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劳动经济学,山东经济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工商管理教研室任传鹏zhiqiu1二零零九年八月,课程内容及结构,第一节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基本概念),一、劳动经济学研究对象及基本内容(一)劳动资源的稀缺性(二)效用最大化(三)劳动力市场二、劳动经济学研究方法(一)实证研究方法(二)规范研究方法,一、劳动经济学研究对象和内容,1、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劳动投入的经济效益,以及与此有关的社会经济问题的经济学科。其核心是如何以最少的劳动投入费用,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P1: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市场经济制度中的劳动力市场现象及劳动力市场运行规律的科学。2、劳动经济学主要研究:(1)劳动力再生产,包括劳动力的简单再生产与扩大再生产;(2)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3)劳动力的宏观管理和微观管理;(4)工资;(5)劳动保险中的经济问题;(6)劳动效率;等。,一、劳动经济学研究对象和内容,(一)劳动资源的稀缺性1、人类社会的本质:通过投入,获得产出,以解决问题。2、投入的客体:各种生产资料(包括劳动力)3、资源的有限性,即相对的稀缺性。4、对劳动资源稀缺性的理解:3条属性。,一、劳动经济学研究对象和内容,(二)效用最大化1、市场运作的主体:企业+个人2、目标:企业-利润最大化;个人-效用最大化。3、一般,效用最大化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假设。,一、劳动经济学研究对象和内容,(三)劳动力市场1、劳动力市场的主体:企业+个人2、劳动力市场运作的原理:劳动力商品买卖。3、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决定了就业率和工资率。4、劳动力同一般商品的区别,决定了劳动力市场的特殊性,从而产生了“劳动经济学”。,二、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一)实证研究方法1、研究客体“是什么”。2、两个特点:认识+客观的认识。3、实证研究的步骤:4步。,二、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二)规范研究方法1、研究客体“应该是什么”。以某种价值判断为基础。2、两个特点:价值取向+具体性服务。3、互惠交换的障碍:3种。,小结:第一节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一、劳动经济学研究对象及基本内容(一)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含义、属性。(二)效用最大化:含义、作用。(三)劳动力市场:含义、组成、运作原理、属性。二、劳动经济学研究方法(对比)(一)实证研究方法:性质、特点、步骤。(二)规范研究方法:性质、特点。,第二节劳动力供给和需求,一、基本概念(一)劳动与劳动力;(二)劳动参与率;(三)劳动关系(补)二、劳动力供给(一)劳动力供给;(二)劳动力供给弹性。三、劳动力需求(一)劳动力需求;(二)劳动力需求弹性;(三)企业短期劳动需求的决定。四、劳动力市场均衡(一)劳动力市场定义;(二)劳动力市场性质;(三)劳动力市场本质属性;(四)劳动力市场均衡。五、人口、资本存量与均衡工资率(一)人口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二)资本存量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三)人口、资本存量与均衡工资率。,一、基本概念,(补)经济活动与劳动主体的内在关系1、生产+消费=经济活动个人既是直接生产者,又是最终消费者。2、企业资本构成:劳动+土地+资本+企业家才能劳动=人力资源的总称。这是因为:3、劳动的主体是人,所以:劳动要素=劳动力=人力资源=劳动的主体4、劳动主体的三层次:个人(微观)、企业(微观)、社会(宏观),(一)劳动力(P5定义)补:人力资源:某一群体劳动能力的总和。人力资源总量=劳动力人口数量质量;人力资源数量=劳动适龄人口总量-适龄人口中失去劳动能力的人口+非适龄人口中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总之,所有“有劳动能力的人口”就是人力资源人口数量。而“劳动力”指在特定年龄段的人力资源人口数量。(二)劳动力参与率1、定义(公式);2、生命周期;3、两种假说。4、一级劳动力、二级劳动力,(三)劳资对立1、劳资对立的根源:买卖关系。劳资双方即“平等”又“不平等”的关系导致对立:2、平等:(1)法律中平等的个体,人格(2)自己是自己的经济计算者,自我评定收益3、不平等:(1)社会等级,管理者预备管理者。(2)资方的压榨与剥削。(3)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这是根本。,(四)劳资共存互“利”双赢1、劳资共存的根源:哲学上的区分与依存,是经济活动中资源的两大提供者:资方提供:土地+资本;劳方提供:劳动力+企业家能力2、“劳资合作”是提高企业效率、增加个人收益的有效、合理的途径。劳动关系(劳资关系)对立+共存,二、劳动力供给(一)劳动力供给定义;(二)劳动力供给弹性。5种弹性。(三)区分“劳动力供给量”与“劳动力供给”,三、劳动力需求(一)劳动力需求定义;补:根源:个人消费-社会消费-经济实体的利润-经济活动(社会生产)-生产力要素的需求(二)劳动力需求弹性;5种弹性。(三)企业短期劳动需求的决定。1、边际递减规律;2、边际递减引发的产量变动过程;3阶段。3、企业短期劳动需求的决定。,四、劳动力市场均衡(一)劳动力市场定义;1、狭义、广义定义;2、构成。补:1、市场含义(3层)(1)场所;(2)场所+交换关系;(3)场所+交换关系+宏观管理(3种调控制度)2、劳动力市场运行要素(5个)(1)主体:劳动者(卖方),企业(买方)。(2)客体:劳动力。(3)中介:优势在于信息。(4)过程:中介介绍供求双方见面谈判签订协议(5)规则:公平,等价,合法,四、劳动力市场均衡(二)劳动力市场性质;4条(三)劳动力市场本质属性;3条(四)劳动力市场均衡。1、市场均衡:静态均衡与动态均衡;2、动态均衡:局部均衡分析与一般均衡分析;3、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意义。,五、人口、资本存量与均衡工资率(一)人口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1、规模;2、年龄结构;3、城乡结构。(二)资本存量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正向1、资本存量的定义、分类;2、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三)人口、资本存量与均衡工资率。关键在于:人口与资本存量的相对增长速度。,小结:第二节劳动力供给和需求,一、基本概念:1、劳动力;2、劳动参与率;3、基本假设。二、劳动力供给:1、定义;2、5种供给弹性。三、劳动力需求:1、定义;2、5种需求弹性;3、边际递减规律(难);4、3个阶段(难);5、决定过程(难)。四、劳动力市场均衡:1、定义;2、性质;3、本质属性;4、劳动力市场均衡分类及意义。五、人口、资本存量与均衡工资率:1、人口规模、年龄结构、城乡结构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2、资本存量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3、人口、资本存量与均衡工资率关系。,第三节工资水平与工资结构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一、工资理论学派重点:均衡价格理论的观点及原理二、工资组成1、基本工资:(1)工资率;(2)基本工资形式。2、福利:(1)定义和特征;(2)福利支付形式。,补工资的基本概念,1、一般定义:劳动力的补偿,不包括在调整和分配(奖金)。2、广义定义:个人收入。3、两种工资制度:(1)计件工资制:报酬与成绩挂钩,杜绝“磨洋工”(2)计时工资制:适用于某些特殊行业。4、工资的作用:(1)劳动者谋生的条件;(2)产生消费的可能,是经济活动的一个动力。,一、工资理论学派怎样看待工资的实质,(一)早期学说1、生存工资制:大棒加胡萝卜2、工资基金制:工资总额,劳动生产率(二)边际生产力工资论,0,产值,工资(职工人数),A,y,x,一、工资理论学派怎样看待工资的实质,(三)供求均衡理论1、均衡价格:商品的供求价格平衡,不是供求数量平衡。2、劳动力也是商品,也有供求价格平衡。,0,价格,数量,A,S,D,y,一、工资理论学派怎样看待工资的实质,(四)工资谈判论1、劳动力供求两大因素:“买方+卖方”=工人+雇主2、两大势力集团通过谈判制定工资,合同。(五)分享工资论1、本质是分成制;2、工资=基本工资+超额提成。3、效果比较好。,重点:均衡价格论,(一)“工资”定义(二)原理1、均衡价格:商品的供求价格平衡,不是供求数量平衡。2、劳动力也是商品,也有供求价格平衡。,0,价格,数量,A,S,D,y,二、工资组成与形式(一)基本工资1、工资率;2、基本工资定义;3、货币工资与实际工资;4、计时工资与计件工资。(二)福利1、福利定义;2、福利的特征;3、福利分类:实物支付+延期支付。,小结:第三节工资水平与工资结构,一、均衡价格理论:1、原理;2、应用。二、工资组成1、基本工资:(1)定义;(2)工资率;(2)基本工资形式:货币公司+实际工资,计时工资+计件工资。2、福利:(1)定义和特征;(2)福利支付形式。,第四节就业与失业,一、劳动力供求关系1、就业定义;2、总供给;3、总需求;4、均衡国民收入;5、就业总量的决定:一国的均衡国民收入和均衡就业量同时被决定。二、失业及其类型1、失业定义;2、失业类型(重点);3、危害。三、政府对劳动力市场的引导和管理1、政府支出;2、劳动力市场的制度要素;3、宏观调控政策;4、基尼系数。,一、劳动力供求关系,补:三种基本供求关系1、供过于求产生“失业”的主要原因。分层次、分行业的供过于求。2、供不应求分层次、分行业的供不应求。首先考虑“技术减少编制”3、供求平衡“人力资源”与“物理资源”的平衡;总量+结构+微观的平衡;绝对平衡+基本平衡。,一、劳动就业基本分析,(一)基本概念1、就业;P182、“就业”包括的含义:3层,P18,三个性质条件。3、总供给4、总需求,一、劳动就业基本分析,(二)就业总量的决定1、一国的均衡国民收入和均衡就业量同时被决定。2、总供给价格函数。3、总需求价格函数。4、核心关系:均衡国民收入=总供给=总需求总供给价格=总需求价格=均衡就业量,二、失业及其类型,(一)失业定义(二)失业类型:6种,P20-211、总量失业=需求不足性失业;周期性失业。2、结构性失业:客观、主管两方面原因;三种解决方法3、摩擦性失业:就业信息不及时、不充分4、技术性失业:又分为(1)技能性失业:微观、个人角度;(2)技术性失业:宏观、行业和社会角度5、季节性失业6、选择性失业=自愿失业:价值观,二、失业及其类型,(三)需求不足性分析1、原因,表现形式:增长性失业+周期性失业。2、对策:(1)已超出市场经济杠杆的作用。(2)根本是要“扩大需求”。,二、劳动就业基本分析,(四)失业的度量1、失业率2、事业持续期(五)失业的危害1、劳动力闲置浪费:有形磨损、无形磨损2、生活艰难:自己同家人的生存、延续后代、接受再教育3、损害形象,扭曲价值观,身心疲惫,变态4、影响社会稳定。,三、政府对劳动力市场的引导和管理,(一)政府对于劳动力市场的管理1、劳动力市场的功能:提供“信息”=结合点。2、管理的原则(1)高效、开放、全方位增加信息量、和效力(2)统一领导、分散管理协调与灵活配置,多元化公司(1)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保护劳动者、社会稳定与协调,三、政府对劳动力市场的引导和管理,(一)政府对于劳动力市场的管理1、劳动力市场的功能:提供“信息”=结合点。2、管理的原则(1)高效、开放、全方位增加信息量、和效力(2)统一领导、分散管理协调与灵活配置,多元化公司(1)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保护劳动者、社会稳定与协调,三、政府对劳动力市场的引导和管理,(二)政府支出1、政府购买2、转移支付(三)劳动力市场的制度结构要素1、最低工资标准2、最长劳动时间标准3、最低社会保障4、工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上册Unit4 Section B(含答案解析)
- 小班田径课题题目及答案
- 消极社会现象题目及答案
- 2025网约车司机劳动合同书模板范本
- 现代生产管理题目及答案
- 2025年注册消防工程师资格证考试题库
- 2025年投资连结保险合同产生的资产知识点
- 2025合同管理台账模板
- 2025金融服务中介机构银行贷款业务合同
- 2025年有色金属分选机合作协议书
- 血气分析标本采集及结果判读
- 科技园区建设规划
- 2024广西公需课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谱写人类命运共同体新篇章答案
- 家长会课件:小学一年级家长会
- 客舱安全与应急处置(含活页实训手册) 课件 模块四 客舱失火处置
- GB/T 43677-2024生态系统评估陆地生态资产核算技术指南
- 航空职业技能鉴定考试-民航货运员笔试(2018-2023年)真题摘选含答案
- 儿童及青少年知情同意书版本
- 中国创伤骨科病人围手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护理课件
- 《内科胸腔镜术》课件
- 大学美育(第二版) 课件 第一单元:诗意的栖居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