动力,促进实践活动。意志障碍:一、意志增强:指出于自发的动机和目的的表现出顽固的病态性意志活动。如为了某种幻觉、妄想等到处控诉,意志坚决、动作活跃等。见于偏执性精神病等。二、意志减退或缺乏:指病人在日常生活中或本能或本能或活动中缺乏自发的动力和生活的需要,终日消沉、缺乏主动性、无所是事、茫然暮日等。第二节精神运动及其障碍精神运动:指行为进行的目的,需要相应的精神活动相协调。即动作、作为表现的总称。精神运动性障碍:一、精神运动发动障碍:意志行为自发的异常。(一)精神运动性兴奋:即精神活动增强,兴奋躁动、言语增多的表现。根据精神运动性兴奋是否与情感和思维协调一致。可分为一下两种:1、协调精神运动性兴奋:表现为终日忙迫不停、打扫清洁、整理衣服、干涉闲事、乱提意见、到处徘徊、滥买滥与,常与人争吵辩理等。这种性跟由于感情喜悦而引起的,因此,似有目的性的,是可以理解的,与情感配合一致的。多见于躁狂症等。,2、不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表现为躁动、不安、兴奋、喊叫、冲动、毁物、自伤、殴打、漫骂、裸体、不洁、多言、攻击,联想散慢等。其兴奋意义不明,缺乏目的性,不可理解,与情感配合不一致,更合环境缺乏联系。见于精神分裂症。上述不协调性精神运动兴奋,伴有紧张综合征的称谓紧张性兴奋。伴有幼稚愚蠢、情感多变、戚眉、撮咀、作态等怪异动作称为青春性兴奋。(二)精神运动性抑制:即精神活动减少。动作缓慢、寡言、独居的表现。1、精神运动性减退:指精神活动减退。动作缓慢、意志行为消退、缺乏主动性、言语寡少、日常生活和本能活动失掉兴趣、对周围事物反应迟钝等。见于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痴呆状态和精神发育迟滞等。2、木僵:指精神运动性抑制达到高度时的表现。不懂、不言和不食、呈现僵直状态。情感无欲状,对外界任何刺激毫无反应,终日卧床或枯坐,甚至尿潴留。常见于精神分裂症、癔症、抑郁症、反应性精神病、脑器质性疾病和躯体疾病等精神障碍。,从意识障碍分为:(1)感受性木僵:即终日不动、不言、而对外界刺激的声音、人物、言语、疼痛等不起感受,病后能对病中事物不能回忆。多见于器质性木僵、抑郁性木僵等。(2)运动性木僵:终日不动、不言等。而对外界的言语、人物等刺激可有感受。但病中不作反应。病后能回忆在病中所经历事物。多见于精神分裂症、癔症等。从肌张力上分:(1)迟缓性木僵:木僵伴有肌张力降低,任他人的被动毫不抵抗。(2)紧张性木僵:木僵伴有肌张力增高,被动时有抵抗。,从病种上分:(1)紧张性木僵:意志活动完全消失,终日呆坐或呆立,卧床不动,情感无欲,对去、外界任何事物好不反映,视线固定,睁眼无瞬目,肌张力增高,被动肢体抗拒,木僵可持续数月或跟多。有的突然环节或转为紧张性兴奋,病后多能回忆木僵过程中经历事物。(2)抑郁性木僵:情感抑郁、悲伤、寡言、少动、问话或强烈刺激可有轻微反应,如点头、咀唇或吞吞吐吐,低声作语。肌张力降低,被动不抵抗。病后有概括回忆。见于内因性抑郁症。(3)癔症性木僵:指不动、不食、不言、呈现僵直状态。两眼紧闭,如被动分开眼睑时眼球向周围转动,或呈回避状,活动其肢体时常有抵抗,有时屏气不动,有时窒息。意识清楚,时候可以回忆。(4)反应性木僵:其特点是在强烈心理应激影响下,急剧发病,立即出现不动、不言、无表情。外界刺激毫不感受,全省和肌张力多增高,伴有职务神经症状和轻度意识障碍,多属于感受性木僵,病后不能回忆木僵过程中的事物经历。改变环境、脱离现场、迅速恢复常态。一般持续数十分或数小时。(5)器质性木僵:其表现于木僵临床基本症状相同,是由于器质性因素引起的。多伴有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躯体和化验可发现相同的疾病阳性体征。常伴有意识障碍,属于感受性木僵。病后对木僵时情况不能回忆。某发病机理可能是由于脑部弥漫性损害或由桥脑至大脑之间各种结构的损害以及脑内色氨酸代谢障碍所致。多见于癫痫性、风湿性、颅脑损伤性、急性中毒性等精神障碍。各疾病的木僵区别点(见表二),二、精神运动被影性障碍:意志行为容易受外界影响可出现异常反应。(一)精神运动被影响性增强:意志行为对外界刺激容易引起亢进。1、腊样屈曲:病人的肢体任他人随意摆布,不论成为任何姿势毫不据抗。虽持续长久的市价即感疲劳,也始终保持不变。见于精神分裂症、器质性精神障碍等。2、模仿症:指无理由、无目的和无意义的模仿他人的言语和动作。包括模仿颜貌、模仿姿势、模仿步态、模仿言语等。多见于精神分裂症等.,各疾病木僵区别点(表二),各疾病木僵区别点(表二)(续一),徊或漫游。在漫游中可购车票或买物、能与人对话、交往等。俨然如健康人无异。一般数日或12月。常无诱因周期性突然发作。漫游后可自动归还,事后询问时可概刮回忆。应与睡行症、神游症鉴别。多见于癔症、癫痫性精神障等。5、夜惊症:指睡眠中突然惊醒,呈梦幻或朦胧状态。出现惊叫、哭泣、多汗、双目直视、攻击或逃避。体验出惊惧、惊慌的情感和行为。症状往往是既往曾体验的恐怖、惊慌的事物,在梦境的呈现。多在睡后一小时左右出现。一般持续十分钟左右。发作后复又入睡。发作可以被唤醒。次晨多不能回忆。多见于儿童神经症等。6、梦语症:在睡眠中出现梦幻样自语,呼入人名,向他人问话或朗读诗词,呻吟歌剧等。常在睡后30分2小时出现。一般持续时间35分钟,次晨完全遗忘。多见于神经症。但正常人也可出现。二、自我意识障碍:指对自己当前主观本身各宗体验缺乏认识能力。即缺乏对主管本身认识能力。Jaspera提出自我意识有五种形式:即能意识到自己的存在。能动意识:即能意识到自己的精神活动是由自己支配。单一意识:即能意识到自己只是一个人。同一意识:即能意识到既往的自己和现在的自己是同一的,,保持着连续性。界限意识:即能意识到自己和外界或他人之间存在着明确的界限。存在意识发生障碍时出现人格解体,即感到自己丧失了存在。能动意识发生障碍时出现思想剥夺,即被动体验,感到自己的精神活动被他人所控制或被某些一起所操纵,不受主观意愿所支配。单一意识发生障碍时出现双重身份或多重身份转换,即自己好似变成另一个人。界限意识发生障碍时出现思想揭露,即感到自己的思想活动未有表达出来即被外界公开暴露。自我意识障碍:常见有:(一)人格解体:指对自己的精神活动或躯体存在产生不正确或缺乏真实感,现实感。多见于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神经症、脑器质性精神病和麦角二乙胺中毒等。人格解体常见有:1、自我人格解体(精神人格解体):(1)自我存在感丧失:即感到自己精神活动已消失了,灵魂不在了,只有肉体存在,只剩下一个肉块了。(2)自我统一感丧失:即感到自己的精神活动机能不统一了。整个精神活动互不协调,脑子分开两半,右半脑子活动时,左半脑子活动的能力不同了。现在愚笨了,不如以前聪明了。,2、自身人格解体(躯体人格解体):(1)自身存在感丧失:即感到自己整个肉体或部分肢体已不存在世界了、消灭了,只有灵魂和精神还存在,脑子机能还在活动思考。(2)自身所属感丧失:感到自己的头脑和肢体不属于自己所有,而属于他人所有。如我的头属于我哥哥的,我的手是我父亲的,不是我自己的。(3)自身常态感丧失(自身变形感):即感到自己的头或肢体或年龄变了。如头小了,手腿长了,变成老头了,变成娃娃了。感知综合障碍和人格解体两者是有区别的,前者属于对客观事物的感知障碍,后者是属于广义的人格解体。有的提出人格解体的精神病理学基础,是属于感知综合障碍和思维活动障碍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一种感知综合障碍和思维活动障碍一种特殊表现形式。(二)身份障碍:1、双重身份:又称“双重人格”,指病人在同一时间内出现两种不同的身份。即病人在同一时间内有两种不同的体验,即以甲的身份,言语、行动和思想出现,同时又以乙的身份、言语、行动和思想出现,即一个躯体同时存在两个自我,属于单一意识障碍。多见于癔症、心因性精神障碍。2、多重身份:指再同一时间内或经常出现两种以上不同的身份。即病人在同一时间或经常先后出现两种以上的身份,属于单一意识障碍。见于癔症,3、交替身份:一个身份分为两个身份交替出现。就是两个不同身份在同一时间交替发生。当在甲的身份时忘掉乙的身份当时情况,如在第二身份时,可将第一身份的性格,年龄,职业改变。例如有一个教师,某日失纵,另日在他处经商,数日后突然清醒后返回原地,但对其经商期所经历事物完全不能回忆,也属于单一意识障碍,见于癔症等.。,4、身份转换:又称“人格转换”指病人确认自己的身份完全消失,否认自己的个体身份,而自称是另一个人或某种动物。但未有相应情感反应和意志行为改变。属于同一意识障碍。多见于癔症、心因性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等。意识的病理生理基础:意识是网状上行激活系统和大脑皮质的生理机能。前者不断的将内外界刺激传入真个大脑皮质,使皮质保持最适当的兴奋状态,维持意识清晰度。人们才能清晰地认识到内在和外界精神活动的内容,是精神活动具有准确、连续、灵敏、主动等特点,才能使人们的行为具有目的性和预见性,决定意识活动的指向性。由于某一瞬间人们的注意是局部的,所以正常人在指定时间的意识活动有一定的范围。当某种原因寻还网状上行激活系统,尤以中脑网状结构丘脑皮质之间的往返神经经路时,是皮质兴奋清晰度降低或消失,就可以产生意识障碍。最初受到破坏的意识清晰度,着就是引起各种精神活动障碍,特别是认识能力。首先是损害是思维活动过程,最后对感知体验。意识损害较浅时,可出现环境意识障碍,意识损害较深时,则发生自我意识障碍。,(三)自知力及其障碍:自知力又称洞悟力。指病人对自己所患的精神病和症状有明显认识能力。是属于自我意识一种,也是一种判断力。精神疾病的病人除神经症外,一般均无自知力,称为自知力丧失。自知力也可以分为两种:1、有病感:虽然对自己的精神病未有明确的认识能力,但感到一些头痛、记忆减退、失眠等神经症性症状。2、无病感:对于自己所患的精神病和症状完全丧失认识能力。否认自己有病,拒绝诊治。(四)定向力及其障碍:定向:是指对自己显示所处的环境和空间的关系具有正确反应能力。定向障碍:指自己所处的现实环境和空间关系缺乏或丧失正确的反应能力。分为自我定向、时间定向、地址定向和周围人物定向障碍。定向障碍常见到的症状,如遗忘性、木僵性、迟钝性、意识障碍性和妄想性或幻觉定向障碍。可见于情感性精神障碍、偏执型精神病等和阿尔采末病、脑动脉硬化症、颅脑外伤等脑器质性、躯体性、中毒性和感染性等精神障碍。也可见于癔症、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障碍偏执性精神病等。,精神疾病综合征,在精神疾病过程中,某些内部联系的个别症状,往往有机地结合一起合并或先后出现或消失,构成临床病相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症状的总合称为综合征或症状群。常见有:,一、妄想状态:以妄想为主要症状。特别是被害、毒害、追踪、监视、影响、关系等妄想。有的可伴随不明显的幻觉,经常支配病人的行到。情感多为迟钝,联想、记忆、领悟等治理一般无改变。见于精神分裂症、偏执性精神病、反应性精神病、更年期精神病等。二、幻觉状态:以幻觉为主要症状。多为真性、言语性的幻听和恐惧性幻视,往往支配病人的行动。有的可有妄想色彩,意识无障碍,情感迟钝、紧张为多。联想、记忆等智能无显著异常。见于精神分裂症、癔症性、癫痫性、感染性等精神病。三、兴奋状态:以精神运动性兴奋不协调为主。即躁动、不安、喊叫、破衣、毁物、干扰、冲动、攻击、自伤、欧人、抗裸体、奔跑、谩骂、不语、有的作态等;伴有联想散慢、幻觉、错觉、情感迟钝或淡漠等。无意识障碍。见于精神分裂症、反应性、癔症性精神障碍等。四、抑制状态:以精神运动性抑制为主。动作寡少、行动缓慢、孤独退缩,甚至本能活动部主动;情感迟钝或淡漠、抑郁、周围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