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通病防治手册(结构部分讲义).ppt_第1页
质量通病防治手册(结构部分讲义).ppt_第2页
质量通病防治手册(结构部分讲义).ppt_第3页
质量通病防治手册(结构部分讲义).ppt_第4页
质量通病防治手册(结构部分讲义).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东莞市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结构专业)主讲人:原晓辉二一年十一月,1,前言,1.什么是“工程质量通病”所谓“质量通病”是指现有规范规程没有涉及,而工程实际中经常发生的问题,比如楼板裂缝、墙体裂缝、渗水漏水等现象。设计错误、施工质量问题、偷工减料等不属于“质量通病”。2.实施东莞市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的意义东莞市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的颁布,从行政法规上为设计单位、施工图审查单位和施工单位提供了统一标准,使广大从业人员在同一标准条件下设计和施工,避免了标准不一而产生的混乱现象。所以说严格执行东莞市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3.本规定从2011年1月1日开始执行是指1月1日送施工图备案的图纸就应该满足手册要求。不管扣分是否有缓冲期,但设计必须满足手册要求,建议现在进行的新项目就按手册要求来设计。,2,1.混凝土结构工程,3,1.混凝土结构工程,1.1混凝土结构裂缝1.1.1设计措施1住宅的建筑平面宜规则,尽量避免平面形状突变。当平面有凹口时,凹口周边楼板的配筋应适当加强。当楼板平面形状不规则时,应调整平面或采取构造措施。,4,常见建筑平面,5,工程实例(调整前),1.平面抗风不利;2.平面不规则;3.突出部分过大;4.凹入大于楼面宽度的一半;5.位移比超1.5。,6,工程实例(调整后),1.平面抗风不利;2.平面不规则。,7,工程实例(设缝处理),1.平面抗风不利,8,楼板常见裂缝分析表,9,10,1.1.2当楼板埋设线管较密或线管交叉较多时,其板厚不应小于120mm。【解释】楼板内埋设电线套管,特别是近年来普遍推广使用PVC电线套管代替金属管以后,使板内有效截面受到不同程度的削弱(以板厚100mm为例,若埋设20mmPVC电线套管,则该处砼受拉截面减少1/5),又因PVC管与砼的线膨胀系数不一致,粘结效果差,这时沿电线套管方向就有可能因为应力集中而出现裂缝,特别是配电箱附近有很多管引出时,对板的影响更大(详附图),所以本条措施和1.1.2-7条对解决板裂缝有很重要的意义。,11,1.1.2.7现浇板板底钢筋绑扎完后方可进行管线预埋,结束后方可进行上层钢筋绑扎。现浇板中的线管必须放在上下钢筋之间,线管的直径应小于1/3楼板厚度。若埋管处上面无钢筋,要沿管长方向增设8200、宽度不小于450mm钢筋网带。,12,(建议),手册要求,1.1.2.3建筑物转角处的室内角部板块和井式楼盖的角部板块,以及楼面刚度严重削弱处的普通楼板,其板厚宜适当加厚,且宜采用上下通长配筋,并适当加大配筋量,板底、板面沿纵横两个方向的钢筋配筋率不应小于0.3%,可参考图1.1角部板块配筋大样图。楼面刚度严重削弱处的楼板且该楼板承担传递转换结构水平作用时,该楼板应加厚且不应小于180mm,并应采用上下通长配筋。以上部位防止楼板开裂措施应在相应结构平面图上明示。,1.1.2.4屋面板、露台板、厨房和卫生间板以及不大于2m的多跨连续单向板均应设置通长面筋。,13,工程实例(楼板配筋),14,2砌体工程,15,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13.3.4.1填充墙在平面和竖向的布置,宜均匀对称,宜避免形成薄弱层或短柱。13.3.4.3填充墙应沿框架柱全高每隔500600mm设26拉筋,拉筋伸入墙内长度,6、7度时宜沿墙全长贯通,8、9度时应全长贯通。13.3.4.4墙长大于5m时,墙顶与梁宜有拉结;墙长超过8m或层高2倍时,宜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墙高超过4m时,墙体半高宜设置与柱连接且沿墙全长贯通的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13.3.4.5楼梯间和人流通道的填充墙,尚应采用钢丝网砂浆面层加强。,16,2.1非承重墙体裂缝2.1.1设计措施1屋面女儿墙宜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当采用砌块材料砌筑时,不应采用轻质墙体材料砌筑,且砌块强度等级应大于MU10,砌筑砂浆的强度等级不应小于M10,并应按规定设置构造柱和厚度不小于120mm的钢筋混凝土压顶,同时,女儿墙根部应设置高度不小于300mm的钢筋混凝土反坎,与屋面梁板一起浇筑,相应结构图纸应明示。2当采用新型墙体材料时,应采用专用砌筑砂浆。3砌块强度等级不应小于砌筑砂浆强度等级。,17,2.1.1.4构造柱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构造柱的定位应在相应结构平面图中表示。(2)当填充墙水平长度超过5m或墙端部没有混凝土柱时,应在墙中间及墙端部设置构造柱。(3)无门窗的外墙、女儿墙及支承在悬臂梁和悬臂板上的墙体,应设置间距不大于3m的构造柱。(4)宽度大于2m的洞口两侧应设置构造柱。(5)构造柱的截面不小于墙宽200mm,纵向钢筋不小于410,箍筋不小于6200mm。(6)当填充墙体与构造柱、承重墙或结构柱相连时,应设不小于26500mm(或相近的砌体整皮数距离)拉结筋拉结。拉结钢筋锚入柱、墙内应不小于200mm,伸入填充墙内不应小1000mm。后置拉结筋必须锚固可靠,锚固长度应不小于100mm。,18,非承重墙体构造柱设置的几个重要概念,1.框架填充墙设置原则与砌体结构构造柱设置原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具体区分详下表:,2.为了便于比较准确在填充墙内设置构造柱,特做如下约定:(1)框架柱(剪力墙)构造柱拉结筋对填充墙约束范围为1米。(2)通高墙:指墙从楼面一直砌到板底或梁底的墙。(3)约束端:指通高墙的端部有框架柱、剪力墙、构造柱或另一方向有墙肢或墙垛。(4)自由端:指通高墙的端部没有框架柱、剪力墙、构造柱或另一方向有墙肢或墙垛。(5)墙长:是指墙的无支长度,包括门窗洞口长度。,注:设计审查时不宜按砌体结构设计规范来要求框架填充墙。,19,2.1.1.4.(2)当填充墙水平长度超过5m或墙端部没有混凝土柱时,应在墙中间及墙端部设置构造柱。,【解读】当填充墙水平长度超过5m且两端为自由端时,应在墙中间及墙端部设置构造柱。当填充墙水平长度超过5m且两端为约束端时,可在墙中间设置构造柱。墙长大于2m小于5m且两端为自由端时,应在两端设构造柱。墙长小于2m且两端为自由端时,可在墙中间设构造柱一端为约束端另一端为自由端时,且墙长大于1m且小于等于5m时,应在自由端设构造柱。,20,2.1.4.(3)无门窗的外墙、女儿墙及支承在悬臂梁和悬臂板上的墙体,应设置间距不大于3m的构造柱。,21,图2.1拉结筋安装大样图,22,工程实例(某宿舍楼),23,工程实例(某住宅楼),24,腰梁断面,2.1.1.5墙高超过4m时,应每隔2m(或窗上下、门上)设置通长混凝土腰梁。腰梁纵筋应与相连结构柱(或构造柱)的预留钢筋连接。,25,2.1.1.6窗台标高处应设置钢筋混凝土压顶。压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小于C2O,截面厚度不小于120mm,两端伸入墙体内长度不小于240mm。2.1.1.7当门窗洞口上至梁底距离小于200mm时,门窗过梁应与结构梁整浇。施工图纸应有具体大样图。2.1.1.8外墙窗洞宽不小于1500mm且四周无混凝土过梁、压顶、构造柱时,应采用钢筋混凝土框加强。,26,3.楼地面工程,27,3.3首层地面沉陷3.3.1设计措施1应根据不同的土质确定回填土的分层压实系数。2软弱厚基土厚度不大时,宜采用换填土。当软弱土层较厚时,应进行地基处理。当地基处理有困难时,可按钢筋混凝土地面进行设计。,28,东莞地区首层地面处理经验,填土及有淤泥层的室内一般地面填土按压实系数0.94控制。填土及有淤泥层的室外车道等可采用水泥搅拌桩处理。填土及有淤泥层的地面荷载较大的厂房或设备房和大面积地基处理,可采用水泥搅拌桩或结构地面。地表砂层较厚,如麻涌等镇,建议做结构地面。,29,4地下防水工程,30,6.1防水混凝土裂缝、渗水6.1.1设计措施1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地下水、地表水和毛细管水对结构的作用,以及由于人为因素而引起的周围水文地质变化对设防等级的影响。2结构设计中,应根据平面形状、荷载、地区变化等因素合理设置加强带、后浇带和变形缝。设计图中,应注明或绘制加强带、后浇带、变形缝和施工缝等构造详图。3地下室混凝土外墙侧壁应优先采用变形钢筋,配筋细而密,网片钢筋间距应不大于150mm,分布宜均匀。水平分布钢筋应设置在竖向钢筋外侧,水平筋配筋率不应小于0.4%。在截面较大变化处和墙的中部,应增设抗裂钢筋。4地下结构用混凝土,应采用防水混凝土。自防水混凝土设计时,应采取预防混凝土收缩的措施。,31,防水砼的几个重要概念,抗渗等级P6的含义:就是用6个185X175X150的圆台形试块通过加水压0.8MPa(8小时),3个以上试块无渗水现象发生,此时就可确定此砼抗渗等级为P6(注意:老规范用S6表示,新规范用P6表示)地下室抗渗等级如何确定:,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高规JGJ3-2002,J186-2002,两个规范有矛盾时,建议设计按高规执行,3.地下室结构自防水是关键,地下室渗水、漏水,归根到底是防裂,即所谓“不裂则不漏”,结构防水主要是抗裂钢筋的设置和聚丙烯纤维的添加。4.膨胀剂并不是万能的。5.地下室建筑柔性防水的作用是有限的。,32,地下室侧墙裂缝分析,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